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金融與善經濟》以善經濟為題,不是邏輯嚴密的學術論著,而是更多體現為一種公益經驗總結和實踐感悟,期寄以此帶給人們更多公益啓示和思考,帶來更多公益研究和實踐,讓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真正成為服務人們幸福與安康的源泉。
《公益 金融與善經濟》由中國(深圳)綜閤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産業研究所主導發起,並完成相關撰寫工作,是我們作為社會智庫機構對一種思想觀點和價值目標的思考。希望通過本書,能夠有助於公益、金融與經濟三方力量的融閤,促進中國經濟嚮“善經濟”——一種好的經濟方嚮發展。
綜閤開發研究院 (中國·深圳) 又稱"中國腦庫",英文縮寫CDI,是經國務院總理批準成立、在業務上接受國務院研究室指導的獨立研究谘詢機構。綜閤開發研究院從1989年成立起,即以改革試驗者麵貌齣現,是中國研究谘詢機構中先嘗試市場化運作的"先行者",目前它是中國研究谘詢業中規模大、積纍經驗豐富、提供服務完善、運作成功的機構,首批被列為全球百傢腦庫的中國機構。
目 錄
序 1
第一章 緣起與背景 2
什麼是善經濟? 3
為什麼需要善經濟? 5
善經濟什麼樣? 7
我們的善緣 9
我們的善願 10
第二章 公益原理與意義 11
公益及其起源 12
公益與慈善 15
個人與機構 17
《國富論》與《道德情操論》 20
自利與利他 21
西方福利經濟學 24
第三部門 27
社會組織的力量 29
公益可以遍一切處 32
窮人需要公益 34
富人需要公益 36
地球需要公益 38
世界需要公益 39
中國需要公益 41
專業公益情懷 43
你會做公益嗎? 45
瀕死者怎麼說? 46
付齣比得到更幸福 49
公益需要專業 50
公益需要效率 50
古人怎麼做公益? 52
西方人怎麼做公益? 55
中國人怎麼做公益? 57
公益事業領域有哪些? 58
公益事業流程是什麼? 60
怎樣纔能更好做公益? 62
公益是生命的基本涵養 63
公益是幸福的重要源泉 63
第三章 公益事業與金融 66
金融功能及活動 67
公益核心及價值 70
公益與商業的關係 72
公益與投資的關係 73
公益事業發展需要多大資本? 74
公益事業應該藉鑒什麼金融機製? 74
金融機構公益化 76
公益與金融:當今時尚 79
公益與金融:信用支撐 81
公益金融的中國實踐 81
公益+金融=善金融 84
尤努斯的故事 86
諾貝爾奬的故事 92
殘友集團的故事 98
第四章 公益金融與工具 104
公益金融,超越無償贈與 105
慈善基金,讓善意聚沙成丘 106
公益信托,用製度保護善意 108
公益創投,授人以“漁”而非“魚” 110
公益眾籌,起源於微小的力量 112
公益信貸,來自尤努斯的經驗 114
社會效益債券,公益PPP模式的探索 116
社會投資基金,催化“善”力量革命性變革 118
養老金融,西方成熟的公益模式 122
互助金融,走齣危機的助推器 123
公益金融未來,公益與金融深度融閤 125
第五章 善金融與善經濟 127
善經濟——經濟發展的新時代? 128
碳經濟可以走多遠? 129
善經濟的特徵 131
善經濟時代,我們該如何做産業? 132
善經濟時代的價值觀 136
善經濟的社會結構如何? 138
碳經濟如何走嚮善經濟? 139
中國能夠引領善經濟的發展嗎? 141
公益金融與善經濟 144
“智慧資本”如何實現“善經濟”? 147
公益金融需不需要迴報? 149
如何推進現代金融轉嚮公益金融? 151
第六章 構想善未來 153
重塑價值觀 154
構築可持續的幸福觀 156
架構商業與公益的橋梁 158
構建公益慈善資源對接平颱 162
開啓社會價值投資 167
善待自然生態 169
重構醫療體係 172
弘揚智慧文化 174
擁抱資本共享 176
後記 178
讀完《公益金融與善經濟》這本書,我真的被書中描繪的景象深深吸引瞭。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金融的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一個充滿希望和變革的未來。我一直對傳統的金融模式抱有一些疑慮,總覺得它過於冰冷和功利,似乎與“人情味”和“社會責任”漸行漸遠。然而,《公益金融與善經濟》卻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將金融的強大力量,導嚮更具建設性和包容性的社會發展。它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瞭各種公益金融工具和模式是如何在現實世界中發揮作用的。我尤其被那些通過金融創新解決社會問題的故事所打動,比如那些為貧睏地區提供小額信貸,幫助他們創業、改善生活的小型金融機構,或者那些專注於可持續發展項目的綠色債券。書中對“善經濟”的定義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再僅僅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是將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納入核心考量。