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艦隊司令(套裝上下冊)弗蘭剋.傑剋.弗萊徹在珊瑚海、中途島和瓜達爾卡納爾島(修訂版)

航母艦隊司令(套裝上下冊)弗蘭剋.傑剋.弗萊徹在珊瑚海、中途島和瓜達爾卡納爾島(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約翰.B.倫德斯特羅姆 著,鬍毅秉 譯
圖書標籤:
  • 軍事曆史
  • 航母
  • 二戰
  • 太平洋戰爭
  • 弗蘭剋·傑剋·弗萊徹
  • 珊瑚海海戰
  • 中途島海戰
  •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 海軍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長安齣版社
ISBN:9787510704680
版次:2
商品編碼:1228973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04
套裝數量: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戰爭史三十年潛心力作,細緻梳理太平洋戰爭前期美國海軍領導層的內幕,首次披露三次大規模海戰的全過程,近700頁超長篇幅、大量翔實資料和精到分析。爭議人物弗萊徹的平反書。

海報:

內容簡介

《航母艦隊司令:弗蘭剋·傑剋·弗萊徹在珊瑚海、中途島和瓜達爾卡納爾島》是美國太平洋戰爭史*約翰.B.倫德斯特羅姆經三十年潛心研究後的力作,為讀者細緻而生動地展現齣太平洋戰爭前期戰場的腥風血雨,且以大量翔實的資料和精到的分析為弗萊徹這個在美國飽受爭議的曆史人物平瞭反。同時更細緻梳理瞭太平洋戰爭前期美國海軍領導層的內幕,三次大規模海戰的全過程,一些著名將帥的功過得失,以及美國海軍在二戰中的航母運用。

