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有人说试飞员是“刀尖上的舞者”,也有人说试飞员是“和平时期离死神最近的人”。毫无疑问,试飞员是勇敢者的职业。然而更重要的是,60多年来中国空军试飞部队累计完成了数万架国产飞机和数万台发动机的试飞任务,一代代试飞员接力拼搏,用青春和热血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航空事业书写了壮丽篇章。
徐勇凌正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从著名的功勋试飞员到资深的军事理论家,他的人生极富传奇色彩,《鹤舞凌霄——中国试飞员笔记》以散文体记录了他精彩的试飞生涯和人生思考。《鹤舞凌霄——中国试飞员笔记》以亲历者的口吻揭秘了中国几代新型战斗机试飞的内幕,无论是壮志凌云的训练试飞,还是惊心动魄的意外事件,无不反映了试飞员这一铁血精英群体的独特风采,足以让每个读者真实感受“忠诚、无罩、精飞”的试飞精神,理解强国强军梦的深厚内涵。
作者简介
徐勇凌,空军功勋试飞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网络研究中心高级顾问,歼-10飞机首席试飞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刘亚楼军事理论奖获得者。
精彩书评
昔日蓝天逐梦,今日梦回长空……昔日壮志凌云,今日书斋点兵!让我们一同感受试飞英雄勇凌老哥的《鹤舞凌霄》……
—— 军事专家 房 兵
该怎么描述勇凌呢?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勇士”;一位肯学习、善思考的“专家”;一位有情怀、有文华的“才子”。志存高远,真诚豪爽,视昔日荣誉、耀眼名号为浮云。
—— 航空专家 张聚恩
目录
目录
总序/i
找回遗失的笔记(代序)/iii
前言/vii
翱翔者之歌/ix
一、眺望蓝天/001
男孩之梦/003
我是怎么爱上飞行的/006
飞行的摇篮/011
飞行学院生活/015
歼-6时代/017
二、绝处逢生/023
随风飘落/025
寻找“雷稿村小孩”/028
老常的空中往事/033
飞行狂人王光耀/042
清明节怀战友卢军/045
紫桐花/049
变翼的天空——回忆米格-23的一段飞行经历/051
风暴来袭/055
我在米格-29上飞尾旋/057
天有多高/063
三、是金子总会发光/065
弹射跳伞手记/067
残骸与丰碑/072
“太行”——21 世纪中国航空的曙光/074
四、歼-10时刻/077
沙砾在热烈的呼吸——西线日记/079
绝对任务/092
两代空中加油人的精神对接/095
超越速度的极限/099
收官/102
雷强——为歼-10而生/104
激情燃烧的岁月/115
五、飞行的奥秘/117
艰难的起飞/119
飞机的心脏/123
安全之门/125
发动机与飞机控制/130
看不见的气流分离/132
为什么三代机不能做“超机动”/134
捕捉目标/138
人机耦合振荡/140
置信度与杀伤效能/142
喜忧参半的电传飞控系统/144
任意机动与区间变向/147
从数据保持到状态控制/149
从仪表座舱到综合显示/153
性能之谜/156
亲历者谈航空弹射技术/159
空中加油的“软硬之争”/163
起飞着陆中的工程学/172
六、遥远的战友/181
偶然事件/183
鹰的角色/185
俯瞰西部/190
失而复得的87秒数据/192
屋檐下的天空/193
打靶日记/195
阿标的心事/197
克强其人/201
飞行美学/204
遥远的战友/206
热爱的N次方/209
成功着陆依靠的不仅是勇气/212
中国空天“她”时代/215
你的名字——中国航母关键词/218
望天族——记试飞员的妻子/226
七、思想碎片/235
空军节感怀/237
灵感突发/240
让思想飞翔/242
注视前方 成就梦想/244
人机一体快乐无比/246
身临其境/248
距离产生美/250
升腾的力量/252
时代唤出技术英雄/255
我为北航骄傲/258
知识供养人生/260
八、回眸与展望/263
历史的阵痛——一个民族的航空梦/265
回荡在空中的呐喊/269
光荣的背影——由歼-6退役引发的随想/275
从眺望到俯瞰——一个试飞员眼中的国家天空/285
三千六百五十里路——歼-10飞机与珠海航展的十年情缘/293
歼-20首飞——宣誓大国战略的“行动自由”/299
推动运-20腾飞的“中国力量”/302
基于变量的大趋势判断工具/304
结束语/311
味道/313
精彩书摘
个小时的课里,乌拉尔侃侃而谈,时而在黑板上书写着复杂的座舱布局和设备功能,时而用整版的篇幅写下逻辑缜密的开车程序。玩过飞行的人都知道,地面程序其实是飞行中最为复杂的,检查单和操作程序哪怕任何一条差错,都是不能允许的。如此复杂的程序乌拉尔竟然轻描淡写地一笔写就,没有超凡的功力是难以想象的——你猜得没错,乌拉尔的程序与飞机手册中的程序一字不差。 ……
前言/序言
亲历者文本、观察者文本、阅读者文本,是文化流存的基本载体,在太多的阅读者文本大行其道的今天,亲历者文本显得弥足珍贵。 亲历者记录自己历史的方法有很多。大约从1995 年开始我养成了每天记录飞行事件的习惯,这份笔记比较“工程化”,按照我们试飞行业的标准,笔记还需要有一些相应的格式;随着试飞的不断深入,阶段性成果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流水账的形式来记录了,我开始了论文模式的写作过程,有时这种写作是高频次的,一个月7 篇论文不仅锻炼了我在工程领域的基本学术素养,也令我的信息库不断膨胀;以文学的手法记录生活是试飞诗人杜心元老师给我的建议,我的第一篇文章《男孩之梦》就这样创作出来了,稚嫩的笔触没有掩盖作品打动人的真实情感,这篇散文发表在1995 年5 月的《杭州日报》上。起初,我的写作还是模仿性的,那时,我是《读者》杂志的粉丝,一篇名为《爱的葡萄架》的散文描写一个年轻母亲的温柔情感,打动人的文字成了我的学习对象,《男孩之梦》从整体格式上都是模仿这篇散文的。