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用一本书,构建一个温暖的生命港湾,让每一颗流浪的心都能够停留下来,安心地去生活,安心地去爱与被爱。
★翻开这本书,感受纯美的爱与青春,重拾对爱的信仰与渴望,愿我们在时光里沉淀出越来越迷人的味道。
★席慕蓉亲绘插图、亲写序诗,倾情呈现精美品读珍藏本。
内容简介
此书是席慕蓉散文的代表作,用诗般的语言铺展出一个绝大多数女子所望尘莫及的心灵世界,记录了作者对爱情、乡愁、人生、艺术等的感悟和思考,让每一颗流浪的心都能够停留下来,安心地去生活,安心地去爱与被爱。
她的文字就像清澈的溪流、藩篱边的小花,轻灵、淡雅而又亲切、平实,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她的思想又像浩瀚的大海,从中散发出的关于生命、关于美、关于艺术的思考,平和、宽容、博大而又深沉,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本书由席慕蓉亲绘插图、亲写序诗,亲自审校完成,倾情呈现精美品读珍藏本。
作者简介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生于四川,祖籍内蒙古,童年在香港度过,成长在台湾。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后,赴比利时深造,专攻油画。1966年以*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1968年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及1989年台湾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曾在国内外举行十余次个人画展。出版有诗集、画册、散文集及选本等六十余种。
目录
篇一〓爱的絮语
四季·2
爱的絮语·5
猫缘·8
海棠与花的世界·13
成长的痕迹·17
几何惊梦·24
我的记忆·28
窗前札记·33
不忘的时刻·38
悠长的等待
——一个女性艺术工作者的领悟·43
篇二〓达尔湖的晨夕
胡凡小姐的故事·48
玛丽安的二十岁·56
海伦的婚礼·66
卖石头的少年·73
达尔湖的晨夕·78
那串葡萄·86
中年的心情·89
欲爱的神殿·94
篇三〓槭树下的家
槭树下的家·104
夏天的日记·109
主妇生涯·116
星期天的早上·122
谜题·126
花的极短篇·132
月色两章·137
同学会·140
姐姐的歌声·144
说梦·149
心灵的对白·155
我的泪水·159
标本·165
一个春日的下午·169
花事·176
丰饶的园林·187
黄粱梦里·191
篇四〓生命的滋味
有月亮的晚上·200
生命的滋味·205
灯火·209
池畔·215
两种时刻·220
写给幸福·225
街景·230
“自剖”二三则·237
丰收·242
忧天三问·250
夏日·255
时 光·260
篇五〓悲欢之歌
红尘·270
美好的插图·285
空白·289
岛上三则·294
悲欢之歌·297
夏夜的记忆·304
模糊的愿望·309
自由的灵魂·312
她的一生·318
精彩书摘
初 版
——序诗
我的心是否还是倾慕于
昔日的梦境?
从古旧的版本里诱引出
一种揉和着纸页与岁月的香气
一种想要细细阅读过往的渴望
我的心是否还是倾慕于
昔日的梦境?
昔日新铸的铅字
在初版的书页上曾经留下
多么美丽的压痕!
——2004��9��22
成长的痕迹
/山百合/
也许事情总是不一定能如人意的。可是,我总是在想,只要给我一段美好的回忆也就够了。哪怕只有一天、一个晚上,也就应该知足了。
很多愿望,我想要的,上苍都给了我,很快或者很慢地,我都一一地接到了。而我对青春的美的渴望,虽然好像一直没有得到,可是走着走着,回过头一看,好像又都已经过去了。有几次,当时并没能马上感觉到,可是,也很有几次,我心里猛然醒悟:原来,这就是青春!
那一个夏天,我快十八岁了,和大学的同学们到横贯公路去写生,住在天祥。夏日的山绿得逼人,有一个下午,我和三个男同学一时兴起,不去和别的同学写生,却什么也不带的,往一座被我们端详了很多天的高山上爬去。那是一座非常清秀的山,被众山环绕,隐隐然有一种王者的气质。
而当我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累人的攀爬,终于到了一处长满了芳草的斜坡时,天已经慢慢暗下来了。面对着眼前起伏的峰峦,身后一片挺秀斜斜地延展上去的草原,风从下面的山谷里吹上来,我们惊讶地发现,在这高山上,在这长满了荒草的高山上,竟然四处盛开着洁白的百合花。
而在那一刻,我心里开始感到一种缓慢的痛苦,好像有声音在我耳旁,很冷酷地告诉我:你只能有这一刹那而已。在这以前,你没料到你会有,在这之后,你会忘掉你曾有。百合花才是完完全全属于这里的,而你只不过是一个过客,必得走,必得离开。不能像百合一样,永远在这座山峦上生长、盛开。
黄昏时的山峦有一种温柔而又凄怆的美丽,而我心何所归属?三个男孩子躺在我身后的草坡上,大声地唱着一些流行的歌曲,荒腔走板地,一面唱一面笑。青春原该是这样快乐无忧的,而我,我为什么不能和他们一样?为什么却怔怔地站在这里,对这些在我眼前盛开着的山百合怀着那样一份忌妒的心思呢?
