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教你开药方2(新版)

名中医教你开药方2(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智龙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养生
  • 健康
  • 药方
  • 家庭医学
  • 疾病预防
  • 中药
  • 新版
  • 名中医
  • 开药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049358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3713
包装:平装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1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历代名家手中效如桴鼓的方剂,为什么自己用后疗效甚微,甚至完全无效?55首经典方剂,为你揭晓名中医处方的诀窍!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五脏用方为纲、以经典名方为目,从配伍法度与方义、用方要点与诀窍、用方心悟与案例精讲三个方面,剖析了组方之理法和用方之要旨。本书所选诸方,皆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临床疗效确切,同时也是作者数十年的习用之方,体现了作者注重方随法出、法因道立的制方观点和运用经验,对读者理解与掌握方剂功效和特点,临床灵活运用和仿效开方,提高处方水平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智龙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国首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天津市首届中青年名中医。现为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国家卫计委中医临床重点专科针灸专科学术带头人,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世界中联中医外治操作安全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灸分会副会长,曾先后师从津门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李毓麟教授、石学敏院士和张伯礼院士。临床注重经典理论的应用,主张药有升降浮沉,穴有离合出入,用药如用兵,用穴如用药。擅长针药并用,研制了调理脾胃针法、调神益智针法、意气针法、动静针法、深刺纳阳针法等八种特色针法,以及调中降糖颗粒、定志益聪颗粒、通脑灵、六藤水陆蛇仙汤、八妙柔筋颗粒等中药专方。完成国家*、省部级及局级等课题20项。主编著作4部,参编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肝脏用方 1

 第一节 和肝之剂 2

调肝和肝第一方——四逆散 / 2

肝脾不和之名方——逍遥散 / 5

调理肝气之名方——柴胡疏肝散 / 10

和解少阳之名方——小柴胡汤 / 13

和解胆经之名方——蒿芩清胆汤 / 20

 第二节 补肝之剂 24

肝经调血之专剂——四物汤 / 24

滋阴疏肝之名方——一贯煎 / 27

养肝安魂之神方——酸枣仁汤 / 30

 第三节 泻肝之剂 33

清肝泻火第一方——泻青丸 / 33

泻肝清胆之名方——龙胆泻肝汤 / 36

泻肝和胃基础方——左金丸 / 39

平肝潜阳第一方——镇肝熄风汤 / 42

凉肝熄风第一方——羚角钩藤汤 / 45

第二章 心脏用方 49

 第一节 和心之剂 50

调心和心第一方——导赤散 / 50

 

 第二节 补心之剂 53


养心安神之名方——天王补心丹 / 53

养心复脉之名方——炙甘草汤 / 56

 

 第三节 泻心之剂 59


清心泻火第一方——泻心汤 / 59

清心凉血第一方——清营汤 / 62

泻心凉血之名方——犀角地黄汤 / 65


第三章 脾脏用方 68

 第一节 和脾之剂 68


调脾柔肝之名方——痛泻要方 / 69

温中和脾之名方——苓桂术甘汤 / 71

调和中焦第一方——温胆汤 / 75

调中升降之名方——半夏泻心汤 / 80

和中温化之名方——藿香正气散 / 84

 

 第二节 补脾之剂 86


益气健脾基础方——四君子汤 / 86

甘温除热之名方——补中益气汤 / 90

健脾化湿第一方——参苓白术散 / 97

温中补虚之名方——小建中汤 / 102

健脾养心之名方——归脾汤 / 106

气血双补之名方——人参养荣汤 / 111

温中理中之名方——理中丸 / 115

 

 第三节 泻脾之剂 118


泻脾伏火第一方——泻黄散 / 118

清胃泻脾之名方——清胃散 / 121

辛凉解热之重剂——白虎汤 / 124

润脾缓下之专剂——麻子仁丸 / 128


  

第四章 肺脏用方 131

 第一节 和肺之剂 131


调肺理肺第一方——茯苓杏仁甘草汤 / 132

调肺温化之名方——小青龙汤 / 136

 

 第二节 补肺之剂 139


益气补肺之名方——补肺汤 / 139

补肺养阴之名方——生脉散 / 141

金水相生第一方——百合固金汤 / 143

清润补肺第一方——清燥救肺汤 / 146

补肺纳气之名方——人参蛤蚧散 / 149

  

 

 第三节 泻肺之剂 152


清宣泻肺第一方——泻白散 / 152

清肺平喘之名方——麻杏甘石汤 / 155

辛凉平剂之代表方——银翘散 / 157

通腑泻肺之名方——大承气汤 / 162

泻肺排脓第一方——千金苇茎汤 / 165


  

第五章 肾脏用方 169

 第一节 和肾之剂 170

调和肾之基本方——六味地黄丸 / 170

 第二节 补肾之剂 175


补益肾气第一方——肾气丸 / 175

滋阴补肾第一方——大补阴丸 / 179

滋补肝肾之名方——左归丸 / 182

温肾利水之名方——真武汤 / 185

 

