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数据 万维网上的结构化数据

关联数据 万维网上的结构化数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大卫·伍德(David Wood),玛莎·扎伊德曼(Marsha Zaidman),卢克·鲁思(Luke Ruth),迈克尔·豪森布拉斯(Michael Hausenblas) 著,蒋楠 译
图书标签:
  • 关联数据
  • 语义网
  • RDF
  • SPARQL
  • 知识图谱
  • Web数据
  • 结构化数据
  • 数据建模
  • 数据集成
  • Linked Data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7264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68567
品牌:异步图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当前的万维网主要由各种相互链接的文档构成,适合人类用户使用。未来的万维网将包括可以被识别和链接的数据集合,以方便进行自动处理。为此,万维网联盟制订了关联数据标准,它已被Google、Facebook、IBM、Oracle以及世界各国的政府机构所采用。
本书利用JavaScript、Python等常用工具,介绍了在万维网上使用关联数据的实用技巧。本书通过复杂性逐步增加的示例,循序渐进地探讨HTTP URI、RDF、SPARQL查询语言等基本概念,并利用各种关联数据文档格式来创建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程序和混合应用程序。

本书内容:
查找并使用关联数据;
在应用程序中使用关联数据;
采用标准Web技术构建关联数据应用程序。

本书专为Web开发人员编写,读者无需具备关联数据或语义网技术的背景。

内容简介

关联数据(linked data)是在万维网上表示和链接结构化数据的一系列技术,旨在构建一张计算机能够理解的语义数据网络,而不仅仅是人能读懂的文档网络,以便在此之上构建更智能的应用。
本书分为4个部分,dy部分主要介绍了关联数据的基础知识、RDF(资源描述框架)数据模型,以及表示关联数据的通用标准序列化格式,旨在引导读者识别并使用万维网上的关联数据;第e部分重点讨论了开发和发布关联数据所用的技术,以及聚合数据所用的搜索技术;第3部分则讨论了如何使用RDFa(属性中的资源描述框架)对网页进行SEO、RDF数据库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区别、在万维网上共享用户数据集和项目的方式,以及对语义网搜索结果中包含的项目和数据集进行优化;第4部分则将之前的内容进行了汇总,使用一个开源的关联数据应用服务器开发一个复杂的应用程序,并总结了从准备到发布关联数据的全过程。
本书适合具备HTML、URI、HTTP等基本的Web技术基础,并且想要了解、使用和发布关联数据的应用程序开发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David Wood担任万维网联盟RDF工作组共同主席,Marsha Zaidman担任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Luke Ruth在Callimachus项目中负责关联数据的开发,Michael Hausenblas领导爱尔兰关联数据研究中心的工作。

