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9公務員考試核心考點手冊:公共基礎知識考點集萃

中公版·2019公務員考試核心考點手冊:公共基礎知識考點集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永新 著
圖書標籤:
  • 公務員考試
  • 公共基礎知識
  • 考點手冊
  • 中公
  • 2019年
  • 教材
  • 備考
  • 行測
  • 申論
  • 知識點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日報齣版社
ISBN:9787511542991
版次:1
商品編碼:12295061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公務員考試核心考點手冊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4
字數:202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麵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彆,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2019公務員考試核心考點手冊:公共基礎知識考點集萃》是由中公教育研究團隊在嚴格依據國傢公務員考試大綱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實用性輔導手冊。本書將知識點閤理壓縮,力爭將高頻考點呈現在考生麵前,解除考生對公共基礎知識“內容多”“篇幅長”的學習顧慮。另外,本書既可作為考生鞏固基礎知識的教材,又可作為考前復習的實用指南。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9公務員考試核心考點手冊:公共基礎知識考點集萃》由中公教育研究團隊在分析曆年真題並根據教材體係壓縮而成,適用於各類公職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學科考前重點復習記憶。本書在編排上呼應教材,將重點內容編排整理,分為政治、經濟、法律、文化曆史、地理環境、自然科技、管理、公文、公民道德建設和農業農村十篇內容。

目錄

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2)
毛澤東思想(7)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10)
黨和國傢的政策文件(15)
市場經濟(18)
微觀經濟(20)
宏觀經濟(23)
國際經濟(27)
我國經濟發展戰略(3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34)
法理學(35)
憲法(37)
主要實體法(42)
主要程序法(55)
文化知識(66)
曆史知識(95)
中外地理概況(128)
自然地理常識(136)
人文地理常識(142)
環境常識(145)
科技常識(148)
生活常識(158)
計算機基礎知識(165)
公共管理基礎知識(168)
行政管理基礎知識(172)
公文基礎知識(178)
法定公文寫作(188)
常用事務文書寫作(191)
道德(194)
職業道德(196)
公務員職業道德(198)
農業農村基礎知識(200)
農業農村建設(207)
農業農村政策文件(212)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214)

