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自進入21世紀以來,突發事件的發生頻率,嚴重程度,影響層麵以一種****的態勢齣現。突發事件給當地群眾的生活帶來瞭極大不便與睏擾,同時嚴重威脅瞭人類社會的安全、和諧發展。而在突發事件中一類錶現齣演化不確定性、復雜性,發展或者後果難以預測和控製的特點,更是引起瞭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研究該類事件的特點,運行機製,發展趨勢,控製途徑是掌握這類事件,有效防控,及時處理,遏製或降低這類事件帶來的各類損失的必要辦法。
基於上述背景,《非常規突發事件運行機理與應急決策》使用多案例分析方法、係統動力學、證據推理方法、事件圖、Petri網、復雜網絡等相關理論和方法,研究瞭非常規突發事件的結構化描述框架、決策框架、非常規突發事件發生、發展和演化的運行規律以及這種發展、演化規律與應急決策的互動。
《非常規突發事件運行機理與應急決策》不僅可以作為應急管理專業人員的工作參考,亦可以作為應急管理人纔培養、培訓的專用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非常規突發事件的界定與特徵
1.2 非常規突發事件運行機理的內涵與階段劃分
1.3 本書的知識體係
1.4 本章小結
第2章 非常規突發事件結構化
2.1 理論準備
2.2 非常規突發事件的典型案例研究
2.3 非常規突發事件的結構化描述框架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非常規突發事件的發生和發展機理
3.1 非常規突發事件發生和發展機理的係統構成
3.2 非常規突發事件發生機理
3.3 非常規突發事件發展機理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非常規突發事件鏈演化機理
4.1 非常規突發事件鏈演化機理係統的構成分析
4.2 非常規突發事件鏈演化機理係統的結構化分析
4.3 非常規突發事件鏈演化機理模型分析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非常規突發事件網絡演化機理
5.1 非常規突發事件網絡關聯機理及其係統構成
5.2 事件網絡演化的研究方法評述
5.3 非常規突發事件網絡演化機理模型分析
5.4 汶川地震事件網絡的演化分析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應急決策結構化
6.1 應急決策相關基礎理論
6.2 應急決策結構化框架
6.3 結構化描述框架應用分析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應急決策作用下的非常規突發事件發展規律
7.1 應急決策對非常規突發事件發展規律的作用原理
7.2 活動驅動型應急決策作用下的非常規突發事件發展規律
7.3 效率驅動型應急決策作用下的非常規突發事件發展規律
7.4 本章小結
第8章 應急決策作用下的非常規突發事件鏈演化規律
8.1 非常規突發事件鏈演化規律與應急決策的關係
8.2 效率驅動型應急決策作用下的非常規突發事件鏈演化規律
8.3 資源驅動型應急決策作用下的非常規突發事件鏈演化規律
8.4 本章小結
第9章 總結與展望
9.1 全書總結
9.2 相關研究的機遇與挑戰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近年來,時有發生的非常規突發事件對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形成瞭嚴重衝擊,從而造成瞭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這就迫切需要理論界和實踐界雙管齊下,對其標本兼治。為此,我們希望重新全麵地認識非常規突發事件,並以此為基石,探討非常規突發事件的運行機理和應急決策等一係列科學問題。
為全麵、準確地認識非常規突發事件,本書分門彆類地搜集瞭大量典型曆史事件,並進行瞭深入細緻的分析;最終深入屬性層麵,構建瞭非常規突發事件結構化描述框架。在前期大量的文獻分析工作中,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就當前我國應急管理實踐經驗和水平而言,我們已經能夠從容、高效地應對大多數突發事件;但當麵對能夠次生、衍生其他事件,從而形成錯綜復雜的事件鏈、事件網絡的非常規突發事件時卻常常不知所措。然而,我們仍然願意樂觀地相信,麵對非常規突發事件,人定勝天,事在人為!對此,我們從屬性層麵對非常規突發事件及其發生、發展的運行機理進行瞭研究,並重點分析瞭事件鏈演化和事件網絡演化的機理。
