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蓝皮书: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8)

上海蓝皮书: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开艳 著
图书标签:
  • 上海
  • 经济发展
  • 报告
  • 2018
  • 蓝皮书
  • 宏观经济
  • 区域经济
  • 产业分析
  • 政策研究
  • 城市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2066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627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上海蓝皮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页数:276
字数:2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主题,分为总报告和分报告两部门,主要从自贸试验区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战略、实体经济发展等角度展现、分析2017年上海在构建“质量*一、效益优先”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作者简介

沈开艳,女,1966年生,江苏无锡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工程学科首席专家;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浦东新区党校、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女子教育联盟咨询专家。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1年、2001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分别获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1997~1998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2002~2003年赴印度尼赫鲁大学经济研究与计划中心做访问学者。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2016年10月,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印度经济等。主持和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十余项,2010年起担任“上海经济蓝皮书”主编至今。曾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蓝皮书评比一等奖等。

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18年上海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研判【张兆安 邸俊鹏】/001
  一 上海经济运行的内外部环境/002
  二 2017年上海经济运行整体态势/003
  三 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011
  四 2018年经济运行趋势的研判/012
  五 对策建议/014

Ⅱ 分报告
2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主攻方向和突破重点【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019
3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上海政府职能转变新探索【彭 辉 王天品】/045
4 上海创新发展的商务空间环境【王红霞 林 兰】/062
5 以生态文明战略思想引领上海美丽乡村建设【郭 岚】/078
6 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系统集成与创新突破【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098
7 浦东新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实践评估【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113
8 2017年上海航运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发展前景【徐美芳】/139
9 上海产业援疆促进就业工作状况【沈开艳 等】/160
10 上海国有企业产融结合发展创新和探索
  ——以申能集团为例【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181
11 2017年上海上市公司的景气指数情况【陈国政】/209
12 上海“四新”企业发展新动态和新特征【雷新军】/225

13 后记【沈开艳】/243

Abstract/245
Contents/249
繁荣与挑战: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透视 本书聚焦于中国特定区域在快速城市化和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经济转型、结构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议题。它并非对上海特定年度经济状况的详尽记录,而是提供了一个更宏观、更具比较性的研究视角,探讨中国不同经济体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时所共有的机遇与挑战。 本书的核心关切在于解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异质性与联动性。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区域经济不再是孤立的板块,而是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复杂系统。本书通过对多个典型区域(如东部沿海城市群、中西部内陆省份、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的深入剖析,揭示了不同区域在产业结构、要素禀赋、政策环境以及创新能力上的显著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其经济增长的潜力和韧性。 第一部分:区域经济转型与动力切换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动力切换过程。传统的要素驱动模式正逐步让位于创新驱动和效率驱动。 1. 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路径: 书中详细分析了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宏观动力学。东部发达地区如何通过“腾笼换鸟”战略,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如何承接这些溢出效应,并在承接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弯道超车”,避免简单的低端模仿,转向发展具备本地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对特定区域(例如,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试验田或中部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案例研究,展现了政策引导下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2. 人口流动与劳动力市场的重塑: 人口结构变化是中国区域经济面临的共同挑战。本书探讨了超级大城市群内部的人口虹吸效应,以及由此带来的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同时,对中西部地区因人才流失导致的“空心化”风险进行了评估,并研究了如何通过优化居住环境、提升基础教育和医疗质量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的区域性政策工具。书中也分析了灵活就业和零工经济的兴起对传统劳动关系和社保体系带来的冲击。 3. 区域金融与资本循环: 本章关注区域金融体系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转型。探讨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LGFVs)的债务风险与化解路径,以及如何通过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绿色金融工具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项目中。对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金融中心如何辐射带动周边腹地的研究,展示了资本在区域间的有效配置机制。 第二部分:开放格局下的区域竞争与协同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区域间的竞争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本书从空间治理和制度创新的角度审视了区域间的互动关系。 1. 城市群的“内卷”与协同治理: 超大城市群的形成既是经济效率提升的体现,也带来了资源过度集中和区域间协同不足的问题。本书着重分析了跨行政区划的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统一市场建设等领域的协同机制。例如,探讨了打破“玻璃门”和“弹簧门”,实现要素在城市群内部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及其破解之道。研究指出,有效的协同治理需要超越行政壁垒,建立基于共同利益的利益共享机制。 2. 区域特色与全球价值链定位: 不同的区域如何在全球价值链中寻找自己的独特位置?本书对比分析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一些区域依靠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深耕于全球供应链的“制造”环节;另一些区域则侧重于知识产权输出、标准制定和品牌运营。书中批判性地审视了过度依赖外向型经济的脆弱性,并提出了构建更具韧性的“本土化”供应链体系的区域策略。 3. 区域差异化政策工具箱: 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性矛盾凸显,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工具需要更精细化。本书评估了近年来针对不同区域(如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财政转移支付、税收优惠、土地指标分配等政策的有效性与潜在的扭曲效应。研究强调,政策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区域自身的内生发展潜力,避免“一刀切”的激励模式。 第三部分:可持续性与社会包容性发展 经济增长的质量不仅体现在GDP的增速上,更体现在环境的友好程度和社会分配的公平性上。 1. 绿色转型与区域生态安全: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区域发展的刚性约束。本书探讨了高碳产业集中的区域如何实现深度脱碳目标,包括煤炭、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路径和“公正转型”的社会成本分担机制。对跨界河流治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等跨区域生态治理的案例分析,揭示了生态补偿机制在维护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2. 区域发展中的社会公平问题: 收入分配差距在不同区域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书分析了城市与乡村、中心城区与非中心城区之间的发展鸿沟,以及基础设施(如5G网络覆盖、优质医疗资源)在空间上的不均衡分配如何固化了社会阶层。书中探讨了如何通过建立普惠性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区域间社会保障的衔接机制,来增强经济增长的包容性和韧性。 3. 区域治理的现代化探索: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区域治理模式亟需创新。本书关注了区域间在数据共享、政务服务标准化、营商环境评估等方面的合作实践。通过比较不同区域在推进“放管服”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本书为提升区域经济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总而言之,本书超越了单一地域的界限,旨在为理解和应对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复杂性、系统性和长期性挑战提供一个多维度、跨尺度的分析框架。它关注的是转型期中国各个经济体为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具韧性的发展所付出的努力、采取的策略以及面临的结构性困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在上海工作了多年的外籍人士,对这座城市的经济活力和国际化进程一直有着非常直观的感受。每年都会关注一些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上海的报告,所以当看到《上海蓝皮书: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8)》的时候,我立刻被吸引了。我特别感兴趣的是,这本书在2018年这个时间节点,是如何勾勒出上海经济的“全貌”的。要知道,2018年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经济来说,都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年份。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都在深刻地影响着上海这样的经济中心。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对这些宏观层面的因素,与上海的具体经济表现进行细致的关联分析。例如,书中对于上海在高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关键领域的具体发展数据、政策支持以及面临的瓶颈,是否有深入的剖析?它又是如何解读上海在吸引外资、促进本地企业“走出去”方面的策略和成效?作为一名身处其中的参与者,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更清晰的答案,理解上海经济发展的“引擎”究竟是什么,以及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是如何保持其独特优势的。

