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神經心理評估(第2版)》在第1版介紹目前國外常用、臨床醫師急需瞭解的30多種神經心理測驗的基礎上,擴充瞭近一倍的測驗,力求反映針對老年認知障礙的臨床神經心理測驗的新進展,內容包括測驗的來源、版本演變、操作步驟、信度、效度、正常值、機製研究進展、臨床意義和使用注意事項。掌握這些測驗有助於臨床診斷、治療效果評估、康復措施製定,對於瞭解大腦的信息處理機製也有重要意義。
《神經心理評估(第2版)》內容詳細、新穎、實用,適閤神經科、精神科、老年科、心理科的臨床醫師、研究人員與護理人員,以及有誌於從事認知障礙研究的研究生、對腦科學與行為科學有興趣的讀者。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認知的大腦定位和神經心理障礙
第一節 運用的相關腦區和失用癥
第二節 物體識彆與失認癥
第三節 注意的相關腦區與偏側忽視
第四節 語言和語言障礙
第五節 記憶的相關腦區和遺忘癥
第六節 執行功能的相關腦區
第二章 神經心理測驗總論
第一節 記憶門診要掌握的神經心理測驗
第二節 應用神經心理測驗判斷認知損害
第三節 輕度認知損害的標準化神經心理測驗
第三章 認知篩查量錶
第一節 簡明精神狀態量錶(MMSE)
第二節 智能篩查測驗(CASI)
第三節 濛特利爾認知評估量錶(MoCA)
第四節 記憶與執行篩查量錶(MES)
第五節 濛特利爾認知評估基礎量錶(MoCA-B)
第六節 非語言智力測驗(TONI)
第四章 記憶的評估
第一節 Rey聽覺詞語學習測驗(RAVLT)
第二節 加利福尼亞詞語學習測驗(CVLT)
第三節 聽覺詞語學習測驗(AVLT)
第四節 霍普金斯詞語學習測驗修訂版(HVLT-R)
第五節 選擇提醒測驗(SRT)
第六節 邏輯記憶測驗(LMT)
第七節 Rivermead行為記憶測驗(RBMT)
第八節 Benton視覺保持測驗(BVRT)
第五章 語言的評估
第一節 詞語流暢性測驗(VFT)
第二節 波士頓命名測驗(BNT)
第三節 名人麵孔命名測驗(FFT)
第四節 動作命名測驗(ANT)
第五節 愛丁堡功能性交流能力檢查法(EFCP)
第六章 注意的評估
第一節 數字廣度測驗(DST)
第二節 符號數字模式測驗(SDMT)
第三節 同步聽覺連續加法測驗(PASAT)
第七章 視覺空間能力的評估
第一節 畫鍾測驗(CDT)
第二節 復雜圖形測驗(CFT)
第三節 綫方嚮判斷測驗(JLO)
第四節 視覺物體與空間感知測驗(VOSP)
第八章 執行功能的評估
第一節 連綫測驗(TMT)
第二節 Stroop色詞測驗(SCWT)
第三節 執行缺陷綜閤徵行為測驗(BADS)
第四節 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CST)
第五節 範疇測驗(CT)
第六節 加利福尼亞卡片分類測驗(CST)
第九章 社會認知的評估
第一節 眼區閱讀測驗(RMET)
第二節 失言認知測驗(FPT)
第三節 愛荷華博弈任務(IGT)
第十章 行為癥狀量錶
第一節 神經精神量錶(NPI)
第二節 曼徹斯特和牛津大學癡呆病理心理學評定量錶(MOUSEPAD)
第三節 額葉損害行為改變評估量錶(DEX、FBI)
第十一章 綜閤性評估
第一節 阿爾茨海默病評估量錶(ADAS)
第二節 臨床癡呆評定量錶(CDR)
第三節 Mattis癡呆評定量錶(DRS)
第四節 計算機輔助神經心理測驗
第五節 嚴重損害量錶(SIB)
第十二章 自評量錶
第一節 常用情緒自評量錶
第二節 老年認知功能減退知情者問捲(IQCODE)
第三節 多因素記憶問捲(MMQ)
第四節 癡呆知情者問捲(AD8、OLD、AQ)
第十三章 日常生活能力與照料者負擔量錶
第一節 日常生活能力量錶(ADL)
第二節 照料者負擔量錶
第三節 照料者自我效能問捲(SEQ)
第四節 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結果評價量錶(ROSA)
第五節 日常認知量錶(ECog)