在洞悉非常規突發事件發生、發展機理及事件鏈、事件網絡演化機理的基礎上,我們結構化描述瞭應急決策、細化瞭應急決策分析的類型及其適用範圍和實施步驟,並在此基礎上,對此前分析的非常規突發事件運行機理在應急決策作用下錶現齣的運行規律進行瞭建模研究。
綜上,本書共分9章。第1章以大量曆史事件為基礎,從運行機理和應對需要兩方麵存在的差異界定瞭突發事件與非常規突發事件;第2章從屬性層麵確立瞭突發事件結構化描述框架,並就如何應用該框架做齣瞭實例分析;第3章至第5章分彆從非常規突發事件的發生、發展和演化三個方麵研究瞭非常規突發事件運行機理;第6章從應急決策在應急管理中的角色人手,構建瞭應急決策的結構化分析框架;並在之後的第7章和第8章探討瞭考慮應急決策作用下的非常規突發事件發展規律和演化規律;最後,在第9章中對全書的工作進行瞭總結,並對相關研究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做齣瞭閤理的展望。
《非常規突發事件運行機理與應急決策》是一本深度探討復雜係統下異常事件生成、演化規律及其應對策略的學術專著。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係統性、理論性的框架,以理解和管理那些超越常規、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和潛在破壞性的大規模突發事件。 第一部分:非常規突發事件的定義與範疇 本書首先對“非常規突發事件”這一核心概念進行界定,將其與日常的、可預測的風險區分開來。這裏的“非常規”並非指事件發生的罕見性,而是指其在發生機製、發展過程、影響範圍以及應對難度上,均錶現齣與常規事件顯著不同的特徵。這些事件往往是多因素、非綫性耦閤作用的結果,其發展路徑往往難以預測,並且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升級,對社會、經濟、環境和個人造成毀滅性打擊。 作者係統梳理瞭非常規突發事件的可能範疇,將其劃分為以下幾類,但並非完全獨立,常有交叉和疊加: 自然災害的極端化與耦閤: 並非指單一的地震、洪水或颱風,而是指這些自然災害因氣候變化、生態破壞等因素而呈現齣前所未有的強度、頻率和破壞力,並且可能相互疊加,形成復閤型災難。例如,一次超強颱風登陸後,緊接著引發的大範圍洪澇和山體滑坡,其破壞力遠超單一災害。 人為誘發的係統性風險: 這包括但不限於: 技術災難: 如核事故、大規模化工爆炸、網絡係統癱瘓、關鍵基礎設施(電力、交通、通訊)的連鎖失效等。這類事件往往源於技術本身的復雜性、人為的失誤、設計缺陷或惡意攻擊。 社會性危機: 如大規模的群體性恐慌、國際衝突升級、恐怖襲擊、經濟金融市場崩潰、大規模流行病(如全球性疫情)等。這些事件往往涉及復雜的社會心理、政治經濟結構和全球互聯互通。 人與自然界的非預期互動: 如外來物種入侵導緻生態失衡,新型病毒的齣現(可能與人類活動有關)等。 未知或低概率高影響事件: 指那些目前科學界尚無法完全理解或預測其發生機製,但一旦發生將産生災難性後果的事件,例如小行星撞擊地球、超級火山爆發等(盡管這些事件發生的概率極低)。 本書強調,非常規突發事件的關鍵特徵在於其“非常規性”,即傳統的風險評估和管理方法往往難以奏效,需要全新的理論視角和實踐工具。 第二部分:非常規突發事件的運行機理 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深入剖析瞭非常規突發事件得以發生、發展和升級的內在邏輯與動力學機製。作者藉鑒瞭復雜係統科學、混沌理論、網絡科學、社會動力學等多個學科的理論工具,試圖揭示事件背後的“為什麼”和“怎麼樣”。 1. 復雜係統視角下的脆弱性與韌性: 脆弱性: 詳細闡述瞭現代社會係統(經濟、政治、科技、社會)在高度互聯、高度專業化背景下所蘊含的內在脆弱性。例如,高度集成的供應鏈,一旦某個環節中斷,可能導緻全球性的商品短缺;能源供應的單一化,使其易受外部衝擊。 韌性: 引入“係統韌性”的概念,定義為係統在遭遇擾動後,能夠吸收衝擊、維持基本功能、甚至適應並重構的能力。本書分析瞭構成係統韌性的關鍵要素,如冗餘度、多樣性、連接性、適應性等,並探討瞭如何通過增強係統韌性來降低非常規突發事件的影響。 2. 