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你到底在怕什麼》
國外的一項精神分析調查顯示:2000年以來,世界上恐懼癥的種類已經由上世紀的300種增至1030種,恐懼癥人群也由10%提高到25%。35歲前的年輕人和高智商人群更易患上恐懼癥:怕細菌、怕灰塵,怕人群、怕脫發,怕高、怕幽閉、怕皺紋,怕發胖,怕坐地鐵……
恐懼癥確實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很多人在被各種恐懼癥睏擾的同時,又經常會被身邊的人誤解為“發狂”“怪異”或“軟弱”,這進一步加大的恐懼癥患者的心理壓力。本書將全麵剖析包括社交恐懼癥、幽閉恐懼癥、廣場恐懼癥、選擇恐懼癥、密集恐懼癥等多種常見的恐懼癥,並對恐懼癥的病因、錶現以及剋服辦法做深度解析,希望能夠幫助各類恐懼癥人群,一起戰勝恐懼癥。
《我們為什麼如此焦慮》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們的生活壓力也在不斷地增加,人們心理上承受的東西越來越多。但是當你開始感到緊張不安、失眠難受、渴望避開人群時,這就不僅是壓力問題瞭,事實上你已經被焦慮癥所睏擾。焦慮癥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問題,它將會影響你的人際關係、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學習。本書從心理分析齣發,用簡單通俗的語言,在大量心理學知識及生活化案例的基礎上,深入淺齣地分析瞭生活中人們會被焦慮睏擾的原因,詳細介紹瞭各種焦慮癥的情況,以及剋服焦慮癥的方法。本書是普通大眾瞭解焦慮癥,並學會自我剋服焦慮癥的心理學通俗讀物。
作者簡介
吳婉絢,自由作傢,旅行作傢,現居北京,在多個國傢和地區生活的經驗讓她更加注重對人及社會文化背景的觀察,熱衷於心理學的研究,語言風格形象含蓄,直擊人心,曾著有《巴西常識》等作品。
江豐,本名宋筍榮,貴陽市作傢協會會員。拘謹不失敏捷,直率予人溫暖,任真且很堅持。沉寂中從來飽含自性光芒,照亮夜涼如水的青春,芬芳暗自來。淡淡開、淺淺放,不負光陰不負卿。參與齣版閤集《我們都曾在青春的路口迷瞭眼》、《遙望那些叫作希望的星光》、《當生活不相信眼淚,努力也瘋狂》等。
目錄
《你到底在怕什麼》
第一章你的恐懼從何而來——恐懼是生命原初的底色
1.那些我們害怕的事情/004
2.正常的恐懼VS恐懼癥/007
3.恐懼癥不等於沒勇氣/011
【Conclusion】你可以徵服生命中所有的恐懼/014
第二章是誰把你推嚮瞭恐懼癥——大腦開的一個玩笑
1.為什麼會患上恐懼癥?/022
2.逃避給瞭恐懼更多的可能/027
3.想象為你上演瞭一部恐怖片/030
【Conclusion】不要再因為恐懼而恐懼/035
第三章孤獨者的掙紮——社交恐懼癥
1.社交恐懼癥患者到底在怕什麼?/042
2.當溝通成為一種摺磨/048
3.完美主義與社交恐懼癥/053
4.社交恐懼癥是個大傢族/058
5.如何預防社交恐懼癥/065
【Conclusion】殘酷的毀滅者——社交恐懼癥/069
第四章奇奇怪怪的恐懼癥——特殊恐懼癥有多特殊
1.來自幽閉空間的恐嚇/076
2.人為什麼會恐高?/080
3.特殊恐懼癥從何而來?/084
4.科學看待特殊恐懼癥/088
【Conclusion】其他鮮為人知的恐懼癥/091
第五章潛伏著的怪獸——廣場恐懼癥
1.廣場恐懼癥真的是恐懼廣場嗎?/098
2.難以穿越的“廣場”/103
3.廣場恐懼癥可以治愈嗎?/107
【Conclusion】被廣場恐懼癥奪走瞭的生活/111
第六章你生活中潛藏的“炸彈”——它們也是恐懼癥之一
1.約拿情結/118
2.選擇恐懼癥/122
3.愛情恐懼癥/126
4.婚姻恐懼癥/130
5.密集恐懼癥/137
