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藝到十三經──以經目演變為中心(上下冊)

從六藝到十三經──以經目演變為中心(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程蘇東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89846
版次:1
商品編碼:1229376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47
字數:612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程蘇東教授聚焦中國古代“經目”的演變,從這一角度切入中國經學史和學術史的領域,考察學術發展與政治變遷,展現瞭青年學者嶄新的學術思路和學術麵貌,為經學和中國古代學術研究提供瞭新內容、新觀點。

內容簡介

  《從六藝到十三經——以經目演變為中心》提齣並解釋瞭“經目”這一概念。“經目”是指曆代中央政府對官學中所尊“經書”及其解釋體係而做齣的限定。經目與經學曆史中的經書閤稱不同,一般的經書閤稱具有偶然性、隨意性和個人性,在計數時寬鬆隨意,而經目則具有學理性、穩定性和製度性。本書以曆代“經目”的演變為核心,在文化史的背景下展開從“六藝”到“十三經”的專題史研究。其研究大緻分為以下三個方麵:基於史實的考辨清理;考稽、探討經目演變的內外部誘因以及前後因革或並存的不同經目之間的關係;嘗試就“經目”本身及其與經學史的關係等問題作若乾理論性的探討與總結。本書的研究建立在充分的文獻學基礎上,以文化史為背景,將經目的研究與政治史、製度史、社會史等相關研究結閤起來,全麵立體地考察經目這一曆史現象在傳統社會中的影響。同時,本書的研究也是在“當代史”的情景下展開的。其中,關於戰國時期儒學的地域分布與“六藝”之提齣的論述,關於兩漢五經說學理重構的闡釋,關於日傳本《古文孝經孔傳》真僞的考辨,關於宋代官定“四書五經”的形成與當時政治之關係的考論,關於《十三經注疏》初次匯印地點的考證,作者都有自己的創獲。

作者簡介

  程蘇東,北京語言大學文學學士,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哲學係博士後。齣站後任北京大學中文係講師、副教授,兼任國學研究院、國際漢學傢研修基地秘書。

目錄

從六藝到十三經——以經目演變為中心
目錄
上冊
序 袁行霈

緒論

一、“經目”的提齣

二、經目研究的曆史與現狀

三、本書的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一章“六藝”的形成

第一節西周、春鞦的國傢教育與王官“四教”

一、作為貴族“公共空間”的商周學宮

二、“詩禮樂”與“書”:二分的經典結構

三、闢雍與泮宮的科目差異

四、儀式與文本:詩禮樂與《書》的經典化

第二節定本與賦義:從王教之典到孔門聖典

一、孔子與“四教”經典的正定

二、舊邦新命:“四教”之學的危機與新變

三、聖人有“作”:《春鞦》的經典化

四、由筮典到儒經:《易》學德教思想的發掘

五、聖統的終結與“經典之門”的關閉

第三節戰國儒學的分化與“六藝”說之提齣

一、不見於《孟》《荀》的“六藝”說

二、戰國時期“六學”並舉說考索

三、專經與通義:戰國儒學的分化

四、“六藝”為楚儒所倡說芻議

第四節漢初儒學與“六藝”說之確立

一、“以六為度”:賈誼的“六藝”論

二、“六學皆大”:董仲舒的“六藝”論

第二章兩漢官定經目的製度演變

第一節從孔門聖典到帝國經典

一、建元五年之前的博士製度

二、草創階段的“五經博士”

第二節“師法博士”製的確立與早期調整

一、諸經師法分化與官學師法的齣現

二、石渠會議與《穀梁傳》的官學化

三、宣帝黃龍“十二員”與“師法博士”製的確立

四、元帝政治與《京氏易》的尊廢

第三節劉歆爭立古文經與今古學的對立

一、誰是曆史的敘述者:從《新學僞經考》說起

二、尊《左》事件中的“陣營”問題

三、官學背景下的西漢古文經學傳統

四、“毀師法”:劉歆《左氏》新學與漢代《春鞦》學
傳統之間的矛盾

五、成哀政治語境中的劉歆《左氏》新學
第四節王莽持政時期的經目改革

一、似是而非的“古文經博士”

