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气象

航空气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秀春,顾莹,李程 著
图书标签:
  • 航空气象
  • 气象学
  • 飞行气象
  • 航空
  • 气象预报
  • 温度
  • 湿度
  • 气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8628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207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配套教材·飞行技术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8
字数:5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航空气象》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全书共分9章,分别讲述了大气、云系和降水的形成、天气系统分析、卫星云图与雷达、飞行气象条件、航空危险天气、航空气候概况与常用天气分析、航空气象情报以及航空气象服务和飞行气象情报等内容。
  通过对《航空气象》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了解气象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掌握观测和判断天气的方法,进而能够利用资料分析天气状况和天气变化过程。
  《航空气象》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飞行技术专业、签派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飞行、签派、空管等工作的民用航空人员的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大气
1.1 地球大气的成分和结构
1.1.1 大气的成分
1.1.2 大气的结构
1.1.3 大气的性质
1.2 基本气象要素的变化对飞行的影响
1.2.1 气温
1.2.2 气压
1.2.3 空气湿度
1.2.4 基本气象要素与飞行
1.3 大气的运动
1.3.1 大气的水平运动
1.3.2 大气的垂直运动
1.3.3 大气的波动
1.3.4 热力乱流和动力乱流
1.4 大气环流和局地环流
1.4.1 大气环流概况
1.4.2 季风的成因
1.4.3 我国的季风气候特征
1.4.4 局地环流
1.5 大气运动对飞行的影响
1.5.1 大气运动对飞机起飞和着陆的影响
1.5.2 风对飞机航行的影响及节油巡航高度的选择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第2章 云系和降水的形成
2.1 云的分类和外貌特征
2.1.1 云的分类
2.1.2 低云的外貌特征
2.1.3 中云的外貌特征
2.1.4 高云的外貌特征
2.2 云的形成与天气
2.2.1 积状云的形成和天气
2.2.2 层状云的形成和天气
2.2.3 波状云的形成和天气
2.2.4 特殊状云的形成和天气
2.2.5 云对飞行的影响
2.2.6 云的相互转化和演变
2.2.7 云的缩写符号
2.3 降水的形成与分类
2.3.1 降水的种类和特征
2.3.2 降水的形成
2.3.3 降水与云的关系以及对飞行的影响
2.3.4 冰雪天气与地面积冰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第3章 天气系统分析
3.1 气团和锋
3.1.1 气团
3.1.2 锋
3.2 气旋和反气旋
3.2.1 气旋
3.2.2 反气旋
3.3 槽线和切变线
3.3.1 槽线
3.3.2 切变线
3.4 热带天气系统
3.4.1 副热带高压
3.4.2 热带辐合带
3.4.3 东风波
3.4.4 热带云团
3.4.5 热带气旋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第4章 卫星云图与雷达
4.1 卫星云图与云的判别
4.1.1 气象卫星简介
4.1.2 卫星云图简介
4.1.3 卫星云图上云状的判别依据
4.1.4 卫星云图上各类云的识别
4.2 卫星云图与天气系统的判别
4.2.1 常见云系
4.2.2 重要天气系统的云图特征
4.3 气象雷达
4.3.1 气象雷达的种类
4.3.2 气象目标的反射特性
4.3.3 地面雷达回波的识别
4.4 机载气象雷达
4.4.1 工作方式
4.4.2 不同降水区域的色彩显示
4.4.3 对湍流区的探测和显示
4.4.4 机载气象雷达的地形识别
4.4.5 “气象盲谷”
4.4.6 机载雷达的气象回避
4.4.7 使用机载气象雷达的注意事项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第5章 飞行气象条件
5.1 概述
5.1.1 影响飞行的主要天气
5.1.2 飞行方式和最低气象条件
5.2 能见度和跑道视程
5.2.1 能见度的基本概念
5.2.2 能见度的分类
5.3 产生视程障碍的天气现象
5.3.1 雾
5.3.2 沙尘
5.3.3 霾和烟幕
5.4 高空飞行的一般气象条件
5.4.1 对流层顶的气象条件
5.4.2 高空、平流层的温、压、风的分布
5.4.3 臭氧及其对飞行的影响
5.4.4 高空急流
5.4.5 晴空乱流
5.5 山地和高原飞行的气象条件
5.5.1 山地飞行的气象条件
5.5.2 高原飞行的气象条件
5.6 极地和荒漠地区飞行的气象条件
5.6.1 极地地区飞行的气象条件
5.6.2 荒漠地区飞行的气象条件
5.7 海上飞行的气象条件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第6章 航空危险天气
6.1 低空风切变
6.1.1 风切变和低空风切变
6.1.2 低空风切变的形式
6.1.3 低空风切变的强度
6.1.4 产生低空风切变的条件
6.1.5 低空风切变的时空尺度特征
6.1.6 低空风切变对飞机起飞和着陆的影响
6.1.7 低空风切变的判定
6.1.8 遭遇低空风切变的处置方法
6.2 飞机颠簸
6.2.1 大气湍流
6.2.2 飞机颠簸的形成和强度
6.2.3 产生颠簸的天气系统和地区
6.2.4 颠簸对飞行的影响和在颠簸区飞行应采取的措施
6.3 飞机积冰
6.3.1 飞机积冰的形成、种类及强度
6.3.2 产生飞机积冰的气象条件
6.3.3 积冰对飞行的影响和处置措施
6.4 强对流天气
6.4.1 雷暴的形成条件及其结构和天气
6.4.2 雷暴的种类及活动特征
6.4.3 闪电与雷击
6.4.4 飞行中判断雷暴及安全飞过雷暴区的方法
6.4.5 雷雨天气条件下的集中运行控制
6.5 火山灰云
6.5.1 火山灰云的形成
6.5.2 火山灰云的移动特点
6.5.3 火山灰云对飞行的影响
6.5.4 应对火山灰云的措施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