6.上班恐懼癥/141
【Conclusion】恐懼癥主要分三大類/149
第七章恐懼癥的傢庭因素——你從原生傢庭中得到瞭什麼
1.你是否把孩子推嚮恐懼癥?/156
2.幫孩子剋服“學校恐懼癥”/160
3.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瞭恐懼癥/164
【Conclusion】對待恐懼癥不要急/168
第八章如何戰勝心中的恐懼——打贏這場反恐戰
1.恐懼癥不等於精神病/174
2.恐懼癥發作時,我們能做什麼?/178
3.恐懼癥是否能自愈?/182
4.治好你的恐懼癥/186
【Conclusion】直麵or逃避?/191
《我們為什麼如此焦慮》
第一章那些讓我們害怕的焦慮癥
1.警惕身邊的“隱形殺手”:焦慮癥/002
2.令人莫名擔心害怕的:廣泛焦慮癥/007
3.齣現瀕死感或失控感的:急性焦慮癥/012
4.由特定場所或情景引起的:恐怖焦慮癥/019
5.災難帶來的焦慮:創傷後應激障礙/024
6.強迫性思維和強迫行為帶來的焦慮:強迫障礙/030
7.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社交焦慮癥/036
第二章我們為什麼會患上焦慮癥
1.焦慮癥自我測評/044
2.怎樣正確辨彆焦慮癥?/049
3.焦慮癥是如何形成的?/054
4.人們為什麼會患上焦慮癥?/059
5.社交網絡是讓人焦慮的原因之一嗎?/064
6.認知模式是讓人焦慮的原因之一嗎?/069
7.焦慮癥的兩大誘因/074
第三章焦慮癥的錶現
1.焦慮癥在情緒方麵的錶現/080
2.焦慮癥在行為方麵的錶現/085
3.焦慮癥在心理方麵的錶現/090
4.焦慮癥在軀體方麵的錶現/094
5.焦慮癥在臨床方麵的錶現/097
6.焦慮癥的早期錶現/101
第四章不同類型人格與焦慮癥
1.完美型人格與焦慮癥/106
2.成就型人格與焦慮癥/110
3.傳統型人格與焦慮癥/114
4.刺蝟型人格與焦慮癥/117
5.迴避型人格與焦慮癥/121
6.邊緣型人格與焦慮癥/127
7.錶演型人格與焦慮癥/132
第五章焦慮癥剋服方法釋疑
1.運動可以剋服焦慮癥嗎?/138
2.按摩可以剋服焦慮癥嗎?/144
3.美食可以剋服焦慮癥嗎?/147
4.催眠可以剋服焦慮癥嗎?/151
5.吃藥可以剋服焦慮癥嗎?/155
6.聽音樂可以剋服焦慮癥嗎?/159
7.親近自然可以剋服焦慮癥嗎?/162
第六章靜下來,跟焦慮的自己聊聊天
1.增加自信:讓焦慮無法靠近你/166
2.自我鬆弛:讓焦慮有多遠走多遠/171
3.自我反省:讓焦慮在潛意識裏也無法躲藏/176
4.自我放鬆練習:把焦慮扼殺在萌芽階段/180
5.保持良好心態:讓焦慮無可乘之機/184
6.自我刺激:讓焦慮主動離開/188
7.認知重構:扭轉你的焦慮傾嚮/192
精彩書摘
前言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有恐懼癥,你有沒有
恐懼癥是什麼?
它是一種無來由的、非理性的害怕,有時還會不斷強化,甚至毀掉我們的生活。
恐懼癥從何而來?
有人說它是人性的一部分,有人說它來自幼年時外界環境的影響,有人說它是人類在自然界中進化的副産品……
恐懼正常,不閤邏輯的恐懼是病!
國外的一項精神分析調查顯示:2000年以來,世界上恐懼癥的種類已經由20世紀的300種增至1030種,恐懼癥人群也由10%提高到25%。35歲前的年輕人和高智商人群更易得恐懼癥,怕細菌,怕灰塵,怕人群,怕脫發,怕高,怕幽閉,怕皺紋,怕發胖,怕下到地鐵……
不管怎樣,這種混雜著厭惡的恐懼情緒,確實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很多人在被各種恐懼癥睏擾的同時,又經常會被身邊的人誤解為“發狂”“怪異”或“軟弱”,他們不理解為何自己看來正常的事物會令人感到恐懼!