 第三节 泻肾之剂 189


利水泻肾第一方——猪苓汤 / 189

利水化气之名方——五苓散 / 192

滋阴清肾之名方——青蒿鳖甲汤 / 196


  

附录 方名汉语拼音索引 200

  


  

  

  



《本草求真:实用中药辨识与应用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面向广大中医爱好者、初学者以及希望深化中药知识的从业人员的实用指南。它并非专注于某一位名家或某一特定方剂的教学,而是致力于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中药认知框架,帮助大家掌握辨识中药、理解药性、合理应用中药的必备技能,从而能够更安全、有效地利用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 全书结构与内容特色: 本书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确保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中药学的精髓。 第一部分:中药学基础理论体系重塑 本部分旨在为读者打下坚实的中药学理论基础,纠正可能存在的认知误区,建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 何谓“药”?——重新审视中药的本质与来源: 深入剖析中药的定义,不仅仅是植物、动物、矿物,更是蕴含着天地精气、具有特定物质基础和生物活性的物质。我们将从宏观角度介绍中药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性味归经”的奥秘——理解药物的内在规律: 详细讲解中药的四气(寒、热、温、凉)与五味(辛、甘、酸、苦、咸),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药物的治疗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深入阐述“归经”理论,揭示药物如何靶向人体特定的脏腑、经络,从而发挥其独特疗效。这部分内容将通过大量生动的实例,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 “功效主治”的逻辑——从药性到临床应用的桥梁: 如何从药物的性味归经推导出其主要的治疗功能和适应症?本节将详细解析这一推导过程,介绍诸如“辛能发散”、“甘能补益”、“苦能泄降”、“咸能软坚”、“酸能收涩”等基本原则,并辅以经典药物的案例分析。 “炮制”之道——提升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智慧: 中药的炮制是中国古代医药学的一大特色,本书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炮制方法,如炒、炙、蒸、煮、煨、制等,并解释其目的在于改变药物的性味、减缓毒性、增强疗效、便于储存等。通过理解炮制,读者将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中药的精妙之处。 “配伍”之学——药物协同增效与规避风险的关键: 单味药的疗效有限,中药的精髓在于配伍。我们将系统介绍中药配伍的基本原则,如君臣佐使,以及常见的配伍关系,如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并阐述这些原则在实际用药中的重要性,强调如何通过合理的配伍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药物间的负面反应。 第二部分:经典中药辨识与药理揭秘 本部分精选了临床常用且具有代表性的中药,通过详细的辨识方法和深入的药理阐述,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真实中药的感性认识和理性理解。 “望闻问切”下的中药真颜——图文并茂的辨识宝典: 针对每味重点介绍的中药,我们将提供高清、多角度的实物图片,并详细描述其外观特征,包括根、茎、叶、花、果、种子、皮、壳等部位的形态、颜色、气味、质地等,如同请一位资深药师在您身边指导。同时,辅以“闻”其气味、“尝”其味道(在安全前提下)等辅助辨识技巧。 “药理”解码——现代科学视角下的中药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 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揭示中药的有效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多糖、挥发油等,并解释它们在体内的作用靶点和生理效应。例如,当介绍黄连时,我们会深入探讨其主要成分小檗碱的抗菌、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介绍人参时,会分析其皂苷类成分的人体免疫调节、抗疲劳等功效。 临床应用实例精析——从理论到实践的迁移: 每个经典中药的介绍,都将附带其在经典方剂或临床常用方中的应用举例,并简要分析其在方剂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让读者明白这些药物是如何被组合起来治疗特定疾病的。 第三部分:辨证论治与方剂思维训练 掌握中药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于临床。本部分将引导读者从“辨证”入手,理解方剂的组方逻辑,培养初步的方剂思维能力。 “辨证”是前提——如何“审证求因”,把握病机: 详细介绍中医“辨证”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通过案例示范,教导读者如何收集病史、观察症状体征,最终归纳出疾病的本质——病机。 “论治”是关键——理解方剂的构成与组方智慧: 在明确病机后,如何选择恰当的药物组成方剂?本节将深入讲解方剂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则在实际组方中的具体运用。我们将选取一些基础且经典的方剂,如小柴胡汤、四物汤、六君子汤等,逐一剖析其组成药物、各药物在方剂中的作用,以及方剂的整体功效和适应症。 “举一反三”的方剂思维——掌握遣药用药的逻辑: 通过对不同证型的方剂进行分析,引导读者理解同一类药物在不同方剂中的配伍变化所带来的疗效差异,以及如何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加减变化。这部分旨在培养读者“活”用方剂的能力,而非死记硬背。 第四部分:中药安全使用与健康生活 本部分强调中药使用的安全性,并引导读者将中药知识融入日常健康管理。 “知药”才能“善用”——中药的禁忌与不良反应: 详细列举常见中药的禁忌症、配伍禁忌,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强调“是药三分毒”,用药需谨慎。指导读者在出现不适时如何及时就医,以及如何向医师提供详细的用药信息。 “日常养生”中的中药智慧——药食同源与食疗方: 介绍一些常见具有食疗功效的中药材,如枸杞、红枣、山药、生姜等,并提供简单易学的药膳食谱,帮助读者通过日常饮食调理身体,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中药现代化”的探索与展望——古老智慧的新生: 简要介绍中药现代化研究的进展,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以及新药开发等,让读者了解中药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增强对中医药文化的信心。 “如何科学求医”——与医生有效沟通的实用建议: 提供关于如何准确描述病情、理解医嘱、合理复诊等方面的指导,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中医药服务。 本书特点总结: 1. 体系完整,逻辑清晰: 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再到安全使用,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 2. 内容详实,案例丰富: 每一个知识点都配有详细的解释和生动的案例,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3. 辨识度高,图文并茂: 大量的高清实物图片,帮助读者轻松辨识各类中药,直观学习。 4. 理论与实践结合: 既有深入的理论阐述,又有贴近实际的临床应用指导。 5. 强调安全,注重养生: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始终贯穿中药使用的安全性教育,并融入日常健康养生理念。 