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凡初级阶段,势头往往生机勃勃、前景广阔;同时,现状往往呈现粗线条,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建设过程中要经历很多困难和困惑。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如果把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作为一个时间节点,虽然至今仅两三年时间,我国智库建设已成绩斐然、有目共睹;同时,也出现了各种鱼龙混杂的现象,在一些智库建设基本问题上认识不清,甚至陷入理论和实践的误区。
其中,梳理、澄清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非常关键。实践中的问题,往往来自认识上的偏差。《新型智库基本问题研究》尝试放眼世界、对国外智库发展经验进行分析评鉴,并紧密结合国情、适应特定发展需求,对过去几年我国智库建设实践进行梳理、思考,加深对一些推动我国新型智库建设基本问题的认识。
目录
第一章 孰是孰非——智库是个筐,啥都可以装?
一、模糊的边界:到底有多少智库
二、基本定位:政策研究和咨询
三、最大争议:智库独立性
四、必要门槛:智库非营利性和公共性
五、能力条件:智库创新性
六、组织支撑:智库实体性
七、职能要求:智库专门性
八、智库建设阶段与要素类别
九、智库机构甄别
第二章 智库何能——智库只是咨政工具吗?
一、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外脑”
二、政策沟通的平台和纽带
三、国际关系的“第二轨道”
四、启发民智的“思想源泉”
五、精英人才的“蓄水池”
六、政策科学的“催化剂”
第三章 智库何兴——智库兴起的动力和支撑条件是什么?
一、传统动力:强国路上的思想之矛
二、硬实力支撑:经济持续繁荣
三、软实力支撑:体制环境
第四章 智库何多——智库只有一种模式吗?
一、美国智库模式独树一帆
二、加拿大智库与近邻迥然不同
三、欧洲政党依附性智库发展模式及其反思
四、亚洲智库的政府背景最为显著
五、俄罗斯智库的计划体制模式
六、探索中国智库模式
第五章 孰优孰劣——如何看待智库评价排名和标准?
第六章 智库何生——中国智库生长的“土壤”和现状是什么?
第七章 政府何为——政府如何在宏观层面为智库建设提供助力?
第八章 智库何为——智库如何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第九章 专家何为——智库研究人员应强化哪些专业素养?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新型智库基本问题研究》:
一些著名智库提出的政策建议,在美国对内对外政策中也确实发挥了重大作用。例如,美国第一个私营研究机构——布鲁金斯学会(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6年成立的政治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Government Research),它先后建议美国政府参加两次世界大战;二战结束后,它立即提出对外施行“马歇尔计划”“制裁流氓国家计划”,对内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创建联邦预算规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议。又如,二战刚爆发,外交关系委员会搞了一个大规模的“战争与和平研究项目”,先后向美国国务院提供682份研究成果备忘录,其中“占领德国”“创建联合国”“遏制苏联”等政策建议,均来自上述备忘录。再如,冷战结束出乎美国预料,老布什政府不知如何应对。对苏联研究极深的兰德公司(RAND)很快提出“扩大北约”“退出反导条约”“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等冷战后美国的主要战略构想。小布什上台后,由于自身缺乏知识和外交经验,也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智库提供外交政策建议。
(二)视野广阔,议题多元化
美国智库议题无所不有。除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外,一些前沿科技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也都被列为重点研究对象。
是否具有国际视野是衡量智库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从当前智库发展的总体趋势看,智库发展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智库无不具有全球视野,国际著名智库大都纷纷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讲座、跨国组织项目研究、拓展研究领域和业务范围、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建立分支机构并拓展海外业务,获得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真实信息,并站在不同的视野和角度研究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研究实力,推动决策咨询国际化发展,增强智库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
美国智库越来越走向国际化。一方面,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使它更广泛地涉足全球各地区的事务,必须时时应对来自全球的挑战,需要智库提供具有全球性视野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经济、社会问题不少,超级大国的地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美国更需要转移国内矛盾和应对国际挑战。随着美国智库的国际化,研究方向从原来冷战时期主要针对苏联等国家,转移扩大到研究各主要地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美国智库的服务对象、研究领域以及对外交流等,都具有高度的国际化特征。比如布鲁金斯学会每年都会邀请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学者和高级参谋进修、交流。
美国智库重视对亚洲尤其是对中国的研究。随着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持续提高,美国各智库不约而同地开展了跟亚洲有关的研究和讨论,中国已成为美国各智库的主要研究重点。而印度、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等也认识到了这一点,纷纷针对美国开展“智库外交”,以影响美国的政策,为自身利益服务。比如,布鲁金斯学会设立约翰·桑顿中国中心,并在清华大学设立了清华布鲁金斯中心,该中心主要聚焦于中国的崛起及其对美国、中国邻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
……
前言/序言
智库在当代世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成为社会体系不可或缺的公共角色。它对社会健康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社会各个阶层都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智库建设也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讲传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上从来不乏影响时事发展、让后世津津乐道的智囊人物;讲当下,中央顺应时势、及时决策,大力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迅速形成智库建设热潮。我国智库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
同时,凡事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优。现代智库是个“舶来品”,源于西方、兴于西方,对于中国来说仍然是个新鲜事物。我们对智库的认识,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我们总是不经意间就会听到它、谈到它,甚至受它影响;说陌生,是因为对多数人来说身边鲜见智库活动,也不尽了解国际智库实际运行情况。与一些发达国家的智库相比,我国当前的智库建设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这是本书立论的基础。
凡初级阶段,势头往往生机勃勃、前景广阔;同时,现状往往呈现粗线条,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建设过程中要经历很多困难和困惑。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如果把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作为一个时间节点,虽然至今仅两三年时间,我国智库建设已成绩斐然、有目共睹;同时,也出现了各种鱼龙混杂的现象,在一些智库建设基本问题上认识不清,甚至陷入理论和实践的误区。
其中,梳理、澄清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非常关键。实践中的问题,往往来自认识上的偏差。本书尝试放眼世界、对国外智库发展经验进行分析评鉴,并紧密结合国情、适应特定发展需求,对过去几年我国智库建设实践进行梳理、思考,加深对一些推动我国新型智库建设基本问题的认识。
本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很多问题的提出、讨论和结论,都是作者的粗浅认识。有诸多不当之处,作者文责自负。对引述的相关文著作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张伟
2017年6月于华盛顿
新型智库基本问题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新型智库基本问题研究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