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脂肪移植新技术

自体脂肪移植新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毅,栾杰 著
图书标签:
  • 自体脂肪移植
  • 脂肪填充
  • 整形手术
  • 美容外科
  • 医美
  • 再生医学
  • 组织工程
  • 面部轮廓
  • 体形雕塑
  • 抗衰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7687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391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4
字数:3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微整形注射美容的自体脂肪移植,精彩的插图。图文并茂;主要为美容及整形科医生参考使用。

目录

第1 章 概述 // 001
第1 节 自体脂肪组织移植的历史 // 002
第2 节 自体脂肪组织移植技术的发展 // 003
第3 节 自体脂肪组织移植技术的共识与争议 // 004
一、自体脂肪移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 004
二、自体脂肪移植的几个重要环节 // 005
三、自体脂肪移植后的效果评价 // 007
四、制订脂肪移植临床操作规范的必要性 // 008
参考文献 // 008
第2 章 自体脂肪移植量的评估和围术期处理 // 011
第1 节 自体脂肪移植量的评估 // 012
一、自体脂肪移植的一般评估方法 // 012
二、受区注射生理盐水 // 012
第2 节 自体脂肪移植的围术期处理 // 014
一、术前准备 // 014
二、自体脂肪移植术后处理 // 023
参考文献 // 026
第3 章 自体脂肪取材与纯化 // 027
第1 节 注射器法取材 // 028
一、肿胀麻醉 // 028
二、供区选择 // 028
三、抽吸针与注射器的选择 // 029
四、脂肪获取具体方法 // 030
目 录
自体脂肪 文前.indd 9 2017-12-06 07:27:42
X 自体脂肪移植新技术
第2 节 Body-jet 自体脂肪移植吸脂术 // 031
一、Body-jet 水动力吸脂机收集及纯化脂肪原理 // 031
二、Body-jet 水动力吸脂系统收集脂肪的一般步骤 // 032
第3 节 自体脂肪的纯化 // 034
一、静置沉淀法 // 035
二、冲洗过滤法 // 036
三、纱布棉垫吸附法 // 036
四、漂洗法 // 036
五、离心法 // 036
参考文献 // 039
第4 章 脂肪移植方法 // 041
一、注射器直接推注法 // 043
二、注射枪法 // 043
三、螺纹推注法 // 044
四、螺旋推注法 // 044
五、齿轮推注法 // 045
六、气压推注法 // 046
七、电动推注法 // 046
参考文献 // 049
第5 章 自体脂肪移植后的转归与效果评价 // 051
第1 节 自体脂肪移植后的转归 // 052
一、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后的组织学变化 // 052
二、影响移植脂肪组织体积变化的因素 // 053
第2 节 自体脂肪移植后的效果评价 // 056
一、直接测量法 // 056
二、影像学测量法 // 061
参考文献 // 068
第6 章 面部网格化分区与自体脂肪精细移植 // 071
第1 节 面部网格化分区与术前美学评估 // 073
一、面部美学标准 // 074
自体脂肪 文前.indd 10 2017-12-06 07:27:42
目 录XI
二、面部网格化分区 // 075
三、术前美学评估的方法与网格化美学分区的意义 // 077
第2 节 额部网格化分区与脂肪移植 // 079
一、网格化分区 // 079
二、自体脂肪移植 // 080
第3 节 眉部网格化分区与脂肪移植 // 083
一、网格化分区 // 083
二、自体脂肪移植 // 083
第4 节 鼻部网格化分区与脂肪移植 // 084
一、网格化分区 // 085
二、自体脂肪移植 // 085
第5 节 唇部网格化分区与脂肪移植 // 087
一、网格化分区 // 088
二、自体脂肪移植 // 088
第6 节 颏部网格化分区与脂肪移植 // 089
一、网格化分区 // 089
二、自体脂肪移植 // 089
第7 节 鼻唇沟部网格化分区与脂肪移植 // 091
一、网格化分区 // 092
二、自体脂肪移植 // 092
第8 节 眼眶部网格化分区与脂肪移植 // 093
一、网格化分区 // 093
二、自体脂肪移植 // 093
第9 节 颊部网格化分区与脂肪移植 // 096
一、网格化分区 // 096
二、自体脂肪移植 // 096
第10 节 颞部网格化分区与脂肪移植 // 099
一、网格化分区 // 099
二、自体脂肪移植 // 100
第11 节 耳部网格化分区与脂肪移植 // 101