作者簡介

約翰.B.倫德斯特羅姆,自1967年起在密爾沃基公共博物館擔任曆史名譽館長。他是五本書的作者,包括《he First Team and The First Team》,《The First Team and the Guadalcanal Campaign》,《Fateful Rendezvous: The Life of Butch O'Hare》等。
鬍毅秉,從事軍事類讀物翻譯工作多年,各大軍事論壇常客。所譯文章流暢自然,收到讀者的廣泛好評。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縮寫、縮略語和特殊名詞
第一章 天翻地覆
第二章 “挽迴對我們不利的開局”
第三章 威剋島“慘敗”
第四章 帶航母去薩摩亞
第五章 第一次反擊
第六章 去西南太平洋
第七章 “我們乾得最漂亮的一天”
第八章 珊瑚海孤軍
第九章 尼米茲掌舵
第十章 備戰
第十一章 珊瑚海之戰(一)開局
第十二章 珊瑚海之戰(二)5月7日—進攻
第十三章 珊瑚海之戰(二)5月7日—防守
第十四章 珊瑚海之戰(三)慘勝
第十五章 從珊瑚海到珍珠港
第十六章 十萬火急
第十七章 中途島之戰(一)“收拾他們”
第十八章 中途島之戰(二)反擊
第十九章 中途島之戰(三)尾聲
第二十章 短暫的休整
第二十一章 瞭望塔
第二十二章 七·二七會議
第二十三章 從斐濟到瓜達爾卡納爾
第二十四章 瞭望塔登陸
第二十五章 撤走航母的建議
第二十六章 薩沃之難
第二十七章 掩護仙人掌
第二十八章 東所羅門之戰(一)舉世皆盲
第二十九章 東所羅門之戰(二)草草收場
第三十章 界限之右
第三十一章 掃地齣門
第三十二章 邊緣戰區
結論 “一個齣類拔萃,能徵善戰的海軍軍官”
特混艦隊編組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浩劫之後
1941年12月13日的晨曦將瓦鬍島熟悉的輪廓映在美國太平洋艦隊巡洋艦第六分隊分隊長弗蘭剋·傑剋·弗萊徹少將眼前。他的旗艦—阿斯托裏亞號重巡洋艦正準備駛入珍珠港安逸的港灣。在夏威夷群島工作18個月後,對他來說返迴基地本是例行公事,但這次卻不一樣。六天前,日本航空母艦偷襲珍珠港內的艦隊,揭開瞭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序幕。弗萊徹所在的特混艦隊當時位於中途島附近,曾追擊過襲擊者,但沒有追上(客觀來講,幸虧沒有追上)。現在他正迴港接受新任務。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太艦總)赫斯本德.E.金梅爾上將發齣的電報描繪瞭一幅淒慘景象,但弗萊徹對眼前所見還是缺乏心理準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1架墜落在淺海中的美國航母艦載機,接著右舷外齣現瞭一片狼藉的希卡姆機場。內華達號戰列艦在奮勇衝齣港口後坐灘,船頭紮進沙灘,艏部半沒在水中,甲闆全被炸得拱瞭起來”。在遠處的主力艦碇泊區,沉沒的加利福尼亞號靜臥在爛泥中,與它同病相憐的是西弗吉尼亞號;俄剋拉荷馬號隻有“紅色的船底和一隻青銅螺鏇槳”露齣水麵,而亞利桑那號已是支離破碎。隻有負傷的賓夕法尼亞號、馬裏蘭號和田納西號還勉強浮在海上。數百架艦載魚雷機、俯衝轟炸機、水平轟炸機和低空掃射的戰鬥機擊沉或擊傷18艘艦船,摧毀瞭瓦鬍島各機場上的188架飛機。約2400名美國人死於非命,而眾所周知的是,日本為這次勝利付齣的代價隻是幾艘微型潛艇和為數不多的飛機。
原本雄偉壯麗的戰列艦隊化為一堆廢鐵的“恐怖場麵”令弗萊徹從心底感到震撼。和金梅爾以及絕大多數高級軍官一樣,他是個“黑鞋派”,這個綽號源於大多數海軍軍官慣穿的鞋子顔色。黑鞋派是水麵部隊的鬥士,在他們看來,裝備巨炮重甲的戰列艦是“美國艦隊的主要作戰力量”,代錶著真正的海軍實力。至於“褐鞋派”海軍航空兵的驕傲—航空母艦,則被他們看作次要戰艦,隻能在海軍完成摧毀敵軍艦隊的首要任務時為戰列艦打下手。黑鞋派承認航母在偵察、空中掩護、進攻防護薄弱的艦隊和突襲地麵目標方麵有很大價值,但他們宣稱隻有戰列艦纔能擊敗戰列艦奪取製海權。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使黑鞋派的世界天翻地覆。這不僅是因為他們鄙視的對手—日本人擊潰瞭戰列艦隊,還因為如此驚人的戰果是通過集中使用航母投射強大火力實現的。現在要打贏戰爭需要製空權,而製空權必須靠海上的活動機場以及岸上的基地奪取。最終為這一論點一錘定音的是一場幾乎同樣驚人的毀滅:12月10日,英國的新式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和老式戰列巡洋艦反擊號被陸基中型轟炸機擊沉。它們和1940年塔蘭托的意大利戰列艦以及珍珠港的美國戰列艦不同,不是在港口遇襲,而是在大海上被密集的航空魚雷和重磅炸彈打垮的。
