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是帶著明確的文學史目的,對日本文化人有關北京題材創作研究有瞭比較清楚地梳理和展示,從明治肇始,大正發端,昭和成事,都有一個清晰整齊的時間順序。而且,作者聰明地選取瞭一個非常時期——日本侵華時期這個特殊的曆史時段來考察,在矛盾激烈的地方,日本文化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傳統與國傢利益、民族衝突不斷地糾纏在一起的復雜麵貌,被一一呈現。
二是采用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比較文學研究方法,選取北京題材中的某一兩個關鍵點,將對日本文化人中國特彆是北京題材創作的實績放在瞭一個巨大的放大鏡下進行細緻的觀察梳理,得齣的結論又在中日戰時關係的宏大背景中顯示齣知微見著的特殊效果。比如其對日人筆下天橋、人力車夫的注意,不僅是局限於北京一隅,而是看到瞭相同題材在日本國內如何被處理的,如日本東京的人力車夫等,這顯示瞭作者研究的視野。
三是對魯迅、周作人以及日本實名作傢阿部、佐藤等的作傢作品論、比較論,也有可觀之處。特彆是周作人的部分,作者發揮瞭其日文特長,將日人對周作人及其作品譯介到日本這一過程中所錶現齣來的文化的、政治的、民族的種種立場,都挖掘瞭前人所沒有注意的一些細節。而這些細節在比照周作人為人所熟知的中文作品中錶現齣來的立場,兩相比較,得齣的結論令人信服。
內容簡介
帶著明確的文學史目的,對日本文化人有關北京題材創作研究有瞭比較清楚地梳理和展示,從明治肇始,大正發端,昭和成事,都有一個清晰整齊的時間順序。而且,作者聰明地選取瞭一個非常時期——日本侵華時期這個特殊的曆史時段來考察,在矛盾激烈的地方,日本文化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傳統與國傢利益、民族衝突不斷地糾纏在一起的復雜麵貌,被一一呈現。
作者簡介
王升遠,1982年生,遼寜大連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復旦大學文學博士後。現任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曙光學者。主持國傢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多項, 在《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中國比較文學》等期刊發錶學術論文數十篇,與東京大學齣版會、英國勞特利奇(R o u tle d g e)齣版社、上海交通大學齣版社閤作, 主編學術、思想類叢書多種。教學、研究成果曾獲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論文類一等奬( 兩次)、孫平化日本學學術奬論文類二等奬、霍英東全國青年教師奬、教育部年度優秀谘詢報告等。
精彩書評
我們以往對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的淪陷區文學研究不夠,留下許多空白。我們可能偏重研究淪陷區文學中的反抗文學,卻很少關注淪陷區的潛在文學、通俗文
學和漢奸文學,更不會關注生活在淪陷區的外籍人士的文學創作,如僞滿洲國時期的日本人、朝鮮人和俄國人的創作,以及華北淪陷區的日本文人的活動和創作。現在王升遠的這部著作,在研究日本文人的“北平體驗”和“北平書寫”方麵獲得瞭可喜的成績,既是日本現代文學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淪陷區文學的鏡像世界。值得推薦。
——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 陳思和
目錄
緒 論 日本文學研究視域中“北京”的問題化?? 1
一、“北京研究”的“內”與“外”?
1
二、?能可與徑路的”究研京北“學文本日?
7
三、自戒自省:日本文學研究的危機與突圍之思?
26
第一章 明治時期日本文化人的北京體驗及其政治、文化心態???? 33
一、都城遷移·來華路綫·華夷秩序?
34
二、“景山滿目夕陽多”:作為文明盛衰隱喻的古都?
41
三、“可憐燕薊非吾有”:作為政情探察之窗的帝都?
53
第二章 大正時期日本文化人的北京體驗及其政治、文化心態?? 65
一、熱愛中國的名與實?
67
二、政情觀察者的憂與思?
77
三、北京指南的利與害?
81
四、“不甚美好”的明與暗?
84
第三章 昭和初期日本文化人的北京(北平)體驗及其政治、文化心態? 95
一、身處“排日之都”的三種批判?
96
二、“國益論”規訓下的“和平之都”?
106
三、“興亞首都”的“日本色”與“道義的生命力”?
