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電器件(第2版)/國外名校最新教材精選 [Ferroelectric Devices]

鐵電器件(第2版)/國外名校最新教材精選 [Ferroelectric Device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內野研二(Kenji Uchino) 著,董蜀湘 等 譯,李美亞 校
圖書標籤:
  • 鐵電材料
  • 鐵電器件
  • 電子工程
  • 材料科學
  • 物理學
  • 半導體
  • 微電子學
  • 國外教材
  • 專業參考書
  • Ferroelectric Devices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西安交通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0582337
版次:1
商品編碼:1228281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外名校最新教材精選
外文名稱:Ferroelectric Devices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3
字數:51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係統介紹瞭鐵電器件與鐵電材料的理論背景以及實用性的材料與器件設計、驅動與控製技術及其典型應用。全書共分11章。第1-2章介紹瞭鐵電材料的晶體結構、鐵電起源和鐵電唯象理論;第3章介紹瞭鐵電陶瓷材料的一般製備工藝與器件設計方法;第4~6章分彆介紹瞭高介電陶瓷電容、鐵電儲存器和熱釋電器件。
  作為本書的重點,第7章介紹瞭壓電陶瓷與壓電聚閤物材料、新的壓電晶體材料以及典型的壓電器件,包括壓電傳感器、換能器和壓電緻動器等。第8-10章介紹瞭鐵電電光器件、熱阻器件和新的多鐵性磁電器件。最後一章介紹瞭鐵電器件的應用、市場以及鐵電器件的未來發展。
  本書各章均穿插有例題、常見問題解答和實驗演示,各章末均附有該章要點迴顧、測驗題和習題。
  本書是在第1版基礎上根據最近十餘年鐵電器件領域的新研究和發展修訂而成,全書大部分章節都做瞭更新,並新增瞭無鉛壓電陶瓷、鐵電性尺寸效應、電卡器件、微質量傳感器、壓電能量迴收、光閥和掃描儀、多鐵器件(包括磁電傳感器)等章節,力求在內容取捨方麵做到經典與前沿的結閤。
  本書可作為材料、電子、通信、精密機械以及應用物理等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從事壓電、鐵電器件研究以及相關領域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參考。

作者簡介

  內野研二(Kenji Uchino)先生是國際著名鐵電器件專傢,壓電緻動器的先驅者之一。他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國際緻動器換能器中心(ICAT)創始主任以及電子工程係教授,也是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微機電公司的創始人和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專傢。
  1976年在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以後,內野先生在該校物理電子係做研究助理/助理教授。隨後他於1985年加入日本上智大學並成為物理學副教授。之後他於1991年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任教。1986-1988年他在日本國傢空間開發署(NASDA)的航天飛機利用委員會任職,1992-1994年間任美國NF電子儀器公司副總經理。1987-2014年,他任日本技術開發協會中的智能緻動器/傳感器委員會的創始主席,該協會隸屬於日本原通商産業省。他還曾擔任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副主任,於2010-2014年在環球東京辦公室任IPA。從1997年起,內野先生長期擔任在德國不萊梅國際展覽中心舉辦的新緻動器國際會議的主席。他同時還是《先進性能材料學報》(Journal of Advanced Performance Materials),《智能材料係統與結構學報》(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s Systems and Structures)和《日本應用物理學報》(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的副主編。1998-2000年,他還擔任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超聲、鐵電與頻率控製委員會(IEEEUItrasonics,Ferroelectrics,and Frequency Control)的管理委員會成員。2002-2003年,他擔任美國陶瓷學會(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ACerS)秘書長。
  內野先生的研究興趣主要在固體物理——特彆是鐵電和壓電方嚮,包括理論、材料和器件製造工藝的基礎研究,同時也還包括精準定位的固體緻動器/傳感器、微機器人、超聲馬達、智能結構、壓電換能器和能量迴收器件。他作為以下領域的發現者或創造者被人們所熟知:(1)PMN基電緻伸縮材料;(2)共燒多層壓電緻動器(MLA);(3)高性能的壓電單晶PZNPT;(4)光緻伸縮現象;(5)形狀記憶陶瓷;(6)磁電復閤傳感器;(7)壓電緻動器的瞬態響應控製(脈衝驅動技術);(8)微型超聲馬達;(9)多層盤狀壓電換能器;(10)壓電損耗錶徵方法。以上這些領域也是他正在研究的課題,近年來主要集中在最後三個領域。他已經在陶瓷緻動器領域發錶瞭510篇論文,齣版瞭68本書,申請瞭31項專利。其中有37篇文章/書的引用超過瞭100次。他的平均H因子達到59,總引用次數20100,平均每年引用次數為437,這些數據在工程學院來說是相當高的。
  內野先生1997年當選美國陶瓷學會會士(ACerS Fellow),2012年當選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IEEEFellow)。截至2016年底,他獲得瞭28個奬項,包括世界陶瓷科學院(World Academy of Ceramics)頒發的國際陶瓷學奬,IEEEUFFC頒發的鐵電學成就奬(2013),弗吉尼亞理工學院能量迴收材料和係統中心的發明人奬(2011),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學校友會研究奬(2011),日本應用電磁學與力學學會傑齣學術著作奬(2008),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SPIE智能産品貢獻奬(2007),R&D;雜誌R&D100;奬(2007),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自適應結構奬(2005),賓州工程學會傑齣研究奬(1996),尼桑汽車科學基金學術奬(1990),日本燃油/空氣壓力控製學會論文奬(1987)等。
  內野先生在2008年還獲得聖弗朗西斯大學(St.Francis University)的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並為商學院教學編寫瞭名為《工程師的企業傢精神》的教材。1989年,他作為幾部有關鐵電疇的動態觀測和陶瓷緻動器的教育影片的導演和製片人,獲得瞭日本科學電影節電影紀念奬。他也是世界大學網絡的創始人之一,自2001年起該項目促使瞭英國和美國的多所大學的聯係和交流。
  
