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陳雲文集(共3冊)
原價:120元
作者: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編
齣版社:中央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6-1
ISBN:9787507318876
字數:1300000
頁碼:共三冊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
內容提要
陳雲同誌是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傢、政治傢,傑齣的馬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黨和國傢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他一生寫下瞭大量文稿,發錶過許多重要講話和談話。其中最主要的著作,已經編入《陳雲文選》一至三捲。此外,還有許多重要的文稿和講話談話記錄稿,對於深入研究陳雲同誌的生平和思想,對於繼往開來、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是很有價值的。這次編輯齣版的《陳雲文集》,選稿起自1935年,迄至1986年,收入《陳雲文選》以外的重要文章、手稿、原稿和講話、談話的記錄稿等共388篇,約130萬字,其中多數文稿是第一次公開發錶。作為《陳雲文選》的重要補充,《陳雲文集》反映瞭陳雲同誌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曆史時期,在把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閤中所進行的積極探索和對經驗的科學總結,其中關於黨的建設和經濟建設方麵的論述,關於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麵的論述,尤為豐富和珍貴。
該文集第一捲,編入陳雲同誌1935年10月至1949年9月的著作共145篇,48萬字。開捲篇為《關於紅軍長徵和遵義會議情況的報告》。這一捲著作的主要篇目還有:《中國共産黨為什麼提齣統一戰綫的口號?》、《黨的組織工作開始由延安轉到全國》、《關於大後方黨組織工作的指示》、《增強新黨員新乾部的黨性》、《學會做共産黨的商人》、《關於財經問題的報告》、《保存農村傢務,保存城市機器》、《在東北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全黨全軍堅持南滿》、《東西北滿配閤行動,以援助南滿》、《學習並走嚮計劃生産》、《關於瀋陽接收情況的報告》、《打擊銀元使人民幣占領陣地》、《關於召開上海財經會議的兩封電報》、《以全國之力剋服上海大米難關》等等。
該文集第二捲,編入陳雲同誌1949年10月至1955年12月的著作共126篇,45萬字。這一捲著作的主要篇目有:《在中央財委正式成立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〇年對外貿易初步計劃》、《關於統一國傢財經工作的報告》、《力爭現金收支平衡、避免通貨膨脹是財經工作的基本任務》、《對時局的估計與財經問題對策》、《進口情況和齣口對策》、《治淮的政治意義很大》、《大力發展橡膠種植業》、《關於實行糧食統購統銷的一些問題》、《關於發行新幣問題的請示報告》、《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報告》、《在蘇州調查時的三次談話》、《關於授予元帥、將官軍銜的說明》、《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會議上的總結講話》等等。
該文集第三捲,編入陳雲同誌1956年1月至1986年10月的著作共117篇,37萬字。這一捲著作的主要篇目有:《傾聽各方意見,改進工作方法》、《要把市場搞活,以適應人民需要》、《大計劃,小自由》、《正確處理民生和建設的關係》、《地方的積極性要和中央的計劃性結閤起來》、《善於在矛盾尖銳時摸索業務規律》、《探索農業增産的有效途徑》、《調動農民積極性是糧食過關的根本》、《多注意聽反麵的意見》、《在煤炭座談會上的插話》、《解決當前睏難的幾條辦法》、《要注意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問題》、《堅持實事求是的革命作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會上的講話》、《寶鋼建設隻能搞好不能搞壞》、《關於潘漢年平反問題的兩封信》、《經濟體製改革的意義不下於私營工商業改造》、《加強黨的紀律檢查工作》、《辦好特區要不斷總結經驗》、《搞活經濟很重要》、《沿海城市開放後要注意的兩個問題》、《領導乾部應在端正黨風中做錶率》等等。
目錄
《陳雲文集(第一捲)》
關於紅軍長徵和遵義會議的情況的報告 (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五日)
論全中國學生的救國運動 (一九三六年五月十五日)
是真話還是謊話?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五日)
“誠意”和“基本準備” (一九三六年十月三十日)
捐贈(《隨軍西行見聞錄》)版權啓事 (一九三七年七月三十一日)
關於西路軍餘部的新疆學習問題給毛澤東、張聞天擔憂報 (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國共産黨為什麼提齣統一戰綫的口號?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紀念鞦白同誌 (一九三八年六月)
關於青年問題的結論 (一九三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加強黨內團結,掌握用人之道 (一九三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軍隊服務團的工作(一九三八年)
地方黨部之領導方式(一九三九年一月五日)
發展黨員問題(一九三九年一月二十五日)
黨的組織工作開始由延安轉到全國(一九三九年四月十九日)
秘密工作與公開工作之聯係(一九三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晉西北問題之意見(一九三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附錄 保德鄉村調查(一九三九年五月)
共産黨的基本組織原則(一九三九年四月或五月)
紀念五四運動二十周年(一九三九五月一日)
晉冀豫工作之意見(一九三九年七月八日)
組織工作與領導方式(一九三九年九月)
中央蘇區的勞動運動(一九三九年十月十二日)
……
《陳雲文集(第二捲)》
《陳雲文集(第三捲)》
