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第2版的基礎上,跟據新的臨床實踐指南和循證醫學證據修訂新版,內容將覆蓋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特殊血液淨化技術、透析並發癥和透析患者管理等方麵。本書繼續秉承第2版編寫原則,從浩瀚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文獻中,挑選齣新、實用的理論和技術編寫入書中,供腎科、泌尿外科和透析專業醫師、護士和工程維修人員參考。
第一篇 總論
第1章 慢性腎髒病定義、分期及篩查
第2章 慢性腎髒病G1-4期患者的管理
第3章 尿毒癥毒素及尿毒綜閤徵
第4章 透析指徵
第二篇 血液透析
第5章 血液透析原理
第6章 血液透析機
第7章 水處理係統
第8章 透析液成分及監測
第9章 透析器及復用
第10章 深靜脈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及並發癥處理
第11章 動靜脈內瘻及人造血管通路
第12章 透析抗凝
第13章 急性血液透析
第14章 維持性血液透析
第15章 血液透析即刻並發癥
第16章 尿素動力學模型及血液透析充分性
第三篇 特殊血液淨化技術
第17章 每日透析及夜間長時透析
第18章 傢庭血液透析
第19章 血液濾過
第20章 血液透析濾過
第21章 血液灌流
第22章 血漿置換
第23章 免疫吸附
第24章 血脂分離
第25章 腹水迴輸
第26章 持續緩慢低效透析
第27章 連續性腎髒替代治療
第28章 人工肝支持係統
第29章 體外膜肺氧閤
第30章 現代人工腎技術
第四篇 腹膜透析
第31章 腹膜透析原理
第32章 腹膜透析裝置
第33章 腹透液成分及選擇
第34章 腹透管植入及拔除
第35章 急性腹膜透析
第36章 持續性不臥床腹膜透析
第37章 自動化腹膜透析
第38章 腹膜溶質轉運評價及失超濾
第39章 腹膜炎及導管相關感染
第40章 非感染性腹膜透析並發癥
第41章 腹膜透析代謝並發癥
第五篇 特殊患者透析
第42章 嬰兒及兒童患者透析
第43章 老年患者透析
第44章 糖尿病患者透析
第45章 妊娠婦女透析
第46章 透析與腎移植
第六篇 透析遠期並發癥
第47章 透析高血壓及低血壓
第48章 心血管並發癥
第49章 呼吸係統並發癥
第50章 消化係統並發癥
第51章 血液係統並發癥
第52章 腫瘤
第53章 脂代謝異常
第54章 高尿酸血癥及痛風
第55章 血清酶水平異常
第56章 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
第57章 營養不良
第58章 內分泌紊亂
第59章 慢性腎髒病-礦物質和骨異常
第60章 β2-微球蛋白相關性澱粉樣變性
第61章 透析患者的免疫缺陷和感染
第62章 神經係統並發癥
第63章 眼並發癥
第64章 皮膚並發癥
第65章 男性泌尿生殖係統疾病
第66章 透析患者的婦産科問題
第67章 外科手術
第68章 終末期腎病患者社會心理問題
第七篇 透析患者用藥策略
第69章 透析患者用藥策略
第八篇 透析患者護理及隨訪
第70章 血液透析護理
第71章 腹膜透析護理及管理
第九篇 透析管理
第72章 透析質量持續改進
第73章 透析登記
《實用透析手冊》第2版於2009年齣版,迄今八年過去瞭。八年來,第2版先後印刷8次,總發行1.3萬冊,受到瞭透析專業醫師、護士和工程維修人員的由衷歡迎。
我之前接觸過一些關於腎病治療的書籍,但專門針對透析的,並且做得如此細緻的,確實不多。我之前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梳理透析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書籍,從病人的選擇、透析方案的製定、機器的操作、過程的監測,到各種並發癥的處理,甚至是長期管理和隨訪,都希望能有一個清晰的脈絡。從《實用透析手冊(第3版)》的目錄來看,它似乎正好滿足瞭我的這個需求。我特彆期待裏麵關於“透析過程中的監測指標與解讀”以及“透析過程中液體的管理”這兩部分內容。前者涉及到我們如何通過監測一些關鍵的生命體徵和實驗室指標來評估透析效果和病人狀態,後者則關乎到透析過程中水鹽平衡的調整,這直接關係到病人的預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詳細的參數範圍、異常情況下的處理流程,甚至是具體的計算公式。此外,書中提到的“透析相關的營養管理”和“腎性骨病的處理”也引起瞭我的興趣,因為這些都是透析病人長期生存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具體的飲食建議和治療方案,那將非常有價值。總的來說,我期望這本書能成為我手中一本既權威又易於查閱的臨床助手。
評分這本《實用透析手冊(第3版)》就像是為我們這些臨床護士量身定做的。平時工作中,我們需要直接麵對病人,執行醫生的醫囑,處理各種突發情況。很多時候,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離實際操作總有一步之遙,而一本真正“實用”的手冊,能夠提供具體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項以及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這纔是我們最需要的。我看到目錄裏有“透析機器的操作與維護”、“透析過程中常見並發癥的識彆與處理”、“透析相關感染的預防”等章節,這些內容對我來說簡直是福音。比如,“透析機器的操作”,光是瞭解基本原理還不夠,我們需要知道如何正確連接管路、如何設定參數、如何在過程中進行監測,以及機器齣現報警時該如何應對。再比如,“並發癥的處理”,像低血壓、肌肉痙攣、透析相關性低熱等,這些都是臨床上經常遇到的,如果手冊裏能提供清晰的步驟和鑒彆診斷,指導我們如何快速有效地處理,就能大大減輕病人的痛苦,也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和信心。另外,“感染的預防”也是重中之重,透析病人免疫力低下,一點點的疏忽都可能導緻嚴重的感染,所以詳細的操作規範和注意事項至關重要。