一、网格化分区 // 101
二、自体脂肪移植 // 102
参考文献 // 102
自体脂肪 文前.indd 11 2017-12-06 07:27:42
XII 自体脂肪移植新技术
第7 章 自体脂肪移植手部年轻化技术 // 103
一、适应证 // 104
二、器械 // 104
三、自体脂肪颗粒的获取 // 105
四、脂肪颗粒的制备 // 107
五、脂肪颗粒注射 // 108
六、术后处理 // 108
七、术后评估 // 109
八、并发症 // 109
九、注意事项 // 112
参考文献 // 114
第8 章 组织外扩张器辅助自体脂肪移植隆乳与乳房再造 // 115
一、BRAVA 装置的作用原理 // 116
二、BRAVA 装置的临床适应证与禁忌证 // 119
三、BRAVA 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119
四、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 122
参考文献 // 122
第9 章 CAL 技术与自体脂肪移植 // 125
第1 节 干细胞的基础知识 // 126
一、干细胞的基本特性 // 126
二、干细胞的基本种类 // 128
第2 节 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基础知识 // 129
一、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发现过程 // 129
二、常用名词 // 129
三、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基本特性 // 130
四、脂肪源性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 // 130
第3 节 CAL 技术的基本原理 // 130
一、基本概念 // 130
二、相关临床实验研究 // 131
三、CAL 技术的机制 // 132
自体脂肪 文前.indd 12 2017-12-06 07:27:42
目 录XIII
第4 节 CAL 技术的应用 // 133
一、应用SVF 的CAL 技术 // 133
二、应用ADSC 的CAL 技术 // 135
三、干细胞辅助脂肪移植的产业化 // 135
四、CAL 技术的适应证 // 137
第5 节 CAL 技术的问题与展望 // 140
一、细胞分离和扩增过程中的问题 // 140
二、临床应用的问题 // 140
三、前景与展望 // 141
参考文献 // 142
第10 章 PRP/PRF 与自体脂肪移植 // 145
第1 节 PRP 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 // 146
一、PRP 简介 // 146
二、PRP 制备方法 // 146
三、PRP 作用机制 // 147
四、操作步骤 // 147
第2 节 PRF 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 // 151
一、 PRF 简介 // 151
二、PRF 与PRP 对比 // 151
三、PRF 的制备 // 151
四、操作过程 // 152
参考文献 // 154
第11 章 自体SVF 辅助颗粒脂肪移植隆乳术 // 155
第1 节 概述 // 156
第2 节 术前准备 // 157
一、自体SVF 辅助颗粒脂肪移植隆乳术的临床适应证与禁忌证 // 157
二、手术人群的选择 // 157
三、术前谈话 // 158
四、术前检查项目 // 158
五、摄影 // 158
自体脂肪 文前.indd 13 2017-12-06 07:27:42
XIV 自体脂肪移植新技术
第3 节 基本手术操作方法 // 159
一、脂肪供区与切口选择 // 159
二、脂肪获取 // 160
三、SVF 的提取 // 164
四、自体SVF 辅助颗粒脂肪移植隆乳术技术要点 // 166
第4 节 术后处理及护理 // 170
第5 节 并发症的发生与预防 // 170
一、感染 // 170
二、血肿、血清肿 // 171
三、脂肪液化 // 171
四、硬结 // 171
五、假性囊肿 // 172
六、色素沉着、感觉改变 // 172
七、皮肤凹凸不平 // 172
八、脂肪栓塞 // 172
九、隆乳术后双乳不对称 // 172
十、乳房下垂 // 173
第6 节 术后随访 // 173
参考文献 // 174
第12 章 脂肪移植的其他技术 // 175
第1 节 FAMI 技术 // 176
一、操作方法 // 177
二、操作规范 // 178
第2 节 超微粒脂肪移植技术: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 179
一、操作方法 // 179
二、超微粒脂肪的临床应用 // 183
三、小结 // 187
第3 节 瘢痕粘连与凹陷性瘢痕的处理 // 188
一、瘢痕粘连的处理 // 188
二、凹陷性瘢痕粘连的特点与处理 // 190
参考文献 // 195