精彩書摘

  第一篇
  政治
  1.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方麵的內容,具體如下:
  2.意識的産生和本質
  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産物,是社會曆史的産物。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意識的錶現形式是主觀的,內容是客觀的。
  意識的本質: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反映,意識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動。
  3.物質與意識的關係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物質是客觀存在,意識是主觀存在;物質是根源,意識是派生;物質不能代替意識,意識不能代替物質。通過實踐,物質可以轉化為意識,意識可以轉化為物質;意識和物質具有同一性。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包含兩方麵的含義:其一,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自始至終存在著矛盾運動。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麵各有其特點。
  矛盾的普遍性屬於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則是事物的個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就是事物的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彆的關係。
  5.否定之否定規律
  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産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在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過程中,辯證的否定是決定性的環節。
  事物運動的總體過程,是一個從肯定到否定,從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的過程。否定之否定是普遍存在的事物周期性發展過程。否定之否定的整個進程,是一個無限前進和發展的過程。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麯摺性的統一。
  6.實踐與認識的關係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在人的認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第一,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第二,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第三,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第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認識指導實踐,認識一旦形成,就會反作用於實踐,指導實踐的全過程。
  7.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所決定的。
  8.曆史觀的基本問題
  曆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
  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麵,即社會物質生活過程及其條件,包括自然環境、人口因素和物質資料生産方式,其中物質資料生産方式是主要的和決定性的因素。
  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麵,即人的精神活動及其産品,它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包括藝術、道德、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哲學等社會意識形式和情感、風俗、習慣、傳統等社會心理。
  9.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的辯證關係
  首先,生産力決定生産關係。生産力對生産關係的決定作用錶現為兩個方麵:一是生産力決定生産關係的性質和形式;二是生産力的發展要求決定生産關係的變革。生産關係的部分質變和根本質變,歸根到底都是由生産力的發展要求決定的。
  其次,生産關係反作用於生産力。生産關係對生産力的反作用有兩種基本情況:當生産關係基本適閤生産力狀況時,就能有力地推動生産力的發展;當生産關係不適閤生産力的狀況時,就會嚴重地阻礙生産力的發展。
  10.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動態結閤與矛盾運動,構成瞭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即生産關係一定要適閤生産力狀況的規律和上層建築一定要適閤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這兩條規律的共同作用,決定瞭人類社會從低級形態嚮高級形態不斷發展。
  11.商品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産品,具有使用價值與價值兩個因素。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相互依存、互為條件、不可分割的矛盾統一體。
  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的有用性,即能夠滿足人(社會)某種需要的屬性。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彆的一般人類勞動(或叫抽象勞動)。商品的二因素之間既有聯係也有矛盾。聯係是: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的物品就沒有價值。矛盾是:對於一個商品生産者或購買者來說,他不可能同時占有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兩者隻能占其一。這種矛盾隻有通過商品交換纔能解決。
  12.貨幣
  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齣來的,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貨幣具備五大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
  13.價值規律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
  價值規律的主要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産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
  價值規律的錶現形式: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在市場上,發生價格與價值相背離主要是由市場上的商品供給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
  在商品經濟中,價值規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麵:
  一是自發調節生産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生産各個部門之間的分配,即資源的配置。二是刺激生産技術的改進和勞動生産率的提高。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産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而不是由個彆勞動時間決定的。三是導緻商品生産者優勝劣汰。
  14.剩餘價值
  (1)剩餘價值的産生
  剩餘價值不能從流通過程中産生,它是在勞動力的消費過程即資本主義生産過程中形成的。資本主義生産過程的實質是為瞭攫取剩餘價值。
  (2)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
  絕對剩餘價值是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延長工作日的絕對量所産生的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是在工作日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必要勞動時間縮短所産生的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是通過各個部門中的資本傢追逐超額剩餘價值實現的。超額剩餘價值是由於提高勞動生産率而使商品的個彆價值低於社會價值而多得的那部分剩餘價值。
  (3)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律
  剩餘價值規律即剩餘價值的産生及其增殖的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基本經濟規律決定社會生産的一切主要方麵和主要過程,決定社會生産、交換、分配、消費之間的本質聯係。資本主義的生産、交換、分配、消費等各個方麵都有其特殊的規律性,但它們都要受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製約,適應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要求。
  15.資本循環
  資本循環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對應一種資本形式。具體如下:
  1.毛澤東思想的形成過程
  毛澤東思想的形成過程,具體如下:
  (續錶)
  2.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
  1943年7月5日,王稼祥首次提齣“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剋思列寜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統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共産主義,中國的馬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是馬剋思列寜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瞭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産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思想是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閤的第一次曆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
  3.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綫
  無産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就是中國共産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總路綫。
  4.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
  經濟上實行以國營經濟為主導的五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新民主主義經濟製度;政治上實行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包括小資産階級和民族資産階級聯閤專政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傢製度;文化上實行以馬剋思主義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5.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
  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主要矛盾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全國各族人民與國民黨殘餘勢力之間的矛盾,主要任務是完成民主革命遺留的任務;隨著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階級和資産階級的矛盾逐步成為國內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務是進行國傢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同時,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以解決當時國內主要矛盾,推動中國社會嚮前發展。
  6.社會主義基本製度在中國的初步確立
  1956年年底,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誌著中國曆史上長達數韆年的階級剝削製度的結束,實現瞭由新民主主義嚮社會主義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製度在我國初步確立。
  1.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具體如下:
  2.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和活的靈魂,它貫穿於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
  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辯證關係:
  (1)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和前提。
  (2)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歸宿。
 
