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30多傢三甲醫院主任醫師撰寫的看得懂的強力實用用藥科普!
? 6個維度,60餘篇文章,寫給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用藥指南!
? 少一點不明覺厲的科普知識,多一些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係,從此給傢人更科學的愛!
比搬不動的藥典更薄,但簡潔不簡單而且更實用的日常用藥必讀書!
《“藥”為你好:這麼用藥沒毛病》圍繞生活中常見“名藥”,安全用藥常識,常見病用藥,老人、孕婦和兒童等特殊人群用藥,打理傢庭藥箱和走齣用藥誤區等6個方麵,利用全國30多傢三甲醫院撰寫的“百姓藥房”用藥乾貨科普文章,幫助普通大眾解答用藥疑惑,理順用藥常識,幫助大傢走齣用藥誤區,管好傢庭藥箱,告訴大傢“藥”為你好這麼用藥沒毛病。
《大眾健康》雜誌是由國傢衛生計生委主管,《健康報》社主辦的一份麵嚮海內外各階層讀者的傢庭醫學雜誌,風格嚴謹,通俗實用,隻是豐富,貼近大眾。以解讀者之疑,析患者之難為己任。
——王隴德
中國工程院院士
用藥無小事!傢庭用藥需要有科學的方法和嚴謹的態度,這兩點正是《大眾健康》雜誌30多年來辦刊的宗旨。希望這本集結“百姓藥房”欄目精華文章的書,能開闊大眾的科學視野、提升大眾的科學素養,真正實現“藥為你好”和“大眾健康”。
——鬍大一
北京大學醫學部心血管內科學係主任、中國控煙協會會長
人們都想健康長壽,都關注保健養生、防病治病知識,可是大傢看到的那些流傳在民間的所謂健康知識,是靠譜的嗎?是科學的嗎?作為一位老科普人,我推薦大傢,讀一讀《大眾健康》雜誌推齣的健康“小錦囊”叢書。這裏有衛生健康領域的專業人員給大傢帶來科學實用的醫學科普知識。
——王立祥
武警總醫院急救醫學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科普分會主任委員
第1章 名藥漫談
華法林:鋼絲上舞蹈的抗凝藥 2
布洛芬還是安全的 5
胰島素:從“純天然”到“轉基因” 9
抗菌藥物的“大傢族” 14
阿莫西林, 消炎第一藥? 18
沙星:“帶刺”的抗菌“明星” 21
第2章 安全用藥常識
他汀藥物:控製膽固醇的撒手鐧 25
帶你走進不一樣的“是藥三分毒” 30
“丙球”不是保健品 33
幫您解讀藥品外包裝 36
吃這些藥時多喝水 38
動物抓咬傷 不宜用創可貼 41
服鎮痛藥八大注意 43
謹防藥物中毒性耳聾 47
如何理解“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52
網上購藥如何去僞存真 54
細說輸液利與弊 56
用藥無小事,用藥的N 個基本常識 60
正確認識藥物過敏 65
第3章 常見病用藥
除幽門螺杆菌首選“四聯療法” 68
痤瘡:分級治療很重要 71
春季皮膚過敏的最好治療:遠離過敏源 74
過敏性鼻炎如何正確用藥 78
降壓藥應用有“八防” 80
心血管用藥:小心駛得萬年船 83
慢病用藥,注意補充營養 87
慢阻肺:怎樣用藥纔規範 90
哮喘常見用藥誤區 94
哪種催眠藥效果最好? 97
治療潰瘍病無需消炎藥 102
第4章 特殊人群用藥
“全或無”理論的三個特例 106
孕二胎,藥師有話說 110
哺乳期病瞭,能吃藥嗎? 114
促排卵藥的是是非非 118
“婦炎潔”不能作為藥用 122
痛經:忍無可忍纔服藥 125
孕婦感冒謹慎用藥 127
孕期高血壓試用5 類藥 130
孕期抗生素到底該用嗎? 133
新生兒用藥請三思 136
兒科醫生傢的寶寶常備藥 140
兒童退熱:莫求“立竿見影” 145
孩子生病需用兒童專用藥 149
您會處理兒童皮外傷嗎? 154
老年人如何選擇通便藥 158
老人用藥的五條“斑馬綫” 160
第5章 打理傢庭藥箱
齣門旅行帶什麼藥? 166
打造骨灰級傢庭藥箱 170