精彩书摘

第1 章 概 述
自体脂肪 1 .indd 1 2017-12-06 07:28:23
002 自体脂肪移植新技术
第1 节 自体脂肪组织移植的历史
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89 年,Van der Meulen 首先将脂肪组织游离移植应
用于临床。1893 年,Neuber 在采用大块脂肪组织移植失败的基础上,改良为采用多个小块脂肪组
织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畸形获得成功。1895 年,Czerny 报道采用切除的脂肪瘤组织移植进行乳房
整形获得成功。1909 年,Lexer 采用腹部脂肪组织块移植治疗眶下区凹陷与半侧颜面萎缩等取得满
意效果。1911 年,Bruning 尝试采用脂肪注射技术进行鼻成形术未获成功。但到1925 年,脂肪移
植被广泛地应用于体表软组织凹陷、半侧颜面萎缩、小乳症等的治疗。1938 年,脂肪移植已成为
整形与再造外科中被确认的一种治疗方法。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游离脂肪移植被用于充填额窦清
除后残留的死腔,也被用于覆盖神经与肌腱,以及腰段脊髓手术中覆盖硬脊膜。随着脂肪移植应用
范围的扩大与经验的积累,临床医生发现,游离脂肪组织对感染的抵抗力较低,移植后吸收严重,
吸收量高达30%~70%,而且容易发生移植物中心部位无菌性坏死、液化,形成囊肿,并最终被纤
维结缔组织所代替,其疗效并不令人满意。所以自20 世纪60 年代以后,游离脂肪组织移植几乎被
弃用。
要提高游离脂肪组织移植(free adipose tissue transplantation)的成活率,其关键在于血供重
建。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临床工作者认识到真皮具有丰富的血管,与之紧密附连的脂肪组织可
以从真皮血管网中获得血液供应,从而增加脂肪组织的存活,减轻脂肪移植后期移植物体积的丧
失。因此,对真皮脂肪组织复合移植给予了高度关注,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1959 年,
Watson 成功地实施1 例真皮脂肪组织复合移植,该移植物为20.32 cm×22.86 cm×7.62 cm 大小,
重200~250 g,移植后未发生组织坏死、脂肪液化和感染。1972 年,Leaf 和Zarem 运用真皮脂肪组
织进行面部凹陷充填,并强调切取、移植组织块时,操作应轻柔,这样可以减轻组织吸收,而且证
实移植的真皮内也无明显的囊肿形成。到1992 年,仍有采用真皮脂肪组织移植治疗进行性半侧颜
面萎缩(progressive hemifacial atrophy,PHA)(Romberg 病)等轻、中度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报道。
此外,也用于治疗腮腺切除后下颌区凹陷、后天性与先天性软组织凹陷、半侧颜面萎缩和小乳症,
认为真皮脂肪组织是软组织凹陷最好的填充材料。但Sawney 在1969 年以猪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真
皮脂肪组织移植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移植后1 周、2 周、4 周与8 周时,移植物体积分别丧失
6.7%、9.0%、20.0% 与33.3%,并观察到血管生长仅限于真皮部分,没有血管自真皮长入脂肪组织。
根据实验结果,Sawney 认为真皮血管形成良好并不能提高脂肪的存活,真皮脂肪组织移植优于单
纯脂肪组织移植的关键在于操作方便,减轻损伤,从而降低了移植物的吸收率。其他学者的实验与
临床研究结果也显示,真皮脂肪组织移植后仍存在明显吸收,吸收率达40%~50% 或更高,必须再
次手术充填。综合此类研究结果,真皮脂肪组织移植较单纯脂肪组织移植效果有所改善,但最终结
果仍不尽如人意。