聯閤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大將是同輩將領中唯一認識到航母將成為現代海戰王牌的人。當時日本海軍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強的航母兵力。他決心用航母打響頭炮,對遙遠的珍珠港中美國海軍的核心力量實施大膽的突擊。擊沉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和航母將對奪取菲律賓和東南亞的行動起到掩護作用,並為日本提供在新占地區鞏固防禦的寶貴時間。為瞭攻擊珍珠港,山本組建瞭一支極其強大的打擊力量,其中包括至少6艘航空母艦,載機超過400架。南雲忠一中將的“機動部隊”(日文原文如此,但其真實含義是“打擊部隊”)包括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和瑞鶴號航母,2艘快速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16艘驅逐艦,3艘潛艇和7艘油輪。另有17艘潛艇(其中5艘搭載瞭微型潛艇)在夏威夷水域布陣。11月26日,機動部隊從日本北部秘密齣航,冒險穿越北太平洋3000海裏人跡罕至、風雨交加的海域,前往瓦鬍島以北230海裏的放飛點。這次遠航能夠成功完全歸功於日本海軍在不久前發展齣瞭為重型艦船進行海上加油的能力。日軍的這項能力與其主要對手美國海軍相仿,大大領先於英國皇傢海軍。12月7日(東京時間12月日),南雲用350架飛機分兩個波次發起猛攻,幾乎毀滅瞭太平洋艦隊。在取得如此重大戰果的同時,日軍僅損失29架飛機(還有許多飛機負傷),5艘微型潛艇,戰死64人。
這次大膽而漂亮的打擊徹底改變瞭海戰的麵貌,但就連山本自己也沒有完全理解他發動的這場革命有多大。他將6艘強大的航母集中使用的做法是史無前例的,當時其他國傢的海軍都將航母以1艘或2艘為單位使用。山本的創新在某種意義上堪稱是1941年的原子彈。美國海軍情報部門在12月7日以前從未想到日軍竟然打破將航母分散編入不同艦隊的常規,完全以幾艘航母為核心組建瞭一支特混艦隊。太平洋艦隊的三支主力特混艦隊分彆隻有1艘航母,而且在短期內也沒有讓多艘航母協同作戰的計劃。既然在思想上還沒有經曆將多艘航母集中使用的飛躍,美國海軍的高層對航母的見識不如其假想敵也就不足為奇瞭。司令部壓根就不相信一次航母突襲能重創珍珠港。夏威夷地區的2艘美國航母(企業號和列剋星敦號)在開戰時逃過一劫確實是奇跡,而第3艘航母薩拉托加號當時正在聖迭戈。珍珠港事變幾天後,太平洋艦隊作戰計劃參謀查爾斯.H.麥剋莫裏斯上校承認,日軍未能摧毀美國航母使太艦總保留瞭一種“非常強大”的武器,但他和他的上司金梅爾無疑並未真正理解這種武器。
就這樣,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瞭太平洋海戰的主力。弗萊徹發現同樣的更替也或多或少地發生在戰列艦指揮官身上。如果像金梅爾在12月7日前設想的那樣,在中太平洋爆發大規模艦隊決戰,那麼盡管弗萊徹是深受金梅爾器重的下屬,他也隻能扮演相對次要的角色。而現在戰鬥的重任落到瞭資曆較淺的將領身上,弗萊徹因機緣巧閤成為閤適人選。迴到珍珠港2天後,他接受瞭一項非常重要的作戰任務—援救瓦鬍島以西2000海裏外遭到圍攻的威剋島。他的新特混艦隊包括薩拉托加號、3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1艘運送地麵援軍的水上飛機供應艦,以及1艘艦隊油輪。於是弗萊徹作為一位深受信任但無疑缺乏海航指揮經驗的將官,走上瞭航母指揮崗位,有幸躋身於第一批參與新型海戰的美國將領之列。在1942年扭轉太平洋戰局的關鍵航母戰役中,他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前言/序言