第7章 航空气候概况与常用天气分析
第8章 航空气象情报
第9章 航空气象服务和飞行气象情报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航空器在大气层中飞行,气象条件对航空器的活动影响重大。早期飞机的飞行受到气象条件的严重制约。在目视飞行的条件下,天气标准就成为限制飞行的主要规则。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飞机已进入可以仅靠仪表飞行的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气象条件的约束。但是很多剧烈的天气变化,特别是在7000m以下飞行、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即使依靠仪表飞行的飞机仍然要按照一定的气象条件规定来飞行。因此,航空气象是飞行员和签派员必备的知识,只有在了解气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掌握天气观测和判断的方法,能够利用资料分析天气状况和天气变化过程,才能保证飞行活动在安全有序的条件下进行。
  本书从中国民航局的要求和私照、商照、仪表等级、航线运输驾驶员等考试相关内容为出发点,系统地阐述了气象学的基本理论、飞行气象条件、航空气象资料等知识,适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与同类书比较,本书最主要的特色在于与实际工作的结合。根据这一目的,编者在借鉴其他教材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更新,增加了国外航空气象电码,着重分析了典型的盛行天气,详细阐述了高空巡航中天气条件对节油的影响。此外,还对雷雨、台风、沙尘等重要天气现象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全书共分9章,分别讲述了大气、云系和降水的形成、天气系统分析、卫星云图与雷达、飞行气象条件、航空危险天气、航空气候概况与常用天气分析、航空气象情报以及航空气象服务和飞行气象情报等内容。本书在内容广度和深度上,兼顾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结构合理,理论性和实用性并重。
  本书作为飞行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内容之一,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组织编写。在编写的过程中,本书得到了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运行控制中心王秀春老师和朱玲怡老师、上海东方飞行有限公司丁冰洁老师的大力支持,他们为教材的撰写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和意见。同时,教材中的部分文字整理工作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飞行学院学生完成。在此,谨向上述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错漏等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云间絮语:旅行者的气象指南》 在这趟穿越天空的旅程中,我们常常依赖于那些看不见的翅膀——气象。它们是风的呼吸,是云的低语,是雨的诉说。本书并非一本严谨的学术专著,而是一位热爱旅行的观察者,将多年行走于万米高空时,对天地间瞬息万变气候现象的细致记录与感悟,编织成的一部充满温度的旅行者气象指南。 我们不探讨复杂的动力学模型,也不深究高深的数值预报原理。取而代之的,是那些与飞行息息相关的、更为直观而有趣的观察。您是否曾在飞机舷窗外,惊叹于那如同棉絮般柔软,又如丝绸般飘逸的云朵?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的云状又预示着怎样的天气?本书将带您认识那些形态各异的云家族——从轻盈的卷云,到厚重的积雨云,再到那奇妙的荚状云,一一解读它们在天空中留下的痕迹,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影响。 当飞机起飞或降落时,我们有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颠簸,这便是风的作用。书中将着重介绍那些最常影响飞行起降的几种风,例如地面风、阵风以及那些在特定地形下形成的特殊风。我们会用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解释这些风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对飞行安全有多大的影响,以及飞行员是如何应对的。您会了解到,看似平凡的风,其实是影响飞行体验的关键因素之一。 除了风和云,雨、雪、雾等天气现象也是旅行者不可忽视的伙伴。本书会用轻松的笔触,描述不同形式的降水在空中呈现出的景象,以及它们对能见度的影响。您或许会好奇,为何有时会遇到“晴空颠簸”,明明是万里无云的天空,飞机却会晃动?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大气运动原理?书中也会为您揭开这些有趣的谜团。 本书更像是一本散文集,作者将个人的旅行经历与气象观察巧妙融合。在描述一次次跨越山川湖海的飞行时,您会读到作者如何在新西兰南岛上空,看到那些被风雕琢出的奇特云层;如何在亚马逊雨林上空,体验到被浓密云雾笼罩的神秘;又如何在撒哈拉沙漠上空,感受着来自地表的灼热气流。每一次观察,都是一次与自然的对话,一次对天空的敬畏。 此外,书中还会分享一些旅行者在面对天气变化时,可以采取的一些简单而实用的建议。例如,如何根据云层变化,初步判断天气状况;在机场等待延误时,如何观察天气,以及如何调整心态。这不是指导您成为气象专家,而是希望您在旅途中,能多一份对天空的理解,少一份对未知的恐惧。 《云间絮语:旅行者的气象指南》致力于让您在下一次搭乘飞机时,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欣赏和理解窗外的天空。当您看到那些变幻莫测的云朵,感受到风的律动,或许会想起书中那些生动有趣的描述,心中涌起对自然更加深刻的体会。这是一本属于所有热爱旅行、热爱天空的人的书,它将陪伴您,让您的旅程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手里这本《航空气象》,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天空奥秘的大门。我本以为阅读会是一个枯燥的学习过程,但事实证明,它比我想象的要有趣得多,也深刻得多。 书中有很大一部分篇幅,都在讲解各种类型的云,以及它们背后所代表的天气信息。我之前只知道有积云、卷云,但这本书却详细描述了每一类云的形态特征、形成高度,以及它们通常预示着什么样的天气变化。比如,看到高空中纤细的卷云,你知道那可能预示着好天气;而看到厚重、翻滚的积雨云,你就知道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评分