二、《樂經》立學與博士增員

三、從“《周官》”到“《周禮》”

第五節東漢經目製度的重建

一、“十四博士”的確立

二、《左》《穀》遭廢與《公羊》獨尊

三、大、小戴分置與“慶氏禮”的性質問題

第三章兩漢“五經”說的學理重構

第一節兩漢之際重建“五經”說的契機

一、從“數以六為紀”到“數用五”

二、以“五常”配“五經”

三、5+1:賈誼式“六藝”說的重現

第二節《漢書·藝文誌》所見“五經”說

一、學術史迴顧

二、西漢中後期重《易》思想的淵源

三、以《易》為“五經之原”的實現

第三節《白虎通·五經》所見“五經”說

一、《白虎通》所見“五經”說校勘

二、讖緯之學的興起與《春鞦》“為赤製”說

三、《白虎通》所見“五經”說的性質問題

下冊

第四章魏晉至隋唐經目演變

第一節鄭學一統:魏初經目新變

一、曹魏“十九博士”說考僞

二、不標師法的曹魏博士製度

三、魏初太學中的鄭學“小一統”

四、邊緣化的魏初太學

第二節鄭王分庭:曹魏後期的學術與政治

一、王學立官的時間問題

二、王學肇興之由

三、嘉平以後的鄭王之爭與曹馬之爭

第三節繁簡依違:兩晉官學經目的調整

一、晉武“十九博士”諸說平議

二、《三臨闢雍碑》所見三傢禮的並置

三、駁雜多元的西晉太學師法

四、東晉博士員減省與太學師法一元化

五、孝武帝重定國子學經目

第四節儒玄之爭:南北朝經目沿革

一、“意在貴玄”:顔延之元嘉新製

二、“儒不可缺”:王儉與陸澄的永明更化

三、梁陳經目與晚齣新注的勝利

四、十六國、北朝及隋經目探賾

第五節多元歸一:一元化的唐代經目

一、唐代科舉與“九經”製的確立

二、今古《孝經》之爭與玄宗禦注的頒定

第五章宋學的發展與官定“四書五經”的形成

第一節熙寜變法與王安石經目改革

一、北宋經學新變與熙寜“五經”製度

二、兼經製度的確立與《孟子》升經

三、元祐更化與北宋經目的後續調整

第二節南宋“六經”製度

一、南宋“六經”的建立

二、南宋“六經”的經學史地位

第三節從“六經五書”到“四書五經”

一、“四書”的結集

二、至元國子學與“六經五書”製

三、皇慶科舉與“四書五經”的確立

四、《周禮》的廢置及其經學史意義

第六章民間經學力量的上升與“十三經”的確立

第一節南宋至明初的“十四經”說

一、“十四經”所指略考

二、“十四經”之說的學術背景

三、“十四經”說的經學史地位

第二節《十三經注疏》的初次匯印及其經學史意義

一、所謂“南監本”的刊刻時間問題

二、“南監本”之說的形成及傳播

三、“南監本”之說考僞

四、“正德本”《十三經注疏》的經學史意義

第三節明中期漢學思潮的興起與“十三經”的正式確立

一、“十三經”成於宋代說平議

二、南宋所謂“十三經”之提齣

三、“至正嘉之際而盡變其說”:《十三經注疏》的齣現

四、從閩本到北監本:“十三經”之名的最終確立

五、“十三經”之說的官方認可

附錄一:北京市文物局藏元刻明修本《十三經注疏》
各書刻工名錄

附錄二:北京市文物局本《十三經注疏》刻工籍貫
可考者所刻書(瞿目所載部分)

結語

一、經目的基本特徵

二、經目演變的分期

三、經目與經學史之關係

參考文獻

一、基本古籍

二、近代以來齣版論著

三、論文集及研究資料匯編

四、學位論文

五、期刊論文

後記

用戶評價

評分

書不錯,滿減購入非常劃算

評分

這一本書寫得很精彩,非常值得一讀

評分

一早收到從六藝到十三經開心的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還不錯哦噢噢噢哦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

一版一印,可以看看,年輕學者

評分

還沒來得及看,書籍質量沒問題!

評分

一早收到開心的從六藝到十三經第三輯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