第六節 功能活動問捲(FAQ)
第十四章 其他神經科量錶
第一節 急性周圍性麵癱的嚴重度評估量錶
第二節 軀體形式障礙自評量錶(SSS)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神經心理評估》第一版於2013年1月齣版,令人驚喜的是,本書在業界頗受歡迎,常常有師長、同道、朋友反映本書內容新穎實用,為從事老年腦科學診療實踐與研究的人們提供瞭入門讀物。但也有不少認真的讀者反映,本書還不夠係統全麵,有些臨床工作中常用的測驗或量錶還沒有收入書中。於是,我們再接再厲,擴充內容,修訂成新版。
在本版中,我們力求反映針對老年認知障礙的臨床神經心理測驗的新進展,如收入瞭我們引進與翻譯的濛特利爾認知評估基礎量錶(MoCA-B)與社會認知評估的3個常用測驗,這些測驗在中國人群中的信度效度與正常值尚在驗證中。為瞭比較全麵地反映各種認知領域的不同成分,我們在記憶、注意、空間與執行功能檢測中增加瞭10餘個經典測驗,大大豐富瞭對特定認知領域的瞭解與評估。因為本書主要圍繞老年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評估,所以,在照料者與知情者評估方麵增加瞭4個國際常用的量錶。此外,對有關情緒評估與計算機輔助評估的內容也做瞭擴充。輕度認知損害(MCI)的研究正在走嚮深入,作為診斷核心的標準化神經心理測驗是當前的一個研究熱點,我們不僅針對阿爾茨海默病所緻MCI、帕金森病所緻MCI、血管性MCI的專傢共識的相關內容進行深入解讀,也提齣基於中國文化背景的成套測驗方案,希望這些思考與探索有益於國內同道的工作。在參考文獻部分,增加瞭近3年我們團隊發錶的SCI論文20餘篇的目錄。從總數127篇的論文目錄中,可以看到我們一直在努力、在進步,但廣度與速度依然遜色。
《探索心智的奧秘:神經心理學前沿研究精粹》 引言 人類心智的運作,是一個古老而又永恒的謎題。從古希臘哲學傢們對靈魂與身體關係的思辨,到如今神經科學與心理學跨學科的深度融閤,我們對意識、認知、情感的理解不斷演進。然而,盡管科技日新月異,我們對大腦如何産生思想、記憶、情緒,以及這些過程如何在生理層麵實現,依然知之甚少。心智的奧秘,如同浩瀚的宇宙,等待著我們去不斷探索和揭示。 本書並非試圖提供一個包羅萬象的神經心理學教科書,也非對某一特定理論進行詳盡梳理。相反,它是一係列精選的、觸及神經心理學前沿研究的專題文章的集閤,旨在為讀者呈現當下該領域最激動人心、最具啓發性的探索方嚮。我們精挑細選瞭那些視角新穎、研究深入、且對未來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課題,力求通過這些窗口,讓讀者窺見心智運作的復雜圖景,以及我們正在如何逐步破解其密碼。 本書的編纂,凝聚瞭多位在該領域深耕多年的專傢學者的智慧與心血。他們各自在不同的分支領域取得瞭卓越的成就,並在此書中分享瞭他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獨到的見解以及對未來發展趨勢的預判。我們相信,通過閱讀這些精心撰寫的章節,讀者將能夠跳脫齣條條框框的理論框架,直接感受那些正在改變我們對心智理解的鮮活的研究。 第一部分:感知與意識的邊界 人類如何從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並將其轉化為主觀的體驗,這是感知研究的核心問題。本部分將深入探討感知過程的神經機製,以及意識的本質。 “看見”的生理學:視覺係統的計算與錶徵 我們所見的,並非是世界本身的“原貌”,而是大腦通過一係列復雜的計算和錶徵過程構建齣的“視覺現實”。本章將聚焦於視覺信息在大腦中的編碼方式,從視網膜的光信號轉換,到紋狀體、枕葉皮層等視覺通路上的層層處理。我們將探討神經元如何響應特定的視覺特徵,如綫條、方嚮、顔色,以及這些基礎單元如何被整閤,形成對物體、場景的整體認知。研究錶明,視覺係統並非被動接收信號,而是在積極地預測和推斷,以優化對環境的理解。我們將介紹最新的計算模型,試圖解釋大腦如何以驚人的效率完成如此復雜的視覺任務,以及這些模型如何指導我們設計更智能的計算機視覺係統。 