  董蜀湘,清華大學博士,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兼職教授,曾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研究助理、研究科學傢,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者。
  
  李美亞,北京大學博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阿貢國傢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者。

內頁插圖

目錄

作者簡介
中文版序(姚熹院士)
譯者序
前言
預備知識測試(附答案)
課時建議
符號列錶

第1章 鐵電材料概論
1.1 晶體結構和鐵電性
1.2 自發極化的起源
1.3 場緻應變的起源
1.4 電光效應
1.5 鐵電體示例
1.5.1 鈦酸鋇
1.5.2 鋯鈦酸鉛(PZT)
1.5.3 聚偏二氟乙烯(PVDF)
1.5.4 無鉛壓電陶瓷
1.6 鐵電材料的應用
本章要點
本章測驗題
本章習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鐵電體的數學處理
2.1 物理性質的張量錶示
2.1.1 張量基礎
2.1.2 張量錶示法
2.1.3 晶體對稱性和張量形式
2.1.4 張量的約簡(矩陣符號)
2.1.5 電緻伸縮係數的矩陣符號
2.2 鐵電體的唯象理論
2.2.1 唯象理論基礎
2.2.2 朗道相變理論
2.2.3 電緻伸縮的唯象理論
2.2.4 逆電緻伸縮效應
2.2.5 電緻伸縮的溫度依賴性
2.3 反鐵電性的唯象理論
2.3.1 反鐵電體
2.3.2 反鐵電體的唯象理論
2.4 鐵電疇的貢獻
2.4.1 鐵電疇的轉嚮
2.4.2 內田一池田(Uchida-Ikeda)模型
2.4.3 晶體結構與矯頑電場
2.4.4 滯後估算程序
2.4.5 電疇工程
本章要點
本章測驗題
本章習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材料與器件的設計及製備工藝
3.1 材料設計
3.1.1 組分的選擇
3.1.2 鐵電性的摻雜效應
3.1.2.1 疇壁穩定性
3.1.2.2 結晶缺陷
3.1.3 大功率特性
3.2 陶瓷的製備工藝
3.2.1 陶瓷粉體的製備
3.2.1.1 固相反應法
3.2.1.2 共沉澱法
3.2.1.3 醇鹽水解法
3.2.2 燒結工藝
3.2.3 單晶的生長
3.2.3.1 石英、鈮酸鋰和鉭酸鋰
3.2.3.2 PZN-PT,PMN-PT和PZT
3.2.4 模闆晶粒生長
3.3 器件設計
3.3.1 單圓片
3.3.2 多層結構
3.3.3 壓電單晶片/壓電雙晶片
3.3.4 彎張/柔性鉸鏈杠杆放大機製
3.3.5 柔性復閤材料
3.3.6 薄膜/厚膜
3.3.6.1 膜的製備技術
3.3.6.2 微機電係統的應用
3.3.6.3 薄膜/厚膜中的限製
3.4 鐵電性尺寸效應
3.4.1 鐵電性晶粒尺寸效應
3.4.2 鐵電性三維晶粒尺寸效應
本章要點
本章測驗題
本章習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高介電材料
4.1 陶瓷電容器
4.2 片狀電容器
4.2.1 薄多層電容器
4.2.2 賤金屬內電極
4.2.2.1 鈦酸鋇基電容片
4.2.2.2 鈦酸鉛基電容片
4.3 混閤基底
4.4 弛豫鐵電體
4.4.1 高介電常數
4.4.2 擴散相變
4.4.3 介電弛豫
本章要點
本章測驗題
本章習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鐵電存儲器件
5.1 DRAM
5.1.1 DRAM的原理
5.1.2 鐵電DRAM
5.2 非易失性鐵電存儲
5.2.1 FeRAM(反轉電流型)
5.2.2 MFSFET
本章要點
本章測驗題
本章習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熱釋電器件
6.1 熱釋電材料
6.1.1 熱釋電效應
6.1.2 響應率
6.1.3 品質因數
6.2 溫度/紅外輻射傳感器
6.3 紅外圖像傳感器
6.4 電卡器件
6.4.1 電卡效應
6.4.1.1 唯象方程
6.4.1.2 電卡材料
本章要點
本章測驗題
本章習題
參考文獻

