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日本两位前首相一起作序的书,因为渗透了两位首相对中国的情感和友谊,更因为作者旅日20年对“日本真相”的认知和发现。作者以一种新闻人特有的视角与感觉,用极其细腻而平实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日本,讲述了从首相到普通日本民众的生活、梦想以及他们的烦恼。书中所涉猎的不仅有关日本的政治与经济,更多的笔墨是介绍了作者自己亲身经历的日本社会与日本人的真情实感。你会从这本书中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日本,也会找到中华文化曾经失落、需要找回的影子……
徐静波,亚洲通讯社社长。创办日文报纸《中国经济新闻》和中文网站“日本新闻网”。从1997年开始,连续20年采访“中国LIANG会”和中国共产党党代会,曾采访过中日两国多位领导人。是日本电视台、东京电视台和凤凰卫视、深圳卫视等的时政评论员,中日问题专家。从2012年起,连续3年获新浪网、凤凰网十大博客博主荣誉。著有中文著作《静观日本》(简体字版、繁体字版)《日本人的活法》(简体字版、繁体字版),日文著作《株式会社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的中国》等,译有《一胜九败》《不死鸟》等。
日本的深夜食堂到底是啥样
在2017年初夏的中国视频网站上,一部情景剧《深夜食堂》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深夜食堂》原先是日本漫画家安倍夜郎的一部漫画作品,于2006年开始在杂志上连载。2009年,日本TBS电视台将这部漫画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由日本著名影星小林薰主演。
这部电视剧以东京都新宿小巷子里的一家小酒馆为舞台,讲述了日本各个阶层人士的人生故事。这部电视连续剧播出后,不但在日本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也深受亚洲其他国家观众的喜爱。2015年,韩国人把当年的“首尔国际电视节年度人气最高外国电视剧奖”颁给了《深夜食堂》,并打造了韩国版的《深夜食堂》。
在《深夜食堂》这部漫画诞生10年之后,中国版的《深夜食堂》也开始登场。于是中国的网友围绕“到底是日本版拍得好,还是中国版拍得好?”这个问题展开了大讨论。
日本版电视剧《深夜食堂》与漫画原著十分接近,模式类似情景剧,每季十集,每集二十五分钟左右,以深夜营业的食堂这一固定场景为舞台,伴着一碗茶泡饭或一份鸡蛋烧,引出众食客背后的故事。每个故事就像一篇散文,内容轻巧而丰满。
中国版的《深夜食堂》并没有完全翻拍日剧版本,而是改编了漫画原著,与日本电视剧模式完全不同。虽然小酒馆的布局、老板的服装、脸上的刀疤,跟原著几乎一模一样。但是中国版的《深夜食堂》一眼看去,很难忽视那几盏明亮的吊灯,背景里摆放得整整齐齐的锅碗瓢盆,感觉不像巷子里的小饭馆,更像刻意做旧的文艺餐厅。
这是一位网友对中国版《深夜食堂》所作的评语:“深夜食堂”不仅是日本的一种餐饮文化,更是日本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我觉得,导演也好,演员也罢,没有沉浸到日本社会的这种“深夜食堂”的文化之中,是很难理解“深夜食堂”的内涵的,自然也是拍不出那种特殊的韵味的。
日本为什么会有“深夜食堂”这种餐饮文化呢?
我们首先得从日本的社会发展讲起。日本战后在整个复兴过程中,许多工厂都实行24小时的劳动制度,这样一来,深夜下班的员工必须要有一个可以吃饭的地方,因此这种劳动制度造就了日本的“深夜食堂”。
第二个原因是日本的酒吧文化催生了这种“深夜食堂”文化。日本的酒吧文化有别于欧美的那种纯酒吧,欧美国家的酒吧文化大多数是几个要好的朋友或者同事聚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而日本的酒吧文化是介于喝酒与女色之间,是日本一种特有的暧昧文化。也就是说,这里是有女人陪你喝酒聊天,但不是可以动手动脚的地方。这种酒吧在日本到处都有,东京的银座、新宿歌舞伎町、上野等都是著名的酒吧街。这种在日语中被称为“スナック”的酒吧,一般都会营业到凌晨。当走出酒吧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感觉到肚子有点饿,因为酒吧里不提供餐饮,只提供酒。因此,人们走出酒吧,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去吃点什么东西,于是走出酒吧走进深夜食堂,就成了一种习惯。
日本深夜食堂盛行的第三个原因,主要是受到日本城市公共交通制度的影响。譬如像东京这座城市,轻轨和地铁一般运营到凌晨一点钟结束,没有通宵的地铁和列车。而早班的轻轨地铁,要在早上四点半才开始运营。所以许多在晚上加班或者去酒吧里喝了花酒的人,无法赶上末班车回家,又舍不得掏钱去住旅馆或者打车回家。怎么办呢?他们就会去找一家能够喝酒打盹的地方,那就是深夜食堂。他们一般会喝上几个小时,在深夜食堂里眯一会儿,然后等到早班车开了坐回家,或者直接去公司上班。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日本的深夜食堂之所以生意火爆,不只是人们想找一个地方倾诉自己心中的苦闷,更多的时候,是想找一个过夜的地方。那么日本的深夜食堂,是不是只有那种电视连续剧里展示的小酒馆呢?事实上并非如此。日本电视剧《深夜食堂》里的舞台,是一家小酒馆,招牌上写着三个字“めしや”。“め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饭”的意思,这个“めし”在我们中国过去的电影当中,被念成“咪西”,所以我们经常冲着日本人说“咪西咪西”,就是从“めし”中引用过来的大白话。“めしや”的“や”,汉字是房屋的“屋”,这样大家就很好理解了,“めしや”其实就是“吃饭屋”。