藥物存放有講究 175
給傢庭藥箱立規矩 178
電子血壓計:要選驗證的 180
輪椅也要定期保養 183
選購血糖儀,專傢有灼見 185
第6章 走齣用藥誤區
靶嚮藥物不可隨意用 190
服用胃藥的種種“事故” 192
嗎丁啉會緻惡性心律失常? 195
世上沒有特效解酒藥 199
硝酸甘油:三大忌律,八大注意 204
眼藥水能滴在眼球上嗎? 208
“藥駕”危險, 不可小覷 211
要不要吃減肥藥? 214
一瓶藿香正氣水惹的禍 217
益生菌也是藥嗎? 220
用藥不能“助人為樂” 223
止咳藥,為何越吃越咳? 225
後記 227
過去的20年間,中國的疾病模式正悄然發生轉變,慢性病已成為影響生命和健康的最主要因素。2012 年,我國慢性病死亡人數占瞭總死亡人數的86.6%。應對慢性病挑戰,已成為政府和全社會共同麵臨的重大課題。
其實,對於人的健康和壽命來說,醫療服務條件的影響隻占8%,而生活方式和行為則占到60%。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總結,通過生活方式和行為的調整可預防80% 的心腦血管病和2 型糖尿病、55% 的高血壓和40% 的腫瘤。而生活方式與行為的調整首先取決於大眾健康素養的提高。因此,健康素養是保障健康最基本的要素。對於每個人來說,身體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對傢庭有責任,對子女有責任,對父母有責任,對社會也有責任。因此一定要及早地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提高健康素養。
遺憾的是,目前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不容樂觀,老百姓普遍缺乏科學的健康知識。因此,確立“以促進健康為中心”的“大健康觀”“大衛生觀”,並將這一理念融入公共政策製定實施的全過程,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在當下就顯得尤為重要。
2016 年8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提齣,提高人民健康素養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要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係,普及健康科學知識,教育引導人民群眾樹立正確健康觀,促進人民群眾形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專業性很強,不是什麼機構和人物都可以搞健康谘詢、講座。報紙雜誌、廣播電視、圖書網絡都要把好關,不能給虛假健康教育活動提供傳播渠道和平颱。
最近幾年,我一直在推廣飲食攝入的“10 個網球原則”,以方便中年人能夠更為直觀地把握每天攝入食物的結構與數量。其中包括:每天吃肉不超過1 個網球大小;吃相當於兩個網球大小的主食,最好吃點雜糧;要保證3 個網球大小的水果;不少於4 個網球大小的蔬菜。
我認為,用這種通俗易懂、易於把控的方式,有利於引導人們樹立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和習慣,以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
通俗性與專業性兼具的《大眾健康》雜誌,在健康科普這條路上已經走過瞭30 年。30 多年來,他們不忘初心,堅持做權威、專業的健康科普,邀請來自全國三甲醫院的專傢,深入淺齣地為老百姓提供專業的健康知識。現又將雜誌的精華內容編匯成冊,相信它會成為百姓傢庭健康生活的實用幫手。
讓我們廣泛進行社會動員,人人從我做起,努力推動“健康中國”的目標早日實現!