第7章 壓電器件
7.1 壓電材料及其性質
7.1.1 壓電的重要參數
7.1.2 壓電材料
7.1.2.1 單晶
7.1.2.2 多晶材料
7.1.2.3 弛豫鐵電體
7.1.2.4 聚閤物
7.1.2.5 復閤材料
7.1.2.6 薄膜
7.2 壓力傳感器/加速計/陀螺儀
7.3 壓電振子/超聲換能器
7.3.1 壓電諧振
7.3.1.1 壓電方程
7.3.1.2 機電耦閤係數
7.3.1.3 縱嚮振動模式
7.3.2 壓電振子的等效電路
7.3.3 壓電振子
7.3.4 超聲換能器
7.3.4.1 超聲成像
7.3.4.2 聲化學
7.3.5 諧振器/濾波器
7.4 錶麵聲波器件
7.5 微質量傳感器
7.5.1 生物傳感器
7.5.2 黏度傳感器
7.6 壓電變壓器
7.7 壓電緻動器
7.7.1 陶瓷緻動器材料
7.7.2 緻動器設計
7.7.3 驅動/控製技術
7.7.4 器件應用
7.7.4.1 伺服位移換能器
7.7.4.2 脈衝驅動馬達
7.8 超聲馬達
7.8.1 超聲馬達
7.8.2 超聲馬達的分類和原理
7.8.2.1 駐波型
7.8.2.2 行波型
7.8.3 駐波型馬達
7.8.3.1 鏇轉馬達
7.8.3.2 綫性馬達
7.8.4 行波型馬達
7.8.4.1 綫性馬達
7.8.4.2 鏇轉馬達
7.8.4.3 不同類型超聲馬達的對比
7.8.5 平滑衝擊驅動裝置
7.9 壓電能量迴收
7.9.1 用於能量迴收的壓電被動阻尼
7.9.2 高功率能量迴收(~W)
7.9.3 低功率能量迴收(~mW)
本章要點
本章測驗題
本章習題
參考文獻

第8章 電光器件
8.1 電光效應迴顧
8.2 透明電光陶瓷
8.2.1 (Pb,La)(Zr,T1)
8.2.2 PMN-PT
8.2.3 Pb(2n1/3Nb2/3)03
8.3 塊體電光器件
8.3.1 鐵電圖像存儲器
8.3.2 眼保護應用
8.3.3 立體電視應用
8.3.4 二維顯示器
8.3.4.1 二維顯示器的製造工藝
8.3.4.2 光閥陣列的性質
8.3.4.3 圖像投影儀的構造
8.3.5 KTN單晶光學開關
8.3.6 激光束掃描儀
8.4 波導調製器
8.4.1 LiNb03波導
8.4.2 PZT薄膜波導
本章要點
本章測驗題
本章習題
參考文獻

第9章 PTC材料
9.1 PTC現象的機製
9.1.1 PTC現象
9.1.2 PTC現象的機製
9.1.2.1 半導體性質
9.1.2.2 肖特基勢壘效應
9.1.2.3 實驗驗證
9.2 PTC熱敏電阻
9.3 晶界層電容器
本章要點
本章測驗題
本章習題
參考文獻

第10章 復閤材料
10.1 連通性
10.2 復閤效應
10.2.1 加和效應
10.2.2 結閤(除法)效應
10.2.3 乘積效應
10.3 PZT:聚閤物復閤材料
10.3.1 壓電復閤材料
10.3.2 PZT:聚閤物復閤材料的原理
10.3.3 0-3復閤材料的理論模型
10.3.4 先進PZT:聚閤物復閤材料
10.4 復閤材料阻尼器和能量迴收器
10.4.1 壓電復閤材料阻尼器
10.4.2 壓電復閤材料能量迴收器
10.5 磁電傳感器
本章要點
本章測驗題
本章習題
參考文獻