《陳雲文集》帶給我的是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它讓我看到瞭一個革命傢、經濟學傢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獨特視角。我並非是那種對政治文獻特彆有研究的人,但陳雲同誌的文筆和思路,卻能輕易地吸引我。他談論經濟問題,從來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結閤具體的社會現實,用大白話講清楚大道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關於“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的治學和工作態度,這在任何時代都是彌足珍貴的品質。他對待經濟工作的審慎和細緻,對數字的精確把握,對可能齣現的風險的預判,都讓我佩服不已。這套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中國經濟發展的艱辛曆程,也照齣瞭陳雲同誌為之付齣的心血和智慧。我常常會在閱讀中産生共鳴,覺得他所提齣的許多觀點,即便放在今天,也依然是解決經濟難題的寶貴財富。它讓我明白,一個國傢的經濟發展,需要的不僅僅是宏大的願景,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努力和深思熟慮的決策。
評分《陳雲文集》的齣現,無疑是那個時代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我當初購入這套書,更多的是齣於一種曆史的敬畏感,想深入瞭解那位在共和國經濟建設中扮演瞭舉足輕重角色的老人。翻閱過程中,我深切體會到瞭陳雲同誌那種務實、審慎的工作作風。他關於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論述,在今天讀來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尤其是在他對經濟體製改革的深邃思考,那些關於“既要有計劃,又要有市場”的論斷,精準地抓住瞭時代發展的脈搏。我反復閱讀瞭他關於如何處理好中央和地方、國傢和企業、效率和公平之間關係的論述,這些不僅僅是理論的探討,更是他幾十年實踐經驗的凝練。書中那些細緻入微的分析,對具體問題的深入剖析,都展現瞭他非凡的洞察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我這樣一個關注中國經濟發展曆程的讀者來說,這套書提供瞭最直接、最權威的第一手資料,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以來所經曆的麯摺與輝煌。它不僅僅是一本政治文獻,更是一部生動的經濟學教材,一部關於如何建設一個偉大國傢的實踐指南。
評分《陳雲文集》是一部讓我受益匪淺的作品。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最初被它的份量和權威性所吸引,但真正讓我沉浸其中的,是陳雲同誌文字中所透露齣的那股子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對國傢經濟發展的深沉思考。我尤其對他在不同曆史時期,關於如何把握中國經濟發展方嚮的論述印象深刻。他那種“不唯書、不唯上,隻唯實”的工作態度,以及在處理復雜經濟問題時的審慎和冷靜,都讓我深受啓發。我常常會在閱讀中,將他提齣的觀點與當下的經濟現象進行對照,發現許多觀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例如,他對如何處理好中央集權與地方積極性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的論述,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這套書讓我明白,一個國傢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的是長遠的眼光、務實的作風和對人民福祉的真正關懷,而不僅僅是簡單的理論堆砌。
評分當我收到《陳雲文集》時,內心湧動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激動。這是一套承載著厚重曆史的文獻,是深入理解新中國經濟發展脈絡的鑰匙。閱讀過程中,我被陳雲同誌身上那種嚴謹、求實、深入群眾的品格深深打動。他並非高高在上的理論傢,而是實實在在的建設者,他的文字裏充滿瞭對國傢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對人民群眾疾苦的體察入微。我尤其對他在不同曆史時期,麵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問題,如何提齣一係列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性的方針政策印象深刻。那些關於糧食、棉花、商業等具體領域的工作指示,看似平淡,實則蘊含著深刻的經濟規律和治理智慧。我曾一度覺得,理解一個時代的經濟發展,如果沒有陳雲同誌的思考和實踐,是絕對不完整的。這套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火花,是那個時代無數決策背後不為人知的艱辛與智慧的結晶。我常常在想,在那個物質條件匱乏的年代,他能以如此清晰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帶領中國經濟走齣睏境,這本身就是一種瞭不起的成就。
評分當我開始閱讀《陳雲文集》時,我腦海裏浮現的更多是一種對曆史人物的崇敬。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這套書遠不止於此。它是一部關於如何建設和發展一個國傢的生動教科書。陳雲同誌的文字,樸實無華,卻充滿瞭深刻的洞察力和實踐智慧。他關於經濟建設的論述,尤其是在計劃與市場相結閤方麵,讓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道路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特彆喜歡他處理問題時那種“兩點論”和“摺衷”的思維方式,在復雜的局麵下,總能找到最穩妥、最符閤實際的解決方案。書中記錄瞭他對許多具體經濟問題的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比如如何處理好糧食供應、如何發展對外貿易等等。這些內容讓我體會到,真正的經濟工作,需要的不僅僅是宏觀的規劃,更需要對細節的關注和對民生的關懷。這套書讓我更加理解瞭那個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艱難與不易,也更加敬佩陳雲同誌那種對國傢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