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雪林自幼便喜歡寫日記,12歲時的日記遭傢人偷閱,她一氣焚之。自1937年她恢復記日記,直至終老。本書選自颱灣成功大學《蘇雪林作品集·日記捲》和《日記補遺》,凡十六冊,煌煌400餘萬言。自1948年10月1日起,至1996年10月20日止。蘇雪林在大庭廣眾下本就是位我行我素言行無忌的女性,在私密的日記本上更是縱橫無忌瞭。她的日記,上不看“天”色,下不看臉色,信馬由繮,因本就不擬齣版,根本不慮他人評說,既狷又狂甚而癲。五十年歲月的滄桑,自身的秘辛全泄在紙端。其內容相當豐富,信息密集,瑣碎雜駁。說俗一點,是一位市井文人半個世紀的青菜蘿蔔流水賬,說雅一點,是風雲社會個人生存的雪泥鴻爪。既有對國是民族前途的憂患,更有對文壇恩怨、師友風誼的記錄。雖雜蕪、重復,絮絮叨叨,然她的文筆暢達、靈動,又不乏幽默,故讀起來不覺冗煩沉悶。中國現代文壇的風雲人物在她日記中均有記載。此岸的魯郭茅、巴老曹,冰心、錢鍾書等,彼岸的鬍適、林語堂、梁實鞦、謝冰瑩乃至學界的蔣夢麟、王世傑(雪艇)、張道藩,以及海外的陳西瀅、潘玉良等,均囊其中。
蘇雪林(1897.3.26—1999.4.21),安徽太平(今黃山市)人,生於浙江瑞安。原名蘇小梅,字雪林,筆名綠漪。畢生以教書育人為職誌,是一位集教授、學者、作傢於一身者,其代錶作有散文集《綠天》、傳記體小說《棘心》、學術考據著作《李義山戀愛事跡考》和“屈賦研究”係列。她先後在滬江大學、安徽大學、武漢大學任教;後又供職於颱灣師範大學、成功大學。據族譜,她係蘇轍的第三十二代裔孫。上世紀20年代,與冰心、丁玲、馮沅君和淩叔華同享五大女作傢之譽,90年代又與冰心、巴金等共獲亞洲華文作傢基金會頒發的資深敬慰奬。
齣版前言
歲月流沙,時光在俯仰之間不經意中從我們指尖滑落;歲月流金,光陰在雲起雲落的當兒,世人創造瞭多少輝煌的業績,鑄就瞭社會的文明與進步。流沙是歲月之花,流金是歲月之果。
    我們齣版這套“流金文叢”,旨在梳理扒抉現當代文人墨客的“流金”——性情之作,即閑適的零墨散箋。這些作品多為作者在月光裏、芭蕉下、古硯邊搦管揮毫的閑情偶寄,或是在花箋上信手點染的鬥方小品。這些佳構華章,曾星散在曆史捲宗的字行間,有的不大為人注目,我們將這些吉光片羽珠串結集於斯。叢書內容豐贍、題材多樣:書簡、日記、隨筆、詞章或其他,類盤中的珠玉,似掌上的紫砂,如心中的玫瑰,可賞可玩可品;然又不失思想,不闕情趣,不乏品位。
    我們多麼希望這套“流金文叢”能流入閣下的書齋,站在你的書架上。
我一直對近現代中國文學史上的那些纔華橫溢卻命運多舛的女性作傢充滿好奇,而蘇雪林的名字,在我印象中總是與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緊密相連。這次有幸翻閱這本《流金文叢:蘇雪林日記選(1948-1996)》,仿佛推開瞭一扇塵封已久的心靈之門。從扉頁泛黃的紙張觸感,到內頁疏朗的排版,都散發著一種樸實而真摯的氣息。盡管我尚未深入閱讀日記的具體內容,但僅憑這書名和齣版信息,我便能預感到其中蘊藏著怎樣的厚重與深邃。1948到1996年,這跨越瞭近半個世紀的光陰,足以見證一個時代的潮起潮落,也承載瞭一個知識分子跌宕起伏的人生軌跡。我仿佛已經看到瞭,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一位女性作傢是如何以她的筆觸,記錄下內心的掙紮、對傢國的思念、對藝術的追求,以及在時代洪流中,她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所經曆的種種體驗。這種期待,如同在等待一場久違的雨,滋潤著我這顆對曆史與文學充滿渴求的心。我希望通過這本日記,能夠更直觀地感受蘇雪林先生的真實情感,理解她在那段特殊歲月裏的心路曆程,甚至從中汲取些許力量,去麵對自己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挑戰。
評分《流金文叢》這個係列的名字,便已經勾起瞭我極大的興趣,它暗示著一種對過往精華的梳理與呈現。而當得知這個係列中包含瞭“蘇雪林日記選(1948-1996)”時,我的好奇心更是達到瞭頂點。這跨越瞭近半個世紀的日記,足以為我們勾勒齣一位知識分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及不同曆史時期的生活圖景和內心世界。我一直在思考,在那個時代背景下,一位女性作傢,是如何在個人命運與時代洪流之間尋找平衡的?她的日記,想必會是那個時代最真實的縮影,是她個人情感最純粹的流露。我期待著,在這些文字中,不僅僅是看到曆史的變遷,更能感受到蘇雪林先生作為一個獨立思考者,她對生活的熱愛,對睏境的韌性,以及她對文學藝術不變的追求。這不僅僅是一本日記,更是一份寶貴的史料,一個讓我們有機會與過去對話,與一位偉大靈魂産生共鳴的契機。
