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明朗而有含蓄,流暢而有餘韻。”孫犁對宗璞的評價可謂切中肯綮。
這本散文精選瞭宗璞關於燕園的迴憶、日常生活的感悟、旅行途中的聞見的文章,學養深厚,格調高雅,豐富而深邃。
內容簡介
《宗璞散文精選》選取瞭宗璞散文代錶作,收錄瞭《三鬆堂斷憶》《熱土》《三峽散記》《紫藤蘿瀑布》《丁香結》《鬆侶》《花的話》《螢火》《貓塚》《哭小弟》《魯魯》等名篇。文筆生動細膩,語言優雅質樸,意境深邃幽遠,代錶瞭宗璞散文的鮮明風格與突齣成就。
作者簡介
宗璞,原名馮鍾璞,著名哲學傢馮友蘭之女,從事小說與散文創作。宗璞語言優美溫婉,有一種柔性的書捲氣息與浸入骨髓的文化質感。代錶性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弦上的夢》,係列長篇小說《野葫蘆引》《東藏記》《南渡記》和散文《紫藤蘿瀑布》等。《紫藤蘿瀑布》被選入中學生課本,《東藏記》獲得第六屆茅盾文學奬。
目錄
/
上輯燕園·憶念
我愛燕園/003
燕園石尋/006
燕園樹尋/009
燕園碑尋/013
燕園墓尋/017
燕園橋尋/021
人老燕園/024
霞落燕園/028
湖光塔影/034
紫藤蘿瀑布/037
丁香結/039
好一朵木槿花/041
送春/044
鞦韻/047鬆侶/049
螢火/053
風廬茶事/057
星期三的晚餐/060
變遷/064
三鬆堂斷憶/067
那青草覆蓋的地方/073
花朝節的紀念/077
貓塚/083
魯魯/087
哭小弟/099
怎得長相依聚/104
從近視眼到遠視眼/109
酒和方便麵/112
下輯書樂·行路
恨書/117
賣書/120
樂書/123
書當快意/126
告彆閱讀/130
沒有名字的墓碑/134
他的心在荒原/138
寫故事人的故事/144
看不見的光/149
感謝高鶚/152
耳讀《蘇東坡傳》/158
耳讀《硃自清日記》/162
耳讀王濛舊體詩/165
吳為山的雕塑/168風廬樂憶/171
藥杯裏的莫紮特/174
漫談《紅樓夢》/177
爬山/188
三韆裏地九霄雲/193
西湖漫筆/197
三峽散記/201
鳴沙山記/206
澳大利亞的紅心/209
羊齒洞記/214
奔落的雪原/217
在黃水仙的故鄉/221
精彩書摘
我愛燕園
我愛燕園。
考究起來,我不是北大或燕京的學生,也從未在北大任教或兼個什麼差事。我隻是一名居民,在這裏有瞭三十五年居住資曆的居民。時光流逝,如水如煙,很少成績;卻留得一點刻骨銘心之情:我愛燕園。
我愛燕園的顔色。50年代,春天從粉紅的桃花開始。看見那單薄的小花瓣在乍暖還寒的冷風中輕輕顫動,便總為強加於它輕薄之名而不平,它其實是僅次於梅的先行者。還沒有來得及為它翻案,不要說花,連樹都難逃斧鉞之災,砍掉瞭。於是便總由金黃的連翹迎來春天。因它可以入藥,在校醫院周圍保住瞭一片。緊接著是榆葉梅熱鬧地上場,花團錦簇,令人振奮。白丁香、紫丁香,幽遠的甜香和著朦朧的月色,似乎把春天送到瞭每人心底。
綠草間隨意塗抹的二月蘭,是值得大書特書的。那是野生的花,淺紫摻著乳白,仿佛有一層亮光從花中漾齣,隨著輕拂的微風起伏跳動,充滿瞭新鮮,充滿瞭活力,充滿瞭生機。簡直讓人不忍走開。紫色經過各種變遷,最後便是藤蘿。藤蘿的紫色較凝重,也有淡淡的光,在綠葉間緩緩流瀉,這時便不免驚悟:春天已老。
夏日的主色是綠,深深淺淺濃濃淡淡的綠。從城裏奔走一天迴來,一進校門,綠色滿眼,猛然一涼,便把煩惱都拋在校門外瞭。綠色好像是底子,可以融化一切的底子,那文眼則是紅荷。夏日荷塘是我招待友人的保留節目。鳴鶴園原有大片荷花,紅白相間,清香遠播。動亂多年後,尋不到瞭。現在勺園附近、朗潤園橋邊都有紅荷,最好的是鏡春園內的一池,隱藏在小山之後,幽徑麯摺,豁然得見。紅荷的紅不同於桃、杏,鮮艷中顯齣端莊,就像白玉蘭於素靜中顯齣華貴一樣。我曾不解為什麼佛的寶座做蓮花狀,再一思忖,無論從外貌或品德比較,沒有比蓮花更適閤的瞭。
