这本首次探讨利益集团集体行动微观基础的经典名著,1993年获得美国管理学会颁发的“持久贡献著作奖”,1995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里昂·爱泼斯坦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目前有超过十种语言的译本。如果想对利益集团理论有深刻的理解,那么这本书无论如何是必须一读的书。奥尔森在本书中通过对各种利益集团(包括大、小集团)的分析,证明了“集体行动的困境”——个人的理性选择往往会导致集体或社会的非理性结果——这一公共选择命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集体行动的逻辑》可以说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道格拉斯·诺思认为公共选择理论的起源正是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布坎南和图洛克的《同意的计算》、安东尼·唐斯的《民主的经济理论》。
奥尔森在本书中研究了集团性逐利行为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提出了集体行动理论。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可以归结为三个主题:集团规模、集团之间的偏好及禀赋上的不对称性以及制度安排。奥尔森在关于国家兴衰的原因的研究中运用了他的集体行动理论,并得出了如下结论:对于国家总体实力的衰落,利益集团难辞其咎。因此,本书所得出的结论,不仅对经济学家是有用的,而且对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也同样有用。这本首次探讨利益集团集体行动微观基础的经典名著,1993年获得美国管理学会颁发的“*持久贡献著作奖”,1995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里昂·爱泼斯坦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目前有超过十种语言的译本。如果想对利益集团理论有深刻的理解,那么这本书无论如何是必须一读的书。奥尔森在本书中通过对各种利益集团(包括大、小集团)的分析,证明了“集体行动的困境”——个人的理性选择往往会导致集体或社会的非理性结果——这一公共选择命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集体行动的逻辑》可以说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道格拉斯·诺思认为公共选择理论的起源正是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布坎南和图洛克的《同意的计算》、安东尼·唐斯的《民主的经济理论》。
曼瑟·奥尔森(Mancur Olson),当代极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学教授,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奠基者。主要著作包括:《战时短缺经济学》(1963)、《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一份准备中的社会报告》(1969)、《没有增长的社会》(1974)、《健康护理经济学新方法》(1982)、《国家的兴衰》(1982)和《权力与繁荣》(2000)。奥尔森的学术贡献远远不止经济学的范围,对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发展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导论
第一章 集团和组织理论
组织的目的
公共物品和大集团
传统的集团理论
小集团
“排外”集团和“相容”集团
集团的分类
第二章 集团规模和集团行为
小集团的凝聚力和有效性
传统理论的问题
社会激励和理性行为
第三章 工会和经济自由
工会中的强制
工会增长:理论和实践
潜在集团中的封闭式工会和经济自由
潜在集团中的政府干预和经济自由
第四章 国家和阶级的正统理论
经济学家的国家理论
马克思的国家和阶级理论
马克思理论的逻辑
第五章 压力集团的正统理论
压力集团的哲学观
制度经济学和压力集团——约翰·R·康芒斯
现代压力集团理论——本特利,杜鲁门,拉瑟姆
集团理论的逻辑
第六章 “副产品”和“特殊利益”理论
大型压力集团的“副产品”理论
劳工游说疏通团体
脑力职业者游说疏通团体
“特殊利益”理论和商界游说疏通团体
政府对政治压力的促进
农场合作社和农场游说疏通团体
“非经济”游说疏通团体
“被遗忘的集团”一一忍气吞声的集团
附录 (1971年新增)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将“集体行动”局限于经济学领域,而是巧妙地融入了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视角。作者似乎在试图构建一个跨学科的理论框架,来解释人类社会中各种形式的集体行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政治参与”和“利益集团”的论述。在现实政治中,我们常常看到各种利益集团为了争取自身权益而展开激烈的集体行动,比如游说、示威、捐款等。这本书是否能够解释这些政治行动的内在逻辑?为何有些利益集团能够有效地组织起来,而有些则显得软弱无力?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分析不同政治制度下,集体行动的特点和效率差异。书中关于“社会规范”和“文化传统”在集体行动中的作用的探讨,也让我倍感期待。许多时候,个体并非完全出于理性计算而参与集体行动,而是受到社会期望和文化惯性的影响。我希望作者能够解释,这些非理性的因素是如何与理性动机相互作用,共同塑造集体行动的最终结果。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一种“跳出书本看世界”的感觉,让我对集体行动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
