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计及应用图例(第三版)

机构设计及应用图例(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开元,张丽杰 编
图书标签:
  • 机构设计
  • 机械设计
  • 工程制图
  • 图例
  • 机械工程
  • 设计手册
  • 工业设计
  • 机械原理
  • 技术绘图
  • 工程图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8221
版次:3
商品编码:1227191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9
字数:3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以作为简明机械设计指南,供机械设计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学习、查阅和参考,还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机械设计课程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参考。
实例多:全书包括470个机构应用实例;
机构种类全:囊括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运动机构、螺旋机构、挠性传动机构、组合机构、特殊机构以及创新机构等全部的机构类型,采用运动简图、轴测简图、装配图、构造图、轴测构造图、机构示意图等多种形式的机构图例,全面阐述了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动特性以及选用要点

内容简介

全书精选了约470个机构实例,囊括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运动机构、螺旋机构、挠性传动机构、组合机构、特殊机构以及创新机构等全部的机构类型,采用运动简图、轴测简图、装配图、构造图、轴测构造图、机构示意图等多种形式的机构图例,全面阐述了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动特性以及选用要点。工程实例翔实,图例直观形象,文字简洁明了,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可以作为简明机械设计指南,供机械设计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学习、查阅和参考,还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机械设计课程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机构要素 1
1.1.1 构件 1
1.1.2 运动副 2
1.2 机构图示方法 3
1.2.1 机构运动简图 3
1.2.2 机构装配图 8
1.2.3 机构构造图 9
1.2.4 机构轴测构造示意图 9
1.2.5 机构轴测简图 9
1.3 机构自由度计算 10
1.3.1 机构的自由度 10
1.3.2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11
1.3.3 常见机构自由度计算实例 11
1.3.4 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11
1.4 机构的分类 13
1.4.1 执行动作和执行机构 13
1.4.2 执行构件的基本运动和机构的基本功能 13
1.4.3 按功能对机构分类 14
1.5 机构运动分析方法 15
1.5.1 概述 15
1.5.2 图解法 16
1.5.3 解析法 21
第2章 平面连杆机构应用实例 24
2.1 曲柄摇杆机构 25
2.1.1 运动分析 25
2.1.2 雷达天线仰俯角调整机构图例与说明 25
2.1.3 搅拌机机构图例与说明 25
2.1.4 缝纫机踏板机构图例与说明 25
2.1.5 颚式破碎机机构图例与说明 26
2.1.6 夹紧机构图例与说明 27