评分

拿到《上海蓝皮书: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8)》,我的第一反应是它看起来相当厚重,这预示着内容必然是详实且全面的。我是一名对数据分析和经济理论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平时会阅读不少经济类的专业书籍和期刊。这次拿到《上海蓝皮书》,我更看重的是它作为一份“报告”的专业性。我期待它能够提供2018年上海经济在各个细分领域,比如制造业、房地产、消费市场、对外贸易、就业状况等方面的量化指标和趋势分析。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对这些数据背后原因的深度挖掘,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预测。例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上海的产业结构是如何进行调整的?它在推动绿色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实践和成效?书中关于上海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论述,是否能展现出其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潜力与决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在学习和研究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帮助我构建起更系统、更严谨的认识框架。

评分

刚收到这本《上海蓝皮书: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8)》,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看目录和一些初步的翻阅,就足以让我对它充满期待。作为一名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市民,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权威、深入的读物,能够系统地解析这座国际大都市在宏观经济层面的演变轨迹。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它承诺为我们呈现2018年上海经济发展的全景图,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好奇。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上海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分析,这些都是我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切实感受到,并且对其未来走向深感关切的议题。书名中的“蓝皮书”三个字,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官方权威和专业深度,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表面的数据罗列,更可能包含了对这些数据背后深层逻辑的解读和对未来趋势的预判。我对书中可能出现的案例分析、政策解读以及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的横向比较充满期待,希望能从中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洞察,更好地理解上海这座城市正经历的变革与挑战,以及她所蕴含的巨大机遇。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抱有高度关注的学者,我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不同区域经济体在特定时期内的表现进行深入研究。《上海蓝皮书: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8)》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研究资料。我期待它能够提供2018年度上海经济运行的完整数据链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严谨的理论分析。具体来说,我希望书中能够对上海在2018年所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例如全球经济放缓、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与上海自身的经济表现进行实证研究。它如何解释上海在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吸引外资、推动高质量发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书中对于上海在金融风险防范、房地产市场调控、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经济挑战方面的政策和成效,是否有深入的探讨?我非常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上海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如何展现出其经济韧性和战略前瞻性,为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提供重要的案例支持。

评分

我是一名长期关注上海城市发展的媒体从业者,对于如何用生动、接地气的方式向公众解读复杂的经济信息,有着持续的思考。所以,《上海蓝皮书: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8)》这本书,我首先关注的是它的可读性。虽然“蓝皮书”通常意味着专业性,但我更希望它能在专业的基础上,能够以一种更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我期待书中能有案例研究、图表分析,甚至是一些生动的故事,来阐释2018年上海经济发展的亮点和挑战。比如,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上海是如何与长三角其他地区进行协同合作的?在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是如何与民生改善相结合的?书中对于上海在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体育产业等软实力领域的投入和产出,是否有深入的分析?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提供给专业人士参考,也能让像我一样的普通市民,通过阅读,更直观地感受到上海经济发展的脉搏,理解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