傾聽的藝術:聽覺信息處理的多層次模型 聲音,作為我們感知世界的重要通道,其信息的提取與加工同樣充滿瞭奧秘。本章將追溯聲音信號從耳蝸到聽覺皮層的旅程,深入分析大腦如何對聲波進行頻率、響度、相位等基本特徵的分析,並進一步整閤這些信息,以識彆語音、音樂以及環境聲音。我們還將探討聽覺注意力機製,即大腦如何選擇性地聚焦於特定的聲音,忽略乾擾。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彆是關於聲音的語義加工和情感喚醒的神經基礎,將為我們揭示聽覺體驗的深度。同時,我們將考察聽覺障礙的神經生物學機製,以及相關的康復策略。 觸覺的語言:身體感知與本體感覺的整閤 觸覺,是我們與物理世界最直接的聯係。本章將超越簡單的觸覺感受,深入探討身體感知(somatosensation)和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的神經基礎。我們將研究皮膚感受器如何編碼壓力、溫度、疼痛等信息,以及這些信號如何在大腦中被整閤,形成對身體形狀、位置和運動的全麵感知。本體感覺,即我們對自身肢體位置和運動狀態的內在感知,在大腦中的錶徵機製將是本章的重點。我們將探討這些感知信息如何與運動控製、空間導航,甚至我們的自我意識産生關聯。此外,關於身體幻覺、疼痛的神經調控等前沿研究也將被一一呈現。 意識的黎明:感知與認知的交匯點 意識,是人類心智最神秘的組成部分。本章將從感知與認知的角度,探討意識産生的神經關聯。我們不再滿足於描述意識“是什麼”,而是嘗試理解“如何”産生。我們將迴顧關於“全局工作空間理論”、“信息整閤理論”等主流意識理論,並結閤神經成像技術的研究證據,分析大腦中哪些區域和網絡與意識體驗密切相關。本章將特彆關注“無意識加工”與“有意識感知”之間的界限,以及某些情況下,信息如何在不引起意識體驗的情況下影響我們的行為。對意識障礙(如昏迷、植物人狀態)的神經科學研究,也將為我們提供獨特的視角。 第二部分:記憶的構建與遺忘的機製 記憶,是人類經驗的載體,是學習和適應的基礎。本部分將深入探索記憶的形成、鞏固、提取,以及遺忘的生理機製。 瞬間的永恒:短時記憶與工作記憶的神經基礎 我們如何能夠記住電話號碼,並將其轉化為行動?本章將聚焦於短時記憶(short-term memory)和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的神經機製。我們將詳細介紹大腦如何暫時儲存和操控信息,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前額葉皮層、頂葉皮層等腦區扮演的關鍵角色。神經振蕩、神經遞質的作用,以及網絡動力學在工作記憶中的作用將是本章的重點。我們將探討工作記憶容量的限製,以及與認知控製、問題解決的緊密聯係。 歲月的痕跡:長時記憶的編碼與鞏固 從童年迴憶到專業知識,長時記憶(long-term memory)承載著我們一生寶貴的經驗。本章將深入探討長時記憶的形成過程,包括外顯記憶(episodic memory, semantic memory)和內隱記憶(procedural memory)的神經基礎。我們將詳細介紹海馬體在陳述性記憶形成中的核心作用,以及突觸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作為記憶儲存的分子基礎。睡眠在記憶鞏固過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外周激素和神經遞質對記憶形成的影響,也將是本章的討論內容。 遺忘的藝術:為什麼我們會忘記? 遺忘,並非記憶的失敗,而是大腦優化和信息管理的必然過程。本章將從神經科學的角度,探討遺忘的多種機製。我們將介紹衰退理論(decay theory)、乾擾理論(interference theory)以及動機性遺忘(motivated forgetting)的神經基礎。研究錶明,遺忘並非總是被動的,大腦可能主動地壓抑或抹除不重要的信息,以提高對重要信息的檢索效率。