2.1.7 汽车前窗刮雨器机构图例与说明 27
2.1.8 摄影机抓片机构图例与说明 28
2.1.9 钢材步进输送机的驱动机构图例与说明 28
2.1.10 纹版冲孔机的冲孔机构图例与说明 28
2.1.11 由连杆构成的步进送料机构图例与说明 29
2.2 双曲柄机构 29
2.2.1 运动分析 29
2.2.2 惯性筛机构图例与说明 30
2.2.3 机车车轮联动机构图例与说明 30
2.2.4 摄影平台升降机构图例与说明 31
2.2.5 旋转式水泵机构图例与说明 31
2.2.6 公共汽车车门启闭机构图例与说明 32
2.2.7 挖土机铲斗机构图例与说明 32
2.2.8 冲床双曲柄机构图例与说明 32
2.2.9 回转半径不同的曲柄联动机构图例与说明 33
2.2.10 苏格兰槽机构图例与说明 33
2.3 双摇杆机构 34
2.3.1 运动分析 34
2.3.2 起重机机构图例与说明 34
2.3.3 汽车前轮换向机构图例与说明 34
2.3.4 飞机起落架机构图例与说明 34
2.3.5 摆动式供料器机构图例与说明 35
2.3.6 造型机翻转机构图例与说明 36
2.3.7 闸门启闭机构图例与说明 36
2.3.8 可逆坐席机构图例与说明 36
2.3.9 用平行四边形机构作小臂驱动器的关节式机械手图例与说明 36
2.3.10 双向限位的线性位移机构图例与说明 37
2.3.11 双向限行程限位机构图例与说明 37
2.4 曲柄滑块机构 37
2.4.1 运动分析 37
2.4.2 冲床机构图例与说明 38
2.4.3 压力机工作机构图例与说明 38
2.4.4 搓丝机对心滑块机构图例与说明 38
2.4.5 送料机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图例与说明 39
2.4.6 注射模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图例与说明 39
2.4.7 蜂窝煤机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图例与说明 39
2.4.8 双滑块机构图例与说明 40
2.4.9 无死点曲柄机构图例与说明 40
2.4.10 曲柄垂直运动机构图例与说明 41
2.4.11 曲柄滑块式转向机构图例与说明 41
2.5 导杆机构 42
2.5.1 运动分析 42
2.5.2 牛头刨床图例与说明 42
2.5.3 旋转油泵图例与说明 42
2.5.4 采用水平滑板的步进送料机构图例与说明 43
2.6 摇块机构和定块机构 43
2.6.1 运动分析 43
2.6.2 摆动式油泵图例与说明 44
2.6.3 抽水唧筒图例与说明 44
2.6.4 自动翻转卸料装置图例与说明 44
2.7 多杆机构 44
2.7.1 六杆推料机构图例与说明 45
2.7.2 六杆增程式抽油机机构图例与说明 45
2.7.3 小型刨床机构图例与说明 45
2.7.4 假肢膝关节图例与说明 45
2.7.5 装载机图例与说明 46
2.7.6 缝纫机摆梭机构图例与说明 47
2.7.7 插齿机机构图例与说明 47
2.7.8 插床插削机构图例与说明 47
2.7.9 摆式飞剪机机构图例与说明 47
2.7.10 电动玩具马主体机构图例与说明 48
2.7.11 停歇时间可调的八杆机构图例与说明 48
2.7.12 汽车起重机油门操纵系统图例与说明 49
2.7.13 侧装式整体自装卸车起重装置图例与说明 49
2.7.14 埃文斯连杆机构图例与说明 50
2.7.15 加速减速连杆机构图例与说明(一) 51
2.7.16 加速减速连杆机构图例与说明(二) 51
2.7.17 加速减速连杆机构图例与说明(三) 51
2.7.18 剧场舞台升降表演台八连杆机构图例与说明 51
2.7.19 平行杆耦合机构图例与说明 52
2.7.20 打字机驱动机构图例与说明 52
2.7.21 集装箱正面吊图例与说明 52
第3章 凸轮机构应用实例 54
3.1 凸轮机构的组成和类型 54
3.1.1 凸轮机构的组成 54
3.1.2 凸轮机构的分类 54
3.2 盘形凸轮 56
3.2.1 运动分析 56
3.2.2 绕线机构图例与说明 57
3.2.3 凸轮式夹紧装置图例与说明 57
3.2.4 凸轮式制动机构图例与说明 57
3.2.5 等宽凸轮柱塞泵图例与说明 57
3.2.6 多轴压力机零件推出器图例与说明 58