鞦天的色彩令人感到充實和豐富。木槿的花有紫有白,紫薇的花有紫有紅,美人蕉有各種顔色,玉簪花則是玉潔冰清,一片純白。而最得鞦意的是樹葉的變化,臨湖軒下池塘北側一排高大的銀杏樹,鞦來成為一麵金色高牆,滿地落葉也是金燦燦的,踩上去不由生齣無限遐想。池塘西側一片灌木不知名字,一個葉柄上對稱地生著秀長的葉子,著雨後紅得格外鮮亮。前年我為它寫瞭一篇小文《鞦韻》,去年再去觀賞時,卻見樹叢東倒西歪,讓人踩齣一條路。若再成紅霞一片,還不知要多少年!我在倒下的枝葉旁徘徊良久,恨不能起死迴生!
一望皆白的雪景當然好看,但這幾年很少下雪。鼕天的顔色常常是灰濛濛的,很模糊。晴時站在未名湖邊四顧,天空高處很藍,愈往邊上愈淡,亮亮地發白,枯樹枝丫、房屋輪廓顯齣各種姿態,像是一幅沒有著色隻有綫條的鋼筆畫。
我愛燕園的綫條。湖光塔影,常在從燕園離去的人的夢中。映在天空的塔身自不必說,投在水中的塔影,輪廓彎麯瞭,搖曳著,而綫條還是那麼美!湖心島旁的白石舫,兩頭微微翹起,有一點弧度,顯得既圓潤又利落。據說幾座仿古建築的簷角,因為缺少瞭弧度,而成凡品。湖西側小山上的鍾亭,亭有亭的綫條,鍾有鍾的綫條,鍾身上鑄瞭十八條龍和八卦。那幾條長短不同的橫綫做齣的排列組閤,幾韆年來研究不透。
我愛燕園的氣氛,那是人的活動造成的。每年鞦天,新學年開始,園中添瞭許多稚氣的臉龐。“老師,六院在哪裏?”“老師,一教怎樣走?”他們問得專心,像是在問人生的道路。每年夏天,學年結束,道聽途說則是:“你分在哪裏?”“你哪天走?”布告牌上齣現瞭轉讓車票、齣讓舊物的字條。畢業生要到社會上去瞭。不知他們四年裏對原來糊塗的事明白瞭多少,也不知今後會有怎樣的遭遇。我隻覺得這一切和四季一樣分明,這是人生的節奏。
有時晚上在外麵走——應該說,這種機會越來越少瞭——看見圖書館燈火通明,像一條夜航的大船,總是很興奮。那凝聚著教師與學生心血的智慧之光,照亮著黑暗。這時我便知道,糊塗會變成明白。
三角地沒有燈,卻是小小的信息中心,前兩年曾特彆熱鬧,幾乎天天有學術報告,各種講座,各種意見,顯示齣每個人都用自己的頭腦在思索。一片絢爛勝過自然間的萬紫韆紅。這纔是燕園本色!去年上半年驟然冷落,隻剩些舞會通知、電影廣告和遺失啓事,雖然有些遺失啓事很幽默,卻總感到茫然淒然。近來又恢復些生氣。我很少參加活動,看看布告,也是好的。
我愛燕園中屬於我自己的記憶。我掃過自傢門前雪,和滿地扔瓜子殼兒的男士女士們爭吵過。我為奉老撫幼,在衰草淒迷的園中奔走過。我記得室內冷如冰窖的寒鼕,也記得新一代水暖工送來溫暖的微笑。我那操勞一生的母親懷著無限不安和惦念在校醫院病逝,沒有足夠的人抬她下樓。當天,她所鍾愛的獅子貓被人用鳥槍打死,留下一隻尚未滿月的小貓。這小貓如今已是十一歲,步入老年行列瞭。這些記憶,無論是美好的還是痛苦的,都同樣珍貴。因為那屬於我自己。
我愛燕園。
筆耕不輟,情深意長——《宗璞散文精選:名傢散文典藏(彩插版)》內容概要 一、 時代的迴聲,歲月的沉澱 宗璞先生,這位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作傢,以其細膩的筆觸、深邃的思考和飽含情感的文字,為我們展現瞭一幅幅動人的時代畫捲。本書《宗璞散文精選:名傢散文典藏(彩插版)》遴選瞭宗璞先生多年來創作的優秀散文作品,這些作品不僅是其個人創作生涯的精粹,更是映照瞭一個時代變遷、社會發展的生動側記。 書中收錄的篇章,穿越瞭新中國成立以來波瀾壯闊的幾十載光陰。從建國初期的百廢待興,到改革開放的勃勃生機,再到新世紀的日新月異,宗璞先生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捕捉瞭時代變遷中不同側麵的生活景象、人物群像以及社會思潮。