我們將探討與遺忘相關的腦區活動,以及某些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中異常的遺忘現象。 重塑過去:記憶的提取與修改 記憶的提取並非簡單的“重播”,而是一個重構的過程。本章將深入研究記憶提取的神經動力學,以及記憶在提取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修改。我們將探討大腦如何根據當前情境和需求,激活並整閤相關的記憶片段。同時,我們還將關注“虛假記憶”現象的神經科學解釋,以及記憶的可塑性如何影響我們對過去的認知。這些研究對於理解證人證詞的可靠性,以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部分:情感、動機與社會行為的神經調控 人類的情感、動機和復雜的社會行為,是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能力。本部分將深入探索這些高級認知功能的神經基礎。 情緒的生成與感知:大腦的情感地圖 情緒,是人類經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章將深入探索情緒的神經基礎,從杏仁核、島葉皮層等關鍵情緒腦區的功能,到神經遞質(如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在情緒調節中的作用。我們將討論不同情緒(如恐懼、快樂、憤怒、悲傷)在神經層麵的獨特性,以及情緒與認知、記憶的相互作用。疼痛感知和情緒的密切關聯,以及情緒對決策的影響,也將是本章的重點。 行動的源泉:動機與奬賞係統的神經機製 驅動我們行動的,是內在的動機和對奬賞的追求。本章將深入研究大腦的動機與奬賞係統,特彆是腹側被蓋區(VTA)和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在多巴胺能奬賞迴路中的作用。我們將探討“預期奬賞”和“實際奬賞”在神經活動上的差異,以及這些機製如何影響成癮行為。神經反饋技術和腦機接口在調節動機和奬賞係統中的應用前景,也將是本章的討論內容。 社會的鏡子:社會認知與神經通路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認知和行為深深地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本章將探討社會認知的神經基礎,包括“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即理解他人意圖、信念和情感的能力。我們將分析鏡像神經元係統(mirror neuron system)在社會學習、共情(empathy)中的作用。社會奬賞和懲罰的神經機製,以及社會排斥對大腦的影響,也將是本章的關注點。研究這些機製,有助於我們理解閤作、競爭、衝突等社會行為的根源。 決策的藝術:理性與非理性的權衡 我們每天都在做齣各種各樣的決策,從簡單的選擇到復雜的權衡。本章將深入研究決策過程的神經科學,特彆是涉及前額葉皮層在風險評估、收益計算和衝動控製中的作用。我們將探討“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等認知偏差的神經基礎,以及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基於神經成像的決策模型,將為我們揭示決策的內在機製。 結語 《探索心智的奧秘:神經心理學前沿研究精粹》係列,僅僅是打開通往心智浩瀚領域的一扇扇窗。每一章的研究都像是夜空中閃爍的星辰,它們共同勾勒齣我們對心智理解的宏偉藍圖。盡管我們已取得顯著的進步,但距離完全解開大腦的奧秘,依然任重道遠。 我們希望本書能夠激發讀者對神經心理學的濃厚興趣,鼓勵更多的探索與思考。無論是對學術研究的深耕,還是對日常生活的觀察,我們對心智的理解都將隨著每一次新的發現而不斷深化。這趟探索心智奧秘的旅程,沒有終點,隻有不斷拓展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