《中華典籍精華:古代文人修養與生活藝術》 一、 捲首語:追溯韆年,重拾雅緻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感到身心俱疲,內心深處渴望著一份寜靜與超然。古人,尤其是那些纔情橫溢的文人墨客,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尋覓安身立命之所,如何在柴米油鹽的日常裏雕琢齣詩意的生活?《中華典籍精華:古代文人修養與生活藝術》正是這樣一本旨在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深入體驗古代文人心靈世界與生活美學的指南。本書並非枯燥的學術論述,而是從海量的古籍中精選最具代錶性的篇章,以生動活潑的語言,結閤現代人的理解視角,為你展現一個鮮活、立體的古代文人形象,讓你在品味經典的同時,也能從中汲取寶貴的人生智慧與生活靈感。 二、 捲一:筆墨乾坤——詩詞歌賦與思想的交融 文人的靈魂,寄寓於筆墨之間。本捲將帶你領略中國古典詩詞歌賦的璀璨星河。我們不局限於常見的名傢名篇,而是從更廣闊的視角齣發,發掘那些雖不為人熟知,卻蘊含深厚情感與哲思的佳作。 心隨景動,情寄山水: 從陶淵明的田園牧歌,到王維的詩畫禪意,再到李白的豪放不羈,杜甫的沉鬱頓挫,我們深入分析這些偉大詩人心靈的軌跡,探討他們如何將自然萬物、世間百態融入詩句,以景襯情,以情煉景,達到天人閤一的境界。我們會選取不同題材的詩作,如詠物詩、懷古詩、送彆詩、閨怨詩等,展現文人情感錶達的多樣性。 詞之婉約與豪放: 詞作為一種更加自由靈活的文學體裁,承載瞭更多細膩的情感與個人化的體驗。本捲將梳理從花間詞派的纏綿悱惻,到蘇辛豪放派的壯闊跌宕,再到李清照的愁緒萬端,每一位詞人都以其獨特的筆觸,勾勒齣不同的人生況味。我們將對比分析不同流派的特點,解析其詞風形成的曆史背景與文人自身經曆的關係。 歌賦之藻麗與壯美: 歌賦,作為一種兼具文學性與抒情性的文體,在古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捲將精選一些膾炙人口的辭賦作品,如《離騷》中的屈原孤憤,《赤壁賦》中的蘇軾曠達,以及漢代賦的鋪陳描摹,探討作者如何運用華麗的辭藻、宏大的想象,來抒發情懷、論述道理,展現齣古代文人駕馭語言的卓越能力。 思想的印記: 詩詞歌賦並非孤立存在,它們往往是文人思想觀念的載體。本捲將嘗試解讀詩詞歌賦背後的哲學思想、人生態度,如儒傢的仁愛之道,道傢的超然物外,佛傢的禪宗意境,以及文人特有的士大夫情懷。我們將通過分析具體作品,來展現這些思想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瞭文人的創作,以及他們的作品又如何反哺瞭思想文化的傳承。 三、 捲二:閑情雅趣——品茗撫琴與寄情四藝 古代文人的生活,絕非隻有“苦讀窮經”的刻闆印象。他們懂得在忙碌之餘,尋覓生活的樂趣,將日常的點滴升華為藝術。本捲將聚焦於古代文人的閑情雅趣,帶你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體驗那些觸手可及的美好。 品茗論道,一杯清歡: 茶,在中國文化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從陸羽《茶經》的茶道精神,到文人雅士圍爐煮雪,品茗論詩,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社交媒介,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本捲將介紹不同種類的茶葉、茶具,以及古代品茗的講究,還會選取一些與茶相關的詩文,讓你在字裏行間感受茶香的韻味。 撫琴弄簫,弦外之音: 琴棋書畫,被譽為“文人四藝”,其中尤以琴為重。古琴,作為一種古老的彈撥樂器,承載瞭深厚的文化底蘊。本捲將介紹古琴的構造、基本指法,以及一些著名的古琴麯目,如《廣陵散》、《流水》等,探討古琴所蘊含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藝術境界,以及文人如何通過撫琴來抒發情感、陶冶情操。 丹青墨韻,咫尺山河: 中國畫,以其獨特的寫意風格,展現瞭東方美學的獨特魅力。本捲將介紹中國畫的筆墨技法,如勾、皴、染、擦等,以及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的創作理念。我們會選取一些經典的畫作,分析其構圖、用色、筆墨,並結閤作者的生平,理解他們如何通過繪畫來錶達對自然的敬畏,對人生的感悟,以及對理想的追求。 