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 係統架構設計師教程(第4版)係統架構設計師考試教程教材書籍

包郵 係統架構設計師教程(第4版)係統架構設計師考試教程教材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係統架構設計師
  • 係統架構
  • 軟件架構
  • 考試
  • 教材
  • 教程
  • 包郵
  • 第4版
  • 信息技術
  • 計算機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華文樂章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23010
商品編碼:16296996735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作者:   
  • 叢書名:
  • 齣版社:
  • ISBN:9787121323010
  • 上架時間:2017-9-1
  • 齣版日期:2017 年9月
  • 開本:16開
  • 頁碼:580
  • 版次:4-1
  • 內容簡介
  • 係統架構設計師教程(第4版)》由希賽教育軟考學院組織編寫,用以作為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中的係統架構設計師級彆的考試輔導。教材。內容涵蓋瞭新的係統架構設計師考試大綱的所有知識點,對係統架構設計師所必須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做瞭詳細的介紹,重在培養係統架構設計師所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能和方法。
    《係統架構設計師教程(第4版)》內容既是對係統架構設計師考試的總體綱領性的要求,也是係統架構設計師職業生涯的知識與技能體係。準備參加考試的人員可通過閱讀《係統架構設計師教程(第4版)》掌握考試大綱規定的知識,把握考試重點和難點。
    《係統架構設計師教程(第4版)》可作為係統架構設計師和係統分析師的工作手冊,也可作為軟件設計師、數據庫係統工程師和網絡工程師進一步發展的學習用書,還可作為計算機專業教師的教學參考書。
  • 目錄
  • 第1章 計算機組成與體係結構 1
    1.1 計算機係統組成 1
    1.1.1 計算機硬件的組成 1
    1.1.2 計算機係統結構的分類 2
    1.1.3 復雜指令集係統與精簡指令集係統 3
    1.1.4 總綫 5
    1.2 存儲器係統 5
    1.2.1 主存儲器 6
    1.2.2 輔助存儲器 7
    1.2.3 Cache存儲器 8
    1.3 流水綫 13
    1.3.1 流水綫周期 13
    1.3.2 計算流水綫執行時間 13
    1.3.3 流水綫的吞吐率 14
    1.3.4 流水綫的加速比 14
    第2章 操作係統 15
    2.1 操作係統的類型與結構 15
    2.1.1 操作係統的定義 15
    2.1.2 操作係統分類 16
    2.2 操作係統基本原理 16
    2.2.1 進程管理 16
    2.2.2 存儲管理 23
    2.2.3 設備管理 27
    2.2.4 文件管理 28
    2.2.5 作業管理 32
    第3章 數據庫係統 34
    3.1 數據庫管理係統的類型 34
    3.2 數據庫模式與範式 34
    3.2.1 數據庫的結構與模式 34
    3.2.2 數據模型 37
    3.2.3 關係代數 37
    3.2.4 數據的規範化 40
    3.2.5 反規範化 42
    3.3 數據庫設計 43
    3.3.1 數據庫設計的方法 43
    3.3.2 數據庫設計的基本步驟 45
    3.3.3 需求分析 46
    3.3.4 概念結構設計 47
    3.3.5 邏輯結構設計 51
    3.3.6 物理結構設計 56
    3.4 事務管理 56
    3.4.1 並發控製 57
    3.4.2 故障與恢復 58
    3.5 備份與恢復 60
    3.6 分布式數據庫係統 61
    3.6.1 分布式數據庫的概念 61
    3.6.2 分布式數據庫的架構 64
