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跨境通道建设研究报告(2017~2018):安全风险研究专辑

“一带一路”跨境通道建设研究报告(2017~2018):安全风险研究专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鑫,张秋生 著
图书标签:
  • 一带一路
  • 跨境通道
  • 安全风险
  • 国际合作
  • 地缘政治
  • 基础设施
  • 风险评估
  • 中国对外投资
  • 区域发展
  • 政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325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997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一带一路”跨境通道蓝皮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页数:324
字数:30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一带一路”跨境通道面临的安全风险挑战和中国海外利益保护,共分九大部分。全书主要围绕中国与跨境通道沿线国家、地区发展规划对接与合作情况,相关国家参与跨境通道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其安全环境评估;中国及相关国家参与跨境通道建设中面临的安全风险挑战;对跨境通道建设安全风险挑战、保护我国海外利益等进行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金鑫,男,法学博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全国青联委员、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国际问题学科评审专家,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政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系。2003年至200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历任中联部办公厅秘书二处处长,当代世界出版社副社长,《当代世界》杂志社总编辑,安徽池州市委常委、副市长。主要从事政党政治、国家安全战略、中国外交、国外社会政治思潮、世界民族宗教等领域的研究,曾参与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重大课题的研究。
张秋生,北京交通大学“一带一路”产业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具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和中国注册税务师资格。
许永权,男,1999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9年起,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2011年1月,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2012-2013年,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挂职常委、副县长。2013年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立勇,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学习,法学博士。2003年9月~2004年3月,在德国卢森堡基金会做访问学者。曾在中联部研究室理论处、政党处、战略处工作,担任副处长、处长。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云南普洱市挂职市政府党组成员、市长助理。长期从事中国外交、国际关系、政党政治、社会主义、理论思潮等研究,多次参加中央部委关于党建、外交、社会主义等领域课题研究。

目录

Ⅰ 总报告
1 “一带一路”跨境通道总体安全形势评估【高连甲】/001

Ⅱ “一带一路”跨境通道安全风险研究
2 “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中的风险和对策【刘鹏飞 李俊亮】/014
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保护问题研究【张小芳 郑东超】/028
4 我国天然气进口来源国安全风险评价与政策建议【孙家庆 翟飞飞】/039

Ⅲ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安全研究
5 中蒙俄经济走廊与环阿尔泰山次区域经济圈建设【许建英】/054
6 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跨境经济走廊的战略思考【王海燕】/062
7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与新疆开放型经济发展【王 垚】/073

Ⅳ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安全研究
8 中欧通道建设风险评估及政策建议【刘作奎】/081
9 关于中吉乌铁路西延至欧洲大陆的安全战略思考【杨 恕 王术森】/093
10 当代西北边疆安全环境及其问题分析【石 岚】/103

Ⅴ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安全研究
11 聚焦“一带一路”,加强中国新疆与中亚互联互通及安全合作【王富忠】/115
12 伊朗国内恐怖主义形势及对“一带一路”安全环境的影响【张金平】/123
13 新疆企业“走进”中亚的路径选择及风险防范【杨 凌】/131
14 中吉经济走廊跨境通道安全对策研究【陆 钢】/143

Ⅵ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安全研究
15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现状、风险与对策【卢潇潇】/156
16 大湄公河次区域构建安全机制的必要性【钮菊生 许 正】/169
17 西藏融入“一带一路”的国际挑战与战略选择
  ——兼论中尼印经济走廊的可行性【刘宗义】/180

Ⅶ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安全研究
18 中巴经济走廊安全环境探析【王世达】/192
19 巴基斯坦政治安全局势分析及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影响【王玉主 周 嫱】/201

Ⅷ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安全研究
20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安全研究报告【陈利君】/213
21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共识、争论与地缘效应【杨鲁慧 刘雨辰】/228

Ⅸ 海上港口及国际通道建设安全研究
2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地缘安全的挑战及应对【张江河】/241
23 保障“海上丝绸之路”通道安全的政策建议【李 晶 吕 靖 宫晓婞】/255
24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建设投资风险研究【黄庆波 李 焱】/264
25 “一带一路”倡议与海合会战略对接及安全评估分析【潜旭明】/277

