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格(1848-1925)是分析哲学的奠基人,整个二十世纪分析哲学传统的核心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弗雷格制定的。但弗雷格本人对学术界的直接影响范围很窄,而主要是通过维特根斯坦和罗素间接地确定其原创思想家的地位,真正确定弗雷格作为分析哲学奠基人地位的,是达米特。分别出版于1973年的Frege: Philosophy of Language和1993年的Frege: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对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和数学哲学(这两部分构成了弗雷格哲学思想的全部)分别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这两部著作在出版后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的Frege: Philosophy of Language仅是1981年的剑桥版本就被引用2173次,2011年出版的关于弗雷格哲学的剑桥指南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Frege中还开辟专章,介绍达米特对弗雷格的解读。如果说,制定了分析哲学核心议题的是弗雷格,那么制定弗雷格哲学研究的核心议题的,是达米特。
Frege: Philosophy of Language这部著作实际上有两个任务,其一,系统阐述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其二,阐述语言哲学核心内容是如何通过弗雷格的工作成型的。因此,这不是一部专注于弗雷格著作文本的解释性著作,而是一部在全面消化弗雷格著作的基础上,对弗雷格思想的内在机理进行研究的著作。达米特本人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哲学家,在哲学史研究与对哲学问题的思考间建立了一种相互激励相互推进的关系。他通过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在弗雷格观点中找到切入点,然后利用在弗雷格那里学到的东西,获得对哲学问题的洞见。这部著作是这种研究方式的典范。这种研究方式使达米特在与弗雷格的关系中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它既非完全同情式的,也非完全批判式的,而是一个可以在同情与批判之间灵活调整,使两个方向均相得益彰的位置。通过这种研究,达米特获得了据以建立自己哲学思想的理论高度,从而获得了一流哲学家的地位。
达米特(Michael Dummett),英国著名分析哲学家。
译者简介:黄敏,科学哲学专业博士学位(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独立著作:《分析哲学导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文本疏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独立译著:《逻辑与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等。
说句实在话,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德式”,那种层层递进、不厌其烦地铺陈论据的写法,对于习惯了快餐式阅读的我来说,简直是一种考验。我感觉自己仿佛正在跟随一位极其耐心的导师,一步一步地走过一片布满逻辑陷阱的田野。它里面的案例选择都很有代表性,很多都是看似简单却在哲学史上引发了巨大争议的“小问题”。例如,关于“同一性”的那个著名的船只悖论的变体分析,作者给出的剖析角度非常新颖,他巧妙地避开了传统上关于物理性和形而上学的争论焦点,而是将其彻底纳入了语言使用的框架内进行考察,这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重点似乎不在于给出最终的答案,而在于展示“如何进行正确的提问”。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感到一种认知上的“错位感”,仿佛作者总能在我认为已经理解了某个概念的瞬间,突然从侧面捅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它要求的不只是智力上的投入,更是一种哲学气质的培养。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确实很高,如果对逻辑学或分析哲学的基本脉络不甚了解,可能会感到非常吃力,甚至有被排斥在外的感觉。它不是那种试图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解释复杂概念的书籍,相反,它坦率地展示了其论证的复杂性和严密性。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意义”与“指称”关系的那一章,作者对不同哲学流派的观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比较和批判,每一种批判都建立在前文坚实的基础上,展现出一种令人敬畏的体系构建能力。这种写作风格让人深切感受到,作者对这个领域的每一个角落都进行了彻底的勘探。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我们是如何理解他人的话语”这一日常行为,有了一种近乎科学分析的深度理解。这本书不适合碎片时间阅读,它需要你沉浸其中,最好能有一块安静、不受打扰的空间,去与作者的思绪进行一场长时间的、高强度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刚翻开的时候我有点摸不着头脑。作者的开篇似乎在探讨一种极度抽象的逻辑结构,那些符号和定义像迷宫一样复杂,初读之下,很容易让人感到一种智力上的压迫感。我记得我花了差不多一个下午,才勉强理清了其中关于“指示词”和“意义负荷”的初步界限。这绝不是一本可以用来放松心情时阅读的休闲读物,它要求你必须全神贯注,甚至需要对照着其他逻辑学的基础教材才能跟上思路。那种感觉就像是,你被迫进入了一个只有最精密的思维才能运行的房间,任何一丝一毫的分心都可能让你完全错过作者试图构建的关键论证环节。特别是关于“真值条件”的讨论部分,作者似乎在试图颠覆一些传统观念,但他的论证过程过于精微,我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个高速列车的窗边,试图捕捉窗外飞速闪过的风景,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但稍不留神就会遗漏。这本书的价值,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它对思想边界的拓展上,它迫使你重新审视那些你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但这个过程是极其痛苦且需要耐心的马拉松。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对“描述”这个行为本身提出的深刻质疑。作者似乎在不断地敲问我们:我们所说的“事物是什么”时,我们到底在指涉什么?这种深入骨髓的怀疑主义倾向,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停下来,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发呆,思考我刚才读到的那段话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很有意思,它不是线性的推进,而更像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每过一个章节,它都会重新审视前文的某些基本概念,并注入新的维度。我最欣赏的是它那种不妥协的态度,作者从不满足于给出表面的解释,他一定要挖掘到最深层的结构性问题。比如,在讨论到“专名”的指称功能时,他引入了大量的反例和思想实验,这些实验设计得极其巧妙,每次都能把我带入一个逻辑上的死胡同,然后作者再慢条斯理地指引我找到出口。这本书的后劲很足,读完合上书本后,那种对日常语言的警惕感和陌生感会持续很久。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差点就把这本书束之高阁了。它那种近乎学术论文的严谨和板正,让我这个并非科班出身的爱好者感到有些望而却步。书里大量引用和分析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典哲学论述,然后用一种极其冷静甚至有些冰冷的笔调去解构它们,这种“抽丝剥茧”式的分析,虽然精准,但缺乏了一点人情味和温度。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命题内涵”那一章,作者的论证非常扎实,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密,每一个从句的推导都像是数学证明一样无懈可击。然而,阅读体验上,这就像是在啃一块非常坚硬但营养丰富的干粮,你需要极大的意志力去咀嚼和消化。我发现自己不得不频繁地查阅各种哲学家的生平和他们理论的核心观点,否则,作者在提及某个特定学派的某个观点时,我根本无法立即领会他批判的靶心究竟在哪里。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磨人”的书,但如果你能坚持下来,你会在逻辑的清晰度和论证的力量感上得到极大的满足。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
评分很好,多谢!
评分京东物流一如既往地快 书品很好很满意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
评分好
评分对了解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很有帮助,值得推荐!
评分送货很快,专业书籍参考用,感谢京东
评分快递很快,宝贝很好,孩子很喜欢,快递师傅人很好。
评分快递非常的快,东西非常的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