    3.7 數據倉庫 68
    3.7.1 數據倉庫的概念 69
    3.7.2 數據倉庫的結構 70
    3.7.3 數據倉庫的實現方法 72
    3.8 數據挖掘 74
    3.8.1 數據挖掘的概念 74
    3.8.2 數據挖掘的功能 76
    3.8.3 數據挖掘常用技術 76
    3.8.4 數據挖掘的流程 78
    3.9 NOSQL 79
    3.10 大數據 81
    第4章 計算機網絡 83
    4.1 網絡架構與協議 83
    4.1.1 網絡互聯模型 84
    4.1.2 常見的網絡協議 85
    4.1.3 IPv6 87
    4.2 局域網與廣域網 89
    4.2.1 局域網基礎知識 89
    4.2.2 無綫局域網 91
    4.2.3 廣域網技術 93
    4.2.4 網絡接入技術 93
    4.3 網絡互連與常用設備 95
    4.4 網絡工程 97
    4.4.1 網絡規劃 97
    4.4.2 網絡設計 99
    4.4.3 網絡實施 101
    4.5 網絡存儲技術 102
    4.6 綜閤布綫 104
    第5章 係統性能評價 106
    5.1 性能指標 106
    5.1.1 計算機 107
    5.1.2 網絡 109
    5.1.3 操作係統 110
    5.1.4 數據庫管理係統 110
    5.1.5 Web服務器 111
    5.2 性能計算 111
    5.3 性能設計 112
    5.3.1 阿姆達爾解決方案 112
    5.3.2 負載均衡 113
    5.4 性能評估 116
    5.4.1 基準測試程序 116
    5.4.2 Web服務器的性能評估 117
    5.4.3 係統監視 118
    第6章 開發方法 120
    6.1 軟件生命周期 120
    6.2 軟件開發模型 121
    6.2.1 瀑布模型 121
    6.2.2 演化模型 124
    6.2.3 螺鏇模型 124
    6.2.4 增量模型 125
    6.2.5 構件組裝模型 125
    6.3 統一過程 126
    6.4 敏捷方法 129
    6.4.1 極限編程 129
    6.4.2 特徵驅動開發 133
    6.4.3 Scrum 135
    6.4.4 水晶方法 138
    6.4.5 其他敏捷方法 139
    6.5 軟件重用 140
    6.5.1 軟件重用 140
    6.5.2 構件技術 140
    6.6 基於架構的軟件設計 141
    6.6.1 ABSD方法與生命周期 141
    6.6.2 基於架構的軟件開發模型 143
    6.7 形式化方法 148
    第7章 係統計劃 150
    7.1 項目的提齣與選擇 150
    7.1.1 項目的立項目標和動機 150
    7.1.2 項目的選擇和確定 151
    7.1.3 項目提齣和選擇的結果 154
    7.2 可行性研究與效益分析 155
    7.2.1 可行性研究的內容 156
    7.2.2 成本效益分析 157
    7.2.3 可行性分析報告 158
    7.3 方案的製訂和改進 159
    7.4 新舊係統的分析和比較 161
    7.4.1 遺留係統的評價方法 162
    7.4.2 遺留係統的演化策略 165
    第8章 係統分析與設計方法 167
    8.1 定義問題與歸結模型 167
    8.1.1 問題分析 167
    8.1.2 問題定義 170
    8.2 需求分析與軟件設計 172
    8.2.1 需求分析的任務與過程 172
    8.2.2 如何進行係統設計 174
    8.2.3 軟件設計的任務與活動 175
    8.3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 176
    8.3.1 結構化分析 176
    8.3.2 結構化設計 180
    8.3.3 模塊設計 182
    8.4 麵嚮對象的分析與設計 184
    8.4.1 麵嚮對象的基本概念 184
    8.4.2 麵嚮對象分析 186
    8.4.3 統一建模語言 188
    8.5 用戶界麵設計 199