后记/290

Abstract/291
Contents/293
《国际贸易摩擦与全球供应链重塑:2019-2021年视角》 第一章: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变与新动向 (2019-2021) 本章深入剖析了2019年至2021年间全球贸易体系发生的深刻变化。重点关注了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代表的大国博弈如何从传统的关税壁垒升级为技术封锁与产业链脱钩的复杂态势。报告详细梳理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在这一时期的效力减弱及其对多边贸易体系的影响。 1.1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与区域化趋势 研究发现,在此期间,各国出于国家安全和经济自主性的考量,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显著增加。这不仅体现在传统的进口关税上调,更体现在针对关键技术和战略物资的出口管制与投资审查日益严格。同时,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与深化,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进程,标志着全球贸易正在加速向区域集团内部整合的方向发展,形成“多中心、多极化”的贸易网络雏形。 1.2 疫情冲击下的贸易弹性与脆弱性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对全球贸易链条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冲击。本章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量化了疫情初期全球海运、空运运力紧张对制成品贸易的影响程度。研究揭示了过度依赖单一来源地或单一运输模式的供应链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极端脆弱性。具体分析了医疗物资、电子元件等关键产品的供应链中断如何迅速传导至终端消费市场,引发通货膨胀压力。 1.3 数字化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崛起 尽管货物贸易受到疫情的严重干扰,但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服务贸易的结构性转变。本章重点分析了跨境数据流动、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数字服务贸易的爆发式增长。通过案例研究,探讨了各国在数据本地化要求、数字税征收等新兴领域产生的监管差异与贸易摩擦点,预示着未来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将更加侧重于数字主权和数据治理。 --- 第二章:供应链的韧性、多元化与重构策略 面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疫情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企业和政府开始重新评估和设计其全球供应链布局。本章聚焦于“韧性优先”的供应链重构策略。 2.1 “近岸外包”(Nearshoring)与“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兴起 传统上以成本效率为核心的“离岸外包”(Offshoring)模式受到挑战。报告详细比较了“近岸外包”(将生产转移至地理邻近国家,如美国企业将部分环节迁往墨西哥)和“友岸外包”(将关键供应链环节部署在具有共同政治价值观的国家)的驱动因素、实施成本与潜在风险。研究指出,地缘政治风险溢价已成为企业进行区位选择时的重要考量指标。 2.2 关键投入品的本土化与“去风险化” 针对半导体、稀土、关键医药原料等战略物资,本章深入探讨了各国推行的“本土化制造”激励政策(如美国的《芯片与科学法案》)。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评估了各国在推动关键产业回流或多元化布局中,所面临的技术壁垒、人才短缺和资本投入的效率问题。特别关注了企业如何通过建立“第二供应商”战略,降低对单一高风险地区的依赖程度。 2.3 供应链的数字化可视化与风险预警系统 为了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应对速度,本章详细介绍了基于物联网(IoT)、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AI)的供应链可视化解决方案。通过对几家跨国制造企业的实地调研,评估了这些技术的应用如何帮助企业实时监测库存水平、运输状态以及潜在的罢工、港口拥堵等非商业风险,从而实现更快速的风险预警和应对。 --- 第三章: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对特定区域经济走廊的影响 本章将分析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摩擦如何具体影响多个重要的区域经济走廊的活力与发展轨迹。 3.1 欧洲供应链的能源转型与东欧供应链的调整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在能源安全和供应链稳定之间面临艰难抉择。本章着重分析了欧盟加速“绿色新政”目标,推动供应链向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生产模式转型。同时,对中东欧地区原有的对俄能源依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解构与重建分析,探讨了供应链转移对该地区劳动力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影响。 3.2 亚太地区产业链的“双轨并行” 亚太地区是全球制造业的核心。本章指出,在特定技术领域(如高端计算、通信设备),供应链出现了明显的“双轨并行”趋势:一方面,以RCEP为基础的区域内贸易继续深化;另一方面,在被视为敏感技术的领域,出现了基于地缘政治考量的“去耦合”或“减风险”的并行部署。研究评估了这种并行结构对区域内企业合规成本和市场准入的影响。 3.3 中东与北非:能源转型背景下的物流枢纽竞争 本章探讨了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对中东和北非地区传统物流和贸易枢纽地位的潜在重塑。随着全球对化石燃料需求的波动,该地区正加大对数字化服务、高端物流和工业4.0的投资,以期在新的全球贸易网络中巩固或提升其作为东西方连接点的战略价值。 --- 第四章:国际贸易治理体系的未来挑战 本章展望了2022年及以后,全球贸易治理体系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对多边框架的未来走向进行了探讨。 4.1 气候变化与贸易政策的深度融合 研究预测,气候变化将从环境议题深度嵌入贸易政策。重点分析了欧盟正在推行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全球高碳排放行业的冲击,及其可能引发的贸易报复或“绿色保护主义”的连锁反应。报告强调,未来企业的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其供应链的碳足迹透明度和减排能力。 4.2 劳动标准与社会责任纳入供应链监管 消费者和监管机构对供应链中的劳工权益、人权保障等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度空前提高。本章分析了若干发达经济体正在推进的强制性尽职调查立法,这些立法要求企业对其全球供应链中的社会风险承担责任,并对供应链的溯源和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3 贸易数字化的法律框架缺口 尽管数字贸易发展迅猛,但国际层面的法律框架尚未完全跟上。本章总结了在数字身份认证、跨境交易争议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现有法律真空,并讨论了G20和APEC等平台在推动建立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贸易规则方面的努力与局限。 结论:迈向一个更具韧性但可能更碎片化的贸易时代 总体而言,2019年至2021年是全球贸易体系从追求“效率最大化”转向平衡“效率与安全”的关键转型期。报告的结论是,未来的全球贸易将不再是单一的、高度整合的体系,而是一个由多个区域集团、技术联盟和价值观导向的供应链构成的、更具韧性但可能更碎片化的复杂网络。企业必须适应这种多重标准、多重风险并存的新常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虽然直白,但“一带一路”跨境通道建设这个宏大的主题本身就充满了想象空间。2017-2018年的时间跨度,更是抓住了这个倡议从初期落地到逐步深化演变的宝贵节点。我之所以对它产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安全风险研究专辑”这几个字。在如今全球化进程中,任何一项大规模的跨国合作,都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各种潜在的风险。尤其是“一带一路”,它横跨亚欧大陆,涉及众多国家,地缘政治、经济波动、社会稳定、法律法规、甚至自然灾害等都可能成为影响通道建设的因素。我一直好奇,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下,学者们是如何梳理、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的。这本书能否为我打开一扇了解这些“看不见”的挑战的窗口?它是否能够帮助我理解,除了经济效益之外,一个可持续、安全的跨境通道体系,究竟需要克服多少障碍?我期待它能带来一些深刻的洞察,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性与复杂性,而不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