筆墨丹心,書寫人生: 書法,不僅是文字的書寫,更是綫條的藝術,是人格的錶達。本捲將介紹中國書法的基本筆畫、結構,以及行、草、隸、篆等不同書體。我們會選取一些名傢法帖,分析其用筆、結字、章法,探討書法如何體現文人的性情、學養和品格。我們將強調書法不僅僅是技巧,更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過程。 養花栽竹,詩意田園: 許多文人鍾情於園林藝術,他們將自己的審美情趣寄寓於一草一木之中。本捲將介紹古代園林的設計理念,如移步換景、麯徑通幽,以及園林中的花木選擇,如梅蘭竹菊的象徵意義。我們會選取一些文人園林相關的詩文,如《陋室銘》中的“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展現他們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裏,營造齣無限的詩意。 四、 捲三:胸懷天下——人生哲思與士人風骨 古代文人並非隻沉醉於個人情趣,他們更肩負著傢國情懷,懷揣著治國安邦的理想。本捲將深入探討古代文人的人生哲思,以及他們身上所體現齣的獨特士人風骨。 修身齊傢,達則兼濟天下: 儒傢思想強調“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本捲將選取儒傢經典中關於個人修養、傢庭倫理以及社會責任的論述,並結閤文人的生活實踐,展現他們如何將儒傢思想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我們會探討他們如何處理個人情感與社會責任之間的關係。 順應自然,超然物外: 道傢思想對中國文人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本捲將介紹道傢關於“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理念,以及文人如何通過學習道傢思想,來獲得內心的平靜與超脫。我們會選取如《莊子》中的一些寓言故事,以及蘇軾等文人作品中對道傢思想的體現。 明辨是非,剛正不阿: 士人風骨,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士人堅持原則、不畏權勢、正直不屈的品格。本捲將通過講述一些古代文人堅持正義、敢於直諫的感人故事,如屈原的“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嶽飛的“精忠報國”,來展現他們身上那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崇高精神。 憂國憂民,情係蒼生: 許多文人雖然身居高位,但始終心係天下蒼生。他們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傢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即使仕途不順,也依然保持著一份對國傢民族的責任感。本捲將選取一些文人關於國傢興衰、民生疾苦的論述,以及他們為國為民所做的努力,來展現他們那份深沉的傢國情懷。 雅集酬唱,文以載道: 文人之間的雅集,不僅是社交活動,更是思想交流、藝術切磋的重要平颱。在雅集中,他們吟詩作對,以文會友,將個人的纔情與集體的智慧相結閤,共同探討人生真諦,傳承民族文化。本捲將通過一些著名的文人雅集場景的描繪,如蘭亭集會,展現文人之間惺惺相惜的情誼,以及他們通過文字所傳遞的共同價值觀。 五、 結語:古韻今風,智慧啓迪 《中華典籍精華:古代文人修養與生活藝術》並非一本陳舊的古籍匯編,而是一扇通往古人精神世界的窗戶。通過閱讀本書,你將不僅僅是瞭解曆史,更是與那些偉大的靈魂進行對話。你會發現,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類對美、對真理、對人生意義的追求,始終是相通的。本書希望能夠啓發你,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生活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寜靜角落,雕琢齣屬於自己的詩意人生,並將那份古代文人的雅緻與風骨,融入到當下的生活之中。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與升華。

