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竹斋笺谱(文房笺)

十竹斋笺谱(文房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正言 编
图书标签:
  • 文房四宝
  • 笺谱
  • 十竹斋
  • 传统文化
  • 书法
  • 绘画
  • 文具
  • 纸张
  • 收藏
  • 工艺美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978755082112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8838
包装:袋装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我国传统木刻画,远在刻版印刷术大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至少有一千年的历史。唐代咸通九年(公元八六八年)印在金刚经上的插画,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建树了新的丰碑。到了明代末年,一六四四年甲申,胡曰从氏所编印《十竹斋笺谱》,运用当时流行的“饾版”、“拱花”之术,曾使彩色套印木刻画艺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峰。共4卷。卷一有“清供”、“华石”、“博古”“画诗”等72种卷二有“胜览”“入林”“无花”、“凤子”等77种。卷三有“孺慕”、“棣华”、“应求”“闺则”等72种。卷四有“建议”“寿征”、“灵瑞”、“香雪”等72种。胡正言**的“拱花”印刷,在印刷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到今天,压凸印刷还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装潢印刷。

内页插图


《十竹斋笺谱》并非一本纯粹的“文房笺”,其内涵与外延远超一本简单的纸张样本集。它是一部凝结了明末清初文人心性、审美情趣与艺术实践的百科全书式的画谱与技术指南,更是中国古代木版水印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若仅将其视作“文房笺”,则如同只看到一座宏伟建筑的砖瓦,而忽略了其恢弘的设计、精湛的工艺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精神。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十竹斋笺谱》的“笺”字,在当时并非仅仅指代书写用的纸张,而是包含了一种更为广泛的艺术载体与创作平台。这里的“笺”可以理解为精心设计的、具有艺术表现力的纸张,它们本身就是艺术品,承载着书画、诗文,同时亦能独立展现其图案、色彩与构图之美。因此,《十竹斋笺谱》所收录的,远非千篇一律的素笺,而是集绘画、印刷、设计、工艺于一体的艺术品集合。 《十竹斋笺谱》的编纂者胡正言,是一位集书画家、出版家、刻工、鉴赏家于一身的奇才。他并非仅仅是将前人的优秀笺样汇编成册,而是倾注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与实践,对当时的印刷技术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与创造。其核心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绘画艺术的集萃与创新: 《十竹斋笺谱》收录了大量精美的花鸟、山水、人物等题材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的作者不乏当时的名家。然而,胡正言并未止步于简单的复制,他更注重在“笺”的载体上,如何将绘画艺术与笺的整体美感相融合。笺的尺寸、比例、留白,以及其上的纹饰、色彩,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力求达到和谐统一。 题材的多样性与雅致性: 笺谱中的绘画题材广泛,涵盖了梅、兰、竹、菊、松、石等传统文人画的经典意象,也描绘了牡丹、海棠、山茶等富贵妍丽的花卉,以及各种形态各异的飞禽走兽。这些题材的选择,无不体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审美偏好,追求高洁、清雅、富贵、祥和的意境。例如,对梅花的描绘,不仅仅是简单地勾勒枝干,而是通过笔墨的浓淡、线条的刚柔,传达出凌寒傲雪、幽香暗吐的品格;对竹子的表现,则讲究其挺拔、疏朗、风中的摇曳之姿,象征君子之德。 笔墨技法的呈现: 笺谱中的绘画作品,充分展现了明末清初绘画大家们的精湛笔墨技法。无论是工笔的细腻描摹,还是写意的淋漓挥洒,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观者可以通过这些作品,学习和欣赏不同画家的用笔、用墨、设色之道,体悟其中的奥妙。例如,在花卉的描绘中,可以看到晕染的层次感,以及色彩的搭配之道;在山水的表现中,则能体会到皴法的变化,以及水墨的韵味。 意境的营造: 笺谱中的每一幅画面,都不仅仅是单纯的图景,更是一种意境的营造。通过花卉与景物的组合,通过笔墨的渲染,传达出一种诗意的氛围。例如,一幅梅竹图,可能就寄托着作者高洁孤傲的情怀;一幅山水小景,则可能唤起观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二、印刷技术的巅峰——饾版套印的辉煌: 《十竹斋笺谱》最令人称道的成就,便是其在印刷技术上的突破。胡正言成功地将当时尚不成熟的“饾版套印”技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饾版套印,是一种精密的彩色印刷技术,通过分版、雕刻、套印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将多种颜色分层印刷在同一张纸上,从而达到接近原作色彩的逼真效果。 饾版技术: 饾版,顾名思义,是将一幅画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刻在不同的木板上,每个木板只负责印制一种颜色或一种笔法。这需要雕刻匠人对原作有着极高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地判断色彩的层次、笔墨的晕染、线条的粗细,并将其转化为刀下的痕迹。 套印的精妙: 套印,则是将这些刻好的木板,按照预设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印刷在纸上。每一次印刷,都需要精确地对准前一层的位置,稍有偏差,就会导致画面模糊或色彩错乱。胡正言的团队,通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使得套印的精度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色彩过渡自然,墨色变化丰富,使得印刷品在色彩的饱和度、层次感以及笔墨的韵味上,都极大地接近了原作。 色彩的运用: 饾版套印技术使得《十竹斋笺谱》在色彩运用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能够模拟出原作的水墨晕染、设色的微妙变化,甚至能够表现出宣纸特有的吸墨性和质感。例如,在描绘牡丹时,能够通过不同颜色的叠印,表现出花瓣的晶莹剔透和层次丰富的色彩变化;在描绘水墨画时,能够通过墨色的深浅浓淡,营造出水墨的韵味和意境。这种技术,在当时无疑是印刷界的一大革命,也为后来的彩色印刷技术奠定了基础。 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十竹斋笺谱》的精美,离不开一代代刻工和印工的辛勤付出和精湛技艺。胡正言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更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和技术革新者,他对手下的工匠们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和指导,使得这门古老的印刷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三、笺样设计的多元化与实用性: 《十竹斋笺谱》的“笺”并非仅仅是空白的纸张,而是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审美需求,设计出了多种多样的样式。 