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自幼便喜欢写日记,12岁时的日记遭家人偷阅,她一气焚之。自1937年她恢复记日记,直至终老。本书选自台湾成功大学《苏雪林作品集·日记卷》和《日记补遗》,凡十六册,煌煌400余万言。自1948年10月1日起,至1996年10月20日止。苏雪林在大庭广众下本就是位我行我素言行无忌的女性,在私密的日记本上更是纵横无忌了。她的日记,上不看“天”色,下不看脸色,信马由缰,因本就不拟出版,根本不虑他人评说,既狷又狂甚而癫。五十年岁月的沧桑,自身的秘辛全泄在纸端。其内容相当丰富,信息密集,琐碎杂驳。说俗一点,是一位市井文人半个世纪的青菜萝卜流水账,说雅一点,是风云社会个人生存的雪泥鸿爪。既有对国是民族前途的忧患,更有对文坛恩怨、师友风谊的记录。虽杂芜、重复,絮絮叨叨,然她的文笔畅达、灵动,又不乏幽默,故读起来不觉冗烦沉闷。中国现代文坛的风云人物在她日记中均有记载。此岸的鲁郭茅、巴老曹,冰心、钱钟书等,彼岸的胡适、林语堂、梁实秋、谢冰莹乃至学界的蒋梦麟、王世杰(雪艇)、张道藩,以及海外的陈西滢、潘玉良等,均囊其中。
苏雪林(1897.3.26—1999.4.21),安徽太平(今黄山市)人,生于浙江瑞安。原名苏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毕生以教书育人为职志,是一位集教授、学者、作家于一身者,其代表作有散文集《绿天》、传记体小说《棘心》、学术考据著作《李义山恋爱事迹考》和“屈赋研究”系列。她先后在沪江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后又供职于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据族谱,她系苏辙的第三十二代裔孙。上世纪20年代,与冰心、丁玲、冯沅君和凌叔华同享五大女作家之誉,90年代又与冰心、巴金等共获亚洲华文作家基金会颁发的资深敬慰奖。
出版前言
岁月流沙,时光在俯仰之间不经意中从我们指尖滑落;岁月流金,光阴在云起云落的当儿,世人创造了多少辉煌的业绩,铸就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流沙是岁月之花,流金是岁月之果。
我们出版这套“流金文丛”,旨在梳理扒抉现当代文人墨客的“流金”——性情之作,即闲适的零墨散笺。这些作品多为作者在月光里、芭蕉下、古砚边搦管挥毫的闲情偶寄,或是在花笺上信手点染的斗方小品。这些佳构华章,曾星散在历史卷宗的字行间,有的不大为人注目,我们将这些吉光片羽珠串结集于斯。丛书内容丰赡、题材多样:书简、日记、随笔、词章或其他,类盘中的珠玉,似掌上的紫砂,如心中的玫瑰,可赏可玩可品;然又不失思想,不阙情趣,不乏品位。
我们多么希望这套“流金文丛”能流入阁下的书斋,站在你的书架上。
《流金文丛》这个系列的名字,便已经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它暗示着一种对过往精华的梳理与呈现。而当得知这个系列中包含了“苏雪林日记选(1948-1996)”时,我的好奇心更是达到了顶点。这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日记,足以为我们勾勒出一位知识分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图景和内心世界。我一直在思考,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位女性作家,是如何在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之间寻找平衡的?她的日记,想必会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缩影,是她个人情感最纯粹的流露。我期待着,在这些文字中,不仅仅是看到历史的变迁,更能感受到苏雪林先生作为一个独立思考者,她对生活的热爱,对困境的韧性,以及她对文学艺术不变的追求。这不仅仅是一本日记,更是一份宝贵的史料,一个让我们有机会与过去对话,与一位伟大灵魂产生共鸣的契机。
评分这本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时光沉淀的韵味。“流金文丛”,听起来就像是那些闪耀着智慧与情感光芒的珍贵篇章,而“苏雪林日记选”,则瞬间将我的思绪拉向了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作家。1948-1996,这近五十年的时间跨度,足以容纳一个人一生中最波澜壮阔的经历。我常常在想,一个身处那个时代的文人,内心该承载多少酸甜苦辣,又该如何用文字去丈量岁月的刻痕?这本日记,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份来自过去的私密信函,一个与历史对话的窗口。我好奇她是如何在时代巨变的背景下,保持自己对文学的热爱与思考的?在那些看似平静的笔触下,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波涛暗涌?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强烈的好奇心,是想要去探寻一个伟大灵魂在漫长人生旅途中的真实足迹的渴望。我期待着,在日记的字里行间,能够触碰到她最柔软的内心,感受她对生活的热情与无奈,理解她在那段非凡岁月中,是如何用文字记录下时代的变迁,也记录下自己的成长与蜕变。