用戶評價

評分

從內容編排的邏輯性來看,我發現它似乎更傾嚮於“題型導嚮”而非“學科邏輯導嚮”。我試著對比瞭一下它對哲學常識的處理和對法律常識的處理方式。哲學部分,很多時候需要的是理解其哲學史的演變和核心概念的辯證關係,這需要一種層層遞進的敘述方式。而法律部分,則更側重於精確的定義和適用範圍。我閱讀時感覺到,這本書在試圖用同一種“手冊”的語調去覆蓋所有學科,這種統一性在某種程度上犧牲瞭對不同學科特點的尊重。例如,在解釋經濟學原理時,如果隻是簡單羅列公式和定義,而不去闡述這些原理在實際宏觀調控中的應用場景和局限性,那麼它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可能就是一堆抽象的符號。我期待的是,不同章節能由不同的“專傢視角”來切入,用最適閤該學科特點的邏輯結構來組織材料,而不是把所有知識點都壓縮成標準的“要點、提示、注意”這樣的格式,那樣閱讀體驗會非常單調且難以形成深刻記憶。

評分

我對這類“核心考點”書籍最大的疑慮,永遠在於它的時效性和針對性。畢竟公務員考試的命題趨勢是不斷變化的,特彆是公共基礎知識,它涉及的領域太廣,很容易因為某個新齣颱的政策、新的學術觀點或者最新的司法解釋而被迅速更新。我翻閱瞭本書標注的年份——2019年。坦率地說,在知識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五年前的考點手冊,我非常好奇它如何應對瞭近年來在時事政治和法律修訂方麵的重大變化。例如,對於一些在2020年之後纔被廣泛討論的熱點理論,或者一些針對特定領域(比如環保法、數據安全法等新興領域)的法規更新,這本書是否有所體現?如果它僅僅是匯集瞭往年常考的“經典”知識點,而對當前命題熱點的敏感度不足,那麼它充其量隻能算是一份紮實的“曆史資料匯編”,而非一本能助我直擊未來考場的“利器”。讀者自然希望手中的工具書能緊跟時代脈搏,而不是沉湎於過去的榮耀,尤其是在需要高效率、高精準度的備考階段,這種“滯後性”是非常緻命的。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說實話,是我個人比較在意的細節。長時間閱讀這種專業性強的書籍,眼睛是真的吃不消。我拿到這本手冊時,首先感受是紙張的觸感和油墨的氣味,它沒有那種廉價教輔書特有的刺鼻感,這一點算是小小的加分項。但更重要的是內頁的閱讀體驗。我注意到,它在關鍵知識點的呈現上,似乎采取瞭一種非常直白的方式,很多重要的定義和公式(如果涉及經濟學或管理學部分的話)都是用粗體或者不同的字體顔色來強調的。這對於快速瀏覽和記憶可能是有幫助的,但對於希望深入理解概念間的微妙差異的讀者來說,可能會顯得有些過於“喊叫”瞭。我特彆想知道,在處理那些涉及大量時間綫、人名、重要事件的知識點時,它是否提供瞭一些結構化的圖錶或者思維導圖。僅僅依靠文字段落堆砌齣來的知識脈絡,對於需要在大腦中構建一個完整知識框架的我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我希望它能像一張精密的路綫圖,清晰地標示齣不同知識闆塊之間的交通要道和隱蔽小路,而不是一堆孤立的城市坐標。如果它隻是提供瞭大量的“乾貨”但缺乏必要的“導航係統”,那麼學習效率可能會事倍功半。

評分

最後,我們來談談這類手冊最核心的價值——它與真題的契閤度。一本優秀的考點手冊,不應該隻是羅列知識點,它必須能夠清晰地揭示齣“為什麼考這個點”以及“考點是如何被僞裝的”。我希望能看到一種“由點到麵,再由麵到點”的精妙設計。例如,它應該展示一個核心考點,然後通過引用近幾年的真題或模擬題的變體,來直觀地告訴讀者:這個知識點,在考試中可能以A、B、C三種不同的問法齣現。如果這本書僅僅是做到瞭知識點的收集,但缺乏對真題命題思路的深入剖析和歸納,那麼它就僅僅是提供瞭一個“知識庫”,而沒有提供“使用說明書”。對於我們這種需要高效吸收並應用於實戰的考生來說,瞭解命題者的“套路”和“陷阱設置”遠比掌握一百個晦澀的、但多年未考的知識點更加重要。所以,我對這本書在“命題規律總結”這塊的展示力度,抱持著極大的關注,這也是區分一本普通教輔和一本“核心”教輔的試金石。

評分

這本書,坦白說,我拿到手的時候心裏是有點打鼓的。畢竟“核心考點手冊”這名字聽起來就帶著一股子教輔材料的刻闆印象,我本來是希望找到一本能帶我領略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那種宏大體係和內在邏輯的“大部頭”,而不是那種密密麻麻、恨不得把所有知識點都塞進來的工具書。封麵設計也比較樸素,沒什麼花哨的元素,更像是一個老派的參考資料。翻開目錄,果然,撲麵而來的是那種熟悉的、按部就班的分類:馬哲、毛概、政治、經濟、法律……這些學科的標題堆砌在一起,讓我感覺像是迴到瞭大學時代準備期末考試。我首先關注的是它的知識點梳理的細緻程度。我嘗試著找瞭一個我比較薄弱的模塊——比如憲法中的“公民基本權利與義務”部分,看看它是如何處理那些容易混淆的條款和司法解釋的。如果隻是簡單地羅列條文,那真的不如直接去看法律原文瞭。我期待看到的是那種能夠提煉齣不同法律條文之間的內在聯係,以及曆年來考查的重點傾嚮,最好還能配上幾個經典的、有代錶性的案例分析,這樣纔能真正幫助我理解“考點”背後的“知識點精髓”。如果它隻是一個知識點的搬運工,那它的價值在我看來就要大打摺扣瞭。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應該還是不錯的,看有沒有用。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應該還是不錯的,看有沒有用。

評分

不錯不錯 挺好的 值得再次購買

評分

很好,也很快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