在對日戰爭的頭9個月裏,美國太平洋艦隊從敗亡邊緣艱難地扳迴戰局,實現瞭海戰史上自希臘人在薩拉米海戰中擊敗波斯人以來最漂亮、最神奇的逆轉之一。開戰之初,太平洋艦隊被珍珠港事變重創,在堅韌頑強、素質高超的日本海軍 (IJN) 麵前節節敗退。日軍在5個月內橫掃西太平洋和東南亞,攫取瞭所有初期戰略目標,並有不少額外斬獲。而在1942年5月和6月,經過珊瑚海和中途島激烈的航空母艦大戰,太平洋艦隊不但打破瞭日軍的關鍵戰略布局,還令對方損失慘重。美國在太平洋實現瞭海軍力量的相對均勢,並奪取瞭主動權。8月7日,太平洋艦隊在西南太平洋發動兩棲反攻。經過7個月苦戰,反復拉鋸,盟軍終於在瓜島獲勝,一舉奠定瞭太平洋戰爭的勝局。
從1941年12月到1942年10月,弗蘭剋·傑剋·弗萊徹中將率部為戰局的重大轉摺作齣瞭決定性貢獻,以損失2艘美國航母為代價擊沉瞭6艘日本航母。在戰爭初期幾場關鍵戰役中,他的作用僅次於廣受愛戴的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W.尼米茲將軍。隻有弗萊徹全程參與瞭這一時期太平洋艦隊各個階段的戰略行動。在尼米茲的前任為保住戰略要地威剋島而作的徒勞嘗試中他是親曆者,在初期的襲擾戰中他幾度齣擊,在珊瑚海和中途島驚心動魄的航母對決中他替尼米茲衝鋒陷陣,在瓜島登陸戰中他又承擔瞭支援任務。
弗萊徹是個“黑鞋派”。黑鞋是美國海軍大多數軍官的習慣穿著,象徵著海軍的全體水麵艦艇部隊,與之相對的是驕傲的海軍航空兵用於彰顯身份的褐鞋。珍珠港事變後,醜陋的航空母艦終於無可爭議地取代壯美的戰列艦成為海軍力量的核心。隻有航母纔能與航母一爭雌雄。然而在戰爭爆發時,日本擁有的這類戰艦多於美國。美國海軍必須等到1943年下半年纔有望用新建的航母增強艦隊,取得決定性的優勢。沒有人知道太平洋艦隊能否撐過這段時間。按照理想情況,在曆史上僅有的五次航母大戰的前3次戰役中指揮美軍航母作戰的將領應該是經驗豐富的海軍飛行員兼特混艦隊指揮官。然而並非飛行員齣身的弗萊徹卻因緣際會,挑起瞭這副韆斤重擔。
挑大梁的指揮官麵對他不熟悉的全新作戰方式,這似乎注定要釀成大禍。但是命運並未青睞日本海軍,弗萊徹打贏瞭三場生死攸關的航母戰。1942年5月的珊瑚海之戰阻止瞭對莫爾茲比港的登陸行動,使日軍在這場戰爭中第一次受到戰略挫摺。接著弗萊徹的航母打擊部隊在6月4日的中途島防禦戰中取得決定性成功,但是旗艦約剋城號受重創使得勝利的桂冠落到瞭他能乾的下屬雷濛德.A.斯普魯恩斯頭上。1942年8月,弗萊徹率領航母部隊(在名義上他統轄整支遠徵軍)攻打瓜島。8月24日他在東所羅門之戰中險勝,此役是他在4個月內進行的第三次航母對決,使日軍對陸戰隊據點的毀滅性攻勢胎死腹中,還阻止瞭敵人的生力軍上島。南太平洋部隊因此在瓜島戰役的關鍵階段獲得瞭寶貴的喘息機會。1942年10月弗萊徹被擠下航母指揮崗位,一年後接掌北太平洋戰區。1945年9月,他接受瞭日本北方海軍部隊的投降。
在美國,再也找不齣另一位在二戰中打贏三場大規模戰役的海軍將領,在其他國傢,有如此戰績的海軍將官也如鳳毛麟角。弗萊徹在1947年以上將軍銜退休。弗萊徹號驅逐艦 (DD-992) 就是為瞭紀念他而命名的。然而到瞭1950年,他卻不幸成為美國海軍史上最有爭議的人物。盡管他有許多來之不易的戰果,人們卻總是帶著輕衊的態度提起兩件事:在1941年12月他沒能拯救駐守威剋島的陸戰隊,在瓜島據說他故意拋棄瞭陸戰隊的登陸部隊,進而導緻瞭薩沃島海戰的慘敗。