目录

第 1部分 关联数据网
第 1章 关联数据简介 2
1.1 关联数据定义 3
1.2 关联数据 4
1.3 关联数据实战 5
1.3.1 释放数据 6
1.3.2 关联数据在Google富摘要和Facebook“点赞”中的应用 6
1.3.3 关联数据拯救了BBC 7
1.4 关联数据原则 9
1.4.1 原则:使用URI命名事物 10
1.4.2 原则:使用HTTP URI以便于用户查找事物名称 10
1.4.3 第3原则:在用户查找URI时提供有用的信息 11
1.4.4 第4原则:包含指向其他URI的链接 12
1.5 关联开放数据(LOD)项目 12
1.6 数据描述 13
1.7 RDF:关联数据所用的数据模型 16
1.8 关联数据应用程序剖析 18
1.8.1 获取设施的关联数据 19
1.8.2 通过关联数据创建UI 21
1.9 小结 24
第 2章 RDF:关联数据所用的数据模型 25
2.1 关联数据原则让RDF得以扩展 26
2.2 RDF数据模型 30
2.2.1 三元组 31
2.2.2 空节点 32
2.2.3 类 33
2.2.4 类型字面量 34
2.3 RDF词表 35
2.3.1 通用词表 36
2.3.2 自定义词表 39
2.4 关联数据所用的RDF格式 40
2.4.1 Turtle:人类可读的RDF 41
2.4.2 RDF/XML:企业所用的RDF 44
2.4.3 RDFa:嵌入HTML网页的RDF 46
2.4.4 JSON-LD:JavaScript开发所用的RDF 49
2.5 与Web服务器和关联数据发布有关的问题 52
2.6 文件类型与Web服务器 54
2.7 对Apache服务器的控制有限时如何处理 55
2.8 关联数据平台 56
2.9 小结 56
第3章 使用关联数据 57
3.1 像万维网一样思考 57
3.2 如何使用关联数据 58
3.3 查找分布式关联数据的工具 60
3.3.1 Sindice 60
3.3.2 SameAs.org 61
3.3.3 Data Hub 62
3.4 聚合关联数据 63
3.4.1 聚合已知数据集中的关联数据 63
3.4.2 使用浏览器插件获取网页中的关联数据和RDF 67
3.5 关联数据网的抓取与数据的聚合 69
3.5.1 使用Python抓取关联数据网 69
3.5.2 利用聚合后的RDF输出HTML 72
3.6 小结 72
第 2部分 关联数据进阶
第4章 利用FOAF创建关联数据 74
4.1 创建个人FOAF配置文件 75
4.1.1 FOAF词表简介 76
4.1.2 方法I:手动创建基本的FOAF配置文件 77
4.1.3 改进基本的FOAF配置文件 78
4.1.4 方法II:自动生成FOAF配置文件 80
4.2 为FOAF配置文件添加更多内容 83
4.3 发布FOAF配置文件 85
4.4 FOAF配置文件的可视化 86
4.5 应用程序:采用自定义词表链接RDF文档 87
4.5.1 创建愿望清单词表 87
4.5.2 创建、发布并链接愿望清单文档 88
4.5.3 为愿望清单文档添加内容 89
4.5.4 小书签程序初探 91
4.6 小结 92
第5章 SPARQL:查询关联数据网 93
5.1 典型SPARQL查询概述 94
5.2 采用SPARQL查询扁平RDF文件 95
5.2.1 查询单个RDF文件 95
5.2.2 查询多个RDF文件 98
5.2.3 查询万维网上的RDF文件 100
5.3 查询SPARQL端点 100
5.4 SPARQL查询类型 102
5.4.1 SELECT查询 102
5.4.2 ASK查询 104
5.4.3 DESCRIBE查询 105
5.4.4 CONSTRUCT查询 105
5.4.5 SPARQL 1.1 Update 106
5.5 SPARQL结果格式(XML与JSON) 107
5.6 利用SPARQL查询创建网页 108
5.6.1 创建SPARQL查询 109
5.6.2 创建HTML页面 110
5.6.3 创建JavaScript表格 111
5.6.4 创建JavaScript地图 112
5.7 小结 115
第3部分 关联数据实战
第6章 强化搜索引擎的结果 118
6.1 通过嵌入RDFa以强化HTML 119
6.1.1 利用FOAF词表添加RDFa标记 122
6.1.2 在HTML span属性中使用RDFa 125
6.1.3 从包含FOAF的HTML文档中提取关联数据 126
6.2 采用GoodRelations词表嵌入RDFa 127
6.2.1 GoodRelations概述 127
6.2.2 利用GoodRelations强化嵌入RDFa的HTML 130
6.2.3 对选择RDFa GoodRelations的进一步观察 136
6.2.4 从包含 GoodRelations的HTML文档中提取关联数据 138
6.3 采用Schema.org词表嵌入RDFa 141
6.3.1 Schema.org概述 141
6.3.2 通过Schema.org强化使用RDFa Lite的HTML 143
6.3.3 对利用Schema.org选择RDFa Lite的进一步
观察 145
6.3.4 从包含Schema.org的HTML文档中提取关联数据 147
6.4 选择Schema.org还是GoodRelations 148
6.5 从HTML中提取RDFa并执行SPARQL查询 149
6.6 小结 150
第7章 RDF数据库基础 151
7.1 RDF数据库分类 151
7.1.1 RDF数据库的选择 153
7.1.2 RDF数据库与关系数据库的比较 153
7.1.3 RDF数据库的优点 158
7.2 将电子表格数据转换为RDF 159
7.2.1 将MS Excel转换为RDF的简单示例 159
7.2.2 将MS Excel转换为关联数据 161
7.2.3 选择RDF转换工具 163
7.3 应用程序:在RDF数据库中收集关联数据 163
7.3.1 过程概述 163
7.3.2 利用Python聚合数据源 164
7.3.3 理解输出 167
7.4 小结 169
第8章 数据集 170
8.1 DOAP词表 171
8.1.1 创建DOAP文件 172
8.1.2 使用DOAP词表 174
8.2 利用VoID记录数据集 178
8.2.1 VoID概述 178
8.2.2 准备VoID文件 179
8.3 站点地图 181
8.3.1 非语义站点地图 182
8.3.2 语义站点地图 183
8.3.3 启用站点发现 185
8.4 链接到其他用户的数据 187
8.5 示例:利用owl:sameAs实现数据集之间的互联 193