這種理念的轉變,在我看來,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我發現,金融並非隻能是逐利的工具,它也可以是連接希望、播撒善意的橋梁。書中的論述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從宏觀的理念闡釋到微觀的實踐操作,都給予瞭讀者非常詳盡的指引。它讓我意識到,作為普通人,我們也可以通過參與到公益金融的實踐中,為構建一個更美好的社會貢獻一份力量。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産生一種強烈的認同感,仿佛書中描繪的正是我們內心深處所渴望的世界。它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有血有肉、有溫度的實踐。我開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或者在自己的工作中,去踐行“善經濟”的理念,哪怕隻是微小的改變,或許也能匯聚成強大的力量。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啓發和行動上的動力。
評分《公益金融與善經濟》這本書,在我最近的閱讀清單裏,絕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徹底顛覆瞭我對金融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金融可以擁有如此溫暖和有力量的一麵。我一直覺得,金融的世界離我們普通人太遠,充滿瞭復雜的術語和冰冷的數字。但是,這本書卻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嚮我展示瞭“善經濟”的魅力。它告訴我們,金融不僅僅是追求利潤最大化,更重要的是要創造積極的社會和環境效益。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社會責任投資”的詳細論述。它不再是簡單地進行慈善捐贈,而是通過有策略的投資,去支持那些緻力於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和社會組織。書中列舉瞭大量的實際案例,比如投資於可再生能源、可持續農業、普惠金融等領域,讓我看到瞭金融力量是如何能夠切實地推動社會進步的。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還探討瞭如何衡量和評估投資的社會影響力,這為我提供瞭非常實用的指導。它讓我知道,原來我的每一筆投資,都可以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有力工具。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齣色,它邏輯清晰,條理分明,同時又充滿瞭人文關懷。它並沒有用艱澀的術語來嚇唬讀者,而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復雜的金融概念變得通俗易懂。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財富”的理解有瞭更深的層次,它不僅僅是個人財富的增加,更是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的能力。它讓我對構建一個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續的未來,充滿瞭信心和期待。
評分這本書,我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被深深吸引住瞭,一口氣讀瞭好幾章,完全停不下來。它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瞭“金融”這個詞的意義。我一直以來,對金融的認知都比較狹隘,總覺得它就是銀行、股市、信貸這些冰冷的東西,和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美好社會”的概念,似乎沒有太多交集。但是,《公益金融與善經濟》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告訴我,金融可以有溫度,可以有關懷,可以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引擎。書中對“善經濟”的闡釋,讓我覺得非常貼切和有力。它不僅僅是追求利潤,更重要的是創造積極的社會影響和環境效益。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社會價值”的衡量和評估的探討。以前,我總覺得社會價值很難量化,很難衡量,但這本書給瞭我很多啓發。它列舉瞭許多具體的衡量指標和工具,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一個項目或者一個投資,到底能帶來多大的社會效益。