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對《金文編》第四版的校訂和增補。容庚先生編纂的《金文編》廣泛收集商周金文字形,字形摹寫及考釋都較準確,在古文字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但四版《金文編》存在著漏收問題,同時還有釋字、器物定名、注語等方麵的問題。 本書的主要是對四版《金文編》進行增補。所用資料主要是《殷周金文集成》及1984年以來(截止1999年底)新刊布而未見於《集成》的商周青銅器銘文。全書共分正文和附錄兩部分。正文是對《金文編》校訂。新補之字仿《金文編》編集原則,分彆部居,一按《說文》順序。凡齣校者,均予以注明。附錄部分部分所收為族徽文字。
嚴誌斌,1975年生,浙江金華人。1993年9月進入吉林大學考古學係考古專業,1997年7月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1997年9月進入吉林大學研究生院考古學係,師從林沄先生學習考古學(古文字學方嚮),2000年7月以論文《四版〈金文編〉校補》獲碩士學位。2003年9月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係,師從劉一曼先生學習商周考古,2006年7月以論文為《商代青銅器銘文研究》獲博士學位。2009年,其博士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0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現為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嚮為商周考古與古文字學。參與課題多項,目前獨立承擔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1項(2010-2011年)。主要著作有《商金文編》(2016年)《商代青銅器銘文分期斷代研究 》(2013年)《商代青銅器銘文研究 》(2013年)《四版<金文編>校補》(2001年)、《殷墟青銅器-青銅時代的中國文明》(2008年,閤著)、《近齣殷周金文集錄二編》(2010年,閤著),另有論文多篇。
(一) 初拿到這本《四版金文編校補》,說實話,我對金文研究領域其實並不是十分瞭解,隻是因為偶然的機會聽聞此書在業內頗受好評,便帶著一股好奇心購入。剛翻開,撲麵而來的就是厚重感,紙張的質感很好,印刷也十分清晰,這至少給我的第一印象打瞭個高分。我最感興趣的是它的編校方法。雖然我看不懂每一個具體的條目,但從整體的結構和排版上,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和糾正前版本中的不足上付齣瞭巨大的心血。那種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態度,即使是門外漢也能體會到。我尤其注意到,書中似乎在一些常見的金文釋讀上,給齣瞭不止一種可能,並且詳細說明瞭依據,這讓我覺得非常嚴謹,也讓我瞭解到金文研究並非是闆上釘釘的,而是有著多角度的解讀空間。書中的插圖和照片也十分精美,雖然我無法一一辨認其中的器物,但那些古樸的紋飾和銘文,本身就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將我拉迴到那個遙遠的時代。總的來說,作為一本工具書,它展現齣的專業性和嚴謹性,即使對我這樣的非專業讀者來說,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評分(三) 作為一個對中國古代曆史和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愛好者,我一直以來都對金文這種古老的文字形式充滿瞭好奇。過去,接觸金文的途徑比較有限,要麼是零散的考古報道,要麼是較為淺顯的普及讀物,總感覺無法深入。直到我偶然間看到瞭《四版金文編校補》,我纔真正感受到瞭一種“撥開迷霧見月明”的暢快。這本書雖然名為“編校補”,但我卻從中讀齣瞭曆史的溫度和人文的關懷。作者在整理和校訂的過程中,並沒有生硬地堆砌學術術語,而是用一種較為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瞭許多關於金文的起源、演變以及在古代社會中的作用。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一些經典器物銘文的解讀,它們不僅僅是文字的羅列,更像是古代社會生活的生動寫照,讓我看到瞭先民們的智慧和情感。這本書的圖文並茂,讓我這個對考古學不太懂的人,也能通過精美的器物圖片和清晰的銘文拓片,感受到金文的獨特魅力。它讓我明白瞭,文字背後承載的是一個民族的曆史記憶,是與我們血脈相連的文化根基。
評分(二) 不得不說,這本《四版金文編校補》著實是一本令人驚嘆的學術巨著。我是一名在讀的古文字學研究生,金文是我的研究方嚮之一。對於市麵上已有的金文類工具書,我可以說得上是爛熟於心,也深知其各自的優缺點。而《四版金文編校補》的齣現,無疑是為我們這一領域注入瞭新的活力。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校補”二字上的用心。翻閱之前版本的書籍,總會遇到一些釋讀上的爭議,或者信息上的疏漏。而這本新版,明顯在這方麵進行瞭深入的挖掘和修正,許多之前睏擾我的問題,在這本書中似乎都得到瞭更閤理、更令人信服的解釋。特彆是對於一些相對罕見的字形,作者不僅提供瞭詳實的考證,還結閤瞭最新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這對於我們進行深入的學術研究至關重要。書中的引用文獻詳盡,檢索體係也很完善,大大方便瞭我們查閱資料。我個人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部濃縮瞭當下金文研究最高水平的學術成果集,對於任何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和學生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案頭必備。
評分(五) 這本《四版金文編校補》給我的感覺,與其說它是一本厚重的學術工具書,不如說它更像是一位飽學之士,帶著我這位初學者,一步步走入金文的神秘世界。雖然我沒有專業的學術背景,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卻充滿瞭驚喜和發現。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字形,而是常常會穿插一些關於金文在曆史上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如何反映古代社會生活方方麵麵的精彩論述。例如,書中對於一些關於祭祀、戰爭、賞賜等內容的銘文,都有細緻的解讀,讓我能感受到文字背後的曆史事件和人文情感。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字形演變的解釋,能夠直觀地看到文字是如何從象形逐漸演化而來,這種過程本身就充滿瞭趣味性。而且,書中對許多金文的齣處和所依附的器物都有清晰的說明,這讓我仿佛置身於博物館,能夠直觀地欣賞這些珍貴的文物。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金文不再是枯燥的記憶,而是一個探索古代文明的有趣旅程。它在嚴謹的學術框架下,又不失生動性和趣味性,對於我這樣渴望瞭解曆史文化的人來說,是一份非常寶貴的禮物。
評分(四) 從一名資深的金文研究者和多年的古籍整理者的角度來看,《四版金文編校補》的問世,無疑是我們在學術道路上的一大喜訊。我接觸金文研究已有數十年,經曆過多個版本的金文工具書的迭代,深知每一次的更新都凝聚著多少學者的心血。這本《四版金文編校補》,在我看來,是對過去研究成果的一次集大成式的梳理和提升。作者在“編校”二字上,展現瞭令人驚嘆的細緻和耐心。我特彆注意到瞭書中對於一些過去存在爭議的金文字形,進行瞭係統性的辨析和修正,並且在修正的過程中,充分吸收瞭近年來在考古發掘和文字學研究上的新進展,這一點尤為可貴。很多過去難以解決的釋讀難題,在這本書中得到瞭令人耳目一新的解答。此外,書中的文獻引用規範嚴謹,考證脈絡清晰,為我們提供瞭堅實的學術支撐。對於我們這些長期從事一綫研究的學者而言,一本高質量、高可靠性的工具書,是保證研究深度和廣度的基石。《四版金文編校補》的齣現,無疑極大地提高瞭我們的工作效率,也為我們未來的研究指明瞭新的方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