8.6 加入Data Hub 195
8.7 从DBpedia请求指向用户数据集的出站链接 197
8.8 小结 198
第4部分 归纳与整合
第9章 Callimachus:关联数据管理系统 200
9.1 Callimachus入门 202
9.2 使用RDF类创建网页 202
9.2.1 为Callimachus添加数据 203
9.2.2 向Callimachus通告OWL类 204
9.2.3 将Callimachus视图模板与用户的类相互关联 205
9.3 创建并编辑类实例 207
9.3.1 新建笔记 208
9.3.2 为笔记创建视图模板 210
9.3.3 为笔记创建编辑模板 211
9.4 应用程序:利用多个数据源创建网页 212
9.4.1 利用NOAA和EPA创建并查询关联数据 213
9.4.2 创建包含应用程序的网页 214
9.4.3 创建用于检索和显示关联数据的JavaScript 217
9.4.4 将代码段整合在一起 219
9.5 小结 222
第 10章 回顾发布关联数据 223
10.1 准备数据 224
10.2 构建URI 225
10.3 选择词表 225
10.4 自定义词表 226
10.5 用户数据与其他数据集的互联 227
10.6 发布数据 227
10.7 小结 227
第 11章 不断发展的万维网 228
11.1 关联数据和语义网之间的关系 228
11.2 未来展望 233
11.2.1 Google扩展富摘要 234
11.2.2 数字问责和透明度立法 234
11.2.3 广告的影响 234
11.2.4 强化的搜索 234
11.2.5 巨头的参与 235
11.3 小结 235
附录A 开发环境 236
附录B SPARQL结果格式 239
词汇表 245
《关联数据:万维网上的结构化数据》 一、 概念解析与核心价值 在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数据的价值愈发凸显,但数据之间的孤立性却成为阻碍其潜能释放的瓶颈。《关联数据:万维网上的结构化数据》一书,深刻剖析了这一挑战,并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解决方案——关联数据。这本书并非简单地堆砌技术术语,而是以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语言,引导读者深入理解关联数据这一革新性的概念,以及它如何重塑信息呈现、共享和利用的方式。 关联数据,顾名思义,强调的是数据之间的“关联”。它超越了传统数据库中数据表之间的固定关系,将数据视为独立的实体,并通过统一的标识符(URI)和语义化的方式建立起错综复杂而又富有意义的连接。这种连接不仅仅是简单的链接,而是承载着数据的内在含义和相互关系,使得信息不再是孤立的文本或数值,而是能够被机器理解、被智能系统解析并加以利用的知识。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揭示了关联数据如何将分散在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转化为一个互联互通的“语义网”,一个更加智能、更加有序的信息生态系统。这意味着,通过关联数据,我们可以实现: 跨平台、跨应用的数据集成: 传统的数据孤岛将不复存在。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只要符合关联数据的原则,就能被无缝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洞察。 机器可读、可理解的数据: 关联数据利用RDF(资源描述框架)等标准,赋予数据明确的语义,使得计算机能够像人类一样理解数据的含义和上下文。这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知识发现与推理: 通过数据之间的关联,我们可以发现隐藏在数据之下的深层模式和规律,进行更智能的知识推断。例如,通过分析“某人出生在某个城市”和“该城市属于某个国家”这两个关联,我们可以推断出“该人出生在某个国家”。 数据互操作性增强: 关联数据提供的统一模型和标准,极大地提升了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的便利性,降低了集成成本,加速了信息流通。 《关联数据:万维网上的结构化数据》之所以值得深入阅读,是因为它不仅阐述了“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和“如何做”。它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从概念的理解,到技术细节的掌握,再到实际应用的探索,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关联数据应用蓝图。 二、 技术基石与实现路径 理解关联数据,离不开对支撑其运作的关键技术的掌握。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构成关联数据基石的几项核心技术,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为读者提供了构建和应用关联数据的实践指导。 统一资源标识符(URI): URI是关联数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个资源(无论是实体、概念还是文档)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全局可寻址的标识符。这使得不同数据源中的同一个实体能够被准确地关联起来,避免了歧义。书中详细解释了URI的构成、命名规范以及在关联数据中的作用,强调了其作为数据“身份”的根本性。 资源描述框架(RDF): RDF是描述网络资源及其关系的通用模型。它采用“主语-谓语-宾语”的三元组形式来表示知识,清晰地描绘了实体之间的属性和联系。本书详细阐述了RDF的语法(如Turtle, N-Triples)和语义模型,解释了如何利用RDF来构建结构化、机器可读的数据集。读者将了解到RDF如何将离散的信息点连接成一张知识网络。 RDF Schema (RDFS) 和 Web本体语言 (OWL): RDFS和OWL是构建更丰富、更具表现力的语义模型的工具。