王隴德
中國工程院院士
我真的太需要這本書瞭!總覺得我們普通人對於藥物的瞭解,實在太少瞭。尤其是當齣現一些疑難雜癥,或者需要長期服藥的時候,那種無助感和恐懼感會更加強烈。我曾經有過因為不瞭解藥物而導緻治療效果不佳的經曆,也有過因為聽信網上不靠譜的信息而差點耽誤病情的經曆。這些經曆讓我深切地體會到,掌握正確的用藥知識是多麼重要。這本書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種“寶藏”。它不是一本純粹的醫學教材,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用最平實的語言,給我講解用藥的“道”與“術”。它不僅僅告訴我“應該怎麼做”,更重要的是,它告訴我“為什麼應該這麼做”。比如,在介紹某種藥物時,它會從藥物的研發背景、作用機製、藥代動力學等角度進行講解,讓我能夠理解藥物是如何進入人體,又是如何發揮作用的。這種深入的講解,讓我對藥物的信任度大大提高,也更容易理解醫生的治療方案。書中關於“藥物副作用的應對”這一部分,對我來說尤其有價值。以前,我總是對藥物的副作用感到很害怕,一旦齣現一點點不適,就緊張得不行。這本書卻教我如何理性地看待和應對藥物副作用,區分哪些是正常的、可以忍受的,哪些是需要立即就醫的。它還提供瞭一些緩解副作用的方法,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承受,而是能夠主動地管理自己的身體狀況。另外,它對“藥物依賴”和“藥物濫用”的警示,也讓我印象深刻。它告誡我們,藥物是雙刃劍,一定要謹慎使用,避免不必要的依賴和濫用,從而危害自身健康。這本書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任由疾病和藥物擺布的“受害者”,而是能夠掌握自己健康主動權的“行動者”。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每一個傢庭的必備讀物!作為普通人,我們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藥物,但對於藥物的瞭解,往往局限於“感冒瞭吃這個,發燒瞭吃那個”的淺層認識。很多時候,我們對藥物的依賴,更多的是源於信息的不對稱和知識的匱乏。這本書,就像一座橋梁,連接瞭我們與科學、嚴謹的用藥知識。它並沒有用晦澀難懂的醫學術語來嚇唬讀者,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充滿智慧的方式,一點點地揭示瞭藥物的世界。我特彆欣賞書中對“藥物的安全性”的重視。它反復強調,任何藥物都可能存在風險,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某種藥是安全的”。它教我們如何識彆藥物的潛在風險,如何規避不必要的副作用,以及在齣現問題時,如何及時有效地尋求幫助。書中關於“兒童用藥”和“老年人用藥”的章節,對我來說更是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我們都知道,兒童和老年人是特殊群體,對藥物的反應會更加敏感。這本書就針對這兩個群體的特點,提供瞭非常詳細、實用的用藥指導,比如如何選擇閤適的劑型,如何控製劑量,以及如何避免藥物相互作用。這讓我能夠更有信心地照顧傢裏的孩子和長輩,讓他們獲得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療。而且,書中關於“閤理用藥”的理念,也讓我受益匪淺。它告訴我們,用藥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貴越好,而是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適閤的藥物,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療效。這種“智慧用藥”的理念,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治病,更是在嗬護自己的身體。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如獲至寶的書!一直以來,我都覺得用藥是一門“玄學”,要麼是醫生說瞭算,要麼就是網上各種傳言滿天飛,讓人無所適從。尤其是傢裏有老人和小孩,對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是加倍的謹慎。每次看到親人因為一點小病小痛就開始服用各種藥物,我總是提心吊膽,生怕齣什麼意外。這本書的齣現,就像在我心裏點亮瞭一盞明燈,讓我看到瞭用藥的“科學”和“邏輯”。它並沒有迴避藥物的復雜性,反而把那些看似高深莫測的醫學知識,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我特彆喜歡它在分析藥物時,不僅僅是簡單地列齣“能治什麼病”,而是深入到藥物的作用原理,比如它是如何乾擾細菌的生長,或者它是如何影響身體的某個通路。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講解方式,讓我對藥物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容易理解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藥物選擇。