前言/序言

序言一
自体脂肪 文前.indd 3 2017-12-06 07:27:42
自体脂肪 文前.indd 4 2017-12-06 07:27:42
自体脂肪组织移植技术经历了120 多年的探索过程,由于脂肪细胞获取方便,整形外科医生不
愿意遗弃这种自体充填材料,从诺埃伯(Neuber,1893)多个小块脂肪组织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畸形,
到现在研究的脂肪来源干细胞移植,其目的都是增加移植脂肪细胞成活的数量,减少吸收,维持良
好的充填效果。艾伦·博根(Ellen Bogen,1986)采用颗粒状脂肪组织移植治疗痤疮、外伤后组织缺损、
鼻唇沟过深、眼睑凹陷、面部萎缩等效果明显。脂肪颗粒注射受到整形外科医生的关注,30 年的
时间内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在半侧颜面萎缩症、半侧颜面短小症、面部软组织缺损凹陷畸形、小乳症
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并且应用于面部美容和抗衰老治疗。在脂肪移植技术的研究中,对于脂肪的
获取方法、脂肪纯化方法、如何减少脂肪颗粒的含水量、注射方法、应用三维扫描技术测算脂肪移
植前后的体积和评价方法等方面产生许多共识,也有许多问题在探索之中,如对脂肪来源干细胞的
认识、脂肪来源干细胞移植技术、富小板血浆/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plasma/platelet-rich
fibrin,PRP/PRF)、基质血管成分细胞(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在脂肪移植中应用及效果
评价,这些科学问题还存在很大争论,有待于学者们不断深入研究。
面部脂肪注射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栓塞的并发症时有发生,应该引起医生们重视,
初次做脂肪移植的医生要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要熟悉面部血供的解剖关系,预防动脉栓塞的发生。
《自体脂肪移植新技术》总结了近年来脂肪移植技术的临床经验和实验室研究成果,规范了脂
肪移植的操作流程,是整形外科医生应用脂肪移植技术的重要参考教材,希望对临床操作和理论探
索起到指导作用。
祁佐良
2016 年11 月5 日于北京
序言二
自体脂肪 文前.indd 5 2017-12-06 07:27:42
自体脂肪 文前.indd 6 2017-12-06 07:27:42
自体脂肪组织被认为是最理想的软组织充填材料,因此,自体脂肪移植已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
泛的整形美容技术之一。由于缺乏统一的临床操作规范,术后效果不确定,远期效果不甚理想,以
及术后各种各样并发症的发生,自体脂肪移植也是最具争议的整形美容技术。其争议涵盖该技术的
安全性与有效性,以及所有操作环节,包括供区选择、脂肪获取、脂肪处理、移植方法、矫枉过正、
术后处理、移植后脂肪的成活过程与成活率、添加剂使用、冷冻保存以及各种辅助技术的应用等。
凡此种种,自体脂肪移植就成为国内外从事该领域临床与相关基础研究工作专家们的研究热点。
2009 年,笔者主编出版《脂肪移植的基础与临床》一书,主要介绍了自体脂肪移植的基本内
容和笔者的临床经验总结,以及提高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的实验研究工作,并侧重介绍了笔者在组
织工程脂肪构建方面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2011 年,承蒙著名整形外科专家王炜教授的厚爱和信任,
和郭树忠教授一道共同担任由他领衔的巨著《中国整形美容全书》第2 分册《形体雕塑与脂肪移植
外科学》的主编工作,在当时国内从事形体雕塑与脂肪移植临床工作的众多专家中,邀请到来自六
个省市、七家医疗单位的十多位专家组成编写小组,历经10 个月,顺利完成编写工作并于2012 年
底出版。书中重点介绍了脂肪抽吸术、脂肪移植术和形体成形术的最新进展,充分体现了著作的科
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斗转星移,几年过去了,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在国内外仍方兴未艾,新技术、新方法、新认识、
新进展不断涌现,为了能及时充分反映国内外在自体脂肪移植领域的实际水平与最新成就,同时弥
补前两部著作的不足,动议编写本书。
本书由国内七个省会城市的七家三甲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专家联袂撰写完成,主要注重实用性,
特别是以可操作性为核心的临床实用价值。作者们以自己的病例资料,辅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图文
并茂,力争使读者们轻松阅读,一目了然。
本书由12 章组成,内容涉及自体脂肪移植的围术期处理、自体脂肪取材与纯化、自体脂肪移