    8.5.1 用戶界麵設計的原則 199
    8.5.2 用戶界麵設計過程 200
    8.6 工作流設計 200
    8.6.1 工作流設計概述 201
    8.6.2 工作流管理係統 202
    8.7 簡單分布式計算機應用係統的設計 203
    8.8 係統運行環境的集成與設計 204
    8.9 係統過渡計劃 206
    第9章 軟件架構設計 208
    9.1 軟件架構概述 208
    9.1.1 軟件架構的定義 209
    9.1.2 軟件架構的重要性 210
    9.1.3 架構的模型 211
    9.2 架構需求與軟件質量屬性 213
    9.2.1 軟件質量屬性 213
    9.2.2 6個質量屬性及實現 214
    9.3 軟件架構風格 221
    9.3.1 軟件架構風格分類 222
    9.3.2 數據流風格 222
    9.3.3 調用/返迴風格 224
    9.3.4 獨立構件風格 226
    9.3.5 虛擬機風格 227
    9.3.6 倉庫風格 228
    9.4 層次係統架構風格 229
    9.4.1 二層及三層C/S架構風格 229
    9.4.2 B/S架構風格 230
    9.4.3 MVC架構風格 231
    9.4.4 MVP架構風格 233
    9.5 麵嚮服務的架構 234
    9.5.1 SOA概述 234
    9.5.2 SOA的關鍵技術 236
    9.5.3 SOA的實現方法 238
    9.5.4 微服務 241
    9.6 架構設計 244
    9.7 軟件架構文檔化 246
    9.8 軟件架構評估 250
    9.8.1 軟件架構評估的方法 250
    9.8.2 架構的權衡分析法 250
    9.8.3 成本效益分析法 252
    9.9 構件及其復用 253
    9.9.1 商用構件標準規範 253
    9.9.2 應用係統簇與構件係統 255
    9.9.3 基於復用開發的組織結構 255
    9.10 産品綫及係統演化 256
    9.10.1 復用與産品綫 256
    9.10.2 基於産品綫的架構 257
    9.10.3 産品綫的開發模型 258
    9.10.4 特定領域軟件架構 258
    9.10.5 架構及係統演化 259
    9.11 軟件架構視圖 260
    9.11.1 軟件視圖的分類 260
    9.11.2 模塊視圖類型及其風格 262
    9.11.3 C&C;視圖類型及其風格 263
    9.11.4 分配視圖類型及其風格 265
    9.11.5 各視圖類型間的映射關係 267
    第10章 設計模式 268
    10.1 設計模式概述 268
    10.1.1 設計模式的概念 268
    10.1.2 設計模式的組成 269
    10.1.3 GoF設計模式 269
    10.1.4 其他設計模式 271
    10.1.5 設計模式與軟件架構 272
    10.1.6 設計模式分類 272
    10.2 設計模式及實現 273
    10.2.1 Abstract Factory模式 273
    10.2.2 Singleton模式 276
    10.2.3 Decorator模式 277
    10.2.4 Facade/Session Facade模式 279
    10.2.5 Mediator模式 281
    10.2.6 Observer模式 282
    10.2.7 Intercepting Filter模式 284
    10.3 設計模式總結 286
    第11章 測試評審方法 288
    11.1 測試方法 288
    11.1.1 軟件測試階段 288
    11.1.2 白盒測試和黑盒測試 290
    11.1.3 缺陷的分類和級彆 292
    11.1.4 調試 293
    11.2 評審方法 294
    11.3 驗證與確認 295
    11.4 測試自動化 297
    11.5 麵嚮對象的測試 297
    第12章 嵌入式係統設計 300
    12.1 嵌入式係統概論 300
    12.2 嵌入式係統的組成 301
    12.2.1 硬件架構 301
    12.2.2 軟件架構 306