曆史學傢內森·米勒在1995年寫道:“在戰後的史書中,沒有一個美國海軍將領得到的罵名可與弗萊徹相比。盡管他在1914年遠徵韋拉剋魯斯的行動中獲得瞭榮譽勛章,卻被斥為貪生怕死之徒。”一本關於那個時代的通史(戴維.M.肯尼迪的《免於恐懼的自由:大蕭條和戰爭中的美國人民,1929—1945》)這樣評價航母艦隊從瓜島的撤退:“事實就是如此:弗萊徹錶現齣瞭非常可疑的判斷力和顯而易見的膽氣不足。”著名作傢愛德華.L.比奇在1999年的迴憶錄中把弗萊徹(“加油迷傑剋”)貶為“缺乏對作戰需求的職業關注”的“太平”將軍,稱其總是屈從於“高處不勝寒的怯懦心態”和“他本人對未知的恐懼”。曆史學傢威廉姆森·穆雷和陸戰隊上校阿倫.R.米列特在關於二戰的研究報告中稱,“謹小慎微的”弗萊徹“缺乏在逆境中領導美國軍隊的氣質”。最近有一位研究拿破侖時代曆史的著名學者在分析從珍珠港至瓜島的海戰時中語齣驚人,聲稱弗萊徹負有“叛徒”的惡名,而且由於將航母從瓜島撤齣的“怯懦行為”,受到瞭“軍法審判”並被“解除瞭指揮權”。事實上從來沒有這樣的軍法審判,也從沒有人給弗萊徹戴上“叛徒”的帽子。但弗萊徹在史書中得到的嚴重負麵評價就是這樣深入人心,雖然其依據不過是一些嚴重過時的二手資料。
弗萊徹怯懦無能的形象主要源自塞繆爾·艾略特·莫裏森少將影響深遠的“半官方”曆史——《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海軍作戰史》第三到五捲中對他的描寫。1947年,莫裏森在該書第一捲的前言中曾寫下一段明智的評論:“在事後不久寫成的任何史書都不能自封為完全客觀的曆史,甚至也不能稱為閤理的定論。將來會有我不知道的事實大白於天下,我所忽略的另一些事實也會被挖掘齣來並得到全新的解讀。” 現在我們該聽從莫裏森的告誡,對1941年12月至1942年10月弗萊徹在太平洋艦隊中所起的作用進行全麵的重新解讀瞭。那些50多年來接受瞭莫裏森對弗萊徹的無情貶損的人現在必須掂量一下如山的鐵證,這些新發掘的證據要求他們對這位迄今為止飽受中傷的海軍軍官作全新的評價。他在大洋上屢戰屢勝,卻在爭取客觀評價的戰場上吃瞭敗仗。
本書經曆瞭漫長的寫作過程。1942年曾在弗萊徹的參謀部中工作的奧斯卡·彼得森少將在1974年的信中說:“我希望您研究一下弗蘭剋·傑剋·弗萊徹。我覺得他被人遺忘瞭。他曾作過一些艱難的決策,但是非但沒有為此獲得贊揚,反而遭到瞭嚴厲的批評。” 當時我剛剛開始研究太平洋戰爭,後來經過20年努力寫成瞭3本書:《第一次南太平洋會戰》(1976年)、《首發主力》(1984年)和《首發主力與瓜島戰役》(1994年),它們詳細分析瞭太平洋艦隊的戰略和1942年的航母大戰。在這段漫長的研究過程中我發現瞭許多新的原始資料,也掌握瞭充足的背景知識,得以更好地理解這些復雜事件中的指揮決策。弗萊徹曾對知名作傢沃爾特·洛德說:“每當戰鬥結束後,人們總是津津樂道於指揮官如何深思熟慮、奠定勝局,實際上他們總是要在黑暗中摸索半天。” 對於身處戰局者來說或許確如此言,但軍事學說和方法畢竟提供瞭必要的框架。本書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究和解釋這些“黑暗中的摸索”,從而闡明航母特混艦隊的指揮官在戰鬥中以及通常單調乏味但生死攸關的備戰過程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隻有這樣,纔能準確而如實地評價弗萊徹的決策和行動。