恐懼癥人群所選擇的自救辦法,通常是讓自己遠離恐懼的對象。
這種方法在很多時候當然是有效的,但是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而且由於部分人群的易感性,他們可能根本無法很好地迴避,有時候相近的字眼兒或是一點暗示也會讓他們感到非常不舒服,因此我們還是要從心理上來緩解或消除恐懼癥。
首先,我們要知道,恐懼癥並不是個體案例,而是很多人都具有的一種神經癥。事實上它是僅次於抑鬱癥和酒精依賴的精神障礙,很多名人也都曾被恐懼癥睏擾過:比如,拿破侖、成吉思汗有恐貓癥,弗洛伊德有火車恐懼癥,希區柯剋有雞蛋恐懼癥,鬼纔導演伍迪?艾倫有泛恐懼癥,張愛玲有虱子恐懼癥,貝剋漢姆有混亂恐懼癥,奧普拉有口香糖恐懼癥……這種認知有助於我們放鬆神經,悅納自己。
其次,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心理調整來對抗恐懼癥,比如,係統脫敏、角色更換、領悟療法等。
最後,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做一點鬆弛訓練,晨跑、瑜伽都是不錯的選擇。
世界是這樣一個地方:它總是被分成已知與未知,已知的世界未必安全,未知的世界卻有無限精彩。人生是這樣一種平衡:我們要學會承受,直到你的勇氣可以支撐自己;我們要學會冒險,直到把陌生的世界變成舒適的生活環境!
第一章你的恐懼從何而來——恐懼是生命原初的底色
【章前測試】你是否患上瞭恐懼癥?
1.經常想到親人會有不幸?
2.經常檢查水龍頭是否關好?
3.對人群中的推搡感覺煩躁?
4.對自己做的事總是不滿意?
5.喜歡反復洗手和擦拭傢具?
6.總是無法輕易做齣決定?
7.常齣門後又迴傢檢查門窗?
8.沒用的舊東西捨不得扔掉?
9.習慣性地默默數東西?
10.物品總要放在同一個地方?
【測試結果】
從“是”的迴答數量看患上恐懼癥的程度:
沒到3個說明跟恐懼癥沾不上邊。
3~7個說明患有輕度恐懼癥。
7~10個說明患有中度恐懼癥。
10個以上就得注意瞭,有患上潛伏性神經官能癥恐懼的危險。
1.那些我們害怕的事情
埃莉諾?羅斯福說:“每天做一件讓你恐懼的事。”
說起來,讓人類産生恐懼的事物還真是韆奇百怪,種類繁多。除瞭最常見的密集恐懼癥、社交恐懼癥,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人懼怕特定的動物(狗、蛇、蟑螂等)、高空、血液、幽閉空間、牙醫、飛行、某種疾病以及其他任何事物。
19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傢用條件反射理論來解釋恐懼的發生機製,認為恐懼癥狀的擴展和持續是由於癥狀的反復齣現使焦慮情緒條件化,而迴避行為則阻礙瞭條件化的消退。患者在首次發病前可能會有某種精神刺激因素,資料錶明,有近2/3的患者都主動地追溯到與其發病有關的某一事件。
當患者遭遇某一恐懼性刺激時,當時情景中另一些並非恐懼的刺激(無關刺激)也可能同時作用於患者大腦皮層,兩者作為一種混閤刺激形成條件反射,所以今後重遇這種情景,即便是隻有無關刺激,也能引起強烈的恐懼情緒。然而部分患者並無曾受恐嚇的經曆,有些患者恐懼的對象經常變換,這些都是條件反射學說難以解釋的。
引起恐懼的刺激因素是多方麵的,如人們熟悉的環境發生瞭意想不到的變化,奇怪、陌生、可怕的事物突然齣現,黑暗、巨響、凶猛動物、歹人、懸空、身體突然失去平衡及他人恐懼情感的感染等,都可能引起恐懼,其中心理因素是導緻內心恐懼的主要原因。
人們之所以感到恐懼,關鍵在於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主要是自身缺乏處理可怕情境的能力。當危險情境極度威脅人的生命,自身又無能為力時,會産生絕望情緒。有的刺激還可能導緻人的心理變態,齣現強迫性的恐怖癥狀,如懼高癥、懼空曠癥和懼不潔癥等。
人對未知的事物總有一種恐懼感,對不能把握的東西同樣恐懼,這是非常正常的,恐懼是動物的一種自我保護機製,動物對自己不瞭解、無法控製、無法戰勝的環境和事物的恐懼有助於其趨利避害。
之所以心理學傢對恐懼心理的治療研究一直頗為熱衷,是因為外部環境和軀體本身的緻病因素,常常首先使人産生恐懼的情緒反應,然後纔産生其他心理、生理功能的異常變化。因此對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最大的就是恐懼心理。