RDFS提供了定义类、属性以及它们之间基本关系的机制,而OWL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更强的表达能力,支持类的层次结构、属性的特性(如传递性、对称性)、以及更复杂的逻辑推理规则。本书会详细阐述如何利用RDFS和OWL来定义数据词汇表(vocabulary)和本体(ontology),从而增强数据的含义和推理能力,使得数据之间的关联更加精确和智能化。 SPARQL协议和查询语言: SPARQL是用于查询RDF数据的标准化查询语言,它能够像SQL查询关系型数据库一样,高效地从RDF数据集中检索信息。本书会详细介绍SPARQL的语法和特性,包括选择(SELECT)、图模式匹配(GRAPH PATTERNS)、过滤(FILTER)、聚合(AGGREGATION)等,并提供丰富的示例,指导读者如何利用SPARQL来探索和提取关联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 Linked Data Principles(关联数据原则): 除了技术本身,本书还将深入探讨Tim Berners-Lee提出的关联数据四大原则,即: 1. 使用URI作为实体名称。 2. 使用HTTP URI,以便可以查找这些名称。 3. 当有人查询URI时,提供有用的信息,使用RDF(以RDF/XML、Turtle、N3等格式)。 4. 在RDF中包含指向其他URI的链接,以便用户可以轻松发现更多信息。 本书会详细解读这些原则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成关联数据的核心理念,推动数据的互联互通。 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系统阐述,本书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坚实的技术框架,使其能够理解关联数据的内在逻辑,掌握实际应用所需的技能,并为日后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 三、 应用场景与行业潜力 关联数据的价值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其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行业潜力,预示着它将成为未来信息领域的重要驱动力。《关联数据:万维网上的结构化数据》一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展示了关联数据如何在各个领域发挥变革性的作用。 科学研究与知识发现: 在生命科学、天文学、地理信息科学等领域,海量、异构的数据是研究的基石。关联数据技术能够有效地整合来自不同数据库、实验平台、传感器的数据,构建跨学科的知识图谱。这不仅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全面地理解复杂现象,还能通过智能推理发现新的科学规律和潜在的联系,加速科学突破。例如,在药物研发中,通过关联基因、蛋白质、疾病、药物等信息,可以发现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政府与公共服务: 政府部门拥有海量的政务数据,涉及人口、经济、环境、交通等方方面面。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关联数据,能够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这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决策能力,优化公共服务,例如,通过关联交通、天气、事件数据,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城市交通管理和应急响应。此外,关联数据也为开放政府数据、提升公民参与度提供了技术支持。 电子商务与个性化推荐: 在电商领域,关联数据能够帮助平台更深入地理解用户和商品之间的关系。通过关联用户的购买历史、浏览行为、社交偏好与商品属性、类别、品牌等信息,可以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和商品画像。这使得个性化推荐更加智能和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和转化率。同时,关联数据也有助于优化商品分类、搜索以及供应链管理。 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人文: 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机构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数据。将这些分散的、以文本为主的数据转化为关联数据,可以构建起丰富的文化知识图谱,连接起历史事件、人物、地点、艺术品等。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播文化遗产,更能为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推动数字人文的发展。例如,通过关联历史文献、人物传记、地图信息,可以重构历史场景。 企业知识管理与商业智能: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内部数据孤岛的危害。应用关联数据技术,可以将企业内部分散的文档、数据库、业务流程等信息整合起来,构建企业级的知识图谱。这有助于提升员工的信息获取效率,支持更智能的决策,优化业务流程,例如,通过关联客户信息、销售数据、产品信息,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和市场分析。 智能家居与物联网: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海量的设备数据亟待整合和利用。关联数据技术可以为这些设备提供统一的语义描述和互联互通的框架,使得不同厂商、不同类型的设备能够相互理解和协作。例如,通过关联智能家居设备的状态和用户的偏好,可以实现更智能化的环境控制和能源管理。 本书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不仅证明了关联数据技术的强大能力,也揭示了其在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巨大潜力。