    12.3 嵌入式開發平颱與調試環境 307
    12.3.1 嵌入式係統軟件開發平颱 307
    12.3.2 嵌入式開發調試 309
    12.4 嵌入式網絡係統 312
    12.4.1 現場總綫網 312
    12.4.2 傢庭信息網 313
    11.4.3 無綫數據通信網 313
    12.4.4 嵌入式Internet 314
    12.5 嵌入式數據庫管理係統 315
    12.5.1 使用環境的特點 315
    12.5.2 係統組成與關鍵技術 316
    12.6 實時係統與嵌入式操作係統 319
    12.6.1 嵌入式係統的實時概念 319
    12.6.2 嵌入式操作係統概述 320
    12.6.3 實時嵌入式操作係統 321
    12.6.4 主流嵌入式操作係統介紹 324
    12.7 嵌入式係統開發設計 325
    12.7.1 嵌入式係統設計概述 325
    12.7.2 開發模型與設計流程 327
    12.7.3 嵌入式係統設計的核心技術 329
    12.7.4 嵌入式開發設計環境 331
    12.7.5 嵌入式軟件設計模型 332
    12.7.6 需求分析 335
    12.7.7 係統設計 337
    12.7.8 係統集成與測試 342
    第13章 開發管理 344
    13.1 項目的範圍、時間與成本 344
    13.1.1 項目範圍管理 345
    13.1.2 項目成本管理 345
    13.1.3 項目時間管理 346
    13.2 配置管理與文檔管理 347
    13.2.1 軟件配置管理的概念 347
    13.2.2 軟件配置管理的解決方案 348
    13.2.3 軟件文檔管理 351
    13.3 軟件需求管理 355
    13.3.1 需求變更 355
    13.3.2 需求跟蹤 356
    13.4 軟件開發的質量與風險 356
    13.4.1 軟件質量管理 356
    13.4.2 項目風險管理 359
    13.5 人力資源管理 363
    13.6 軟件的運行與評價 368
    13.7 軟件過程改進 368
    第14章 信息係統基礎知識 371
    14.1 信息係統概述 371
    14.1.1 信息係統的組成 371
    14.1.2 信息係統的生命周期 373
    14.1.3 信息係統建設的原則 375
    14.1.4 信息係統開發方法 376
    14.2 信息係統工程 378
    14.2.1 信息係統工程的概念 378
    14.2.2 信息係統工程的內容 380
    14.2.3 信息係統工程的總體規劃 383
    14.2.4 總體規劃的方法論 389
    14.3 政府信息化與電子政務 394
    14.3.1 我國政府信息化的曆程和策略 394
    14.3.2 電子政務的內容 398
    14.3.3 電子政務建設的過程模式和技術模式 399
    14.4 企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 403
    14.4.1 企業信息化概述 403
    14.4.2 企業資源規劃 406
    14.4.3 客戶關係管理 410
    14.4.4 産品數據管理 413
    14.4.5 企業門戶 416
    14.4.6 企業應用集成 418
    14.4.7 供應鏈管理 421
    14.4.8 電子商務概述 423
    14.6 知識管理與商業智能 425
    14.6.1 知識管理 425
    14.6.2 商業智能 427
    14.7 業務流程重組 427
    第15章 基於中間件的開發 431
    15.1 中間件技術 431
    15.1.1 中間件的概念 432
    15.1.2 中間件的分類 433
    15.1.3 中間件産品介紹 434
    15.2 應用服務器技術 435
    15.2.1 應用服務器的概念 436
    15.2.2 主要的應用服務器 438
    15.3 J2EE 439
    15.3.1 錶示層 440
    15.3.2 應用服務層 441
    15.4 .NET 443
    15.4.1 .NET平颱 444
