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延续第1版(2013年)的优点,强调病例资料的完整和可追溯性、充分展示PET/CT与其他影像图片、突出诊断思路的透彻分析和精准的点评;保留第1版中难度系数较高的优秀病例;新增难度系数较大的精彩病例,尤其是肿瘤以及容易与肿瘤混淆的良性病变的疑难病例;除18F-FDG PET/CT显像病例,增加特异性的新型显像剂PET/CT显像病例;病例总数增加至122例,肿瘤病例75例,常需与肿瘤鉴别诊断的其他疾病47例。
姚稚明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医院和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核医学科主任、医学影像中心副主任,核医学教研室主任、医学影像教研室副主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及中央保健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国际原子能机构亚太地区协助项目中国协调员,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李方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分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同位素行业协会常务理事。
王铁
——首都医科大学核医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病例1 肺炎型原发性肺淋巴瘤
病例2 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
病例3 椎体单发淋巴瘤
病例4 FDG PET/CT误诊为良性病变的弥漫性软组织淋巴瘤
病例5 淋巴瘤化疗后并发外生性肝癌
病例6 臀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病例7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睾丸静脉内癌栓形成
病例8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病例9 原发性肺血管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病例10 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病例11 单侧颈部淋巴瘤
病例12 肌肉侵袭性NK/T细胞淋巴瘤
病例13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
病例14 肺淋巴瘤
病例15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病例16 骨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
病例17 原发性骨淋巴瘤
病例18 肝脏惰性淋巴瘤
病例19 肝脾T细胞淋巴瘤
病例20 腮腺腺淋巴瘤
病例21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病例22 白血病脊柱浸润
病例23 疑似骨转移的肋骨单发浆细胞瘤
病例24 多发性骨髓瘤
病例25 多发性骨髓瘤髓外浸润
病例26 FDG PET/CT和18FECH PET/CT联合显像诊断多发性骨髓瘤髓外浸润
病例27 椎旁及盆腔腹膜后髓外造血
病例28 肺及腰椎结核FDG PET/CT显像误诊肺癌并腰椎转移
病例29 结核性腹膜炎伴化脓性感染
病例30 结核性腹膜炎
病例31 胰头结核
病例32 心包结核合并淋巴结核
病例33 肺部病变误诊
病例34 肺结核
病例35 肺结核并淋巴结及骨结核
病例36 孤立性脑结核
病例37 伴血清CA125明显升高和渗出性腹膜炎的女性生殖器结核
病例38 全身播散性结核
病例39 肺癌术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结核
病例40 颅内多发占位11C-MET、FDG PET/CT联合显像
病例41 FDG PET/CT发现腮腺基底细胞癌术后5年肺脑转移
病例42 曾被误诊精神分裂症的额颞叶痴呆
病例43 18F-FDG和68Ga-DOTATATE双探针PET/MR精准定位分泌型垂体微腺瘤
病例44 单发肋骨黄色肉芽肿性骨髓炎合并甲状腺腺瘤
病例45 桥本甲状腺炎误诊为甲状腺癌
病例46 甲状旁腺不典型腺瘤伴棕色瘤
病例47 11C-CHOLINE PET/CT显像检出甲状旁腺腺瘤
病例48 颈椎椎管脊膜瘤并鼻咽癌
病例49 肺癌术后淋巴结炎性增生误诊为转移瘤
病例50 肺炎型肺癌
病例51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
病例52 细支气管肺泡癌
病例53 左肺双重癌
病例54 双肺多发腺样囊性癌
病例55 误诊为炎性病变的肺癌
病例56 整合素受体和生长抑素受体双靶点显像显示肺癌异质性
病例57 机化性肺炎
病例58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病例59 肺炎性病变
病例60 左肺上叶炎性假瘤
病例61 误诊为恶性的肺部炎性疾病
病例62 肺部IgG4相关性疾病
病例63 肺硬化性血管瘤
病例64 右肺结节梭形细胞型脑膜瘤
病例65 鉴别诊断肺部多发结节
病例66 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病
病例67 肺部良性平滑肌瘤病
病例68 双肺弥漫性结节
病例69 胸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病例70 前纵隔原发绒癌
病例71 心肌黏液腺癌
病例72 右侧乳腺纤维瘤
病例73 肿瘤阳性显像和淋巴显像结合评估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
病例74 含脂肪成分的肝细胞癌
病例75 FDG和C-11 Acetate PET/CT 显像联合诊断肝左叶小肝癌
病例76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C-11 Acetate双时相显像特点
病例77 肝内肺吸虫病
病例78 慢性肝脓肿
病例79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
病例80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病例81 慢性胆囊炎伴急性发作FDG代谢活跃形似胆囊癌
病例82 胰腺原发性鳞癌
病例83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
病例84 胰腺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癌
病例85 PET/CT假阴性的胰腺癌
病例86 胰腺脂肪坏死误诊胰腺癌
病例87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病例88 团块状胰腺炎局灶代谢增高
病例89 假瘤性胰腺炎
病例90 误诊为胃癌的巨大胃溃疡
病例91 小肠溃疡
病例92 慢性阑尾炎
病例93 胃肠间质瘤
病例94 胃肠道间质肿瘤合并恶性黑色素瘤及全身多发转移
病例95 FDG/PET监测输尿管癌术后早期复发
病例96 膀胱癌术后肠代膀胱黏液分泌所致代谢增高
病例97 男性睾丸原发性绒毛膜癌并双肺多发转移
病例98 子宫内膜癌并发卵巢宫内膜癌
病例99 卵巢浆乳癌多发钙化性转移
病例100 腰背痛患者18F-NaF PET/CT显像意外发现卵巢癌骨外转移灶
病例101 盆腹膜后淋巴管肌瘤病
病例102 小腿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病例103 多中心卡斯特尔曼代病
病例104 伴有副肿瘤天疱疮和肺部异常的局限型卡斯特尔曼代病
病例105 多中心型卡斯特尔曼代病合并POEMS综合征
病例106 椎体嗜酸性肉芽肿
病例107 骨嗜酸性肉芽肿
病例108 首发呼吸道症状的复发性多软骨炎
病例109 结节病 1
病例110 结节病 2
病例111 结节病 3
病例112 结节病 4
病例113 纵隔结节病
病例114 多系统结节病