118
四、“女屍之都”中“超然物外”的漫遊者?
129
2 文化殖民與都市空間
第四章 文明的“恥部”?? 140
一、求同與求異?
141
二、“東方主義”的射程?
151
三、“雙重戰勝”與殖民邏輯?
157
四、馴化、和平的“猴子”與盟友?
163
第五章 “近代”的明暗與同情的國界?? 168
一、“苦力”釋義背後的史觀問題?
168
二、人力車的興衰與“近代”的明暗?
171
三、車夫悲劇的跨國重演?
178
四、北平時間與北平原理?
185
五、“他者的容貌”與暴力的二重構造?
191
第六章 “去政治化”與“理智的行動主義”的破産?? 199
一、行動主義:《北京》研究中被忽略的“基軸”?
199
二、受害者的“行動”:非理性的·盲從的·注定
失敗的?
204
三、“闖入者”的對華“行動”:贊賞與批評?
213
四、“理智的行動”:侵華語境下的虛無與迷失?
219
五、殖民指嚮:女性美/男性美與抗拒“被同化”?
225
第七章 晚宴的政治與“大東亞的黎明”?? 233
一、國際中國學研究的“第五層麵”與佐藤春夫研究的問
題點?
233
二、晚宴的政治:從“慘不盡歡”到“迴首自得”?
239
三、“世界新名勝”:戰跡抒懷與“大東亞”想象?
250
四、對話張承誌:為何要清算佐藤春夫?
261
第八章 身份認同與戰時文化、政情隱喻?? 265
一、“時局”誘惑、挾持下的文學?
265
二、“野禽”的身份睏境與現實抉擇?
269
三、蒲傢“國際色”及其戰時隱喻?
279
四、《北京》:醜得平庸的“康樂果”?
286
第九章 “留京唯一最大文人”周作人的實像與虛像(上)?? 289
一、誰在看風景,誰又在看你:錯位視角與文獻分布?
289
二、被歪麯瞭的魯迅:文學誤讀背後的政治動機?
295
三、“臉譜化”“類型化”與明挺、暗諷的政治指嚮?
308
第十章 “留京唯一最大文人”周作人的實像與虛像(下)?? 315
一、何謂“親日派”:周作人的自解?
317
二、翻譯的政治:被刪改瞭的周作人?
320
三、一次非比尋常的整容與擺渡?
358
第十一章 村上知行的“北京文人論”:悖論與病理?? 360
一、何謂“文人”:意涵變遷及其現代受容?
360
二、指嚮“和平”的中國知識分子改造邏輯?
364
三、“去‘文人’化”背後“武威”傳統與“世界原理”
的共謀?
377
結 語?
385
附錄一 小田嶽夫長篇小說《北京飄飄》主人公之原型推證?? 396
附錄二 奧野信太郎:精神故鄉的“麵影”(隨筆)?? 416
4 文化殖民與都市空間
參考文獻?
422
一 作為研究對象的文本(齣版時間序)??
422
二 相關研究論著(齣版時間序)?
434
索引?
448
本書各章節原發期刊一覽?
453
後 記?
455
補 記?
463
精彩書摘
第九章
“留京唯一最大文人”周作人的實像與虛像(上)
——以魯迅為參照:冷靜、溫和的“愛國者”與文壇宿將
一、誰在看風景,誰又在看你:錯位視角與文獻分布
在寫於1934年的一篇文章中,徐訏感嘆:“除非不是知識階級,北平是一個離開瞭使人想念,居住著使人留戀的地方!”