《航母艦隊司令:太平洋風暴的破曉者》(上下冊) 風暴的漩渦,艦長的雄心 當世界的目光聚焦於太平洋深邃而廣闊的海域,當曆史的齒輪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發齣沉重的轟鳴,一場前所未有的海戰史詩正在悄然展開。這並非僅僅是鋼鐵巨艦的碰撞,亦非冰冷戰術的較量,而是勇氣與智慧的交織,是犧牲與榮譽的升華,是肩負國運的艦長們,在生死一綫間,以血肉之軀與狂瀾搏鬥的真實寫照。 《航母艦隊司令:太平洋風暴的破曉者》(上下冊)並非一部虛構的冒險小說,而是以史為鑒,深入剖析二戰太平洋戰場上,那些決定戰爭走嚮的關鍵戰役,以及塑造這些戰役的靈魂人物。本書聚焦於那些在風暴中心掌舵的指揮官們,他們如何在瞬息萬變的戰局中,憑藉超凡的洞察力、堅定的意誌和非凡的膽識,帶領各自的航母艦隊,在咆哮的海麵上書寫傳奇。 曆史的熔爐:珊瑚海、中途島與瓜達爾卡納爾的烽火 太平洋戰爭,是一場漫長而殘酷的消耗戰,其間的每一次交鋒,都牽動著無數生命。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曆史的長河,親臨那些決定命運的戰場。 珊瑚海:初露鋒芒的航空母艦 在太平洋戰爭的黎明,珊瑚海的浪濤見證瞭航空母艦力量的崛起。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雙方主力艦隊未曾直接交火,完全依靠艦載機進行作戰的戰役。本書將深入剖析這場戰役的戰略背景,分析參戰雙方的兵力部署、戰術思想以及各自的優勢與劣勢。讀者將跟隨指揮官們的視角,感受他們在情報不完整、通訊受限的條件下,如何做齣艱難的決策。 我們將審視雙方艦隊在無綫電靜默中的焦慮等待,偵察機在茫茫大海中搜尋敵蹤的驚心動魄,以及戰鬥機、魚雷機、俯衝轟炸機編隊冒著槍林彈雨,執行著九死一生的任務。珊瑚海戰役雖然在戰術層麵雙方都有得失,但其戰略意義不容忽視。它粉碎瞭日軍在南太平洋擴張的企圖,為後來的中途島戰役爭取瞭寶貴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它證明瞭航空母艦作為海戰新巨頭的地位,徹底改變瞭海戰的形態。本書將詳細解讀這場戰役中,指揮官們如何權衡利弊,如何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做齣最有可能獲勝的判斷。 中途島:扭轉乾坤的戰略決戰 如果說珊瑚海是太平洋戰爭的序麯,那麼中途島海戰便是奏響的最高潮。這場戰役,以其決定性的戰略意義,被譽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摺點。日本海軍在此戰中損失瞭四艘主力航空母艦,元氣大傷,再也未能恢復元氣,徹底喪失瞭戰略主動權。 本書將以極其詳盡的筆觸,重現中途島戰役的每一個關鍵時刻。我們將剖析日軍傾巢而齣的“一擊必殺”戰略,以及其背後隱藏的戰略誤判和信息泄露。同時,我們將深入研究美軍如何憑藉破譯日軍密碼,提前掌握瞭日軍的作戰計劃,從而在中途島設下“口袋陣”。讀者將跟隨美國海軍的指揮官們,感受他們在巨大情報優勢下的沉著部署,以及如何在優勢兵力麵前,捕捉稍縱即逝的戰機。 從黎明前對敵艦的搜尋,到艦載機編隊冒著密集防空火力的英勇突擊,再到一架架戰機在熊熊烈火中墜落,本書將以宏大的視角,描繪這場空前慘烈的海空大戰。我們將聚焦於那些在關鍵時刻做齣正確決策的指揮官,他們的每一步棋,都直接關係到這場戰役的勝負,乃至整個太平洋戰爭的走嚮。本書將細緻地分析,在硝煙彌漫、生死攸關的時刻,他們是如何保持冷靜,如何調動有限的資源,如何捕捉到敵人的破綻,並以雷霆萬鈞之勢給予緻命打擊。 瓜達爾canal(所羅門群島):消耗與意誌的考驗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又稱所羅門群島戰役,是一場漫長而血腥的消耗戰。這場戰役不僅僅是爭奪一個島嶼的控製權,更是太平洋戰場上,雙方在陸、海、空三個維度上的全麵較量,是對雙方意誌力和戰略耐力的終極考驗。 本書將帶讀者深入瞭解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的復雜性。它不像中途島那樣,以一場集中性的海戰迅速決齣勝負,而是由一係列海戰、登陸作戰、陸地爭奪以及空戰組成,戰綫漫長,戰況犬牙交錯。我們將剖析雙方在此期間進行的多次海戰,如“薩沃島海戰”、“聖剋魯斯群島海戰”等,這些戰役雖然規模和影響程度不盡相同,但都對戰役的進程産生瞭深遠影響。 我們將探討美軍在初期登陸後的艱難處境,如何應對日軍源源不斷的增援和猛烈反撲。讀者將感受到在這片被稱為“鐵底海峽”的危險水域,航母艦隊如何在夜色的掩護下,與日軍艦隊展開殊死搏鬥。同時,本書也將關注陸地上的殘酷戰鬥,以及為爭奪機場和製海權而付齣的巨大代價。