它鼓励读者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积极探索关联数据在自身领域内的应用机会,从而抓住未来的发展机遇。 四、 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关联数据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关联数据:万维网上的结构化数据》一书,并未回避这些问题,而是以客观的态度,探讨了当前面临的困难,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数据质量与一致性: 关联数据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在整合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时,往往会遇到数据格式不统一、语义不明确、存在错误或缺失等问题。如何有效地清洗、验证和标准化数据,是推广关联数据面临的首要挑战。 技术复杂性与学习门槛: RDF、OWL、SPARQL等关联数据相关的技术,对于许多传统IT从业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学习门槛。如何降低这些技术的应用复杂度,提供更易于使用的工具和平台,是推动其普及的关键。 数据治理与标准化: 建立和维护一个大规模的关联数据生态系统,需要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框架。这包括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建立数据治理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等。 经济模型与商业化: 关联数据的价值在于其互联互通,但如何构建可持续的经济模型,鼓励数据的共享和再利用,并从中获得商业回报,仍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领域。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本书对关联数据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例如更加智能化的数据集成工具、更高效的查询引擎、以及更友好的开发环境的出现,这些挑战将逐步得到缓解。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 更广泛的领域应用: 关联数据将渗透到更多传统行业和新兴领域,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 更强大的智能应用: 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图谱和推理引擎,将催生出更具创新性的智能应用,例如更自然的语言理解、更精准的预测分析等。 更开放的数据生态: 随着标准和协议的完善,以及数据共享意识的增强,一个更加开放、互联互通的数据生态系统将逐步形成。 更深度的学术研究: 关联数据将继续推动人工智能、语义网、知识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为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关联数据:万维网上的结构化数据》一书,不仅是一部技术指南,更是一份关于信息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它以其前瞻性的视角和务实的分析,为读者揭示了关联数据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和无限可能,激励着我们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智能、更加互联的数字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关联数据 万维网上的结构化数据》这本书的时候,我抱着一种既期待又有点忐忑的心情。我承认,我对“关联数据”这个概念有些模糊的认知,知道它和语义网、RDF有些关系,但具体是怎么运作的,以及它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实际影响,我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我总是觉得,互联网上的信息太零散了,就像是一堆没有整理的积木,虽然数量庞大,但很难搭建出有用的东西。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理解这种“连接”的力量的书籍,希望它能教我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提取出有价值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见解。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关联数据”这个词,让我觉得它可能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答案。我设想,这本书会深入浅出地解释关联数据的核心概念,比如如何表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如何使用URI来标识实体,以及如何利用RDF、OWL等技术来构建语义模型。我更关心的是,它能否提供一些实操性的方法,告诉我如何将现有的数据转化为关联数据,或者如何利用已有的关联数据资源。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如何让计算机更“聪明”地理解和处理信息,而不是简单地匹配关键词,那将是一次巨大的飞跃。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设计和构建关联数据应用的案例,让我看到这些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威力,比如在知识图谱构建、智能搜索、数据集成等领域。