前言/序言

本书自2010年出版以来,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好评。本版是在2013年第二版的基础上认真听取总结读者的建议和需求修订而成。本版延续了前两版的优点,依托大量翔实的工程实例,以图作架,以文为结,阐明机构实例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动特性及选用要点。参照机械及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标准,更新和完善了部分内容,相信能为读者在机构设计和开发中提供一定的帮助。
本版精选机构实例增至约470个,体系和章节顺序与前两版基本相同,共分11章,内容主要包括:绪论、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运动机构、螺旋机构、挠性传动机构、组合机构、特殊机构以及创新机构。
本版更正了第二版在文字和图例方面的疏漏和错误,搜集了大量装卸搬运类机械机构图例和仿真机械相关图例,使修订内容更加实用、全面、与时俱进。本书的主要特点如下。
(1)工程实例实用性强
所选机构典型全面但不冗杂,既有经典机械机构,又有创新机械机构;既有单一机构,又有组合机构;既有对机构实例的剖析,又有对创新机构的介绍,全方位地为读者展示各种工程实例。
(2)机构图例形象易懂
所选机构图例既包括简单明了的运动简图和轴测简图,又包括装配关系清楚的装配图、构造图、轴测构造图和机构示意图,通过这些直观形象的图例给读者以帮助。
(3)说明文字简明扼要
机构的设计原则与运动分析简明扼要,工程实例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设计选用要点说明脉络清晰,方便读者浏览。
本书由孙开元、张丽杰主编,郝振洁、李立华、田广才、孙爱丽、刘洁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丁伟东、齐继东、李改灵、柴树峰、李若蕾、刘雅倩、马雅丽、徐来春、冯仁余、匡小平、张文斌、魏耀聪、李长娜。由于战果、王文照主审。
编者殷切希望广大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对本书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
编 者
《机构设计及应用图例(第三版)》 本书第三版在继承前两版精髓的基础上,全面更新和拓展了内容,旨在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以及对机构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本系统、实用且信息量丰富的参考工具书。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图例和实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各类机构的设计原理、分析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核心内容概览: 本书的结构安排旨在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掌握机构设计的核心知识。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与基本机构 运动副与自由度分析: 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运动副,如低副(转动副、移动副)和高副,并深入讲解了如何运用速度公式和库弗拉赫公式等方法精确计算机构的自由度。这为理解机构的运动能力和设计限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平面连杆机构: 系统地阐述了四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导杆机构等基本平面连杆机构的结构特点、运动规律和设计要点。通过丰富的图例,展示了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变形和组合。 其他基本机构: 涵盖了凸轮机构(盘形凸轮、圆柱凸轮)、齿轮机构(直齿、斜齿、锥齿、蜗轮蜗杆)、齿轮齿条机构、带传动、链传动等多种常见机构的原理、传动特性和设计方法。 第二部分:复杂机构与组合机构 间歇运动机构: 重点介绍了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万向节机构等实现间歇运动的机构,分析了它们的运动特性、设计参数以及在自动化设备、包装机械等领域的应用。 自动复位机构与自锁机构: 探讨了利用弹簧、重力或其他物理原理实现机构自动复位的设计方法,并详细分析了自锁现象产生的条件、类型以及在制动、限位等方面的应用。 机构的组合与演化: 深入讲解了如何将基本机构进行组合,以实现更复杂的运动功能,如仿形机构、平面机构的复合运动等。书中展示了大量经典的机构组合实例,帮助读者理解机构设计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第三部分:机构的设计方法与应用实例 机构综合设计: 介绍了机构综合的设计思想和基本方法,包括按功能需求选型、根据运动轨迹设计机构、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具进行机构综合。 机构性能分析与优化: 阐述了如何对机构进行运动精度、动力学特性、应力分析等方面的性能评估,并提供了多种优化设计策略,以提高机构的工作效率、可靠性和寿命。 典型应用实例分析: 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书中精选了大量来自汽车、航空航天、工业机器人、精密仪器、医疗器械、包装设备、纺织机械等各个领域的典型机构应用案例。每个案例都配有详细的机构图解、工作原理说明、设计思路剖析以及实际应用效果评价,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实践指导意义。例如,书中会详细解析汽车转向机构、飞行器襟翼机构、工业机器人关节机构、精密机床进给机构等的具体设计细节。 新材料与新技术在机构设计中的应用: 关注了近年来机构设计领域的新发展,如新型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等)在轻量化、耐磨损方面的应用,以及先进制造技术(3D打印、精密加工)对复杂机构实现的可能性。 本书特色: 图例丰富,直观易懂: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数量庞大且质量精良的图例。每一类机构、每一个设计要点都配有清晰的示意图、结构图和工作原理图,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复杂的机械原理。 理论联系实际: 紧密结合工程实际需求,不仅讲解了机构的理论知识,更侧重于介绍其在实际产品中的应用,使得读者能够学以致用。 全面系统: 涵盖了从基础到复杂,从原理到应用的广泛内容,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机构学知识体系。 注重细节与方法: 在讲解基本原理的同时,书中也深入探讨了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常用的设计方法和分析工具,提高了本书的实用价值。 更新迭代,紧跟前沿: 第三版在内容更新上,充分考虑了机构学领域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和新的技术应用,力求反映最新的技术水平。 目标读者: 高等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机器人工程等专业的在校学生。 从事机械设计、产品开发、工艺规划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对机构学有浓厚兴趣,希望系统学习相关知识的爱好者。 需要查阅具体机构设计案例的研究人员。 《机构设计及应用图例(第三版)》是一本集理论性、实用性、图文并茂于一体的权威性参考书,能够有效地帮助读者提升机构设计的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水平。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机构设计及应用图例(第三版)》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的学习体验。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极强的实践导向性。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高质量的图例,将复杂的机构设计概念直观地呈现出来。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不同类型机构(如平面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等)的详细分解和运动分析。书中对于每一个机构的组成零件、连接方式、运动规律都进行了清晰的讲解,并配以精美的三维模型截图,这让我能够非常容易地理解机构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更重要的是,书中提供了许多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这些机构的案例,这让我能够看到理论知识是如何转化为实际产品功能的。我记得在准备期末项目时,我需要设计一个能够实现间歇性运动的机构,在书中找到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棘轮机构的应用案例,从设计参数的计算到关键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书中的指导非常详细,帮助我顺利完成了我的项目,并且我的设计方案还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图例,它更是在教我如何思考,如何将抽象的机械原理转化为具体的、可行的设计方案。