一本名为《航空气象》的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有点打鼓的。我不是科班出身,对气象这玩意儿,说实话,仅限于知道天气预报里说的那些风雨雷电。所以,我一开始抱着的是一种“姑且看看,也许能学到点皮毛”的心态。然而,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吸引住了。它不像我想象中的那种枯燥的教科书,里面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让人望而却步。相反,它用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那些原本抽象的气象概念,一点点地剖析开来,展示在我们面前。 比如说,它讲到高空风,我之前只知道飞机在天上飞,风速很重要,但具体是怎么个重要法,我是一头雾水。书里通过详细的图解和案例,解释了不同高度的风向、风速对飞机航行的影响,甚至是不同飞行高度选择的最佳航线,都是有讲究的。我甚至能想象到,飞行员在驾驶舱里,面对着各种仪表盘,其实是在和这些看不见的“风”在进行一场智慧的博弈。它让我明白,每一次航班的准时和安全,背后都凝聚着多少科学的考量。

评分

我本来以为《航空气象》会是一本硬邦邦的理论书,但它恰恰相反,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案例。《航空气象》这本书,让我对“天时”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以前理解的天时,更多的是一种哲学上的概念,指代事物发展的有利时机。但这本书,将这个抽象的概念,落地到了具体的、可操作的科学层面。 它详细阐述了高空风切变对飞机的影响,以及飞行员如何通过训练和技术手段来应对。我读到书中关于一次因风切变导致的飞行事故的分析时,虽然没有直面当时的恐惧,但文字中的紧张感和科学的剖析,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天时”失误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评分

