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陈云文集(共3册)
原价:120元
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1
ISBN:9787507318876
字数:1300000
页码:共三册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写下了大量文稿,发表过许多重要讲话和谈话。其中最主要的著作,已经编入《陈云文选》一至三卷。此外,还有许多重要的文稿和讲话谈话记录稿,对于深入研究陈云同志的生平和思想,对于继往开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很有价值的。这次编辑出版的《陈云文集》,选稿起自1935年,迄至1986年,收入《陈云文选》以外的重要文章、手稿、原稿和讲话、谈话的记录稿等共388篇,约130万字,其中多数文稿是第一次公开发表。作为《陈云文选》的重要补充,《陈云文集》反映了陈云同志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对经验的科学总结,其中关于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方面的论述,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的论述,尤为丰富和珍贵。
该文集第一卷,编入陈云同志1935年10月至1949年9月的著作共145篇,48万字。开卷篇为《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这一卷著作的主要篇目还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统一战线的口号?》、《党的组织工作开始由延安转到全国》、《关于大后方党组织工作的指示》、《增强新党员新干部的党性》、《学会做共产党的商人》、《关于财经问题的报告》、《保存农村家务,保存城市机器》、《在东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全党全军坚持南满》、《东西北满配合行动,以援助南满》、《学习并走向计划生产》、《关于沈阳接收情况的报告》、《打击银元使人民币占领阵地》、《关于召开上海财经会议的两封电报》、《以全国之力克服上海大米难关》等等。
该文集第二卷,编入陈云同志1949年10月至1955年12月的著作共126篇,45万字。这一卷著作的主要篇目有:《在中央财委正式成立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〇年对外贸易初步计划》、《关于统一国家财经工作的报告》、《力争现金收支平衡、避免通货膨胀是财经工作的基本任务》、《对时局的估计与财经问题对策》、《进口情况和出口对策》、《治淮的政治意义很大》、《大力发展橡胶种植业》、《关于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一些问题》、《关于发行新币问题的请示报告》、《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在苏州调查时的三次谈话》、《关于授予元帅、将官军衔的说明》、《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等等。
该文集第三卷,编入陈云同志1956年1月至1986年10月的著作共117篇,37万字。这一卷著作的主要篇目有:《倾听各方意见,改进工作方法》、《要把市场搞活,以适应人民需要》、《大计划,小自由》、《正确处理民生和建设的关系》、《地方的积极性要和中央的计划性结合起来》、《善于在矛盾尖锐时摸索业务规律》、《探索农业增产的有效途径》、《调动农民积极性是粮食过关的根本》、《多注意听反面的意见》、《在煤炭座谈会上的插话》、《解决当前困难的几条办法》、《要注意研究资本主义经济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会上的讲话》、《宝钢建设只能搞好不能搞坏》、《关于潘汉年平反问题的两封信》、《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不下于私营工商业改造》、《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办好特区要不断总结经验》、《搞活经济很重要》、《沿海城市开放后要注意的两个问题》、《领导干部应在端正党风中做表率》等等。
目录
《陈云文集(第一卷)》
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情况的报告 (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五日)
论全中国学生的救国运动 (一九三六年五月十五日)
是真话还是谎话?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五日)
“诚意”和“基本准备” (一九三六年十月三十日)
捐赠(《随军西行见闻录》)版权启事 (一九三七年七月三十一日)
关于西路军余部的新疆学习问题给毛泽东、张闻天担忧报 (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统一战线的口号?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纪念秋白同志 (一九三八年六月)
关于青年问题的结论 (一九三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加强党内团结,掌握用人之道 (一九三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军队服务团的工作(一九三八年)
地方党部之领导方式(一九三九年一月五日)
发展党员问题(一九三九年一月二十五日)
党的组织工作开始由延安转到全国(一九三九年四月十九日)
秘密工作与公开工作之联系(一九三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晋西北问题之意见(一九三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附录 保德乡村调查(一九三九年五月)
共产党的基本组织原则(一九三九年四月或五月)
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一九三九五月一日)
晋冀豫工作之意见(一九三九年七月八日)
组织工作与领导方式(一九三九年九月)
中央苏区的劳动运动(一九三九年十月十二日)
……
《陈云文集(第二卷)》
《陈云文集(第三卷)》
《陈云文集》的出现,无疑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当初购入这套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历史的敬畏感,想深入了解那位在共和国经济建设中扮演了举足轻重角色的老人。翻阅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陈云同志那种务实、审慎的工作作风。他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论述,在今天读来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尤其是在他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邃思考,那些关于“既要有计划,又要有市场”的论断,精准地抓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我反复阅读了他关于如何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国家和企业、效率和公平之间关系的论述,这些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他几十年实践经验的凝练。书中那些细致入微的分析,对具体问题的深入剖析,都展现了他非凡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我这样一个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提供了最直接、最权威的第一手资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所经历的曲折与辉煌。它不仅仅是一本政治文献,更是一部生动的经济学教材,一部关于如何建设一个伟大国家的实践指南。
评分当我收到《陈云文集》时,内心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这是一套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文献,是深入理解新中国经济发展脉络的钥匙。阅读过程中,我被陈云同志身上那种严谨、求实、深入群众的品格深深打动。他并非高高在上的理论家,而是实实在在的建设者,他的文字里充满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对人民群众疾苦的体察入微。我尤其对他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如何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方针政策印象深刻。那些关于粮食、棉花、商业等具体领域的工作指示,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经济规律和治理智慧。我曾一度觉得,理解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如果没有陈云同志的思考和实践,是绝对不完整的。这套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火花,是那个时代无数决策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智慧的结晶。我常常在想,在那个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他能以如此清晰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带领中国经济走出困境,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
评分当我开始阅读《陈云文集》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更多是一种对历史人物的崇敬。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套书远不止于此。它是一部关于如何建设和发展一个国家的生动教科书。陈云同志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充满了深刻的洞察力和实践智慧。他关于经济建设的论述,尤其是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方面,让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他处理问题时那种“两点论”和“折衷”的思维方式,在复杂的局面下,总能找到最稳妥、最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书中记录了他对许多具体经济问题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比如如何处理好粮食供应、如何发展对外贸易等等。这些内容让我体会到,真正的经济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宏观的规划,更需要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怀。这套书让我更加理解了那个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艰难与不易,也更加敬佩陈云同志那种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
评分《陈云文集》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它让我看到了一个革命家、经济学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视角。我并非是那种对政治文献特别有研究的人,但陈云同志的文笔和思路,却能轻易地吸引我。他谈论经济问题,从来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结合具体的社会现实,用大白话讲清楚大道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关于“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治学和工作态度,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弥足珍贵的品质。他对待经济工作的审慎和细致,对数字的精确把握,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的预判,都让我佩服不已。这套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艰辛历程,也照出了陈云同志为之付出的心血和智慧。我常常会在阅读中产生共鸣,觉得他所提出的许多观点,即便放在今天,也依然是解决经济难题的宝贵财富。它让我明白,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宏大的愿景,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和深思熟虑的决策。
评分《陈云文集》是一部让我受益匪浅的作品。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最初被它的份量和权威性所吸引,但真正让我沉浸其中的,是陈云同志文字中所透露出的那股子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深沉思考。我尤其对他在不同历史时期,关于如何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论述印象深刻。他那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在处理复杂经济问题时的审慎和冷静,都让我深受启发。我常常会在阅读中,将他提出的观点与当下的经济现象进行对照,发现许多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他对如何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积极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论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套书让我明白,一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的是长远的眼光、务实的作风和对人民福祉的真正关怀,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堆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