她筆下的文字,仿佛一把把鋒利的解剖刀,剖析著時代的肌理;又如一汪澄澈的泉水,映照齣時代的真切麵貌。 例如,在一些 early 期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那個年代特有的淳樸與熱情,以及人民在建設新中國道路上所付齣的艱辛與努力。字裏行間流淌著對國傢前途的憧憬,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以及對理想主義的堅持。宗璞先生並非僅僅記錄事實,她更善於在平實的敘述中注入飽滿的情感,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與那個時代的人們一同呼吸,一同感受。 隨著時代的腳步邁入新的階段,宗璞先生的筆觸也隨之變化。她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敏銳地捕捉到社會轉型帶來的新變化、新衝突以及新思考。她筆下的人物,不再是簡單的臉譜化形象,而是有瞭更加復雜、立體、真實的內心世界。她關注個人在時代洪流中的命運,關注傳統文化在現代衝擊下的傳承與失落,關注個體精神的覺醒與成長。她的文字,在時代的背景下,展現齣更為深刻的人文關懷和哲學思辨。 本書的“彩插版”設計,更是為這些文字增添瞭視覺的維度。精選的彩色插圖,或寫實,或寫意,或描繪人物,或勾勒場景,與文字相得益彰,共同構建瞭一個更為豐滿、立體的閱讀體驗。這些插圖,或能勾勒齣宗璞先生筆下人物的音容笑貌,或能描繪齣她所描繪的那個時代的生活場景,讓讀者在文字之外,獲得更直觀的感受,更能體會到作品的情感張力與藝術魅力。 二、 觀照人生,情係傢國 宗璞先生的散文,最令人動容之處在於她那深沉而真摯的情感,以及她對人生、對傢國、對民族的深刻關懷。她的文字,不僅僅是對外部世界的描摹,更是對內心世界的探索和反思。 在個人情感的錶達上,宗璞先生的文字顯得尤為細膩和剋製。她筆下的親情、友情、愛情,都經過瞭時間的沉澱和情感的淬煉,顯得格外動人。她對父母的懷念,對師長的感恩,對友人的珍重,都流露著一種溫潤如玉的情懷。她不煽情,不濫情,隻是用最樸素、最真誠的語言,將那些埋藏在心底的情感輕輕托齣,卻能直抵人心最柔軟的地方。 在對傢國民族的關懷上,宗璞先生的文字更是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的悲憫情懷。她作為一名經曆過風雨的老一輩作傢,對中國的曆史有著深刻的理解,對民族的命運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她的作品中,常常流露齣對國傢發展道路的深切關注,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的殷切期盼,以及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念。 她筆下的“傢”,不僅僅是物理的空間,更是精神的歸宿。她對故鄉的眷戀,對童年迴憶的珍藏,都飽含著對根脈的追溯和對傳統的認同。同時,她的“國”也並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具象化為土地、人民、曆史、文化。她以一個普通中國人的視角,審視著國傢的發展,思考著民族的未來,字裏行間充滿瞭樸素而又堅定的愛國情懷。 在一些作品中,宗璞先生展現瞭她對知識分子命運的關注。她以自身的經曆和觀察,深刻地描繪瞭知識分子在不同曆史時期所麵臨的挑戰與睏境,以及他們對社會進步所做齣的貢獻。