書中還詳細介紹瞭很多公益金融的創新模式,比如小額信貸、影響力投資、社會企業融資等等。這些模式,都讓我看到瞭金融如何能夠觸及到那些被傳統金融體係忽視的角落,如何能夠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它不僅僅是理論的探討,更有很多真實的案例,讓我看到瞭這些模式在現實世界中的巨大潛力。我讀到那些通過金融幫助偏遠地區女性創業,幫助殘疾人獲得就業機會的故事時,內心充滿瞭感動。這本書讓我覺得,金融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它也可以是我們手中實現社會變革的有力工具。它給瞭我很多行動上的啓發,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去支持和參與到公益金融的實踐中去。
評分《公益金融與善經濟》這本書,簡直就是我近期閱讀體驗中最璀璨的一顆星。一直以來,我總覺得“金融”這個詞自帶一種疏離感,仿佛離普通人的生活很遙遠,更不用說與“公益”這種溫暖的詞匯聯係起來瞭。但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把我帶進瞭一個全新的領域。它沒有用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來嚇唬我,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深入淺齣地解釋瞭公益金融的核心理念。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社會影響力投資”的詳細介紹,它讓我明白瞭,原來投資不僅僅是為瞭獲得財務上的迴報,還可以同時帶來積極的社會和環境影響。書中列舉的那些實際案例,比如支持可再生能源項目、改善教育資源、幫助弱勢群體等等,都讓我看到瞭金融力量的另一麵——一種能夠創造美好未來的力量。我曾經也嘗試過參與一些捐款活動,但總感覺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這本書則告訴我,通過更係統、更有效的方式,比如參與影響力債券、社會企業融資等,我們可以讓自己的資金發揮更大的作用。它教會我如何去識彆那些真正具有社會價值的投資機會,如何衡量一個項目的影響力,如何判斷一個組織是否真的在踐行“善經濟”的原則。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還探討瞭公益金融在不同國傢和地區的實踐差異,這讓我瞭解到,這是一個全球性的趨勢,而且正在不斷發展和創新。它鼓勵我們去思考,如何在我們所在的具體環境中,找到最適閤自己的參與方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旁觀者,而是有能力、有方法去參與到構建一個更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中去。它點燃瞭我內心深處的參與熱情,讓我對未來充滿瞭期待。
評分《公益金融與善經濟》這本書,如同一股清流,洗滌瞭我對傳統金融的刻闆印象。我一直認為金融是財富增值的工具,而“公益”似乎是與之相對立的概念,一個是冰冷的計算,一個是溫暖的給予。然而,這本書巧妙地將兩者融閤,展示瞭一種全新的可能性。書中對“善經濟”的定義,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再是單純地強調“做慈善”,而是將創造社會價值和環境價值融入到經濟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它告訴我,一個企業,一個投資,都可以同時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社會影響力債券”的案例分析。這些債券將投資迴報與特定的社會成效掛鈎,一旦目標達成,投資者就能獲得迴報。這種模式,將投資的風險與社會效益直接關聯,激勵瞭更多人參與到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中來。這遠比單純的捐款更有可持續性,也更能調動各方的積極性。書中還詳細探討瞭各類公益金融工具,比如影響力股權投資、綠色金融、社區投資等,並提供瞭豐富的實踐案例。這些案例不僅僅是數字和理論,更是那些充滿人情味和使命感的故事,讓我看到瞭金融如何能夠真正賦能弱勢群體,如何能夠推動社會嚮更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嚮發展。它讓我明白,金融的本質並非隻有逐利,它同樣可以承載起改變世界的責任。這本書的寫作風格也非常吸引我,它邏輯嚴謹,錶述清晰,同時又充滿瞭人文關懷。它讓我相信,通過金融的力量,我們可以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一個不僅僅是富裕,更是充滿善意和責任的社會。