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是勇氣、犧牲和不屈精神的體現,它不僅消耗瞭日軍的軍事力量,更沉重打擊瞭其戰爭意誌。本書將著重分析,在如此漫長且艱苦的消耗戰中,指揮官們如何維持部隊的士氣,如何調整戰略部署,如何在資源的限製下,一步步蠶食敵人,最終取得勝利。 艦長的智慧:戰略、戰術與人性 《航母艦隊司令:太平洋風暴的破曉者》不僅僅是史實的陳述,更是對指揮官們智慧的深度挖掘。本書將聚焦於以下幾個關鍵維度: 戰略遠見: 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指揮官們如何製定和調整戰略,如何預判敵人的意圖,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達成戰略目標。本書將分析他們在戰前、戰中、戰後的戰略思考,以及這些戰略決策如何影響戰役的最終走嚮。 戰術運用: 航空母艦作戰的精髓在於艦載機的運用。本書將詳細解析在不同戰役中,指揮官們如何運用艦載機進行偵察、攻擊、反潛以及護航。我們將審視他們在製定作戰計劃時的細緻考量,以及在執行過程中如何應對突發情況。 信息解讀與決策: 在信息傳遞不發達的年代,情報的獲取和分析至關重要。本書將展現指揮官們如何從零散、不完整的情報中,洞察敵人的真實意圖,以及如何在壓力之下,迅速做齣關鍵決策。 領袖魅力與部隊管理: 指揮官的個人魅力和領導能力,對於部隊的士氣和戰鬥力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本書將通過對指揮官們言行的描寫,展現他們的決斷力、責任感、以及在逆境中鼓舞士氣的能力。 人性的考驗: 在戰爭的殘酷麵前,指揮官們也麵臨著人性的考驗。本書將適時穿插戰爭帶來的傷痛、犧牲以及指揮官們在承受壓力下的掙紮,展現他們並非隻是冷酷的機器,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個體。 穿越曆史的對話 《航母艦隊司令:太平洋風暴的破曉者》以其嚴謹的曆史考證,生動的敘事手法,以及深刻的思想內涵,為讀者提供瞭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本書並非要簡單地羅列戰役的勝敗,而是試圖揭示決定勝敗的深層原因,探討在極端環境下,人類智慧和勇氣的極限。 通過本書,讀者將不僅能夠瞭解太平洋戰爭的宏大圖景,更能夠深入理解,在那場決定世界格局的戰爭中,那些站在風暴中心的艦長們,是如何以他們的遠見卓識、堅定意誌和犧牲精神,鑄就瞭載入史冊的輝煌。他們是太平洋艦隊的脊梁,是風暴的破曉者,他們的故事,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在麵對挑戰時,永不言棄,勇往直前。 本書的上下冊結構,將循序漸進地帶領讀者深入這場波瀾壯闊的海戰史詩,從戰役的開端,到決定性的轉摺,再到最終的消耗與意誌的較量,讓讀者完整地體驗太平洋戰爭的跌宕起伏。每一次翻頁,都將是一次對曆史的迴溯,一次對偉大戰役的重溫,一次對人類勇氣與智慧的贊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絕對是我讀過的關於二戰海戰最深刻、最全麵的作品之一,它徹底顛覆瞭我對這場戰爭的認知。我一直對軍事曆史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這本書提供的視角是如此獨特,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是關於戰術和兵力的較量,更是關於人性的考驗,關於戰略的智慧,關於曆史的偶然與必然。作者對每一次戰役的分析都鞭闢入裏,從最初的戰略布局到最後的戰役結果,都進行瞭詳盡的梳理和解讀。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戰役細節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專業性和嚴謹性,那些數據、那些部署、那些通信,都仿佛活生生地展現在我的眼前。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能夠將如此宏大的曆史事件,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讓即便是不熟悉軍事術語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驚嘆,它讓我從一個更高的維度去審視這場戰爭,去理解它對整個世界格局産生的深遠影響。”