《航空气象》这本书,让我真正理解了“未雨绸缪”这个词的科学意义。我以前总觉得,天气预报就是大家听听而已,真正决定行程的还是人力。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精准的气象预测,对于航空业来说,是多么不可或缺的基础。 书中对大气环流的讲解,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描绘地球上风的流动,更是揭示了这些宏观的运动如何影响着局部地区的天气模式。我甚至能想象到,气象学家们是如何通过对这些复杂数据进行分析,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趋势。

评分

阅读《航空气象》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天”的事情,它更是在讲述“人”与“天”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依赖的飞行安全,背后蕴含着多么复杂而精密的科学体系。 书中关于晴空颠簸的章节,让我印象深刻。我以前以为颠簸只有在雷雨天气才会发生,但这本书却解释了,即使在晴朗无云的天空中,也可能存在强大的气流扰动,也就是所谓的“晴空颠簸”。它详细分析了产生晴空颠簸的各种气象条件,比如高空急流附近的湍流,以及飞行员如何通过掌握这些信息来规避风险。

评分

读《航空气象》,就好像获得了一双能够“看穿”天空的眼睛。以前,我只是抬头看看云彩,觉得今天天好,明天可能下雨,就这么简单。但这本书,让我对云的形成、种类,以及它们所预示的天气变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积雨云”会带来雷暴,更详细地解释了云层内部的水汽是如何运动、如何凝结,以及为什么在特定条件下会形成如此剧烈的对流。 其中,关于低能见度天气的部分,我看得尤为仔细。雾、霾,这些词汇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但当它联系到飞行安全时,就变得异常严肃。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雾(如辐射雾、平流雾)的成因,以及它们对能见度的影响程度,都有深入的探讨。我甚至能联想到,当机场笼罩在浓雾之中,飞行员是如何依靠先进的导航设备,结合气象信息,进行精准降落的。这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对环境的深刻理解和敬畏。

评分

翻阅《航空气象》这本书,我常常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航空领域,与那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一起,共同应对着变幻莫测的天空。它所带来的知识,远不止于理论。 尤其是在解释各种航空气象现象对飞机飞行的影响时,这本书做得非常到位。我之前不太理解,为什么有时候明明看起来天气不错,飞机却会遇到气流颠簸。书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比如高空急流附近可能存在的湍流,以及如何通过对风向和风速的精确测量来规避这些风险。

评分

《航空气象》这本书,可以说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气象知识的浅层认知,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细致的世界。尤其是在解读天气现象的深层原因方面,这本书做得相当出色。 我之前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有时候明明是大晴天,飞机却会因为“天气原因”而延误。这本书在解释低能见度天气的时候,给了我答案。它不仅仅是说“能见度低”,而是深入剖析了造成低能见度的具体气象条件,比如不同高度的层积云、雾的形成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影响飞行员的视线和导航。

评分

说实话,《航空气象》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天气”这件事的认知。我过去觉得,天气就是个自然现象,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但这本书却让我明白,人类并非完全无能为力,至少在理解和应对方面,我们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书中关于雷达气象和卫星气象的内容,让我觉得非常震撼。 我之前对这些技术名词只停留在新闻里,感觉很高端,但具体有什么用,并不清楚。这本书很耐心地解释了,气象雷达是如何探测降水、风暴等,而卫星又如何从太空捕捉全球范围的气象信息。它通过一些实际应用案例,比如如何通过雷达图像追踪台风的移动路径,如何利用卫星云图进行长期的天气预测,让我切实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

评分

《航空气象》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科学的信服。《航空气象》这本书,让我领略到了天空的壮阔与复杂。我本以为,我只是在阅读一本关于天气和飞机的书,但实际上,我却在学习如何理解自然的力量,以及人类如何巧妙地与之共存。 书中关于大气压力和气温变化对飞机性能的影响,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只知道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薄,但这本书却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气压的变化是如何影响飞机的升力,而气温的升高又会如何降低发动机的效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