    15.4.2 .NET框架 445
    15.5 企業應用集成 450
    15.6 輕量級架構和重量級架構 453
    15.6.1 Struts框架 453
    15.6.2 Spring框架 454
    15.6.3 Hibernate框架 455
    15.6.4 基於Struts、Spring和Hibernate的輕量級架構 456
    15.6.5 輕量級架構和重量級架構的探討 457
    第16章 安全性和保密性設計 459
    16.1 加密和解密 459
    16.1.1 對稱密鑰加密算法 460
    16.1.2 不對稱密鑰加密算法 461
    16.2 數字簽名與數字水印 463
    16.2.1 數字簽名 463
    16.2.2 數字信封 465
    16.3 數字證書與密鑰管理 466
    16.3.1 密鑰分配中心 466
    16.3.2 數字證書和公開密鑰基礎設施 467
    16.4 安全協議 470
    16.4.1 IPSec協議簡述 471
    16.4.2 SSL協議 474
    16.4.3 PGP協議 477
    16.5 計算機病毒與防治 480
    16.5.1 計算機病毒概述 480
    16.5.2 網絡環境下的病毒發展新趨勢 482
    16.5.3 計算機病毒的檢測與清除 483
    16.5.4 計算機病毒的預防 485
    16.6 身份認證與訪問控製 486
    16.6.1 身份認證技術 486
    16.6.2 訪問控製技術 492
    16.7 網絡安全體係 494
    16.7.1 OSI安全架構 494
    16.7.2 VPN在網絡安全中的應用 496
    16.8 係統的安全性設計 499
    16.8.1 物理安全問題與設計 499
    16.8.2 防火牆及其在係統安全中的應用 499
    16.8.3 入侵檢測係統 501
    16.9 安全性規章 503
    16.9.1 安全管理製度 503
    16.9.2 計算機犯罪與相關法規 505
    第17章 係統的可靠性分析與設計 508
    17.1 可靠性概述 508
    17.2 係統故障模型 509
    17.2.1 故障的來源以及錶現 509
    17.2.2 幾種常用的故障模型 510
    17.3 係統配置方法 510
    17.3.1 單機容錯技術 511
    17.3.2 雙機熱備份技術 511
    17.3.3 服務器集群技術 512
    17.4 係統可靠性模型 513
    17.4.1 時間模型 513
    17.4.2 故障植入模型 513
    17.4.3 數據模型 514
    17.5 係統的可靠性分析和可靠度計算 515
    17.5.1 組閤模型 515
    17.5.2 馬爾柯夫模型 517
    17.6 提高係統可靠性的措施 519
    17.6.1 硬件冗餘 519
    17.6.2 信息冗餘 522
    17.7 備份與恢復 523
    第18章 軟件的知識産權保護 525
    18.1 著作權法及實施條例 525
    18.1.1 著作權法客體 525
    18.1.2 著作權法的主體 526
    18.1.3 著作權 527
    18.2 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 528
    18.3 商標法及實施條例 529
    18.4 專利法及實施細則 530
    18.5 反不正當競爭法 532
    第19章 標準化知識 534
    19.1 標準化概論 534
    19.2 標準分級與標準類型 534
    19.2.1 標準分級 535
    19.2.2 強製性標準與推薦性標準 536
    第20章 應用數學 538
    20.1 運籌方法 538
    20.1.1 網絡計劃技術 538
    20.1.2 綫性規劃 542
    20.1.3 決策論 545
    20.1.4 對策論 548
    20.2 數學建模 549
    第21章 虛擬化、雲計算與物聯網 551
    21.1 虛擬化 551
    21.1.1 虛擬化技術的分類 551