評分我剛讀完《公益金融與善經濟》,現在心情依舊澎湃,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真的太及時瞭,它解答瞭我一直以來對金融界一些根深蒂固的疑問。我總覺得,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會忽略掉社會和環境的成本。但這本書,則提供瞭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它清晰地闡述瞭“善經濟”的內涵,強調的是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兼顧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我尤其被書中關於“使命驅動型金融機構”的論述所吸引。這些機構不是單純追求股東利益,而是將解決社會問題作為其核心使命。它們通過創新的金融産品和服務,為那些傳統金融機構難以觸及的領域注入活力。例如,書中提到的一些專門為小型農戶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的組織,它們不僅僅是提供貸款,還會提供技術支持和市場信息,幫助這些農戶真正實現脫貧緻富。這讓我看到瞭金融可以有多麼溫暖和有力量。我之前對“影響力投資”的概念一直停留在模糊的認識,但這本書給瞭我非常具體的指導。它不僅解釋瞭什麼是影響力投資,還詳細介紹瞭如何進行影響力衡量和評估。這對於我這樣想要將自己的資金投嚮更有意義的地方的人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它讓我明白瞭,原來我的每一筆投資,都可以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杠杆。書中還探討瞭公益金融在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社會公平等全球性挑戰中的作用,這讓我意識到,金融的力量遠不止於財富的增長,它更是解決復雜社會問題的關鍵驅動力。這本書的格局很大,視野很廣,但落腳點又非常實在,讓我覺得這些宏大的理念並非遙不可及。
評分這本書,我得說,它絕對是一本改變我思維模式的寶藏。《公益金融與善經濟》的內容,顛覆瞭我以往對金融的理解。我一直以為金融的本質就是逐利,而“公益”則是一種與此相悖的慈善行為,兩者似乎難以調和。但是,這本書卻用一種極其精妙的方式,將兩者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展現瞭一種更具智慧和溫度的經濟模式——“善經濟”。書中對“社會資本”的構建和運用,讓我看到瞭金融在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方麵的巨大潛力。它不再僅僅是個人財富的積纍,而是成為瞭連接社會資源、凝聚社會力量的重要紐帶。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社區金融”的探討所吸引。這些金融模式,不是服務於大公司或者富裕人群,而是專注於支持社區發展,幫助那些小型企業、個體戶,甚至是那些因為各種原因被邊緣化的人群。它們通過提供靈活的貸款、創業指導、技能培訓等服務,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到經濟活動中來,實現自我價值。書中還有很多關於“綠色金融”的案例,讓我看到瞭金融如何能夠成為推動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的強大力量。這些投資,不僅帶來瞭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它們為我們的地球創造瞭一個更可持續的未來。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它既有宏觀的理論高度,又充滿瞭微觀的實踐細節。它沒有空洞的口號,而是用實實在在的案例,證明瞭“善經濟”的可行性和優越性。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責任”有瞭更深的理解,不僅僅是個人責任,更是金融機構、投資者的社會責任。它讓我相信,通過金融的力量,我們可以構建一個更加公平、更加繁榮、更加有愛的社會。
評分《公益金融與善經濟》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最愛不釋手的一本。我一直覺得,金融的世界太過遙遠,與我的生活關聯不大,更彆提與“公益”這種充滿人情味的概念結閤瞭。然而,這本書徹底打破瞭我的這種固有認知。它不僅僅是關於金融,更像是在講述一個關於希望、關於改變的故事。書中對“善經濟”的闡釋,讓我眼前一亮。它不再是簡單的“施捨”或“捐助”,而是將社會價值和環境效益,融入到經濟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它告訴我,金融的力量,可以用來解決社會問題,可以用來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影響力投資”的詳細分析所吸引。它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嚮我展示瞭各種影響力投資是如何在現實世界中發揮作用的。比如,那些投資於清潔能源項目的基金,那些支持教育公平的社會企業,那些幫助小微企業發展的普惠金融機構。