植方法、自体脂肪移植后的转归与效果评价、面部网格化分区与精细移植、自体脂肪移植在手部和
乳房的应用,以及细胞辅助脂肪移植(cell-assisted lipotransfer,CAL)、PRP/PRF、SVF 在自体脂
肪移植中的应用,面部自体脂肪肌肉注射(fat autograft muscle injection,FAMI)技术与纳米脂肪移
植技术等方面的成果。
前 言
自体脂肪 文前.indd 7 2017-12-06 07:27:42
VIII 自体脂肪移植新技术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各位作者以自己所做的工作为主,结合文献资料,力求使所撰写的内容能
尽可能反映国内外自体脂肪移植技术目前的发展现状,由于水平有限,加上所取得的临床经验的局
限性,书中难免挂一漏万出现错误,敬请广大同行予以批评指正。
刘毅
2016 年9 月8 日
《塑形美学:形体雕塑与体态优化新篇章》 内容简介 在追求健康、自信与和谐体态的时代,“塑形美学”不仅仅是对外在形态的单纯描摹,更是对生命活力与内在精神的深刻表达。本书《塑形美学:形体雕塑与体态优化新篇章》是一部集理论、技术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专著,旨在为广大医美专业人士、科研学者以及对形体科学有着深度探索的爱好者们,提供一个全面、前沿且具有指导意义的平台。本书深入剖析了现代医学美容领域在形体雕塑和体态优化方面的最新进展,从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到美学原理,多维度、深层次地解读了如何科学、安全、有效地塑造和改善人体形态。 核心内容详述: 第一部分:形体美学的理论基石与评估体系 人体形态的科学解析: 这一部分将从人体解剖学的角度出发,细致入微地描绘不同区域的骨骼、肌肉、脂肪、皮肤等组织的结构特征,并重点阐述这些结构如何共同影响身体的整体线条和轮廓。我们将探讨不同年龄、性别、种族以及生活习惯下,人体形态的普遍差异与独特之处。例如,在分析腹部形态时,会详细介绍腹壁肌肉的走向、脂肪的分布层次(浅层脂肪与深层脂肪)、以及皮肤的弹性与收缩能力,为后续的塑形方案设计奠定坚实的解剖学基础。 美学原则与比例的量化: 美学是形体雕塑的灵魂。本书将系统梳理古典美学与现代审美的核心理念,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我们将引入黄金分割、斐波那契数列等数学原理在人体比例中的应用,例如脸部“三庭五眼”的经典比例,以及身体各段比例的和谐度。同时,也会探讨当下流行的“S曲线”、“马甲线”、“蜜桃臀”等具体形态美感的构成要素,以及如何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的美学追求。 全面体态评估方法学: 精准的评估是成功塑形的第一步。本书将介绍一套严谨、多维度的体态评估体系,涵盖了静态评估(如站姿、坐姿的整体线条,身体对称性,皮肤松弛度等)和动态评估(如行走、跑步时的身体协调性,肌肉激活模式等)。我们将详述各种测量工具和技术的使用,例如皮脂厚度计、身体成分分析仪、3D扫描技术等,并重点讲解如何通过这些数据,结合临床经验,为每一位求美者建立个性化的体态档案,识别形态问题的根源。 个体化差异与心理社会因素: 形体雕塑并非千篇一律的标准化操作。本书将深入探讨影响个体形态的诸多因素,包括遗传背景、激素水平、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睡眠)、职业特点、甚至是心理状态和文化背景。我们将强调,理解并尊重这些个体化差异,是制定真正有效的塑形方案的关键。此外,本书还将触及心理学在体态优化中的重要性,分析肥胖焦虑、身体畸形恐惧症等心理问题,以及如何在治疗过程中结合心理疏导,达到身心共进的理想效果。 第二部分:现代形体雕塑技术与进阶应用 非侵入式与微创形体优化技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安全、高效的非侵入式和微创技术被应用于形体雕塑。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当前主流的技术,如: 聚焦超声(HIFU)与射频(RF)技术: 重点阐述其在紧致皮肤、溶解局部脂肪方面的作用机制,并分析不同设备在能量输出、治疗深度、靶向性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在面部年轻化、身体局部塑形(如腹部、大腿内侧、上臂)中的具体应用。 冷冻溶脂(Cryolipolysis)技术: 深入剖析其科学原理,即利用脂肪细胞对低温的敏感性进行选择性破坏。本书将详细介绍不同设备的型号、探头类型、治疗参数设置,以及在腹部、侧腹、臀部、大腿等部位的应用。同时,也会重点强调其安全性、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术后护理。 激光溶脂(Laser Lipolysis)与光动力疗法: 探讨激光在促进脂肪分解、刺激胶原蛋白再生方面的作用,以及不同波长激光的特性和应用范围。光动力疗法则会在皮肤光老化、改善肤质方面进行阐述。 高强度聚焦电磁波(HIFEM)技术: 重点介绍其通过诱导肌肉超强收缩来达到塑形和增肌的目的。