第11章 鐵電器件的未來
11.1 市場份額
11.1.1 鐵電器件的市場份額
11.1.2 壓電緻動器的市場份額
11.2 可靠性問題
11.2.1 材料的改進
11.2.2 器件的可靠性
11.2.3 驅動/控製技術
11.2.4 安全係統
11.3 暢銷器件的開發
11.3.1 三種創造力
11.3.2 技術創造力
11.3.2.1 新功能或新材料的發現
11.3.2.2 性能提升
11.3.3 産品規劃創造力
11.3.3.1 種子和需求
11.3.3.2 技術管理中的創新障礙
11.3.3.3 開發節奏
11.3.3.4 規格
11.3.3.5 産品設計哲學
11.3.3.6 智能係統
11.3.4 市場創造力
11.3.4.1 選擇目標客戶
11.3.4.2 聚焦
11.3.4.3 支配市場
11.3.5 商業戰略
11.3.5.1 分析工具
11.3.5.2 內部環境分析
11.3.5.3 外部環境分析
本章要點
本章測驗題
本章習題
參考文獻

索引

前言/序言

  鐵電體是指一類具有自發電極化特性的材料(譯者加注)。鐵電體可用於各種器件,諸如高介電電容、熱釋電傳感器、壓電器件、電光器件和正溫度係數(PTC)熱阻器件等。一些相關企業正在不斷地大批量生産製造陶瓷電容、壓電點火器、蜂鳴器和PTC熱阻器等簡單元器件。但是直到現在,鐵電器件在許多其他功能應用方麵,仍然還未實現商業化。例如:在光傳感方麵,半導體材料在光響應速度和靈敏度方麵,要優於鐵電材料;磁器件和半導體“快閃”儲存器已經非常普及;而液晶已被普遍用於光學顯示。在一些具有競爭力的材料麵前,鐵電體常常陷入睏境。但是,近來新的鐵電器件正在不斷湧現和不斷實現商業化,因此我對鐵電器件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我相信鐵電器件早期遇到的睏境是由於缺乏對鐵電材料係統基礎知識的積纍,以及缺乏鐵電器件開發的經驗。
  在過去35年關於鐵電器件的教學經曆中,除瞭一些多作者共同署名的論文集外,我感覺很難找到一本專注於鐵電器件領域的教科書。因此,我決定整理我給曆屆研究生上課的講稿,並收集瞭我在鐵電器件發展方麵的研究成果,撰寫瞭這本綜閤性教科書。這本書係統介紹瞭鐵電器件與鐵電材料的理論背景、實用性的材料與器件設計、驅動與控製技術、典型應用,以及展望鐵電器件的未來發展。雖然材料的鐵電性很久以前就被發現瞭,但鐵電器件發展相對較晚,而且涉及多學科,因此本書很難在有限的篇幅裏介紹所有新的研究進展。本書將在第1版的基礎上,引進鐵電器件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紹鐵電學的基本概念,學習和理解怎樣設計和開發鐵電器件。
  本書章節構成如下:第1章做鐵電性的一般性介紹;第2章進一步闡述其理論背景;第3章介紹鐵電器件的實際設計和製造,包括最近開發的壓電晶體和薄膜製備過程;第4章詳細介紹電容應用;而第5~6章分彆介紹薄膜和厚膜應用,即鐵電存儲和熱釋電器件,在第6章的最後部分還介紹瞭電卡(電熱)器件;第7章介紹壓電緻動器、超聲馬達以及聲換能器和壓電傳感器,也介紹瞭壓電領域的新課題:壓力發電器(俘能器);第8章介紹瞭鐵電光學器件,諸如光閥(光開關)、光顯示、波導、體光電器件;第9~10章介紹瞭PTC材料和復閤材料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們的器件應用;最後一章討論瞭鐵電器件的未來發展,包括市場規模、器件中存在的可靠性和壽命問題、作者關於開發最具競爭力器件的策略等。
  自《鐵電器件》第1版齣版至今已有10年瞭。這本書不僅在商業上有幸獲得瞭成功,而且在鐵電領域也獲得認可而成為行業標準。新版本保留瞭鐵電學中一些基本原理,如麥剋斯韋方程、唯象理論、壓電關係等,而應用方麵則做瞭更新。
  第2版反映瞭鐵電領域裏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納米和光技術、環境規則、替代能源等,以及鐵電器件的發展趨勢。新的版本增加瞭無鉛壓電材料、鐵電的尺寸效應、電卡器件、微質量傳感器、壓電能量迴收器、光閥和掃描儀和多鐵器件,其中包括瞭磁電傳感器。‘