《深夜食堂》的主人公是一位身份不明、脸上有一道伤疤的中年男子,20年前继承了这家店,全年无休地经营着这家小小的酒馆,从晚上开店一直经营到第二天早晨七点。
而许多为了生计、为了理想、为了爱情而奔波的东京人,到了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寻找心灵的港湾,于是就来到这家位于小巷深处的深夜食堂。他们中有受人敬仰的大学教授、医生,也有失去人气的歌手、春风得意的AV男优;有对人性绝望的侦探、性格怪异的警察,也有伶牙俐齿的大阪女孩、久别重逢的同窗;人物可谓形形色色。他们欢笑,他们悲伤,借着美食的香气和酒精的作用,把深埋在心底的情怀在这间小小的酒馆里予以释放,最后与和善寡言的老板挥挥手,醉意朦胧地走入夜色。
其实在东京这样的大都市里,像这样个人经营的小酒馆其实并不多。最多的还是居酒屋和拉面店。
一般日本高档的料理店和餐厅,大多数在深夜十一点就关门了。所以,深夜营业的食堂,基本上就是三种:一是居酒屋,一般都是公司经营的大众酒场;二是拉面店;三是个人经营的小酒馆。居酒屋大多集中在轻轨车站、地铁车站附近,拉面店大多开在大马路边或者酒吧街。而小酒馆,一般都开在酒吧街附近的小巷子里。像日本电视剧《深夜食堂》,它就开在新宿。新宿是位于东京西边的一个商业区,类似于上海的徐家汇。所不同的是,新宿有一个亚洲最大的红灯区,叫作歌舞伎町。因此,这家小酒馆就会有形形色色的人出入,演绎出千姿百态的人生故事。
这些深夜食堂提供的菜肴,一般来说比较普通。拉面店主要是拉面和煎饺。居酒屋里相对比较丰富,有生鱼片、烤鱼、沙拉、鸡肉串、马铃薯、烤肉等,往往有几十种菜肴。而个人经营的小酒馆,一般都是简单的小吃,品种相对固定,虽然往往卫生状况欠佳,但是情调十足。
居酒屋有小包厢和大堂座席,一般能够容纳近百人。拉面店和个人经营的小酒馆,大多以吧台式为主,客人坐在吧台上看着老板做菜煮面,一般只能容纳十几个人。这三种深夜食堂中,最有人情味的当然还是小酒馆。因为去小酒馆里喝酒的人,大多数是熟客,能够与老板隔着吧台吹牛聊天,或者没心没肺地述说自己的不幸与苦恼。因此,这种小酒馆是许多日本人的一个家,走进这样一家温馨的小酒馆,和老板打个招呼,真有一种回家的亲切感。但是如果你与老板不熟悉,一个人傻乎乎地坐在那里闷头喝酒吃菜,反而会有一种孤独感。
所以,日本的深夜食堂,不是一种简单的餐饮,而是日本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文化,这种特殊的文化在各种客观因素的综合下,演绎成为日本人的生活舞台。虽然这种舞台比较小,甚至有点孤独,但正是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生活的一种写照。而这种写照,还基于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日本人有一个人上酒馆喝酒吃饭的习惯,而我们中国,正缺少这样的氛围。所以,要拍好《深夜食堂》,就要了解这种食堂的内涵。日本版的《深夜食堂》之所以能够打动人们的心,是因为一切的故事都只发生在这一间小小的酒馆里,并没有延伸到酒馆之外的世界,但是却把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演绎得淋漓尽致。
大家有机会来日本,到深夜食堂坐坐,推荐你们喝生啤酒。日本的生啤酒味道相当不错,与生啤酒相配的一道菜,是带皮的毛豆。如果你一上来,就点生啤和毛豆的话,酒馆老板一定会对你另眼相待:这个人,懂得深夜食堂的套路。
……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风光介绍,而是深入到日本社会的肌理之中,从历史渊源到现代发展,从传统习俗到社会现象,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这种全方位的解读,让我对日本的理解不再是片面的,而是形成了一个更为完整和立体的认知。
评分我一直对日本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动漫、电影到文学、历史,都深深吸引着我。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已经涉猎了不少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但总感觉隔着一层纱,不够深入,不够真实。而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心中这块空白。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细腻,仿佛能将我带到那个遥远的国度,亲身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能够引发读者自身的思考。作者不仅仅是在陈述事实,更是在提出问题,引导读者去探索和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问自己,为什么日本会形成这样的社会文化?它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也非常精美,每一页都散发着一种文化的韵味。纸张的质感很棒,印刷清晰,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只是作为一件艺术品摆放在书架上,它也足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非常优美,读起来就像在欣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联想,将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将平淡的事实变得引人入胜。我甚至可以想象到,当作者在撰写这些文字时,内心是怀揣着怎样的情感和思考。