评分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开篇部分对“集体行动”这一概念的界定,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宏观的理论层面,而是巧妙地将其与个体行为的动机联系起来,这一点非常触动我。很多时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困境:明明知道做某件事对大家都有好处,但总有人选择袖手旁观,享受别人付出的成果,这就是所谓的“搭便车”现象。书中似乎就从这个最基本的痛点出发,层层剥茧,探讨了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个体理性选择会导致集体非理性结果。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激励机制”的论述,作者是如何设计出有效的激励来促使人们参与到集体行动中来的?是强制性的法规,还是利益的诱惑,亦或是群体认同感的建立?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不同类型的公共物品(比如纯公共物品和俱乐部物品)在集体行动中扮演的角色?我对书中关于“集团理论”的部分也充满了好奇,它与传统的集体行动理论有何联系和区别?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模型或算法,来量化分析集体行动的概率和成功率,这样的话,这本书就不仅仅是理论探讨,更能为实际的社会组织和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序言和前几章,我深切感受到作者在构建理论体系上的严谨和深刻。他并没有简单地套用已有的理论模型,而是试图在“集体行动”和“集团理论”这两个看似独立的领域之间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成本”的讨论所吸引。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集体行动的失败,并非源于参与者的恶意,而是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导致个体无法准确判断他人的行为意图,也无法有效衡量自己的付出是否能够带来预期的回报。而“监督成本”的存在,又使得协调和约束个体行为变得异常困难。我希望作者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克服这些障碍,比如通过建立信息公开机制,或者引入第三方监督。书中关于“策略互动”的分析,也让我眼前一亮。它暗示了集体行动并非简单的个体行为叠加,而是参与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博弈的过程。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一些经典的博弈论模型来解释这一过程,例如囚徒困境、纳什均衡等,从而帮助我更清晰地理解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与统一。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种略带复古的字体和沉稳的配色,似乎预示着内容的分量和严谨。翻开目录,几个耳熟能详的概念跳入眼帘,诸如“公共物品”、“搭便车问题”、“集体行动”等等,这些都是我在经济学或社会学入门时接触到的基本概念。我一直对这些概念背后的运作机制感到好奇,总觉得它们解释了许多社会现象的根源,但又常常觉得教科书上的阐述过于抽象,不够生动。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逻辑”二字,让我对其内在的分析框架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这些集体行动的内在动力,揭示那些隐藏在表面行为之下的理性考量。我尤其关心书中是否能用一些经典的案例来佐证理论,比如环保运动、志愿服务、甚至是某个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如何协调公共事务,这些贴近生活的例子会让我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理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重新审视自己参与过的各种集体活动,理解其中为何会产生分歧,为何有时合作顺利,有时又步履维艰。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社会运作机制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厚重的书,不只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对现实世界一次精密的解剖。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公共物品”的分类和分析。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简单的二分法,而是对不同性质的公共物品,如排他性、竞争性等,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并探讨了不同类型公共物品在集体行动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一直觉得,在理解为何有些公共物品能够得到有效供给,而有些却长期短缺时,对物品本身的属性进行细致区分至为关键。比如,一项国防服务,其排他性极低,几乎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但同时又存在巨大的“搭便车”风险,这使得其供给完全依赖于国家机器。而一个社区的公园,虽然排他性不强,但可以通过收取门票或限制使用时间来增加排他性,从而激励私人参与维护。我希望书中能对这些不同类型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揭示其中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性。另外,书中对于“集团”的定义和作用的探讨,我也充满期待。集团是如何形成?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是促进合作,还是加剧冲突?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扎实的理论推演和翔实的案例,来回答这些问题,从而帮助我构建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集体行动理论知识体系。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还没打开,不过应该不错
评分好
评分好书………新出的书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非常好!
评分给公司买的,全新,正版,送货快
评分好
评分很好,非常棒的一本书,物流也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