書中關於“常見病用藥誤區”的部分,更是直擊我的痛點。比如,很多時候我們感冒瞭就習慣性地吃抗生素,但這本書就非常清晰地解釋瞭病毒性感冒和細菌性感冒的區彆,以及抗生素的真正適用範圍。這讓我意識到,之前很多看似“常識”的用藥習慣,其實可能是在“亂用藥”。而且,書中還針對一些老年人常見的用藥問題,比如藥物相互作用、藥物依從性差等,給齣瞭很多非常有建設性的建議。這讓我能夠更好地照顧傢裏的長輩,讓他們更安全、更有效地用藥。最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用藥並非越多越好,越貴越好”,而是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閤適的藥物,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獲得瞭一張“用藥地圖”,能夠更清晰地規劃自己的健康之路,不再迷茫,不再恐懼。
評分這本書真的讓我眼前一亮,感覺像是打開瞭一個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以來都覺得,看病吃藥是一件很“被動”的事情。醫生說什麼,我們就聽什麼,即使心裏有疑問,也因為不懂醫學,所以不敢輕易質疑。有時候,在網上看到一些關於某種藥物的負麵評價,或者聽說誰誰誰因為吃某種藥齣瞭問題,就會開始惶恐不安,擔心自己也可能遭遇同樣的危險。這本書,恰恰解答瞭我所有的這些睏惑和擔憂。它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視角,教我們如何“與藥對話”。它並沒有把藥物描繪成高高在上的“救世主”,也沒有把它塑造成可怕的“毒藥”,而是以一種非常客觀、科學的態度,告訴我們藥物的本質是什麼,以及我們應該如何與之相處。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解讀藥品說明書”的章節。以前,我拿到藥品說明書,總是覺得上麵寫滿瞭天書,看瞭也看不懂。但這本書卻把說明書裏的關鍵信息,比如不良反應、禁忌癥、注意事項等,用非常清晰、簡潔的方式進行瞭解讀,並且給齣瞭實用的建議,告訴我們如何根據說明書上的信息,來判斷藥物是否適閤自己,以及如何安全地使用。這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夠主動地去理解和運用信息。書中對“藥物的種類和用途”的分類講解,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藥物名稱,而是會深入分析不同類彆藥物的作用機製,以及它們在治療不同疾病時的優勢和局限性。這讓我能夠對癥下藥,而不是盲目跟風。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就像是獲得瞭一位私人健康顧問,能夠更自信、更理性地麵對生病和用藥的問題。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我健康路上的“及時雨”!我一直以來都對藥物懷有一種“又愛又恨”的情感。生病瞭,離不開它;但又擔心它潛在的風險,以及那些我並不完全理解的副作用。每次去看醫生,我總是會問很多問題,但因為知識的局限性,很多時候還是無法完全理解醫生的解釋。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細緻的健康教育者,一步步地為我解開瞭用藥的睏惑。它沒有長篇大論地講解枯燥的醫學原理,而是從最貼近生活的角度齣發,教我如何“像個明白人一樣”去用藥。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藥物不良反應”的處理建議。以前,我一旦齣現一點點不適,就會驚慌失措,擔心是藥物引起的嚴重副作用。這本書卻教我如何冷靜地分析,如何區分哪些是不良反應,哪些是疾病本身的癥狀,以及在齣現不良反應時,應該采取哪些正確的措施。這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被藥物“擺布”,而是能夠主動地管理自己的身體狀況。書中關於“藥物的替代療法”的探討,也讓我耳目一新。它並沒有否定藥物的價值,而是強調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比如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或者一些輔助治療手段,來達到治療的目的。這讓我意識到,健康不僅僅是依靠藥物,更是一種綜閤性的管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獲得瞭一本“用藥秘籍”,能夠更從容、更自信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健康挑戰。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安心”。以前,我總覺得生病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痛苦,更多的是對未知和不可控的恐懼。尤其是涉及到藥物治療,更是讓我感到無力和迷茫。醫生說要吃什麼藥,我就吃什麼藥,但心裏總是會打鼓:這個藥真的有那麼好嗎?會不會有副作用?長期吃會不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這些疑問就像一顆顆小石子,在我心裏堆積,讓我對藥物産生瞭不信任感。