病例115 甲状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
病例116 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病例117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骨嗜酸性肉芽肿型,EGB)
病例118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侵犯胸腺及骨骼
病例119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多骨侵犯
病例120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病例121 Gorham-Stout综合征
病例122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这本书简直是PET/CT学习者的“宝藏”!作为一名对PET/CT影像充满好奇心的进修医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快速提升判读能力的教材。而这本书,正是我的“及时雨”。它精选的病例都是那种“见了会怕,不见又会犯错”的经典疑难病例,涵盖了从头到颈、胸腹、盆腔,再到全身骨骼的各个部位。作者在解析每个病例时,都极富逻辑性,不仅描述了影像学表现,更重要的是,他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还有哪些可能性?”、“如何进一步确认?”。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我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诊断过程中。书中对一些鉴别诊断的细致讲解,让我明白了同一种影像表现背后可能隐藏着截然不同的病理。特别是书中对一些罕见病和变异型病例的描述,让我大开眼界,也为我将来可能遇到的类似情况打下了基础。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背后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太扎实了!作为一名初涉PET/CT领域的医生,我常常在面对一些复杂影像时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一些少见病、变异型或者治疗后的影像解读,更是让我头疼。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它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精选了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疑难病例,每一个病例都配有详尽的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思路以及最终的病理学证实。作者在分析时,不仅列出了可能的诊断,还深入剖析了为什么某个诊断可能性大,而另一个诊断可能性小,这种循证式的分析过程,对我提高临床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才能做出准确判断的病例,书中都给出了清晰的指引。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PET/CT在肿瘤复发、转移以及治疗反应评估方面的病例,这些内容在临床实践中非常常见,但往往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通过学习这些案例,我感觉自己对PET/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规避一些常见的误区。书中的插图清晰,排版合理,阅读起来非常流畅,虽然是专业书籍,但一点也不枯燥。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系统地梳理一下PET/CT在肿瘤治疗后随访中的一些难点问题,结果这本书的内容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涵盖了肿瘤治疗后不同时期、不同类型肿瘤的影像表现,还重点讲解了治疗性改变、假阳性、假阴性等容易混淆的情况。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对不同显像剂在特定疾病中的应用差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如18F-FDG PET/CT在淋巴瘤、头颈部肿瘤、肺癌等疾病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以及其他新型显像剂在特定肿瘤诊断中的优势。作者的分析逻辑性极强,每一个结论都有扎实的影像证据支持,并且引用了不少最新的研究进展,体现了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前沿性。对于我们这些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来说,能够学习到如此系统、前沿的知识,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本书的编排也很出色,病例的呈现方式清晰明了,既有影像,又有文字解释,方便对照阅读。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病例,更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进行临床教学。作者似乎深知我们这些年轻医生在面对棘手病例时的迷茫,所以他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每提出一个诊断方向,都会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影像学特征,并联系解剖学、生理学甚至病理学知识进行佐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有几个关于PET/CT在非肿瘤性疾病中的应用案例,这部分内容往往在基础教材中被提及得较少,但其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书中对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的PET/CT表现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并给出了与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要点。这让我意识到,PET/CT的应用远不止于肿瘤,它在全身各系统的疾病诊断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作者的语言风格也很接地气,虽然是专业术语,但解释得清晰易懂,不会让人产生距离感。这本书就像一本随身的“疑难杂症手册”,随取随用,每次都能有所收获。
评分我一直认为,PET/CT的精髓在于“精细”和“灵活”。这本书正是将这种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不是一本简单的病例汇编,而更像是一本“思维训练手册”。作者以一种非常“故事化”的方式,将每一个疑难病例背后的临床故事、影像学发现、诊断过程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病例时,不仅仅局限于影像本身,还会结合患者的病史、既往治疗情况,甚至是一些细微的临床线索,来构建完整的诊断逻辑。这让我深刻体会到,PET/CT影像的解读,绝非“看图说话”,而是一个复杂、严谨的综合判断过程。书中对一些“陷阱”病例的剖析,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例如,那些看似“阳性”但实则为假阳性,或者看似“阴性”但实则存在微小病灶的情况,作者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鉴别要点和影像学证据。这本书,让我对PET/CT有了更深的敬畏之心,也更有信心去面对临床中的各种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