模仿是创作的起点,我因此一发而不可收,虽然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能得到报刊的青睐,但这并不妨碍我独自写下每天一篇的心得文字,每天30 万字的阅读和3000 字的创作文字成了我作为试飞员的日课。就像散文《知识供养人生》中所描写的那样:我发现知识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头脑,更能供养自己的人生,使自己变得更加豁达、理性而敏感,也使自己更多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快乐。 所谓厚积薄发,当我的个人笔记文档累积到几百万字的时候,我发现创作就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了。从开始的试探式地用文字做敲门砖,到后来的定期约稿,再到后来的专栏写作,在繁忙的试飞之余,我的文学写作甚至有点令我应接不暇。 “记录真实,聚焦试飞”成为我创作的基本原则,不能把时间荒废在追逐名利的热点追踪和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每一篇文章的主题必须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范围之内,文字必须有感而发,资料翔实。为此在写每一篇文章前阅读相关20 万字的资料,做5 ~ 10 倍的笔记功课是我创作总结出来的笨办法。我要感谢《中国空军》杂志,他们为我在期刊上开设了2年的个人专栏,每月一篇的散文不仅积累了24 篇自己的精心之作,更为我赢得了读者和媒体的关注,我也要感谢《环球新闻时讯》杂志,连载28 期的《徐勇凌战略开讲》为我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战略哲学”体系,从而丰富了我的思想也丰富了我的创作。 《鹤舞凌霄——中国试飞员笔记》是我的第一本结集出版的散文集,从1995 年
凌空孤影,逐梦云霄 在中国辽阔的天空中,有一群无畏的勇士,他们以血肉之躯、钢铁意志,在每一次引擎的轰鸣中,在每一次飞机的颤抖里,书写着属于中国航空的辉煌篇章。他们是试飞员,是中国航空工业腾飞的先行者,是连接设计蓝图与翱翔蓝天的最关键一环。 《鹤舞凌霄——中国试飞员笔记》并非一本仅仅记录了飞机起降数据的技术手册,也非一本充斥着抽象理论的航空科学论文集。它是一本饱含着温度、承载着情感、闪烁着智慧的真实记录。它透过一位中国试飞员的独特视角,将我们带入那个充满未知、挑战与荣耀的试飞世界,去感受那些在云端之上,关于勇气、智慧、汗水与梦想的动人故事。 试飞,一场与死神的精密博弈 试飞,顾名思义,是新飞机、新技术的首次空中飞行验证。它不是一次简单的升空,而是一场与未知、与极限、与死神进行的精密博弈。飞机从图纸到天空,需要经历无数道严苛的考验,而试飞员,就是这场检验中,最核心、最直接的参与者。他们需要在短暂的飞行时间内,完成比常规飞行员更加复杂、更加危险的任务:测试飞机的气动性能、发动机的可靠性、操控系统的稳定性、结构强度、以及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的飞行表现。 本书的叙述,将从试飞员踏入这个行业之初的种种回忆展开。或许是少年时代仰望天空的梦想,或许是军旅生涯中对飞行炽热的渴望,又或许是在偶然的机会下,被试飞事业的神圣与挑战深深吸引。作者将娓娓道来,他如何经过层层选拔,如何接受系统而严酷的训练,如何从一名合格的飞行员,蜕变为一名能够承担起国家重任的试飞英雄。 试飞员的每一次飞行,都可能是对飞机性能极限的触碰。他们需要具备超乎常人的心理素质,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保持冷静的头脑,在突发状况下做出最迅速、最正确的判断。本书中,你将读到许多惊心动魄的瞬间: 突发失速的惊险: 当飞机在空中突然失去控制,翼尖仿佛触碰着深渊,试飞员如何在短暂的时间里,运用所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失速搏斗,将飞机重新拉回正轨。每一次成功的处置,都是一次对生命的呐喊,也是对飞行技术的一次升华。 发动机喘振的挑战: 剧烈的震动,刺耳的噪音,仿佛一团火苗在引擎内部随时可能吞噬一切。试飞员如何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保持镇定,通过精微的操作,稳定发动机,避免灾难的发生。 极限载荷的考验: 在进行机动飞行时,飞机承受着巨大的过载,试飞员的身体仿佛被千万斤巨石压迫,视线模糊,呼吸困难。他们需要在这样的生理极限下,精准地操控飞机,收集数据,确保飞机的结构能够承受这些巨大的力量。 故障排除的智慧: 飞机在空中出现故障是试飞中最常见也最令人担忧的情况。本書将深刻描绘试飞员如何凭借丰富的经验、敏锐的观察力,结合机载的有限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判断故障原因,并采取最恰当的应对措施。有时,一次巧妙的故障排除,可能挽救一架数千万乃至上亿的飞机,更重要的是,它为后续的设计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这些故事,并非仅仅是对技术细节的罗列,而是通过试飞员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们面对生死考验时的思考、抉择与担当。你会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挣扎,对家人、对祖国的眷恋,以及那份对飞行事业矢志不渝的忠诚。 探寻科技前沿,雕刻时代印记 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鹤舞凌霄——中国试飞员笔记》所记录的,正是这段历史中,那些最关键、最前沿的探索。