评分我一直对近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那些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女性作家充满好奇,而苏雪林的名字,在我印象中总是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紧密相连。这次有幸翻阅这本《流金文丛:苏雪林日记选(1948-1996)》,仿佛推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心灵之门。从扉页泛黄的纸张触感,到内页疏朗的排版,都散发着一种朴实而真挚的气息。尽管我尚未深入阅读日记的具体内容,但仅凭这书名和出版信息,我便能预感到其中蕴藏着怎样的厚重与深邃。1948到1996年,这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光阴,足以见证一个时代的潮起潮落,也承载了一个知识分子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我仿佛已经看到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位女性作家是如何以她的笔触,记录下内心的挣扎、对家国的思念、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在时代洪流中,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经历的种种体验。这种期待,如同在等待一场久违的雨,滋润着我这颗对历史与文学充满渴求的心。我希望通过这本日记,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苏雪林先生的真实情感,理解她在那段特殊岁月里的心路历程,甚至从中汲取些许力量,去面对自己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评分当我看到《流金文丛:苏雪林日记选(1948-1996)》这个书名时,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我一直对那些默默耕耘、用文字记录时代变迁的知识分子充满敬意,尤其是女性作家,她们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勇气和韧性。苏雪林这个名字,在我脑海里已经有了模糊的印象,但具体了解并不多。而这本日记,仿佛是一张邀请函,邀请我走进她私密的心灵世界,去倾听她跨越近半个世纪的心声。1948年,那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1996年,又是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她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感悟?我仿佛已经能够想象到,那些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她对社会变迁的观察,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对文学创作的热忱,以及在孤独与寂寞中,文字所带给她的慰藉。我期待着,在这本日记中,找到一个鲜活、真实、有血有肉的苏雪林,感受她作为一个时代女性的独特魅力和坚韧品格。
评分这套《流金文丛》的整体风格,从书名就透着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流金”二字,仿佛是对那些在时光长河中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文字的赞誉,而“苏雪林日记选”则一下子聚焦到了一个具体的灵魂。1948年至1996年,这四十八年的跨度,意味着从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走向改革开放的时代,这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张力。我忍不住去想象,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一位有着深厚文学造诣的女性,是如何用她的日记,记录下时代的脉搏,记录下个人的悲欢离合。日记,毕竟是最私密的记录,它往往比公开发表的文章更能展现一个人的真实性情和内心世界。我期待着,通过这些日记,能够窥见苏雪林先生在那段漫长岁月里,作为一个个体所经历的喜怒哀乐,她对人生、对社会、对文学的思考,以及在时代的洪流中,她是如何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的。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文学遗产,更是一个时代的回声,一个女性生命历程的忠实见证。
评分女中能称大师的恐怕苏雪林要排前,又难得的长寿,是五四知识女性最后过世的一位
评分大陆不可能出完整版 删节就删节吧
评分还没读,很好奇日记里都记了什么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五星星星!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很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还没读,很好奇日记里都记了什么
评分小巧,精致,印刷上乘,需要好好阅读
评分平装小开本,定价太高,一定等促销再买哈
评分还没读,很好奇日记里都记了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