  即使對於傳統的鐵電器件,諸如電容、壓電揚聲器、時鍾和變壓器等,從著眼於未來考慮,舊的數據也被更新。
  新的版本更加完整,各章增加瞭該章要點、例題和習題以及以下幾點內容:
  ·常見問題——通常是迴答課堂提問。
  ·實驗演示——通過課堂實物演示而加深理解。
  ·測驗題——檢查學生在學習中的理解情況。
  這些提問、演示和測驗題均是根據我多年教學講義、學生的意見和反饋所積纍獲得的。這新增加的三點內容將幫助讀者正確的理解本書的精髓。另外,根據年輕教師的強烈要求,本書所列齣的測驗題、習題已在另一本解答手冊中給齣瞭參考答案。我通常利用測驗題作為課堂測驗,例題作為課後作業,而各章習題作為期中和期末考試試題。我希望這樣安排可為教師準備課後習題與考試試題提供方便。
  新版本已全部修正瞭老版本中所發現的所有數學公式錯誤、英語錯句或錯字。
  本書可供電子材料、光材料、通信、精密機械與機器人等領域的研究生、高年級本科生,以及相關工業界的工程師使用。雖然這本書設計為30個75分鍾講座,讀者學習中可以自己再輔以例題與習題。
鐵電器件(第2版) 導言 在現代電子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半導體材料的性能不斷被挖掘和優化,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集成電路設計需求。其中,鐵電材料因其獨特的電疇翻轉特性,在信息存儲、傳感器、非易失性存儲器等領域展現齣巨大的應用潛力。本書《鐵電器件(第2版)》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關於鐵電器件原理、設計、製造及其相關應用領域的知識體係。本書的編寫力求理論嚴謹,兼顧實踐,適閤從事微電子、半導體器件、材料科學等領域的研究人員、工程師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生閱讀。 本書特色與內容梗概 本書在前一版的基礎上,進行瞭內容的更新與拓展,充分反映瞭近年來鐵電器件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和技術趨勢。全書結構清晰,邏輯嚴謹,從基礎理論齣發,逐步深入到具體的器件結構和應用。 第一部分:鐵電材料的基礎理論 鐵電性及其微觀機製: 本部分將詳細介紹鐵電現象的定義、分類以及其內在的物理機製。讀者將深入理解晶體結構、偶極矩、極化強度、電疇形成與演化等關鍵概念。我們將從晶體學和介電物理的角度,解析鐵電材料的疇壁運動、極化反轉動力學,以及其與溫度、電場、應力等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鐵電材料的相變與弛豫: 重點闡述鐵電材料中的相變現象,包括居裏溫度、一階相變與二階相變等。同時,也將探討弛豫鐵電材料的特性,以及它們在特定應用中的優勢。這裏會涉及 Landau-Ginzburg-Devonshire (LGD) 理論等經典模型,並介紹如何通過材料設計來調控相變行為。 鐵電材料的本構關係與介電響應: 詳細介紹鐵電材料的本構方程,包括電滯迴綫、飽和極化、剩餘極化、矯頑場等重要參數的物理意義。我們將分析非綫性介電響應,以及在不同頻率和電場下的介電損耗等特性。 鐵電材料的晶體結構與分類: 對常見的鐵電材料,如鈦酸鋇(BaTiO3)、鋯鈦酸鉛(PZT)、鈮酸鉍(BiFeO3)等,進行詳細介紹。涵蓋其晶體結構、晶格畸變、鐵電相變溫度、壓電性能、熱釋電性能等關鍵物理參數,並分析不同材料在性能上的差異及其適用範圍。 第二部分:鐵電器件的原理與設計 鐵電存儲器(FeRAM)原理與器件結構: 作為鐵電器件中最重要的一類應用,本書將深入剖析FeRAM的工作原理。從位單元(cell)的結構,如電容式(Capacitor-based)和晶體管式(Transistor-based),到讀寫操作的電信號時序,以及影響讀寫性能的關鍵因素,都將進行詳盡的闡述。我們將討論電荷耦閤效應、數據保持能力、讀寫速度以及功耗等性能指標。 鐵電器件中的界麵效應與電荷注入: 鐵電器件的性能往往受到電極/鐵電層、鐵電層/半導體層等界麵特性的強烈影響。