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中国自主研发的各类新型飞机,从早期的教练机、歼击机,到如今的先进战斗机、运输机、特种飞机,甚至可能涉及更尖端的航空技术。 作者将以一种充满故事性的方式,介绍这些飞机的研发背景、设计理念,以及试飞过程中遇到的独特挑战。你将了解到: 新型气动布局的探索: 为什么飞机会采用这样的翼型?这种特殊的机身设计又有什么优势?试飞员如何在空中验证这些前所未有的设计,并提出改进建议。 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航空科技的进步,复合材料、先进航电系统、新型发动机等层出不穷。试飞员需要成为这些新技术的“第一位使用者”,去感受它们在空中的表现,发现潜在的问题。 装备国产化与自主创新的艰辛: 在国家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国航空工业经历了从引进、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艰难历程。本书将触及试飞员在这段历程中的贡献,他们如何在国产化过程中,用自己的飞行经历,证明中国人的智慧和能力。 性能边界的拓展: 试飞员的任务之一,就是不断拓展飞机的性能边界。超音速飞行、高空低速下的操控、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起降……每一次边界的拓展,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而试飞员是那个最终将理论变为现实的“关键先生”。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展现了试飞员个人的英勇事迹,更在于它如同一扇窗户,让我们窥见了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宏伟进程。那些在图纸上跳跃的数字,在车间里打磨的零件,最终在试飞员的手中,化为了翱翔天际的钢铁巨龙。 技术之外,人性的光辉与情感的共鸣 《鹤舞凌霄——中国试飞员笔记》绝非一本冰冷的科技读物。在每一次惊心动魄的飞行背后,都有着试飞员作为“人”的真实情感。 对家人的愧疚与深情: 试飞员的职业,意味着长期的离家、时刻的危险,以及无法预知的未来。本书将细腻地描绘试飞员与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也许是临行前对妻儿的叮嘱,也许是收到家书时的温暖,又或许是面对危险时,脑海中闪过的亲人的面庞。这种爱与责任,是支撑他们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 战友间的生死情谊: 试飞员是一个高度协作的团队。他们之间有着超越普通友谊的生死之交。本书将展现试飞员之间的默契配合、相互支持,以及在战友牺牲时的悲痛与坚毅。这种情谊,是他们共同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重要精神支撑。 国家使命的责任感: 试飞员肩负着国家航空发展的重任。他们深知自己的每一次飞行,都关系着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这种强烈的使命感,让他们能够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冲向蓝天。 面对挑战的乐观与幽默: 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试飞员也可能以一种近乎顽强的乐观精神来面对。书中或许会穿插一些他们之间的玩笑,一些苦中作乐的细节,这些都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作者将以朴实而真挚的笔触,记录下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你将看到,试飞员并非遥不可及的神话,他们是和你我一样,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平凡人,只是因为一份职业的特殊性,和一份信仰的坚定,他们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祖国的蓝天。 “鹤舞凌霄”,一种精神的象征 “鹤舞凌霄”这个书名,本身就蕴含着深远的意境。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长寿、自由,以及超凡脱俗。凌霄,则代表着高耸入云的云霄,是挑战极限、追求极致的象征。 “鹤舞凌霄”,寓意着中国试飞员,如同高洁的仙鹤,在祖国的广阔蓝天中,以其无畏的精神、精湛的技术,挑战着飞行的极限,不断攀登航空科学的高峰。他们的身影,划破寂静的云层,留下的是一条条壮丽的航迹,更是中国航空工业不断前行的印记。 本书所要传递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它是一种对未知的好奇,一种对挑战的渴望,一种对国家航空事业的无限热爱,一种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发展紧密相连的担当。它鼓励着我们,在各自的领域,都能够像试飞员一样,勇敢地追求梦想,不断超越自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鹤舞凌霄——中国试飞员笔记》,是一次对中国航空英雄的致敬,一次对航空精神的传承,更是一本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关于勇气、梦想与奉献的动人篇章。它将带领读者,一同感受中国天空的辽阔,中国航空的自豪,以及那些在云端之上,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