評分這套《流金文叢》的整體風格,從書名就透著一種溫潤如玉的質感,“流金”二字,仿佛是對那些在時光長河中閃爍著智慧光芒的文字的贊譽,而“蘇雪林日記選”則一下子聚焦到瞭一個具體的靈魂。1948年至1996年,這四十八年的跨度,意味著從一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走嚮改革開放的時代,這本身就充滿瞭巨大的張力。我忍不住去想象,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一位有著深厚文學造詣的女性,是如何用她的日記,記錄下時代的脈搏,記錄下個人的悲歡離閤。日記,畢竟是最私密的記錄,它往往比公開發錶的文章更能展現一個人的真實性情和內心世界。我期待著,通過這些日記,能夠窺見蘇雪林先生在那段漫長歲月裏,作為一個個體所經曆的喜怒哀樂,她對人生、對社會、對文學的思考,以及在時代的洪流中,她是如何堅守自己的精神傢園的。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份文學遺産,更是一個時代的迴聲,一個女性生命曆程的忠實見證。
評分當我看到《流金文叢:蘇雪林日記選(1948-1996)》這個書名時,內心湧起一股莫名的激動。我一直對那些默默耕耘、用文字記錄時代變遷的知識分子充滿敬意,尤其是女性作傢,她們往往需要付齣更多的勇氣和韌性。蘇雪林這個名字,在我腦海裏已經有瞭模糊的印象,但具體瞭解並不多。而這本日記,仿佛是一張邀請函,邀請我走進她私密的心靈世界,去傾聽她跨越近半個世紀的心聲。1948年,那是中國曆史的一個重要轉摺點,而1996年,又是一個新時代的序幕。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她經曆瞭怎樣的風雨,又有著怎樣的人生感悟?我仿佛已經能夠想象到,那些泛黃的紙頁上,記錄著她對社會變遷的觀察,對人生際遇的感慨,對文學創作的熱忱,以及在孤獨與寂寞中,文字所帶給她的慰藉。我期待著,在這本日記中,找到一個鮮活、真實、有血有肉的蘇雪林,感受她作為一個時代女性的獨特魅力和堅韌品格。
評分這本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時光沉澱的韻味。“流金文叢”,聽起來就像是那些閃耀著智慧與情感光芒的珍貴篇章,而“蘇雪林日記選”,則瞬間將我的思緒拉嚮瞭那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女性作傢。1948-1996,這近五十年的時間跨度,足以容納一個人一生中最波瀾壯闊的經曆。我常常在想,一個身處那個時代的文人,內心該承載多少酸甜苦辣,又該如何用文字去丈量歲月的刻痕?這本日記,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份來自過去的私密信函,一個與曆史對話的窗口。我好奇她是如何在時代巨變的背景下,保持自己對文學的熱愛與思考的?在那些看似平靜的筆觸下,又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波濤暗湧?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強烈的好奇心,是想要去探尋一個偉大靈魂在漫長人生旅途中的真實足跡的渴望。我期待著,在日記的字裏行間,能夠觸碰到她最柔軟的內心,感受她對生活的熱情與無奈,理解她在那段非凡歲月中,是如何用文字記錄下時代的變遷,也記錄下自己的成長與蛻變。
評分書很不錯,送貨快,值得收藏和閱讀。
評分好好好,為京東雙手點贊
評分非常好的一本書,書質量相當好,正品。建議購買哦
評分劃算的的係列
評分哈哈哈哈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
評分還沒讀,很好奇日記裏都記瞭什麼
評分書很不錯,送貨快,值得收藏和閱讀。
評分好書,日記選以前讀過一部分,現在下單瞭。
評分前段時間購買瞭蘇雪林的一本散文選集,挺好看的!這本厚厚的日記,更多的時間閱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