這些故事,讓我看到瞭金融的另一麵——一種能夠驅動積極社會變革的力量。它讓我明白,原來我的每一筆投資,都可以成為改變世界的動力。書中還詳細探討瞭公益金融在促進可持續發展、應對貧睏、改善環境等方麵的作用。它讓我認識到,金融不再僅僅是財富的創造者,更應該是社會問題的解決者。這本書的邏輯非常清晰,從宏觀理念到微觀實踐,都給齣瞭詳盡的闡述。它的語言也通俗易懂,充滿瞭人文關懷,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那些復雜的金融概念。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財富”的理解有瞭更深的層次,它不僅僅是數字上的增加,更是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的能力。它讓我對未來充滿瞭信心,相信通過公益金融的力量,我們可以構建一個更加公平、更具包容性的社會。
評分我必須說,《公益金融與善經濟》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遠超我的預期。我一直覺得,金融世界充滿瞭冷冰冰的數字和赤裸裸的利益,而“公益”則是一種與之格格不入的溫情。但這本書,卻以一種極其巧妙的方式,將兩者完美地融閤,勾勒齣瞭一個充滿希望的“善經濟”藍圖。書中對“社會投資”的定義和解讀,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再是單純為瞭獲取財務迴報,而是將解決社會問題、創造積極社會影響作為核心目標。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影響力衡量”的探討。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要做什麼,更重要的是,它教會我們如何去衡量一個投資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如何去評估一個公益金融項目是否真正有效地解決瞭問題。這種科學嚴謹的態度,讓我對接下來的實踐有瞭更清晰的方嚮。書中列舉的那些關於“社區信貸”、“社會影響力債券”、“綠色金融”的案例,都讓我看到瞭金融如何能夠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如何能夠為那些被傳統金融體係忽視的群體提供支持。它讓我明白,金融不僅僅是資金的流動,更是社會力量的凝聚和賦能。它讓我看到,通過金融的創新,我們可以解決貧睏、改善教育、保護環境,等等。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它既有宏觀的理論高度,又有微觀的實踐深度,同時還充滿瞭人文關懷。它讓我感受到,金融可以是有溫度的,可以是有責任的。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財富”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數字的堆積,更是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工具。它讓我對構建一個更美好、更可持續的社會,充滿瞭信心和期待。
評分《公益金融與善經濟》這本書,真的是我近期讀過的最令人振奮的一本書瞭。它讓我對金融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一直以來,我對金融總有一種距離感,覺得它離我太遙遠,更傾嚮於關注那些“高大上”的金融産品和市場波動。然而,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貼近人心的方式,告訴我金融的真正價值所在。它描繪瞭一個“善經濟”的願景,在這個願景裏,金融不再僅僅是冰冷的數字遊戲,而是成為瞭連接愛心、播撒希望的橋梁。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影響力投資”的詳細解讀。它不僅僅是告訴我“什麼”是影響力投資,更重要的是,它告訴我“如何”去識彆和參與影響力投資。書中列舉的那些案例,讓我看到瞭金融如何能夠切實地解決社會問題,比如支持可持續農業,幫助發展中國傢普及教育,或者投資那些緻力於環境保護的創新企業。這些案例,都讓我覺得,原來我的每一分錢,都可以用來創造更美好的世界。它打破瞭我以往對於“公益”就是捐錢的刻闆印象,讓我認識到,通過更係統、更具戰略性的金融工具,我們可以讓公益的觸角延伸得更廣、更深。書中對“社會迴報”的衡量和評估,也給瞭我極大的啓發。它讓我明白,衡量一個投資的成功與否,不能僅僅看財務迴報,更要看它對社會帶來的積極影響。這種全新的評估體係,讓我對接下來的投資選擇有瞭更明確的方嚮。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接受金融信息,而是有能力、有智慧去主動運用金融的力量,去創造價值,去迴饋社會。它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價值觀的喚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