我们将深入解析其作用机制,并在腹部、臀部等肌肉募集和锻炼效果显著的区域进行详尽的案例分析和技术指导。 物理疗法与功能性训练: 除了直接的形体雕塑技术,本书还将强调物理疗法在改善体态、纠正不良姿势方面的作用。例如,运动康复、手法矫正、筋膜松解等技术,如何与现代美容技术协同作用,实现更长久、更自然的体态优化。 微创手术的精准化与安全性提升: 对于需要手术干预的形体雕塑,本书将聚焦于微创手术的最新进展,强调“精准”与“安全”两大核心。 内窥镜辅助技术: 介绍内窥镜在胸部、腹部、臀部等区域的微创手术中的应用,如何实现更小的切口、更精细的操作、更快的恢复。 微创吸脂与脂肪移植技术(详尽阐述): 本部分将对目前主流的微创吸脂技术进行深度解析,包括不同负压吸脂、超声辅助吸脂(UAL)、动力辅助吸脂(PAL)、水动力辅助吸脂(WAL)等的技术原理、优缺点、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在不同身体部位的应用要点。同时,也将详细阐述脂肪移植的最新技术,如离心分离技术、纳米脂肪移植、富血小板血浆(PRP)辅助脂肪移植等,强调脂肪的存活率、塑形效果以及安全性。本书将特别关注脂肪移植在面部年轻化、乳房形态重塑、臀部塑形等方面的精细化操作和长期效果。 线雕与生物填充材料的创新应用: 探讨新型可吸收线材的设计理念、提拉机制以及在面部、颈部、身体区域的个性化设计。同时,也会介绍新型生物填充材料(如PLLA、PCL等)在改善皮肤松弛、增加皮肤容积、促进胶原再生方面的应用,并强调其安全性和持久性。 多技术联合应用与个性化方案设计: 现代形体雕塑的趋势是多技术的联合应用,以达到更佳的综合效果。本书将重点探讨如何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将不同的技术进行合理搭配,例如,将聚焦超声与冷冻溶脂结合,同时使用RF技术紧致皮肤;或将微创吸脂与脂肪移植结合,实现局部脂肪的精准移除与形态的重塑。我们将提供丰富的临床案例,展示不同技术组合在解决复杂形体问题时的有效性,并强调方案设计的个体化、系统化和前瞻性。 第三部分:术后管理、并发症防治与前沿展望 精准的术后管理与康复指导: 成功的形体雕塑离不开细致的术后管理。本书将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术后管理方案,涵盖伤口护理、药物使用、饮食建议、运动指导、以及压力衣的合理应用。我们将强调,有效的术后管理不仅有助于加速康复,更能最大程度地确保塑形效果的持久和稳定。 并发症的识别、预防与处理: 任何医疗美容技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本书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详细分析形体雕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血肿、皮肤坏死、神经损伤、不对称、凹凸不平、以及脂肪栓塞等。我们将从技术选择、操作规范、术前评估、术中监测等多个环节,深入探讨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并提供针对不同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和有效处理方法,指导临床医生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安全。 数字化技术与人工智能在形体雕塑中的应用: 展望未来,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将在形体雕塑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书将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个性化植入物设计、手术导板制作中的应用;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在术前模拟、术中导航方面的潜力;以及人工智能(AI)在数据分析、精准诊断、个性化方案推荐等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 可持续性与健康生活方式的融合: 形体雕塑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人们实现健康、自信、充满活力的生活。本书将强调,技术手段只是辅助,科学的生活方式才是保持良好体态的基石。我们将倡导将医学美容技术与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心理调适等相结合,引导人们建立科学、可持续的生活习惯,从而实现由内而外的美丽与健康。 《塑形美学:形体雕塑与体态优化新篇章》 是一部集科学性、实用性、前沿性于一体的专业著作。它不仅为医美从业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也为广大求美者提供了科学、理性的参考。本书致力于推动形体雕塑与体态优化领域的健康发展,帮助更多人实现对理想体态的追求,重塑自信,拥抱更美好的生活。