本部分將重點探討這些界麵上的陷阱、功函數匹配、肖特基勢壘等對器件電學行為的影響,並介紹如何通過界麵工程來優化器件性能,例如鈍化層的使用、錶麵處理技術等。 其他鐵電器件應用: 鐵電場效應晶體管(FeFET): 介紹FeFET的結構和工作原理,重點分析其柵極溝道調製機製,以及在高密度存儲和低功耗邏輯電路中的應用前景。 鐵電傳感器(鐵電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 講解鐵電材料的熱釋電效應和壓電效應在傳感器設計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效應實現高靈敏度的傳感功能。 鐵電微機電係統(MEMS): 探討鐵電材料在MEMS器件中的應用,如微型執行器、微型揚聲器、微型泵等,分析其在驅動和傳感方麵的優勢。 鐵電非綫性光學器件: 介紹鐵電材料在光開關、光調製器等領域的應用,以及其非綫性光學效應的利用。 第三部分:鐵電器件的製造工藝與錶徵技術 鐵電薄膜的製備技術: 詳細介紹用於製備鐵電薄膜的常用技術,包括脈衝激光沉積(PLD)、濺射、化學氣相沉積(CVD)、溶膠-凝膠法(Sol-gel)以及分子束外延(MBE)等。分析各種方法的優缺點,以及如何通過工藝參數的調控來優化薄膜的晶體質量、成分均勻性、錶麵形貌和鐵電性能。 鐵電器件的集成製造: 闡述將鐵電材料集成到標準CMOS工藝流程中的關鍵步驟和挑戰。包括光刻、刻蝕、薄膜沉積、金屬化等工藝流程,以及如何剋服材料兼容性、工藝窗口限製等問題。 鐵電器件的電學性能錶徵: 介紹用於錶徵鐵電器件電學性能的常用技術和儀器,如數字源錶(Source Meter)、示波器、LCR測試儀等。詳細講解如何測量鐵電電滯迴綫、漏電流、電容-電壓特性、電荷-電壓特性等。 鐵電器件的微觀結構與材料錶徵: 介紹用於分析鐵電材料微觀結構和成分的錶徵技術,如X射綫衍射(XRD)、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原子力顯微鏡(AFM)以及X射綫光電子能譜(XPS)等。這些技術對於理解器件性能與材料特性之間的關聯至關重要。 第四部分:鐵電器件的未來發展趨勢 新材料與新結構: 展望新型鐵電材料的開發,如低維鐵電材料(納米綫、薄膜)、二維鐵電材料以及多鐵材料等,及其在下一代電子器件中的應用前景。 器件可靠性與耐久性: 探討影響鐵電器件可靠性的因素,如電化學遷移、應力腐蝕、界麵老化等,以及提高器件長期工作穩定性的研究方嚮。 與其他新興技術的結閤: 討論鐵電器件與人工智能、物聯網、柔性電子等新興技術的融閤,以及在智能計算、邊緣計算等領域的潛在應用。 高性能與低功耗: 分析如何通過材料創新、器件結構優化和工藝改進,進一步提升鐵電器件的存儲密度、讀寫速度,同時降低功耗,滿足未來信息技術發展的需求。 結論 《鐵電器件(第2版)》是一本集理論深度與實踐廣度於一體的專業著作,它不僅為讀者提供瞭堅實的鐵電器件理論基礎,更為探索這一激動人心的領域提供瞭寶貴的知識和指導。本書將幫助您深入理解鐵電材料的精妙之處,掌握鐵電器件的設計精髓,並洞察其未來發展的光輝前景。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嚴謹性讓我印象深刻。它不像一些普及讀物那樣,用簡單的比喻和淺顯的語言來解釋復雜的問題。相反,《鐵電器件(第2版)》以一種高度學術化的方式,深入到鐵電材料的本質。它引用的參考文獻和實驗數據,都彰顯瞭其內容的可靠性和科學性。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數學模型和物理方程的運用,雖然它們有時會讓我感到一絲挑戰,但正是這些嚴謹的工具,纔能夠精確地描述鐵電現象,並指導器件的設計和優化。我開始理解,為什麼在科學研究中,精確的測量和嚴謹的推導如此重要。這本書讓我看到,一個領域的進步,離不開一代代科學傢們在前人研究基礎上,不斷進行驗證、修正和突破。我曾幾何時,對一些研究成果僅僅是“知其然”,而這本書則讓我嘗試去“知其所以然”。它鼓勵我去思考,為什麼這些公式能夠成立,為什麼這些實驗結果是這樣。這種深度的探究,讓我對鐵電器件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觸及到瞭其科學根基。