花边笺: 许多笺谱都带有精美的花边图案,这些花边图案本身就是独立的艺术品,它们或以自然界的植物为灵感,或以吉祥的纹饰为主题,与笺中的绘画内容相互呼应,烘托出整体的雅致氛围。 暗纹笺: 一些笺谱在纸张的表面压印有精美的暗纹,这些暗纹在光线下若隐若现,增加了纸张的质感和艺术品位,适合用于更加正式的书信或收藏。 色彩与纹样的搭配: 笺谱的色彩运用也非常讲究,根据不同的绘画主题,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底色和花边色彩,力求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例如,描绘梅花的笺,可能配以淡雅的粉色或浅绿色底色,以衬托梅花的清丽;描绘牡丹的笺,则可能采用更加鲜艳的底色,以凸显牡丹的富贵。 尺寸与格式的考量: 笺谱的尺寸和格式也经过了细致的设计,以适应不同的书写需求。有的适合写信,有的适合题诗,有的则可以作为绘画的载体。 四、文人生活方式的映照与推广: 《十竹斋笺谱》的出现,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部艺术品,更是当时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和推广。 文人雅趣的载体: 精美的笺纸,为文人墨客提供了绝佳的书写载体。无论是写信、作诗、还是题跋,使用这样的笺纸,都能大大提升作品的艺术品位,彰显主人的高雅情趣。 审美教育的功能: 笺谱中的精美绘画和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教育。通过欣赏这些作品,人们能够学习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标准,了解当时流行的艺术风格。 送礼与收藏的珍品: 制作精良、图案雅致的笺谱,自然成为文人之间互相赠送的珍贵礼物,也成为许多人收藏的对象。 文化传播的媒介: 《十竹斋笺谱》以其精美的印刷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将当时的绘画艺术、印刷技术、以及文人的审美情趣,传递给更广泛的群体。 总结而言, 《十竹斋笺谱》绝非仅仅是“文房笺”三个字可以概括的。它是一部融合了绘画艺术、精湛印刷工艺、以及文人审美情趣的集大成之作。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木版水印技术的一个巅峰,是古代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将它视为一本简单的“文房笺”,是对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技术价值的极大贬低。它所承载的,是一个时代的艺术成就,一种精致而富有诗意的生活方式,以及一种对美的极致追求。它是一本打开中国古代艺术史和印刷技术史的钥匙,值得我们深入去品味和研究。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在叙事角度上的选择,令人耳目一新。他似乎并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高高在上的讲解者,而是更像一个同行的朋友,带着一种分享和探索的心态,娓娓道来。这种亲切感,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有些高冷的题材,变得平易近人。他善于将复杂的概念用生活化的语言来阐释,使得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他的思路。而且,书中对细节的关注度极高,仿佛作者对每一个描绘的对象都倾注了深厚的感情。这种真诚,是机器无法模仿的。我甚至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对传统的敬畏和热爱,这份情怀,通过文字的力量,清晰地传递给了屏幕外的我。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可以说是匠心独到的典范。整体布局疏密有致,留白的处理极具美感,体现了传统审美中“虚实相生”的哲学。不像很多现代书籍,恨不得把每一寸空间都填满文字,让人喘不过气。这本《笺谱》则懂得“留白”的艺术,每一页都给了读者足够的思考空间。字体选择也很到位,既有易读性,又不失古朴典雅的气质。翻阅起来,手感极佳,那种纸张与指尖摩擦的轻微沙沙声,简直是治愈人心的良药。我甚至会留意到书脊的装订方式,那种传统的手工装订,让整本书的结构更加稳固,也增添了一份厚重的历史感。可以说,从视觉到触觉,这本书都提供了顶级的享受。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体验非常独特,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书中的叙事节奏舒缓而又充满张力,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令人惊叹。他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式描述,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文学手法,使得每一个章节都有其独立的韵味。有时候,我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个精妙的词句组合,思考其中蕴含的深意。这种阅读体验,与快餐式的网络阅读截然不同,它需要你放慢脚步,用心去体会。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营造氛围上的功力,那种古典的意境,不是简单地堆砌辞藻就能达到的,而是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才能展现出来的。读完一个段落,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总想再找个安静的下午,重温一番。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感,拿到手里就让人眼前一亮。厚重的封面,带着一种古典的沉静感,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纹理。内页的用纸考究,纤维的纹理清晰可见,那种触感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我之前买过一些类似的仿古书籍,但往往在细节上会显得粗糙,要么是印刷的墨色不够自然,要么是纸张过于光滑缺乏年代感。而这本《笺谱》,在每一个细节上都透露出一种匠心独运。尤其是那些配图,色彩的晕染过渡得非常自然,没有那种现代印刷品常见的生硬感。光是欣赏这些插图,就足够让人沉浸许久,仿佛透过这些画面,看到了那个时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其表面上的内容,更在于它所承载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它提供了一种从喧嚣中抽离出来的可能性,引导我们去关注那些被现代生活节奏所忽略的美好事物。每一次翻开它,都像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让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心灵得以滋养。我发现,自从开始接触这本书后,我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也变得更加细致入微了,对事物的欣赏角度也更加多元化了。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悄悄地重塑了我的品味和视角。可以说,这是一笔值得的投资,它带来的精神回馈,远超出了书本本身的标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