評分

“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場心靈的盛宴,讓我對戰爭有瞭全新的理解。我一直以來對海軍的作戰方式都充滿瞭好奇,而這本書則為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大門。作者以一種令人驚嘆的細膩和深度,描繪瞭太平洋戰場上那些驚心動魄的海戰。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著炮火的轟鳴,硝煙的彌漫,以及生死攸關的抉擇。更讓我感動的是,作者並沒有將焦點僅僅放在宏大的戰役上,而是深入地刻畫瞭那些置身於戰爭漩渦中的普通士兵和指揮官們。他們的恐懼,他們的決心,他們的犧牲,都深深地觸動瞭我。這本書讓我明白,戰爭並不僅僅是冰冷的數字和策略,更是無數個鮮活的生命在其中燃燒。我為書中展現齣的勇氣和犧牲而感動,也為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而深深著迷。這本書讓我對戰爭的認識不再停留在錶麵的宏大,而是更加關注戰爭背後的人性和情感。”

評分

“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來沉浸在這部作品中,簡直可以說是廢寢忘食。我從未想過,一本書能夠給我帶來如此強烈的代入感和情感衝擊。作者筆下的世界,充滿瞭緊張、懸念,以及時不時湧現的悲壯。那些海軍軍官們麵對的睏境,那些在情報不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做齣的艱難抉擇,都讓我深感震撼。我仿佛看到瞭他們的焦慮,他們的決斷,他們的犧牲。書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力量,從對艦船性能的描繪,到對戰場氣候的刻畫,再到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都做得非常齣色。我能感受到作者對這段曆史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對那些為國捐軀的將士們的敬意。這本書不僅僅是講述瞭一段曆史,更是傳遞瞭一種精神,一種在絕境中永不放棄的勇氣,一種為瞭正義而戰的信念。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曆史、對戰爭、對人性感興趣的讀者。”

評分

“天呐,我簡直不敢相信我讀到的內容!這本書的敘事節奏簡直把我牢牢地吸在書頁之間,讓人完全無法自拔。從一開始,作者就用一種近乎電影般的筆觸,將我帶入瞭那個波濤洶湧、危機四伏的太平洋戰場。你仿佛能聽到艦船引擎的轟鳴,感受到炮彈呼嘯而過的風聲,甚至能聞到海水的鹹濕味。那些海戰的描繪,簡直是令人心驚肉跳的藝術品,每一個細節都刻畫得如此生動,仿佛我就是那個在瞭望塔上緊張注視戰局的士兵,或是身處驚濤駭浪中的艦長。更讓我著迷的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堆砌戰爭場麵,而是深入地剖析瞭指揮官們的決策過程,那些在生死邊緣的權衡,那些難以想象的壓力,那些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努力。我真的能感受到角色的掙紮和偉大,他們的智慧、勇氣,以及在麵對巨大損失時的痛苦。這本書讓我對海戰的曆史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更加敬佩那些在二戰中為和平付齣巨大犧牲的將士們。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來的劇情會如何發展,作者又會為我展現怎樣的宏大畫捲。”

評分

“老實說,我起初對這本書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畢竟關於二戰海戰的題材已經有很多瞭。然而,這本書卻給瞭我一個大大的驚喜。作者的文筆流暢自然,敘事條理清晰,雖然涉及大量的軍事細節,但卻絲毫不顯得枯燥乏味。他能夠將復雜的戰術和戰略用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讓讀者能夠輕鬆地跟上他的思路。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戰爭場麵時所使用的那種冷靜而客觀的筆調,既不誇張,也不迴避殘酷的現實。他用一種史詩般的視角,展現瞭那場波瀾壯闊的海上戰爭,讓我們得以窺見戰爭背後真實的殘酷與偉大。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瞭更多的曆史事實,更讓我對戰爭的殘酷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經典之作。”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