直到我讀瞭《藥為你好,這麼用藥沒毛病》,我纔真正找到瞭解開這些疑慮的鑰匙。它沒有把藥物神化,也沒有妖魔化,而是以一種非常客觀、理性的態度,深入淺齣地講解瞭藥物的原理、作用機製、安全用藥的原則。書中關於“瞭解你的藥”這個部分,讓我印象深刻。它鼓勵讀者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去瞭解自己正在使用的藥物,包括它的成分、劑量、用法、用時、用藥禁忌,以及可能齣現的副作用。書中還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方法,比如如何識彆藥品說明書上的關鍵信息,如何辨彆藥品的真僞,以及在遇到不良反應時應該如何處理。這些知識聽起來可能很簡單,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個體化用藥”的強調。它告訴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獨特的,對藥物的反應也會有所不同。因此,不能簡單地套用彆人的經驗,而是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用藥。這讓我明白,有時候醫生開的藥,可能並不是最適閤我的,我需要學會與醫生溝通,錶達自己的顧慮和需求。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對藥物一無所知的“小白”,而是變成瞭一個能夠理性分析、審慎選擇的“健康管理者”。我學會瞭如何與醫生有效溝通,如何正確地閱讀藥品說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預防和應對一些常見的用藥問題。這種“心中有數”的感覺,讓我對未來的健康之路充滿瞭信心。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就是打破瞭我對藥物的“迷信”。我一直覺得,醫生開的藥,都是萬能的,吃瞭肯定能好。但這本書卻讓我認識到,藥物隻是輔助治療的一種手段,它有它的局限性,也有它的風險。它教會瞭我,用藥的關鍵在於“瞭解”和“選擇”。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很多藥物都知之甚少,隻能聽從醫生的安排。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仿佛變成瞭一位“用藥偵探”,能夠主動去探究藥物的真相。書中關於“藥物的副作用”的講解,讓我印象深刻。它並沒有一味地放大副作用的恐懼,而是以一種科學、理性的態度,幫助我們認識到副作用的普遍性,以及如何區分哪些副作用是需要警惕的,哪些是可以接受的。這讓我不再對藥物的副作用産生過度的恐慌,而是能夠更冷靜地應對。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藥物的閤理搭配”的建議。以前,我總覺得隻要是醫生開的藥,吃在一起就沒問題。但這本書卻讓我意識到,很多藥物之間可能會産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甚至産生危險。它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指導,告訴我們在服用多種藥物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以及如何與醫生溝通,以確保用藥的安全。這本書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治療,而是能夠主動地參與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來。我能夠更清晰地瞭解自己的病情,更明智地選擇藥物,也更有效地與醫生閤作。這種“自主掌控”的感覺,讓我對未來的健康之路充滿瞭信心。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颳目相看”的書!我一直對醫學知識敬而遠之,總覺得那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學問,普通人根本無法理解。尤其是關於藥物方麵,更是讓我感到既好奇又畏懼。看到醫生開的藥方,上麵密密麻麻的化學名稱,總是讓我望而卻步。但這本書,卻以一種非常友好的方式,拉近瞭我與藥物知識的距離。它沒有故弄玄虛,而是用最樸實、最生動的語言,為我揭開瞭藥物的神秘麵紗。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藥物劑量”的講解。它告訴我,用藥的劑量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要根據個體的具體情況,精確地掌握。它還解釋瞭為什麼會齣現“超劑量”和“亞劑量”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可能帶來的後果。這讓我明白,即使是同一種藥物,用對瞭劑量,纔能發揮齣最佳的療效。書中關於“藥物的代謝和排泄”的章節,也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瞭解瞭藥物是如何在體內被分解、吸收,以及最終被排齣體外的。這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為什麼某些藥物需要空腹服用,或者為什麼某些藥物不能與某些食物一起食用。這種對藥物“生命周期”的瞭解,讓我能夠更科學地安排我的用藥時間,從而提高藥物的療效,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就像是獲得瞭一位“用藥導航員”,能夠更清晰地指引我如何在這個復雜的藥物世界中,找到最適閤自己的航綫。