評分

在閱讀《鐵電器件(第2版)》的過程中,我體會到瞭知識的力量。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些枯燥的公式和理論,更重要的是,它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我開始理解,為什麼一些看似微小的材料特性,能夠孕育齣如此強大的技術力量。我看到瞭,鐵電器件如何在信息存儲、傳感器、能量收集等領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並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這本書讓我對科技的未來充滿瞭希望,也讓我更加堅定瞭在科技領域深耕的決心。我深信,通過對這些基礎理論的深入理解和不斷探索,我們一定能夠創造齣更多令人驚嘆的科技成果,為人類的進步做齣更大的貢獻。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材,它更是我求知路上的一盞明燈,指引我不斷前行。

評分

《鐵電器件(第2版)》讓我重新認識瞭“材料科學”的魅力。我一直以為,材料科學更多的是關於發現新材料,或者改良現有材料的性能,但這本書讓我看到,材料科學更是關於理解材料的內在規律,並將其與器件的實際應用緊密結閤。書中對鐵電材料相變、疇壁動力學、以及電緻伸縮效應等現象的深入分析,讓我看到瞭材料的“生命力”。我開始理解,材料並非是靜止不變的,它們在外界條件的激發下,會錶現齣復雜的行為,而這些行為,正是鐵電器件功能實現的基石。我曾幾何時,對材料的宏觀性能有著模糊的認識,比如“硬度”、“韌性”等,但這本書則將這種認識,進一步細化到瞭原子、分子層麵,以及電子和離子的相互作用。它讓我看到,一個微小的原子排列的改變,可能就導緻材料性質的巨大差異。這種對微觀世界的深刻洞察,讓我對材料科學充滿瞭敬意,也讓我看到瞭,未來的科技進步,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我們對材料內在機製的理解和掌控。

評分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讓我驚嘆。它不僅僅是局限於某一種特定的鐵電材料,而是涵蓋瞭多種具有代錶性的鐵電材料,並對它們的特性、製備工藝以及應用前景進行瞭全麵的介紹。從傳統的BTO、PZT,到新興的HfO2基鐵電材料,這本書幾乎囊括瞭鐵電器件領域的研究前沿。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僅是介紹“是什麼”,而是深入探討“為什麼”。它解釋瞭不同材料的晶體結構如何影響其鐵電性能,製備工藝的微小差異又如何導緻器件性能的巨大變化。這種深入的探究,讓我對鐵電器件的研究有瞭更加全麵和深刻的認識。我曾幾何時,對鐵電器件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零散的知識點,但通過這本書,我得以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並對整個領域的發展脈絡有瞭清晰的把握。

評分

《鐵電器件(第2版)》給我的最大震撼,在於它對於鐵電材料與器件性能之間關係的深刻闡釋。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精密的實驗室,親眼見證著材料的微觀結構如何直接影響著宏觀的器件錶現。書中對於鐵電體中電疇的尺寸、形狀、取嚮及其動態行為的詳細描述,讓我意識到這些看似微小的特徵,竟然是決定鐵電器件性能的關鍵因素。比如,疇壁的移動速度直接影響著器件的開關速度,疇壁的密度和形核機製則關係到數據存儲的可靠性。我曾經以為,隻要找到一種“好的”鐵電材料,就能做齣“好的”器件,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材料本身的性能隻是基礎,如何將這種性能有效地轉化為器件的功能,以及如何在高密度、高性能的要求下實現這一點,纔是真正的挑戰。書中對不同器件結構,如鐵電隨機存取存儲器(FeRAM)、鐵電隧道結(FTJ)等,以及它們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工作原理的分析,讓我對鐵電器件的廣闊應用前景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開始思考,如何通過優化器件的電極材料、柵極結構、以及與襯底的界麵,來進一步提升鐵電器件的性能。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維的啓迪,它鼓勵我去探索材料與器件之間的無限可能。

評分

鐵電器件,這個詞本身就充滿瞭神秘感,如同量子世界的奇妙湧動,或者說,是某種潛藏著巨大能量的材料特性,能夠被電場“固化”並儲存信息。初見此書名,我的腦海中便勾勒齣無數的想象:那些在微電子領域閃耀的半導體材料,是否也有著這樣“鐵”一般的意誌,可以被反復塑造,用於構建下一代計算和存儲的基石?翻開《鐵電器件(第2版)》,我並未立刻被深奧的公式和晦澀的理論淹沒,而是被引嚮瞭一個更加宏觀的視角。它似乎在訴說著一種材料科學與器件工程的完美結閤,將抽象的物理原理巧妙地轉化為實際應用的可能性。我腦海中浮現齣那些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電子産品,智能手機的閃存芯片,筆記本電腦的固態硬盤,甚至是我們正在使用的顯示器,背後是否都閃爍著鐵電器件的身影?這本書,仿佛是一扇通往微觀世界奧秘的大門,讓我得以窺探那些肉眼無法察覺,卻又至關重要的科技力量。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特定材料的書,更是一種關於如何利用自然法則,創造齣改變世界的工具的探索。作者的開篇,仿佛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序麯,鋪陳瞭整個鐵電材料研究的曆史脈絡和發展趨勢,讓我初步領略到這項技術是如何從實驗室的奇思妙想,一步步走嚮工業界的現實應用,並預示著它在未來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些“鐵”一般的材料,究竟是如何被賦予如此強大的“記憶”能力,又將在未來的科技浪潮中掀起怎樣的波瀾。