    21.1.2 虛擬化的模式 553
    21.2 雲計算 554
    21.2.1 雲計算的特點 555
    21.2.2 雲計算的類型 556
    21.2.3 雲計算的應用 556
    21.3 物聯網 557
    21.3.1 物聯網的層次結構 558
    21.3.2 物聯網的相關領域與技術 559
    21.3.3 物聯網的應用 562

《係統架構設計:從理論到實踐的關鍵路徑》 簡介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軟件係統日益復雜,對係統架構設計的要求也愈發嚴苛。一個優秀的係統架構不僅是技術實現的基礎,更是支撐業務快速迭代、滿足用戶增長、保障係統穩定高效運行的關鍵。然而,在實踐中,許多團隊在係統架構設計過程中麵臨著諸多挑戰:如何權衡各種技術選型?如何應對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如何構建可擴展、可維護、高性能且成本可控的係統? 本書《係統架構設計:從理論到實踐的關鍵路徑》旨在為廣大軟件開發從業者,尤其是係統架構師、高級工程師以及對係統架構設計感興趣的技術人員,提供一套係統、深入且實用的學習指南。本書並非對特定考試科目的押題或復習資料,而是專注於梳理和闡述係統架構設計的核心理念、方法論、關鍵技術以及在真實世界中的應用實踐。我們相信,真正掌握係統架構設計的精髓,能夠舉一反三,應對各種復雜的工程挑戰,而不僅僅局限於通過某個特定考試。 本書特色與內容概述 本書圍繞“從理論到實踐”的核心理念,將係統架構設計的學習過程劃分為幾個關鍵階段,每個階段都深入剖析其核心概念,並通過豐富的案例和實踐指導,幫助讀者建立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戰經驗。 第一部分:係統架構設計的基石——理解核心原則與方法論 在這一部分,我們將從最根本的層麵齣發,幫助讀者建立對係統架構設計的正確認知。 什麼是係統架構設計? 我們將深入探討係統架構設計的定義、目標以及其在軟件開發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不僅僅是技術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架構來解決業務問題,驅動業務發展。 架構設計的驅動因素: 係統架構並非憑空産生,而是由一係列業務需求、技術約束、非功能性需求(如性能、可用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維護性、成本等)共同驅動。我們將詳細分析這些驅動因素,以及如何將它們轉化為可落地的架構決策。 經典架構模式的解析: 我們將係統性地介紹各種經典的架構模式,如單體架構、微服務架構、事件驅動架構、CQRS(命令查詢職責分離)、ES(事件溯源)等。本書將重點在於分析每種模式的適用場景、優缺點、以及如何在實際項目中選擇和組閤使用它們。我們不會僅僅羅列模式,而是會深入剖析其背後的設計哲學和實現原理。 架構決策的權衡藝術: 在架構設計中,幾乎不存在完美的解決方案。本書將強調“權衡”的重要性。我們將探討如何識彆架構決策中的權衡點,如何量化評估不同方案的優劣,以及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做齣最優選擇。例如,在選擇微服務時,需要權衡其帶來的復雜性與獨立部署的優勢;在追求高性能時,如何平衡其與係統可維護性之間的關係。 軟件設計原則的融會貫通: SOLID原則、KISS原則、DRY原則等經典的軟件設計原則,同樣是構建優秀架構的重要指導。本書將在架構設計的視角下,重新審視這些原則,探討它們如何在係統級設計中發揮作用,幫助讀者構建更具彈性和可維護性的係統。 第二部分:關鍵技術領域的深入探討 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缺乏對關鍵技術的深入理解,架構設計將難以落地。本部分將聚焦於當前主流且對係統架構至關重要的技術領域。 分布式係統設計: 隨著係統規模的擴大,分布式係統已成為常態。我們將深入探討分布式係統的核心挑戰,如數據一緻性(CAP理論、BASE理論、Paxos、Raft)、分布式事務、服務發現與注冊、負載均衡、容錯與降級、分布式緩存等。 數據存儲與管理: 數據庫是係統的核心組件。本書將涵蓋關係型數據庫(SQL)的優化與設計,以及NoSQL數據庫(如鍵值存儲、文檔數據庫、列族數據庫、圖數據庫)的適用場景和設計考量。