評分這是一本真正能夠“拯救”我用藥焦慮的書!作為一名普通的上班族,生活壓力大,經常會遇到各種亞健康問題,也需要服用一些藥物來緩解。但我一直以來都對藥物抱著一種“不信任”的態度。總覺得醫生開的藥,不一定是最適閤我的,網上的信息更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每次吃藥,心裏都忐忑不安,擔心會産生什麼副作用,或者藥效不佳。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用科學、理性的態度,為我帶來瞭用藥的“確定性”。它並沒有把藥物描繪成萬能的,也沒有一味地誇大它的風險,而是以一種非常客觀、中立的視角,為我們揭示瞭藥物的真相。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藥物的儲存和保質期”的講解。以前,我總是隨便把藥放在抽屜裏,很少注意藥物的保質期。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不當的儲存和過期的藥物,可能會導緻藥效降低,甚至産生有害物質。它教我如何正確地儲存藥物,以及如何識彆過期藥物,這讓我能夠更安全地使用藥物。書中對“藥物成癮”的警示,也讓我警鍾長鳴。它提醒我們,要謹慎對待那些容易産生依賴性的藥物,避免不必要的濫用。這種對藥物“雙刃劍”特性的清晰認識,讓我能夠更理性地權衡利弊,做齣最適閤自己的選擇。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對藥物充滿疑慮的“小白”,而是變成瞭一個能夠理性分析、審慎選擇的“健康實踐者”。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打造的!一直以來,我對各種藥物都抱著一種既依賴又恐懼的心情。生病瞭,非吃藥不可,但又擔心副作用,害怕藥物相互作用,甚至對某些藥品的真實療效也半信半疑。每次去醫院,醫生開的藥方我都仔細研究,但很多時候還是雲裏霧裏,隻能聽從醫囑。偶爾在網上看到一些關於用藥的“小偏方”或者“神奇療法”,更是讓我無所適從,不知道哪些是科學的,哪些是誤導。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束光照進瞭我用藥的迷霧區。它沒有堆砌那些晦澀難懂的醫學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貼近生活的方式,一點點地解析瞭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用藥問題。比如,它並沒有直接告訴你“這個藥是什麼”,而是先從“為什麼會生病”、“身體是如何對抗疾病”這樣的基礎知識講起,讓你明白藥物介入的原理。然後,再將具體的藥物分類,分析它們的適應癥、禁忌癥、常見副作用,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正確地、安全地使用。我特彆喜歡它關於“藥物組閤”的那部分內容,以前我總覺得隻要是醫生開的藥,放在一起吃就肯定沒問題,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很多藥物之間可能存在“化學反應”,輕則降低藥效,重則産生危險。它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建議,比如在服用新藥前,一定要谘詢醫生或藥師,並且告知他們正在服用的所有藥物,包括處方藥、非處方藥、保健品甚至中藥。讀完這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在用藥方麵,突然多瞭一層“防火牆”,不再那麼容易被一些錶麵的信息所迷惑。而且,書中對一些常見疾病的用藥誤區也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比如感冒藥、止痛藥、抗生素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藥物,卻也往往是誤用最普遍的。它沒有一味地否定,而是從科學的角度解釋瞭為什麼會産生這些誤區,以及如何避免。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像是獲得瞭一份“用藥攻略”,讓我能更自信、更理性地麵對生病和用藥這件事。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健康導師,幫助我建立起正確的健康觀念和用藥知識。
評分京東快遞真是速度超級快,昨晚下單今天到
評分不錯~!!!!!!!!!!!!!!!!!!!!!!!!!!
評分還可以,挺不錯的,比想象中好一些。
評分字數不多 價格貴 總體寫的真一般
評分很不錯的一本書,值得閱讀
評分不錯的書,印刷排版紙張都不錯!
評分京東快遞真是速度超級快,昨晚下單今天到
評分字數不多 價格貴 總體寫的真一般
評分此類的書都挺好的,我自己想讀一些在技術方麵更宏觀的,前沿介紹更有insight和框架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