评分

《机构设计及应用图例(第三版)》这本书,真的是把我从“死记硬背”的理论学习模式中解救了出来。作为一名热爱机械设计、但又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我常常被那些抽象的公式和图纸搞得晕头转向。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指南针”。它最让我着迷的是,它能够用非常直观、易懂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机构原理呈现在我面前。书中大量的图例,不仅仅是静态的图片,很多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解释了每一个零件的作用,每一个连接的意义,以及整个机构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平面四杆机构”的讲解,书中不仅仅给出了各种类型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还给出了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四杆机构,以及如何通过改变连杆长度和支架位置来调整输出运动的例子。这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机构”不仅仅是零件的组合,更是一种运动的哲学。我还通过书中提供的例子,尝试使用一些简单的CAD软件来绘制这些机构,这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机构设计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本书,真的是我学习机构设计的“启蒙书”。

评分

哇,这本书真的是我期待已久的!作为一名初入机构设计领域的新手,我一直觉得理论知识虽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案例来支撑,总感觉隔靴搔痒,难以真正掌握精髓。《机构设计及应用图例(第三版)》这本书,恰恰弥补了我的这一困惑。我尤其欣赏它在图例的选取上,非常贴近实际生产和研发中的常见需求。不再是那种脱离实际的“教科书式”的例子,而是真正能够看到在具体工业场景中是如何应用这些机构的。例如,它对各种类型的传动机构,比如齿轮传动、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都提供了详细的设计步骤和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配以大量高质量的工程图纸和三维模型截图,这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个零件的形状、连接方式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书中对于一些复杂机构的分解说明也做得非常到位,常常会用多角度的视图来展示机构的运动过程,甚至还附带了简单的运动仿真动画的截图,这对于我这样的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曾遇到过一个实际项目,需要设计一个能够实现连续往复运动的机构,在书中找到了一个非常相似的曲柄滑块机构的案例,从参数选择到最终的加工注意事项,都有详尽的指导,极大地节省了我摸索的时间,并且最终的设计效果也超出预期。而且,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展示机构本身,还深入探讨了机构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型原则和优化方法,比如在对精度要求极高的场合,或者对空间尺寸有限制的场合,如何进行机构的取舍和改进,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不仅仅是图例的堆砌,更是一种设计思维的传授。

评分

《机构设计及应用图例(第三版)》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是一名资深的机械工程师,虽然经验丰富,但在面对一些前沿的、跨界的设计需求时,仍然会感到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我对更广泛、更深入的机构设计知识的需求。我尤其赞赏书中在“机构优化与创新”方面的探讨。它不仅仅是展示已有的经典机构,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如何对现有机构进行分析、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的思路。例如,书中对于如何通过改变零件的形状、增加约束、引入补偿机制等方法来提高机构的运动精度、降低功耗、减小体积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我曾经为一个复杂的医疗设备项目设计一个高精度的微型驱动机构,在书中找到了关于微型蜗杆蜗轮减速机构和精密行星减速器的详细介绍,并从中学习到了如何通过优化齿形、材料选择以及精密加工来达到所需的精度和扭矩输出。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机构设计的软件应用技巧,这对于提高我的设计效率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内容,真的能够让你从“怎么做”上升到“为什么这么做”,并且“如何做得更好”。

评分

我必须说,《机构设计及应用图例(第三版)》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在机械设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一直寻求能够帮助我拓宽视野、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的参考资料。这本书的内容,特别是其对各种经典机构的深入剖析,以及针对这些机构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对我而言非常有价值。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图纸,而是从设计原理出发,详细阐述了每一个机构的工作原理、设计要点、受力分析,以及可能存在的缺陷和改进方向。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机构的鲁棒性设计”这一章节,它讨论了如何在机构设计之初就考虑到零部件的磨损、变形、公差等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材料选择、表面处理、优化结构来提高机构的可靠性和寿命,这在以往我阅读过的同类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书中还涉及了一些新兴的机构应用,比如在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这让我看到了机构设计在未来发展趋势中的重要性。我曾遇到过一个需要设计高精度定位机构的挑战,在书中找到了关于双摆线和螺旋机构的详细介绍,通过对比它们的精度、负载能力和运动平稳性,我最终选择了更适合我项目的方案,并且书中的一些关于润滑和密封的建议,也帮助我避免了在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扎实,能够经得起反复推敲和实践检验。