评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某一段话,或是某个观点。作者的思考非常独到,常常能从一些我从未注意到的细节中,发现深刻的道理。这种“顿悟”的感觉,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屡次出现,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和满足。
评分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日本社会现象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客观和中立的态度。她既不会刻意地去赞美,也不会一味地去批评,而是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呈现事物的本质。这种不偏不倚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日本社会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对“签名版”这三个字还不是特别在意,但当我在阅读过程中,脑海中浮现出作者那可能挥洒着墨迹的签名,仿佛真的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连接。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带着作者温度的礼物。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日本的很多认知都来自于媒体的报道,那些信息往往是碎片化且带有主观色彩的。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系统而深入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原有的框架,去重新审视和理解日本。这种“拨云见日”的感觉,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别样的质感,低调却又不失品味,我拿到手的时候就有一种想要细细品读的冲动。书名“静说日本”本身就有一种故事感,仿佛是一位智者在娓娓道来,而“京东签名版”更是增添了一份收藏的价值和与作者近距离接触的仪式感。
评分本人浪迹京东多年,偶然一次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看见此宝贝,好评如潮,于是乎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拍下此神器,怀着激动而又迫切的心情等待着送货兄弟的到来,终于盼星星盼月亮,仅隔一天便受到京东大公司的喜讯,取快递的途中我那个乐啊,我小心翼翼从送货兄弟手中接过宝贝,回到家中轻轻拨开快递包装,在我打开盒子的刹那,金光四色,佛光普照,好一件稀世珍宝.....
评分在日本生活与旅行,无论是欣赏和服、品味茶道,还是追逐艺伎、漫步古街,甚至看到离开旅馆后依然远远挥手相送的人们和用双手把零钱放到我们手心的店家老太,无不感受到一种似曾相识的美丽与温暖。我们也曾经有过,只是我们丢失的太多。从《日本人的活法》中捡回我们曾经丢失的东西,抱着一种探求真实的心态去冷静地观察这个曾经侵略过我们,却又保留了我们诸多文化传统的国家,
评分超值的产品,超值的购买!
评分在日本生活与旅行,无论是欣赏和服、品味茶道,还是追逐艺伎、漫步古街,甚至看到离开旅馆后依然远远挥手相送的人们和用双手把零钱放到我们手心的店家老太,无不感受到一种似曾相识的美丽与温暖。我们也曾经有过,只是我们丢失的太多。从《日本人的活法》中捡回我们曾经丢失的东西,抱着一种探求真实的心态去冷静地观察这个曾经侵略过我们,却又保留了我们诸多文化传统的国家,寻找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评分我们可以表扬美国,可以欣赏欧洲,甚至可以赞美非洲,但是我们不敢喊出‘向日本学习’,因为我们放不下心中的那份怨恨,也放不下那份大国的架子,内心还没有我们自己说得那么强大。
评分偶然机会读到徐静波老师的《日本人的活法》,让我想更加深入的去了解这个又恨又佩服的岛国,这才又入手了徐静波先生的《静观日本》一书。
评分深度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徐静波这样的作者,有机会得到这样一本书,是我的幸运与福气。
评分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值得我们学习的太多太多了。日本人了解我们,在很多方面,比我们自己还要了解,能不令人深思?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我非常认同书中的任何观点,这本书写的非常好,虽然只是片面的了解,但是,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如此发达的先进国家是怎样来对待一切的,但是唯一不舒服的就是装订好像不整齐,这种非常容易导致书籍的质量问题,再此感谢京东的两位电话客服:38149和351301,做事非常认真,服务特别周到,真正是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四川省温江县太平街~李胤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