是怀着那样一份强烈的忌妒,我叫一位男同学替我采下一大把纯白的百合,我把它们紧紧地抱在怀里,带下山去。
可是,没有用,真的没有用。正如那声音所告诉我的一样,我仍然无法把握住那些逝去的时刻。而那些被我摘下的百合虽然很快地都凋谢了,可是,在我每次回想起来的时候,它们却总是依旧长在那有着淡淡的斜阳的高山上,盛开着,清纯而又洁白,在灰绿色的暮霭里,对我展现出一种永不改变和永远无法触及的美丽。
那一轮月因此,在那个晚上,当月亮照进那古老的山林里的时候,我必也曾深深地感动过罢。
当时那样的年轻,总以为这些时刻是本来就会出现的,是我该享有的,心里的感动只是因为它们出奇的美丽而已。却一点也没想到,能有那样的一个晚上,能在初春的季节来到那样高的一座山上,能有那样一大片郁郁苍苍的林木,能有那样一整夜清清朗朗的月光,实在是一种人间稀有的遇合,一场永不会再重现的梦境。
那天晚上,站在那条曲折的山径前的时候,我刚刚二十岁,月亮刚刚从山边升起。
……
一曲淡雅的生命颂歌,一次涤荡心灵的旅行。 在这本散文集中,作者席慕蓉以其一贯的细腻笔触和深邃洞察,带领我们走进一片充满诗意与哲思的内心世界。她并非直接描绘某个具体的“家”,而是将“家”的概念延伸至更广阔的生命维度,无论是心灵的栖息地,还是情感的归宿,亦或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浑然天成。 书名“槭树下的家”,本身就带有一种画面感与意境。槭树,常以其绚烂的色彩在秋冬季节燃起生命的激情,又在春天吐露新芽,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变迁与永恒。在这片槭树之下,我们得以审视自我,感受时光的流转,体味生命中的悲喜与无常。作者的文字,如同秋日阳光透过槭树叶的缝隙,洒落一地斑驳的光影,温暖而又引人深思。 情感的低语与心灵的回响 席慕蓉的散文,最动人的之处在于其对情感的深刻挖掘与真挚表达。她笔下的情感,并非轰轰烈烈,而是如涓涓细流,缓缓渗入读者的心田。那些关于爱、关于别离、关于思念的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触动最柔软的内心。她懂得,人生最深刻的情感,往往就藏匿于最寻常的日子里,藏匿于一次不经意的回眸,一次无声的陪伴。 她描绘的“家”,可以是与至亲至爱共度的温馨时光,也可以是内心深处对于安宁与归属的渴望。当她写到与亲人之间的情感羁绊时,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深情,没有过多的渲染,却有着能够穿透岁月的力量。那些日常的琐碎,那些默默的付出,在她的笔下被赋予了诗意的光辉,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体会“家”的真正含义——它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种情感的港湾,一种无条件的接纳与支持。 然而,情感的旅程并非总是坦途。席慕蓉也毫不避讳地探讨生命中的失落与伤痛。她用一种平和而达观的态度,去面对那些必然的别离与遗憾。她的文字中,没有怨怼,没有沉沦,只有一种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与对过往的释然。她让我们明白,即使在失去中,生命依然可以找到新的意义,即使在伤痛后,心灵依然可以开出坚韧的花朵。她的“家”,有时也承载着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那些曾经的欢笑与泪水,都化为滋养生命的养分,让她更加懂得珍惜当下,感恩所有。 自然的回响与生命的哲思 席慕蓉的文字,与自然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她常常将自然的景物,如山川、河流、星辰、花草,作为她情感与哲思的载体。这片“槭树下的家”,也绝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广阔的天地息息相关。她笔下的自然,是灵动的,是有生命的,更是能够映照出人生百态的镜子。 她观察落叶的飘零,体悟生命的无常;她凝视星空的浩瀚,思考生命的渺小与伟大;她聆听风的低语,感受自然的脉搏。在与自然的对话中,她寻求内心的平静,寻找生命的答案。她的文字,常常带有禅意的韵味,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绿洲,洗涤心灵的尘埃。 这种对自然的感悟,也延伸到了她对生命哲学的思考。她不执着于某个固定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感受,去体会,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理解。她让我们明白,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发现的过程。那些看似平凡的瞬间,或许就蕴藏着深刻的真理。她的“家”,也因此而变得更加辽阔,不再局限于一方屋檐,而是扩展到整个宇宙,成为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状态。 她也常常提及那些关于时间与空间的感悟。时间的长河,空间的广袤,在她的笔下,既是令人敬畏的力量,也是孕育无限可能的舞台。她用一种超然的视角,去审视个体在宏大时空中的位置,从而更加懂得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她的“家”,是对生命时间和空间的一种温情回望,也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期许。 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好的追求 席慕蓉的散文,始终饱含着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好的不懈追求。即使在面对困境与挑战时,她也总能从中发掘出积极的因素,找到前行的力量。她的文字,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给予我们希望与勇气。 她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温柔以待。她鼓励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珍视那些微小的幸福。她的“家”,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对生命的热忱,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她也会在文字中,分享一些关于艺术、关于阅读、关于旅行的感悟。这些都成为她生命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丰富了她对“家”的理解。艺术的美,阅读的智慧,旅行的开阔,都为她的心灵提供了滋养,也让她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生命。 她的笔触,细腻而又富有力量,能够将抽象的情感与哲思,具象化为生动的画面,让读者感同身受。她擅长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让文字充满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结语: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升华 总而言之,这本散文集《槭树下的家》并非仅仅是一部记录作者个人经历的作品,而是一次触及灵魂深处的对话,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升华。席慕蓉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性的文字,带领我们去感受生命的多重维度,去理解“家”的无限含义。 她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宇宙的关系。她引导我们去发现生命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去体悟那些深藏的智慧。她的文字,如同一首悠扬的乐曲,在心间久久回荡,让我们在阅读之后,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宁静、那份力量、那份对生命的热爱。 在这片“槭树下的家”,我们或许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归宿,也能在这片文字的沃土中,播撒下更深刻的生命理解,收获更加丰盈的心灵。这是一种温柔的邀请,邀请我们一同走进作者的心灵花园,一同感受生命的芬芳,一同聆听生命的低语,一同去构建属于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