评分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机械设计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系统性地梳理和深化机构设计知识的书籍。《机构设计及应用图例(第三版)》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这本书的体系结构非常清晰,从基础的运动学、动力学原理,到各种经典机构的应用,再到一些高级的机构设计方法,都进行了全面的覆盖。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机构综合”这一章节的讲解。它不仅仅是展示如何分析已有的机构,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教我如何从零开始,根据性能要求,来设计出满足需求的全新机构。书中通过大量的小型设计案例,演示了如何运用诸如“格里戈里耶夫法”、“沃伦佐夫法”等机构综合方法来解决具体的设计问题。这对于我提升机构设计的创造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我还从书中学习到了如何进行机构的“可靠性设计”和“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I A)”,这对于提高我所设计产品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本书,真的能够帮助我将“设计”提升到“创造”的层面。

评分

这本《机构设计及应用图例(第三版)》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设计宝典”。我从事的行业对机构的可靠性和效率有着极高的要求,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我急需的解决方案。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对一些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例如,对于连接件的设计,它详细讲解了不同连接方式(如螺栓连接、销连接、焊接连接等)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载荷和工作环境下应该如何选择最合适的连接方式,并提供了相关的设计公式和图例。这对于避免因连接件失效而导致的机构故障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于机构的运动精度分析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多种评估和提高机构运动精度的策略,这对于我目前正在开发的高精度伺服系统项目来说,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没有回避一些设计中常见的“坑”,而是直接指出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提供了避免和解决的办法,例如,在设计某些自由度受限的机构时,如何避免干涉;在设计高转速机构时,如何减小振动和噪声。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机构的维护和保养的建议,这对于延长机构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说,这本书的每一个图例背后,都凝聚了作者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洞察力。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机构设计领域的“硬核”读物!我是一名在航空航天领域工作的工程师,我们对机构的精度、可靠性以及在极端环境下的工作性能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机构设计及应用图例(第三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复杂机构的系统性分析。它不是孤立地展示每一个机构,而是将它们置于整个系统之中,分析其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与其他部件的相互影响。例如,书中对大型回转机构的介绍,不仅仅包括了主体的设计,还详细分析了轴承的选择、密封装置的设计、驱动系统的匹配,以及在高温、低温、真空等不同环境下的应对策略。这对于我理解和设计航空航天设备中的复杂机构非常有启发。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先进的机构设计方法,例如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机构强度和刚度校核,以及如何利用拓扑优化技术来设计轻量化、高强度的机构部件。我曾经为一个需要精密调姿的卫星载荷设计一个复杂的展开机构,在书中找到了关于多自由度空间机构设计的相关案例,并通过学习其设计思路,成功解决了机构的展开锁定以及在轨稳定性的问题。这本书的内容,真正体现了“设计”二字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评分

《机构设计及应用图例(第三版)》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人生导师”。我是一名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工作的工程师,我们对机构的轻量化、模块化、智能化有着极高的要求。这本书中的内容,恰恰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柔顺机构”和“并联机构”的深入探讨。在机器人领域,柔顺性对于提高机器人的交互安全性和适应性至关重要,而并联机构则能够提供更高的精度和负载能力。书中通过大量的图例和详细的计算,展示了如何设计和应用这些先进的机构。我还从中学习到了如何利用“逆运动学”和“正运动学”来分析和控制复杂机构的运动,这对于我开发机器人控制算法非常有帮助。我曾经为一个需要高精度抓取的工业机器人设计一个末端执行器,在书中找到了关于“Stewart平台”和“Delta机器人”等并联机构的应用案例,并从中学习到了如何进行机构的布局优化和控制策略设计,最终成功地提升了机器人的抓取精度和效率。这本书,真的让我看到了机构设计在未来的无限可能。

评分

我可以说,《机构设计及应用图例(第三版)》这本书,是帮助我解决实际工作难题的“神器”。我是一名在汽车零部件设计领域工作的工程师,我们经常需要面对各种复杂、高要求的机构设计任务。这本书中的丰富图例和详细讲解,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灵感。我特别喜欢它对“仿生机构”和“仿生设计”的应用分析。在汽车设计中,我们常常借鉴自然界生物的结构和运动方式,来创造更高效、更可靠的机械系统。书中对一些模仿昆虫腿部运动、鸟类翅膀扑翼原理的机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将其与汽车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实际应用相结合。这让我看到,机构设计不仅仅是工程学的问题,更是一种跨学科的创新。我还从中学习到了如何进行机构的“参数化设计”,以及如何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来评估机构在各种工况下的性能表现。我曾经为一个新型电动汽车的转向助力机构设计遇到瓶颈,通过书中关于“回转-直线转换机构”的多种变型设计和优化方案,我最终找到了突破口,并成功完成了设计。这本书,真正让我感受到了“融会贯通”的快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