恐懼源於我們內心,我們隻要勇於直麵自己的內心,坦然麵對外界一切,就不會再感到恐懼。
2.正常的恐懼VS恐懼癥
每個人都會有恐懼感,而持續且過分的恐懼就演變成瞭恐懼癥。
與大自然相比,我們人類顯得太渺小、太無力瞭,天災、猛獸等輕易就可以要瞭我們的性命。所以,大自然在不斷打磨我們、催促我們不斷進化的時候,還附贈瞭一樣東西——恐懼。恐懼並非毫無用處,對於人類而言,就好比是一個警報,當人類麵臨危險時,這個警報就會自動提醒人們小心應對危險。
一般情況下,正常的恐懼是具有調節性的,運作起來也十分精準。所謂的精準體現在哪裏呢?我們不妨來做個假設:你麵臨著一場雪崩,巨大的雪球嚮你滾瞭過來,那麼,你肯定會有恐懼的心理,很多人會驚慌失措,甚至大腦一片空白。但是,如果這場雪崩不過是一場3D電影的逼真特效,那麼即使你再害怕雪崩,你心中的這種恐懼感顯然就不會過於強烈;同樣地,一隻凶狠的老虎和一隻汪汪叫的狗給你造成的恐懼強度肯定是不同的。針對不同的恐懼強度,我們所做的應對措施也會有所不同,例如,麵對一隻齜牙發怒的狗時,盡管有點恐懼,我們可能還是會撿起石頭或棍棒,把狗嚇走或打走;而如果是碰見瞭一隻野生老虎,那麼所有人的選擇都是立刻逃跑。這麼看來,恐懼感對我們來說,確實是一份寶藏,因為它的存在,我們能夠在感應或者發現危險的時候,及時做齣反應。
……
《情緒的煉金術:駕馭內心的巨獸與解構時代的焦慮》 內容簡介 你是否曾在深夜,被莫名的恐懼攫住,仿佛巨大的陰影籠罩心頭,讓你寸步難行?你是否曾因日常瑣事感到不堪重負,一種難以名狀的焦慮感如影隨形,吞噬著你的平靜與快樂?你是否渴望擺脫那些根植於內心的“怪物”,不再被恐懼、不安和無名的憂慮所束縛,而是能夠擁有更充盈、更自信的生活? 《情緒的煉金術》是一套旨在引領讀者深入探索內心世界,重塑情緒健康,實現人生蛻變的深度指南。它並非簡單羅列恐懼的種類或焦慮的錶現,而是通過精妙的理論框架和實用的實踐方法,幫助你透徹理解情緒的運作機製,並掌握主動駕馭它們的力量。這套書將帶領你踏上一段深刻的自我發現之旅,幫助你識彆、理解並最終轉化那些阻礙你前進的內心障礙。 第一捲:《打破恐懼的牢籠:直麵並徵服你內心的“怪物”》 在這捲中,我們將首先深入剖析“怪物”的本質。它不是一個固定的實體,而是潛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由過往經曆、思維模式、社會文化影響等復雜因素交織而成的具象化恐懼。它可能錶現為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對失敗的擔憂,對被評判的排斥,對孤獨的抗拒,或是對不確定性的極度不安。這本書不會告訴你“不要害怕”,而是教會你如何“與恐懼共舞”。 我們將從心理學的多個角度,如認知行為療法(CBT)、接納承諾療法(ACT)、依戀理論等,來解析恐懼的根源。你將學會識彆那些自動化、非理性的恐懼反應,以及它們是如何在你的大腦中形成和強化的。書中將詳細闡述思維的“自動化負麵思維模式”,例如災難化思考、非黑即白思維、過度概括等,這些思維模式是如何為“怪物”提供養分的。 更重要的是,本書將提供一係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幫助你積極地麵對和轉化恐懼: 恐懼地圖的繪製: 學會係統地識彆你具體的恐懼來源,從最淺層的錶現到其深層的根源。通過詳盡的自我觀察和記錄,你將清晰地勾勒齣自己“恐懼地圖”。 認知重構的藝術: 掌握如何挑戰和改變那些扭麯的、負麵的信念,用更現實、更積極的視角來解讀引發恐懼的情境。你將學會區分“我認為”和“事實上”,從而削弱恐懼的邏輯基礎。 行為激活的實踐: 針對具體的恐懼,學習逐步暴露和係統脫敏的方法。我們將提供清晰的操作步驟,幫助你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下,一次次地挑戰你的恐懼邊界,體驗成功剋服的喜悅。 情緒接納的智慧: 理解恐懼並非敵人,而是人生的正常組成部分。學會不帶評判地接納自己的恐懼情緒,認識到恐懼的存在並不意味著軟弱,而是你渴望成長和突破的信號。 正念與覺察的培養: 通過冥想、身體掃描等正念練習,提升對當下情緒和身體感受的覺察力。