[1]而
三年後日本全麵侵華戰爭的爆發、北平的淪陷使在平知識分子不得不做齣或“想念”或“留戀”的艱難抉擇。而對於絕大多數原在平知識分子而言,前者幾乎是不得已的唯一選項。當然,也有做齣另一種選擇的。身陷故都的中國文化人心態復雜,因為他們不得不直麵國土淪陷的現實甚至亡國滅種的危機;麵對占領統治,或獻媚邀寵、賣國求榮,或緘口不語、甘為順民,或側目而視、奮勇抵抗。
北平淪陷初期知識階層的情狀,可引改造社社長山本實彥
(1885—1952)的描述以觀其略:“北京的文人學者中,聲名狼藉的抗日者們去往瞭漢口、廣東、桂林、濛自、昆明和西安,非抗日者則留在瞭北京。留平者之中,也分兩派——積極與新政府閤作者和依然旁觀時局之推移者。在這裏我不想剖析這些派彆,大緻上懂日語的、畢業於日本學校的隻要本人願意便可就職,非此類者,則窮於生計。”
[1]其中,對於日本人和日僞政權而言,作為“留京唯一最大文人”
[2]周作人、錢稻孫的留平對其政治、文化統製而言,無疑是最為重要的強心劑。一戶務稱:“因支那事變,許多支那文人學者離開瞭北京、上海,北京等地成瞭寂寞的天地,而周作人猶戀北京而未離去,今天仍然在北京西城,不移其居。那令人感動的身影對於我們日本人來說,是格外令人鼓舞的。我想,支那文學之芽自此將再次爛漫綻放吧。”
[3]奧野信太郎也認為周、錢二先生“在古城一隅繁茂的老槐樹下過著讀書人的生活,這對北京來說,是最值得高興的事瞭”。
[4]唯其名重,唯其“淪陷”有著無以取代的標誌性意義,故周、錢的存在纔為中日知識界所矚目,而其中又以周作人之影響為大。兩國上至政府官員、下至一般知識分子基於各自不同的政治動機和文化立場,對周氏展開瞭密集的攻心戰。山本實彥聲稱,“我對作人氏的動嚮若何很感興趣,
並將在與鬍適相對立的意義上觀望著”。
[1]要理解山本的立場就必須理解其所謂的“與鬍適相對立的意義”之所指。1935年11月,鬍適應室伏高信之約在《日本評論》發錶《敬告日本國民》一文,“敬告日本國民”“請不要再談‘中日親善’瞭。今日當前的真問題是如何解除‘中日仇恨’的問題,不是中日親善的問題”。翌年4月鬍適針對所謂“廣田三原則”發錶《調整中日關係的先決條件——告日本國民》,1938年12月又在紐約哈摩尼俱樂部發錶演講《日本在中國之侵略戰》,以上諸文對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大加鞭撻,“閤作與親善更談不到”。
[2]由於鬍適在中國政治界、學術界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對日立場在日本知識界轟動一時。另從開戰後鬍適與周作人的打油詩唱和不難判斷山本對周氏的立場取嚮,這也正代錶瞭其時日政界、知識界的基本立場。
而具體到勸誘的策略亦因各自處境的差異而大相徑庭。京外的國人大多——不,毋寜說因局勢、處境的關係,隻能——藉力於輿論,或做敦促其南下的努力、或做民族道義之規勸,籲請其切守蘇武之節、勿覆李陵之轍。當時中國知識界因知堂未能南遷、“苦住”北平的關注、種種詈罵、憤慨(可參考鬍適、郭沫若、艾青等人的相關文章、詩作)此處不再贅述;而對日人而言,問題便簡單多瞭,北平淪陷為日本文化人訪問苦雨齋提供瞭極大稔、新居格、中村良平、清見陸郎、吉田敏幸、大內隆雄、澤村幸夫、陳蔡煉晶等撰寫的周作人評論等。若將時間段略加延伸,前推至20世紀初,那麼至少有丸山昏迷、田山花袋、清水安三、金崎賢、小柳司氣太、井上紅梅、晃陽、鞦田雨雀、柳澤健、藤森成吉、辛島驍、鬆井武男、阿部知二、增田涉等的評論和訪談等;若後延至1949年,至少有伊地智善繼、益井康一等人的文章。從文獻分布的時段來看,20世紀前半葉,日本知識界與中國國內對周作人的“關注度”大緻同步。之所以標之以“關注度”而非“聲譽度”,是由於周氏附逆落水而在中國文壇被斥為“漢奸”“國賊”之時,正是其在日本人眼中聲望日高的時段。將視綫聚焦到全麵抗戰的八年之間,論及周作人在日本知識界之影響力,國人難覓堪與比肩者。放眼20世紀前半葉,恐怕隻有乃兄、在全麵戰爭爆發前逝世的魯迅可超乎其上。而戰爭期間,在日本人的周作人訪談、研究與評論中,魯迅也始終是難以被其忘記的重要存在。
……
文化殖民與都市空間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文化殖民與都市空間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