她對那些在逆境中堅持獨立思考、堅守理想的知識分子,給予瞭由衷的敬意。 三、 筆下的生活,詩意的棲居 宗璞先生的散文,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便是她對生活細節的敏銳捕捉和詩意化的錶達。她善於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不平凡的美,從細微之處體悟人生的真諦。 她的文字,常常如同清晨的露珠,晶瑩剔透,又如午後的陽光,溫暖和煦。她能夠用極其簡練、優美的語言,描繪齣一個人、一個景、一個物,甚至是某種情緒,都仿佛擁有瞭生命,躍然紙上。她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花鳥魚蟲的細緻觀察,常常能引發讀者內心的共鳴,讓我們重新審視身邊被忽略的美好。 例如,在描繪四季更迭時,她不會僅僅停留在自然景色的客觀呈現,而是會融入個人的情感體驗,將季節的變化與人生的起伏、情感的流轉巧妙地結閤起來。她筆下的春,是希望的萌發;筆下的夏,是熱情的燃燒;筆下的鞦,是成熟的韻味;筆下的鼕,是沉澱的智慧。 她也擅長描繪市井生活中的人情味。那些尋常巷陌中的瑣碎日常,在她的筆下,都變得生動有趣,充滿瞭生活的氣息。她觀察著街頭巷尾的小人物,傾聽著他們的喜怒哀樂,並將這些鮮活的生命故事,用溫情的筆調展現在讀者麵前。 此外,宗璞先生的散文也常常蘊含著一種“詩意的棲居”的哲學。她倡導一種迴歸內心、寜靜緻遠的生活態度。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中,她提醒我們要放慢腳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體悟人生的意義。她的文字,如同心靈的撫慰,能讓我們在忙碌和焦慮中找到片刻的寜靜與安詳。 四、 語言的魅力,思想的深度 宗璞先生的語言,是其散文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她的文字,既有古典文學的典雅,又不失現代漢語的靈動。她的句子,結構嚴謹,用詞精準,意境優美,讀來朗朗上口,迴味無窮。 她善於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將抽象的思緒形象化,將平淡的敘述生動化。她的文字,常常能在不經意間,觸碰到讀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引發深刻的思考。 在思想的深度上,宗璞先生的散文並非流於錶麵,而是充滿瞭對人生、社會、曆史、文化的深刻洞察。她不迴避問題,而是用一種理性而又不失溫情的態度,去探討那些復雜而又深刻的議題。 她對傳統文化的思考,對西方文明的藉鑒,對現代社會的反思,都展現瞭她作為一名知識女性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廣闊的國際視野。她的作品,在帶給讀者美的享受的同時,也能激發讀者對自身、對社會、對世界的思考,提升讀者的精神境界。 總結 《宗璞散文精選:名傢散文典藏(彩插版)》是一部值得細細品讀的散文集。它不僅僅是一本收錄瞭優秀散文作品的書,更是一次與宗璞先生心靈的對話,一次與時代的迴響的共振。通過閱讀本書,讀者能夠領略到宗璞先生獨特的藝術風格,感受到她對生活的熱愛,對傢國的深情,以及對人生的深刻體悟。這本彩插版,更以其精美的視覺呈現,讓這份閱讀體驗更加豐富和立體。它將引領讀者走進一個充滿智慧、溫情與詩意的文學世界,在字裏行間,獲得心靈的滋養與思想的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