這將幫助你在恐懼襲來時,能夠及時地察覺,並從中抽離,避免被其完全吞噬。 創造性錶達的療愈: 探索繪畫、寫作、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作為釋放內心壓抑情感、與“怪物”對話的有力工具。 建立內在的力量支撐: 認識並激活你自身的優勢、資源和支持係統,建立強大的內在力量,讓你有信心麵對任何挑戰。 本書將用生動的故事、真實的案例和易於理解的語言,引導你逐步拆解恐懼的圍牆,你會發現,曾經讓你畏懼的“怪物”,在你的理解和勇氣麵前,正逐漸變得渺小,甚至化為成長的基石。 第二捲:《撥開焦慮的迷霧:理解並駕馭現代人的普遍睏境》 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焦慮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揮之不去的“背景噪音”。第二捲《撥開焦慮的迷霧》將聚焦於“我們為什麼如此焦慮”,並為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應對方案。這本書將深入探討現代社會對個體心理造成的普遍影響,幫助你理解焦慮的深層原因,並學會與之和諧共處,而非被其奴役。 我們將從社會心理學、神經科學、經濟學等多維度,剖析現代焦慮的成因: “比較陷阱”與社會期望: 探討社交媒體、消費主義文化如何加劇瞭人與人之間的攀比,製造瞭不切實際的社會期望,從而引發普遍的“不夠好”的焦慮感。 不確定性時代的生存壓力: 分析全球化、技術變革、經濟波動等因素如何增加瞭生活的不確定性,使得人們對未來感到擔憂,並産生持續的焦慮。 信息過載與注意力分散: 解釋海量信息如何壓垮我們的認知係統,導緻注意力難以集中,決策睏難,進而引發效率焦慮和任務焦慮。 “完美主義”的毒藥: 揭示現代社會對“完美”的過度追求,如何讓我們對自身的不足耿耿於懷,從而陷入持續的自我否定和焦慮。 生理與心理的連接: 闡述睡眠不足、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如何直接影響情緒健康,加劇焦慮。 在理解瞭焦慮的根源之後,本書將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焦慮管理係統”: “焦慮雷達”的校準: 學會識彆你獨特的焦慮觸發因素和早期預警信號。通過細緻的自我觀察,你將能及時察覺焦慮的苗頭,並主動采取措施。 情緒調節的工具箱: 提供多種實用的情緒調節技巧,包括深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引導式想象等,幫助你在焦慮情緒升溫時,快速恢復平靜。 時間管理的智慧: 學習如何更有效地規劃時間和管理精力,將復雜任務分解,設定現實的目標,從而減少因“事情太多”而産生的焦慮。 邊界感的重塑: 掌握如何在人際關係、工作生活中設定健康的界限,學會拒絕不必要的請求,保護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避免被過度消耗。 “當下”的力量: 深入練習正念,將注意力聚焦於此刻,感受生命的真實存在。通過培養“活在當下”的能力,你將能減少對過去的迴憶和對未來的擔憂,從而有效緩解焦慮。 價值驅動的生活: 引導你探索和明確自己真正看重的生活價值觀,並將行動與這些價值觀相結閤。當你的人生目標與內心需求一緻時,外在的壓力和乾擾將難以撼動你的內心平靜。 建立積極的社會連接: 鼓勵你培養高質量的人際關係,尋求支持,並為他人提供支持。真實的社會連接是抵禦焦慮的重要屏障。 《情緒的煉金術》係列,不僅僅是一套關於情緒管理的書籍,更是一份邀請,邀請你踏上自我成長的徵途。它將幫助你裝備必要的心理工具,讓你在麵對內心的“怪物”時,不再束手無策;在被焦慮的迷霧籠罩時,能夠找到清晰的方嚮。通過學習和實踐書中的智慧,你將有機會煉就一顆強大的內心,真正實現情緒的自由,活齣更加自在、充實和有意義的人生。這套書將陪伴你,一步步解鎖你潛藏的力量,讓你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而非它們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