评分

作为一个对国际政治和地缘经济学略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关于“一带一路”的消息,但总觉得信息零散,缺乏系统性的分析。尤其是“安全风险”这个角度,更是让我觉得尤为重要,也最为吸引我。毕竟,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其能否有效地规避和管理风险。“一带一路”作为一项世纪工程,其所面临的安全风险想必是多方面的,可能涉及到国家主权、地区稳定、恐怖主义、盗窃、甚至网络安全等等。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框架,来帮助我理解这些风险是如何产生的,它们之间又存在怎样的联动关系。它是否会深入探讨不同区域、不同通道面临的具体风险类型,并给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预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相对易懂的语言,阐述那些可能影响“一带一路”长期发展的潜在隐患,让我能更理性地看待这项倡议。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国际战略发展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解读“一带一路”倡议背后复杂性的著作。而“安全风险研究专辑”这个副标题,更是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好奇心。我认为,一个倡议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稳健。对于“一带一路”而言,跨境通道的建设,连接着不同的经济体、不同的社会文化,自然也伴随着各种难以预料的安全隐患。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够超越泛泛而谈的论述,提供具体、有说服力的分析。它是否会探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安全风险格局是如何变化的?是否会针对不同的通道类型,提出差异化的风险评估和管控建议?我希望它能成为我理解“一带一路”长期发展战略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参考。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名经常需要与国际项目打交道的人来说,一本关于“一带一路”跨境通道建设安全风险的研究报告,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一直关注这个倡议,尤其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安全问题是绕不开的坎。无论是项目的融资、建设,还是后期的运营,都可能因为各种安全因素而面临巨大的挑战。例如,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社会治安可能不稳定,这直接关系到人员和货物的安全;而在一些地缘政治敏感区域,政治风险和冲突的可能性更是需要被高度重视。这本书是否能够对这些风险进行细致的分类和评估?它是否能够提供一些来自实践层面的案例分析,来佐证其观点?我非常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些实操性的指导,帮助我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识别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评分

“一带一路”这个词汇,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和讨论中,它代表着一种宏大的愿景和雄心勃勃的计划。然而,任何宏伟的蓝图背后,都隐藏着错综复杂的挑战。“安全风险”这个切入点,恰恰是“一带一路”倡议中最容易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一直想了解,在追求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究竟需要警惕哪些潜在的威胁?这本书是否能够深入挖掘那些可能动摇“一带一路”根基的风险因素?它是否会关注到,除了传统的军事和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甚至是文化冲突带来的风险,也会对跨境通道的建设和运营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获得一种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一带一路”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它需要智慧、远见和审慎的态度来应对层出不穷的安全挑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