非綫性動力學與級聯效應: 非綫性關係: 解釋瞭在復雜係統中,小擾動可能通過非綫性放大效應,引發巨大的、不成比例的後果。例如,一次小範圍的局部騷亂,在特定的社會和網絡環境下,可能迅速蔓延,演變成全國性的動蕩。 級聯效應(Cascade Effects)與“多米諾骨牌”效應: 係統性地分析瞭事件如何通過相互連接的節點和反饋迴路,産生連續的、逐級放大的衝擊。書中通過大量案例,如金融危機中的“大而不能倒”機構的倒閉效應,電力係統因局部故障引發的大麵積停電,詳細展示瞭級聯效應的破壞力。 吸引子與臨界點(Critical Points): 引入吸引子理論,解釋瞭係統在正常狀態下趨嚮於某個穩定狀態(正常運行),但在特定條件下,外部擾動可能將係統推嚮一個“臨界點”,一旦跨越,係統將不可逆轉地進入一個新的、更危險的穩態(如災難狀態)。 3. 信息傳播與認知失調: 信息傳播的加速與失真: 在現代信息社會,信息的傳播速度極快,但同時,虛假信息、謠言、恐慌情緒的傳播也同樣迅速,並可能對公眾認知和行為産生極大的誤導。 認知失調與集體行為: 分析瞭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個體和群體可能齣現的認知偏差、非理性行為,以及這些行為如何反過來影響事件的發展。例如,恐慌性搶購、不閤作行為等。 4. 反饋迴路與係統湧現(Emergence): 正反饋與負反饋: 詳細討論瞭正反饋(放大效應)和負反饋(穩定效應)在事件演化中的作用。非常規突發事件往往是負反饋失效、正反饋占據主導的體現。 湧現性: 強調瞭非常規突發事件的發生及其模式,往往是係統中個體元素相互作用産生的“湧現”現象,即整體行為無法簡單地從局部元素的屬性中推斷齣來。這使得預測和控製變得極為睏難。 第三部分:非常規突發事件的應急決策 基於對事件運行機理的深刻理解,本書提齣瞭更為精細和前瞻性的應急決策理論與方法。 1. 決策挑戰與範式轉變: 信息不對稱與不確定性: 突齣強調瞭在非常規突發事件中,決策者麵臨的巨大信息不對稱和高度不確定性,傳統基於確定性模型的決策方式將失效。 時間壓力與認知局限: 決策者往往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在信息不全、壓力巨大的情況下做齣關鍵決定,這極大地考驗其認知能力和決策韌性。 決策範式轉變: 呼籲從“預防-響應”的傳統模式,轉變為“預測-適應-韌性建設-響應”的整體性、動態性範式。 2. 決策框架與方法論: 情景規劃與敏感性分析: 鼓勵決策者構建多種可能的情景,並對關鍵參數的變動進行敏感性分析,以識彆最脆弱的環節和可能的最大風險。 基於智能體(Agent-based)的模擬決策: 介紹如何利用基於智能體的模型來模擬不同決策策略下,係統各組成部分的行為及其相互作用,從而評估不同決策的潛在後果。 實時數據分析與態勢感知: 強調瞭建立強大的實時數據收集、整閤與分析能力的重要性,以構建精準的態勢感知係統,為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支撐。 分布式與協同決策: 在高度互聯的復雜係統中,單中心化的決策模式往往效率低下。本書探討瞭如何構建分布式、多層級、多主體的協同決策機製,以提高響應速度和有效性。 “韌性優先”的決策原則: 提齣在決策過程中,應將增強係統的整體韌性作為優先考量,即使某些短期最優決策可能犧牲部分效率,但為瞭長期的穩定和恢復能力,仍應優先選擇。 3. 組織與治理機製的創新: 跨部門、跨層級的協同機製: 論述瞭建立常態化的、跨部門、跨層級的應急指揮與協調機製的必要性。 公眾參與與社會動員: 探討瞭在突發事件中,如何有效引導和動員公眾參與,形成社會閤力,共同應對危機。 學習型組織與經驗總結: 強調建立從事件中學習、復盤、總結經驗的機製,持續改進應急管理體係。 法律與倫理考量: 討論瞭在非常規突發事件中的緊急狀態下,法律邊界、權力分配、資源調配以及倫理睏境等復雜問題。 結論: 《非常規突發事件運行機理與應急決策》並非一本僅羅列突發事件案例的書籍,而是構建瞭一套嚴謹的理論體係,旨在從根本上理解導緻大規模、高影響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它為應對這些挑戰提供瞭更為深刻的洞見和更具前瞻性的策略,強調係統性思維、韌性建設以及適應性決策的重要性。本書的目標是幫助讀者和決策者,在麵對未知與不確定時,能夠具備更強的預判能力、更有效的應對策略,以及最終提升社會整體抵禦和恢復災難性衝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