用户评价

评分

让我惊喜的是,《自体脂肪移植新技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一点也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医学术语堆砌感。我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间设备精良的实验室,但同时又有一个善于沟通的向导,在我耳边解释着那些令人着迷的科学奥秘。我最想知道的是,书中是如何解读“新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的。它是不是会深入探讨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在组织再生中的作用?我很好奇,那些新兴的脂肪处理技术,比如水动力辅助脂肪抽吸术,或是微粒脂肪移植技术,在理论上是如何最大化脂肪细胞的存活和分化的。此外,我对书中关于“新技术”在不同适应症上的应用特别感兴趣。比如,在改善鼻唇沟、苹果肌凹陷等面部年轻化方面,新技术是否能带来更自然、更持久的效果?而在身体塑形方面,比如臀部和胸部的增大,新技术又有哪些独特的优势?我期望书中能有详细的案例研究,附带高清的术前术后对比照片,让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增强说服力。这样的图书,不仅能为医学从业者提供指导,也能让对这项技术感兴趣的普通大众,获得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

评分

翻开这本《自体脂肪移植新技术》,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严谨而又不失人文关怀的学术氛围。它不仅仅是堆砌冷冰冰的理论知识,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在与我娓娓道来。我特别期待它能阐释“新技术”的革新之处,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是提取脂肪的方式变得更精细,还是纯化和处理脂肪的过程有了突破?我猜想,书里一定会重点介绍一些新型的离心技术、过滤技术,甚至是可能利用到的生物材料,来提高脂肪细胞的活性和成活率。同时,我也想知道,这些新技术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比如脂肪坏死、囊肿形成,有多大的帮助?毕竟,安全和效果是患者最关心的两个要素。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也体现在它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对自体脂肪移植术的科学认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盲目崇拜。它应该会深入剖析不同技术流派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临床场景下的适用性。也许,书中还会涉及一些关于术后护理和效果评估的标准,让读者能对整个治疗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最终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评分

这本《自体脂肪移植新技术》听名字就充满了希望,我一直对手术治疗的某些问题感到些许的担忧,总觉得身体上的创伤越大,恢复起来越是漫长和痛苦。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眼睛立刻就被吸引住了。我脑海中浮现出的,不仅仅是医学的进步,更是那些希望通过微创方式改善自身外貌或解决健康困扰的人们,他们内心深处的期待。这本书,仿佛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一本指南,悄悄地诉说着一种更温和、更自然的解决方案。我期待它能深入浅出地讲解,比如,它会不会详细介绍现代技术是如何实现脂肪存活率的大幅提升?那些传统方法存在的不足,在新技术下又是如何被克服的?我特别好奇,它是否会涉及一些在特定部位进行脂肪移植的案例分析,比如面部轮廓的精细雕塑,或是胸部的重塑?毕竟,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都大相径庭,想要达到理想效果,技术细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我希望书中能有详实的技术图解,清晰的步骤展示,让普通读者也能大致了解整个过程,从而减少对未知治疗的恐惧。对于那些还在犹豫不决的人来说,这本书或许能提供重要的信息,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评分

从封面设计到内容标题,《自体脂肪移植新技术》都散发出一种专业且富有前瞻性的气息。我一直认为,医学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新技术”与“改善生活质量”联系起来的。它是否会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和统计分析,来证明这些新技术在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缩短康复时间方面的显著优势?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新技术”在解决特殊人群需求方面的应用,比如,对于烧伤、创伤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或者在癌症术后乳房重建等方面,新技术是否能提供更理想的治疗方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涵盖更广泛的临床实践,不仅仅是美容整形领域,更延伸到更具治疗意义的应用。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关于新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甚至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突破性技术的展望,那将更加令人兴奋。这样的图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可能是一本激励和启发业界不断创新的宝典。

评分

这本书《自体脂肪移植新技术》的编排非常人性化,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知识的传递上,有着非常清晰的逻辑和条理。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对于“新技术”的定义,究竟涵盖了哪些方面?它是不是包含了从脂肪的采集、筛选,到注射的整个流程上的创新?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微创技术的强调,这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缩短恢复期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一些新型的仪器和设备,比如不同类型的抽吸设备、离心机,甚至是一些新型的注射器和注射技术,是如何提升脂肪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这些新技术是如何应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吸收、钙化等问题,并且提供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方案。对于那些想要进行自体脂肪移植的读者来说,了解不同技术的风险和收益至关重要,而这本书,似乎正是一本能够帮助他们做出明智决定的重要参考。我相信,它能够为那些寻求更自然、更安全美容方式的人们,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