评分

最近读了《关联数据 万维网上的结构化数据》这本书。我一开始是被它的名字吸引住了,觉得它听起来很有深度,可能能够解答我一直以来关于信息互联互通的一些疑问。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对技术细节可能没有那么深的理解,但我对信息是如何被连接、被理解,以及如何从中提取价值充满了好奇。我常常在网上浏览信息,但感觉很多时候,信息之间是孤立的,即使它们内容上有关联,也很难被系统地发现和利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释,究竟是什么让数据之间产生“关联”,以及这种“关联”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我设想,它会用一种相对容易理解的方式,来阐述“结构化数据”的优势,说明为什么结构化比非结构化更能方便机器读取和理解。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信息炼金术”的指南?它能否教我如何识别和提取那些有价值的数据“矿石”,然后通过“结构化”和“关联”的方式,将它们提炼成有用的“黄金”?我期待它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能够更聪明地在互联网上“冲浪”,更有效地找到我真正需要的信息,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信息源之间的联系。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能够对“数据”和“信息”这两个概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能够对万维网上的信息组织方式有更清晰的理解,或许还能发现一些我以前从未注意到的数据间的奥秘。

评分

我最近拿到了一本名为《关联数据 万维网上的结构化数据》的书。老实说,这个书名听起来有点技术性,让我一开始有点犹豫。我不是一个技术专家,我的日常工作更多地是围绕着信息的获取、整理和解读,尤其是如何从各种来源的信息中提炼出核心观点,并形成自己的理解。然而,我一直对“信息是如何被组织起来的”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我常常觉得,我们每天都在和海量的信息打交道,但很多时候,这些信息就像是散落在各处的碎片,很难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结构化数据”和“关联”这两个词,让我觉得它可能提供了一种理解和组织信息的新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释,为什么某些数据结构比其他结构更易于理解和使用,以及“关联”是如何在数据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介绍一些可视化的方法,帮助我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或者提供一些工具和技术,让我能够更有效地整理和分析我的信息。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看到,如何将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信息,转化为一种更有逻辑、更易于理解的体系,那将对我的工作和学习产生巨大的帮助。我期待它能让我对“信息”这个概念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并掌握一些实用的方法来更好地管理我所接触到的各种数据。

评分

《关联数据 万维网上的结构化数据》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说实话,是被它的名字吸引住了。我一直对信息是如何被组织和连接的感到好奇,尤其是在互联网如此庞杂的今天,找到真正有价值、可信的信息变得越来越难。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关联数据”和“结构化数据”,就好像在描绘一个更清晰、更系统化的互联网图景,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我期待着它能揭示数据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以及如何通过结构化的方式,让这些数据变得更加智能和可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经常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碎片中,难以形成连贯的认知。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提供了一张地图,或者一个指南针,能够帮助我们 navigat(导航)在这个信息海洋中。我设想,读完这本书,我能更好地理解那些看似分散的数据是如何互相呼应,形成更大的意义网络的。比如,在科研领域,不同学科的数据如何被关联起来,从而催生新的发现?在商业领域,客户行为数据、产品信息、市场趋势如何被结构化地连接,从而实现更精准的营销和决策?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的各种数据,以及它们背后隐藏的逻辑和规律。同时,“万维网上的结构化数据”这个副标题,也让我联想到,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有可能涉及实际的应用和方法。我希望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具体的案例,让我们看到关联数据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叫《关联数据 万维网上的结构化数据》的书。坦白说,这个书名对我来说,听起来有点像是一个高深的学术领域,但我内心深处一直对“信息”的本质和连接方式很感兴趣。我常常在想,我们每天在互联网上看到的海量信息,它们是如何被组织起来的?为什么有些搜索结果能精确地击中我想要的信息,而有些却像大海捞针?我觉得“关联数据”这个概念,可能就是揭示这种连接的钥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开“结构化数据”的面纱,让我明白,在看似杂乱无章的网页背后,其实存在着一种更深层次的、有条理的组织方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我穿梭于信息的丛林,让我看到那些数据之间看不见的纽带。它会不会解释,为什么将信息结构化,能够让机器更容易理解和处理,从而实现更智能的应用?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例子,展示关联数据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比如在推荐系统、智能问答、或者科学研究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找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珍珠”,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珍珠”是如何被串联起来,形成一颗颗闪耀的项链。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升我的信息素养,让我成为一个更懂“信息”的人。

评分

默认评价,好书!

评分

默认评价,好书!

评分

默认评价,好书!

评分

默认评价,好书!

评分

默认评价,好书!

评分

默认评价,好书!

评分

默认评价,好书!

评分

默认评价,好书!

评分

默认评价,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