評分

《鐵電器件(第2版)》在思維方式上,對我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它教會我用一種更加係統化、邏輯化的方式來分析問題。當我遇到一個技術難題時,我不再僅僅是嘗試一些“直覺式”的解決方案,而是會先嘗試從材料的內在屬性、器件的結構設計、以及相關的物理原理入手,進行層層剖析。書中對於不同鐵電材料的比較分析,以及它們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優劣勢的評估,讓我學會瞭如何進行科學的權衡和選擇。我開始理解,為什麼在科研領域,嚴謹的邏輯推導和係統的實驗驗證是如此重要。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鐵電器件的知識,它更是一種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它讓我學會瞭如何將復雜的問題拆解成更小的部分,並逐個擊破。這種思維方式,不僅在學術研究中有用,在生活中同樣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解決各種問題。

評分

當我深入閱讀《鐵電器件(第2版)》時,一種前所未有的敬畏感油然而生。這本書所呈現的,並非是對某一特定鐵電材料的簡單羅列,而是一種係統性的、由淺入深的探索。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一步步穿越復雜的物理概念,揭示鐵電材料的內在機製。我曾經對鐵電性的理解停留在“電疇在電場作用下發生極化,且移除電場後仍能保持一定極化狀態”這一基礎層麵,但這本書則將這種理解深化到瞭微觀的原子排列、晶體結構以及量子力學效應。我開始理解,為什麼某些材料天生就具備這種“記憶”能力,以及這種能力是如何受到溫度、壓力、電場等外界因素的影響。書中對於鐵電疇動力學、疇壁運動以及疇壁形核等過程的深入剖析,讓我對鐵電材料的動態行為有瞭全新的認識。這不僅僅是理論上的知識,它直接關聯著器件的性能,比如開關速度、讀取精度以及數據保持時間。我甚至開始聯想到,是否能夠通過精確調控這些微觀過程,來優化鐵電器件的設計,從而突破現有技術的瓶頸。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鐵電器件的研發,是一門精密的科學,需要對材料的內在屬性有深刻的理解,也需要對器件的製造工藝有精湛的掌握。它讓我看到瞭,科學研究是如何從最基礎的原子層麵,一步步構建起復雜的係統,並最終服務於人類社會的。

評分

《鐵電器件(第2版)》的齣版,讓我看到瞭國際學術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作為一本“國外名校最新教材精選”,它無疑代錶瞭當前鐵電器件領域的研究前沿。書中對一些最新的實驗技術、理論模型以及器件概念的介紹,讓我大開眼界。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鐵電疇工程、錶麵鐵電效應以及多鐵性材料等方麵的最新進展的討論。這些前沿的研究方嚮,無疑是未來鐵電器件技術突破的關鍵所在。這本書讓我認識到,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創新和突破的過程,隻有緊跟學術前沿,纔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它也激勵我,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探索新的技術,為鐵電器件領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評分

這本書在技術層麵給我帶來瞭巨大的啓發。尤其是在閱讀關於鐵電存儲器(FeRAM)部分時,我仿佛看到瞭信息存儲領域的未來。書中對FeRAM的寫入機製、讀取過程以及其相對於傳統存儲技術的優勢,進行瞭詳細的介紹。我明白瞭,為什麼FeRAM能夠實現快速的讀寫速度,以及在斷電情況下仍能保持數據,這無疑是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儲技術的有力競爭者。此外,書中對鐵電材料在傳感器、執行器以及其他新興領域的應用也進行瞭探討,這讓我看到瞭鐵電器件的廣泛應用前景。我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些先進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的器件設計和研發中。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講解,它更像是一份技術指南,為我的研究提供瞭寶貴的思路和方嚮。我曾經對許多技術概念隻是停留在錶麵瞭解,但通過這本書,我得以深入探究其背後的科學原理,並開始思考如何將其轉化為實際的解決方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