評分我是一名剛接觸透析領域的年輕醫生,對這個領域既充滿好奇又有些許畏懼。在學習過程中,我發現市麵上很多教材要麼過於理論化,對我這種初學者來說晦澀難懂,要麼內容陳舊,跟不上最新的臨床實踐。當我看到《實用透析手冊(第3版)》這本書時,立刻被它“實用”的定位所吸引。我想,一本好的手冊應該能幫助我快速建立起對透析的整體認識,並且能夠指導我處理日常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透析的基本原理”和“不同透析技術”的介紹,希望能夠清晰地理解透析的運作機製,以及各種技術的特點和適用範圍。同時,“透析相關並發癥的診斷與治療”以及“特殊人群的透析管理”(例如閤並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是我非常期待的部分,因為這些都是臨床中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簡潔明瞭的圖錶、關鍵點提示以及案例分析,那對我來說將是極大的幫助,能夠幫助我更快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臨床技能。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強調循證醫學證據,讓我瞭解哪些治療方案是基於可靠的科學研究支持的,從而能夠做齣更明智的臨床決策。
評分這本書,我是在一次學術會議上偶然聽同行推薦的,當時就覺得這個名字挺實在的,"實用"兩個字一下就抓住瞭重點,不像有些書光起名字就很高大上,但翻開來卻覺得離實際應用差得遠。我平時工作接觸透析的病人比較多,雖然有自己的經驗,但總覺得係統性的總結和理論性的支撐還是不夠紮實。尤其是在一些疑難雜癥的處理上,或者麵對一些不太常見的並發癥時,總會有些猶豫,希望能有本工具書能隨手翻閱,快速找到答案。這款《實用透析手冊(第3版)》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光看目錄就感覺內容覆蓋麵很廣,從基礎的透析原理,到各種模式的應用,再到並發癥的管理和特殊的病人人群(比如老年、兒童、妊娠等),似乎都涵蓋瞭。最吸引我的是它提到的“最新指南和循證醫學證據”,這對於我們臨床一綫醫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畢竟醫學發展日新月異,跟上最新的研究成果纔能給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療。而且,“第3版”也意味著這本書經過瞭幾次的修訂和更新,應該會比前幾版更完善,更有參考價值。我個人特彆期待裏麵關於“透析通路管理”和“水與電解質平衡紊亂的處理”這兩個章節,因為這兩方麵是透析過程中最常見也最容易齣現問題的環節,如果這本書能提供清晰、可操作的指導,那對我來說就太有用瞭。
評分剛拿到《實用透析手冊(第3版)》這本書,迫不及待地翻開來,第一感覺就是“厚實”。當然,不是說它有多重,而是內容的分量,感覺信息量很大。我之前讀過一些關於腎髒替代治療的書籍,有的過於偏重理論,讀起來像是學術論文集,有的又過於碎片化,不成體係。而這本書,從整體的編排來看,邏輯性很強。它似乎是從透析的基礎概念講起,然後逐步深入到各種技術細節和臨床應用。我特彆注意到書中對不同透析模式(比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連續性腎髒替代治療等)的介紹,不光是描述其原理,更重要的是分析瞭它們各自的適應癥、禁忌癥以及優缺點。這對於我來說是非常實用的,因為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需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來選擇最閤適的透析方式。此外,書中還包含瞭大量的圖錶和流程圖,這對於理解復雜的概念和操作步驟非常有幫助。我一直覺得,好的醫學書籍不應該隻是文字的堆砌,而應該有直觀的視覺輔助,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記憶。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不錯。我尤其感興趣的是關於“透析處方的個體化”這一部分,因為每個病人的身體狀況和透析需求都是不同的,如何製定一個既能有效清除毒素,又能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同時還能盡可能減少並發癥的處方,一直是我在思考的問題。
評分第25章 人工肝支持係統
評分第17章 血液濾過
評分不錯。還行!
評分第七篇 透析患者N用藥策略
評分正版!
評分第25章 人工肝支持係統
評分透析是治療終末期腎B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近10年來,透析技術取得瞭很大進步。透C析設備隨著微D電子技術和材料科學的進步而日臻完善,智能化血透機E、生物相容性透析膜和E透析液在廣泛E應用。該F書全麵闡述瞭透析指徵、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特殊透析、透析的遠期並發癥及透析病人用藥策略I等,全書簡明扼要,適於從事血液淨化的醫生、護士及技術人H員參考查閱。
評分第66章 透?
評分可以說是中規中矩吧,不算太便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