6. 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专业术语堆砌: 即使是中医初学者,也能轻松阅读和理解。 目标读者: 对中医药养生保健感兴趣的普通大众。 中医、中药专业的学生及初级从业人员。 希望系统学习中药知识,提升自我保健能力的人士。 希望更科学、安全地使用中成药的患者。 《本草求真:实用中药辨识与应用指南》将成为您探索中医药世界、掌握健康主动权的得力助手。它不是一本速成的秘籍,而是一扇通往博大精深中医药学堂的大门,引领您一步步走进这片充满智慧的领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中医养生很感兴趣,但总觉得理论知识太深奥,自己动手很难。这次看到这本《名中医教你开药方2(新版)》,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回来了。拿到书后,真的让我眼前一亮!首先,这本书的排版非常清晰,重点内容都用加粗或者特殊的颜色标出来了,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惫。其次,它不仅仅是罗列药方,而是将每个方剂的组成、用法、禁忌都讲得明明白白,甚至还提供了很多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心得,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经典方剂的讲解,比如某个方子为什么这样配伍,每个药材在方中起什么作用,都解释得条理分明,让我对中医的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还有,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中医药的养生小常识,比如如何根据体质选择食物,如何通过食疗来调理身体等等,这些都非常实用,可以直接应用到生活中。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走进中医的世界,让我不再觉得中医遥不可及。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但一直没来得及入手。最近终于在朋友的推荐下,下定决心买了一本。拿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精美,纸张的触感也很好,给人一种高端大气的感觉。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插图非常生动形象,将一些比较复杂的药理知识用图画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起来,也更容易理解。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常见病症的分析部分,详细列举了不同病症的症状、病因,以及对应的中药配方,还附带了每个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说明,非常详尽。感觉这本书不光是教你开药方,更像是系统地梳理了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作者的语言风格也很亲切,没有过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让像我这样的中医爱好者也能轻松阅读,并且有所收获。总之,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收藏和反复阅读的工具书,无论是对于中医爱好者还是想要了解中医养生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我是一名中医专业的学生,平时也在努力学习各种中医知识。最近,我听同学们推荐了这本《名中医教你开药方2(新版)》,就立刻入手了。收到书后,我花了几天时间仔细阅读,发现这本书的内容确实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更加注重实践应用。书中收录的方剂大多是经过临床验证的,而且都有详细的方解和加减变化,这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资料。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经验方”的介绍,这些方子往往凝聚了老中医们毕生的心血,效果显著,而且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作者在讲解方剂的时候,也常常结合具体的病例,这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方剂的临床应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严谨,但又不失生动,让我能够轻松地吸收其中的知识。我觉得这本书对于我们中医学生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辅助教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临床用药的技巧。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中医的理解非常有限,基本上停留在“看病吃中药”的层面。但自从接触了这本《名中医教你开药方2(新版)》之后,我的认知被彻底颠覆了。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扎实,不仅仅是简单的药方汇编,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它教会我如何观察、如何分析,如何根据身体的细微变化来判断病因,而不是仅仅盯着表面的症状。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疑难杂症的分析,作者能够将复杂的病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清楚,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思路和方剂。书中的药方都经过名中医的验证,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还强调了“治未病”的理念,教我们如何通过日常的调理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这让我觉得中医的价值远不止于治病。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中医的探索之路,让我看到了中医更深层次的魅力和智慧。

评分

我一直对传统医学的智慧充满敬意,但接触中医的机会不多。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名中医教你开药方2(新版)》,抱着好奇的心态买了下来。这本书的整体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它并没有一味地强调药方的神奇,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阐述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理念。书中的很多内容,都围绕着如何“理解”身体,如何“顺应”自然,而不是简单地“对抗”疾病。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情志致病”和“起居有常”的论述,这让我意识到,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关乎心理和生活方式。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懂书中的所有药理知识,但它已经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的种子。它让我看到了中医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价值远远超出了简单的药物治疗。这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启迪,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开始思考如何通过自然的方式来寻求身心的平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