同時,也會探討數據分片、讀寫分離、數據備份與恢復等重要策略。 消息隊列與事件驅動: 消息隊列是實現係統解耦、異步通信、削峰填榖的重要工具。我們將深入講解消息隊列的原理、應用場景(如異步處理、削峰填榖、事件溯源、數據同步),並分析主流消息隊列産品(如Kafka、RabbitMQ、RocketMQ)的設計特點和選型考量。 API設計與服務治理: RESTful API、GraphQL等API設計風格的比較與最佳實踐。同時,我們將深入探討服務治理的重要性,包括服務注冊與發現、負載均衡、熔斷降級、限流、監控告警等,以保障分布式係統的穩定運行。 容器化與雲原生技術: Docker、Kubernetes等容器化技術已成為現代軟件開發和部署的標準。本書將探討容器化如何賦能係統架構,以及Kubernetes在微服務編排、自動化部署、彈性伸縮等方麵的強大能力。同時,也會介紹雲原生架構的理念和實踐。 安全性設計: 在架構設計之初就融入安全性考量至關重要。我們將探討認證與授權、數據加密、防止常見攻擊(如SQL注入、XSS、CSRF)、安全審計等安全設計原則和實踐。 第三部分:係統架構設計的實戰進階 掌握瞭理論和關鍵技術,如何將它們有效地應用於實際工程中,是架構師麵臨的又一挑戰。本部分將側重於實戰層麵的指導。 麵嚮高可用性(HA)的設計: 如何通過冗餘、故障轉移、負載均衡、數據復製等手段,構建能夠抵抗單點故障、提供持續服務的係統。 麵嚮高性能(Performance)的設計: 如何通過緩存、異步處理、數據庫優化、網絡優化、代碼優化等多種手段,提升係統的響應速度和吞吐量。 麵嚮可擴展性(Scalability)的設計: 如何設計能夠隨著業務增長和用戶量增加而平滑擴展的係統,包括水平擴展與垂直擴展的策略。 麵嚮可維護性(Maintainability)的設計: 如何通過模塊化、接口定義、統一的編碼規範、清晰的文檔、自動化測試等方式,降低係統的維護成本,提高開發效率。 係統監控與日誌分析: 構建完善的監控體係,包括性能監控、業務監控、錯誤監控,以及有效的日誌收集、分析和告警機製,是保障係統健康運行的關鍵。 容量規劃與性能測試: 如何進行科學的容量規劃,預測係統在不同負載下的錶現,並通過壓力測試、負載測試等手段,驗證係統的健壯性和性能瓶頸。 架構演進與重構: 現實世界中的係統並非一成不變,架構的演進是必然的。本書將探討如何識彆架構的瓶頸,如何進行平滑的架構重構,以及如何在保證業務連續性的前提下進行技術升級。 成本優化策略: 在雲時代,成本管理是架構設計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技術選型、資源配置、架構優化等方式,實現成本效益的最大化。 第四部分:架構師的軟技能與職業發展 一個優秀的架構師,不僅需要深厚的技術功底,還需要具備齣色的溝通、協調和領導能力。 溝通與協作: 如何清晰地錶達設計思路,與開發團隊、産品團隊、運維團隊進行有效溝通,建立共識。 技術選型的決策流程: 如何係統性地評估和選擇適閤項目需求的技術棧,並能清晰地闡述選型理由。 風險管理與規避: 在架構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如何識彆潛在風險,並提前製定應對策略。 持續學習與技術洞察: 如何保持對新技術和行業趨勢的敏感度,並將最新的技術理念融入到架構設計中。 團隊領導與技術影響力: 如何在團隊中發揮技術領導作用,推動架構的落地和團隊的技術成長。 本書的目標讀者 本書適閤所有希望在係統架構設計領域深耕的技術人員,包括但不限於: 係統架構師: 尋求係統性理論知識和實戰指導,以應對復雜項目挑戰。 高級軟件工程師: 希望提升自身在係統設計層麵的能力,承擔更多架構相關職責。 技術負責人/技術經理: 需要理解和指導團隊進行架構設計,做齣關鍵技術決策。 對大規模、高可用、高性能係統感興趣的開發者: 想要深入瞭解這些係統背後的設計原理和實現方法。 希望建立紮實係統架構基礎的初級開發者: 本書將從基礎概念齣發,逐步深入,幫助讀者構建全麵的知識體係。 結語 《係統架構設計:從理論到實踐的關鍵路徑》並非一本“速成”指南,而是提供瞭一條通往優秀係統架構設計的“路徑”。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幫助讀者建立起獨立思考、權衡取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係統架構設計者。我們將引導您深入理解架構設計的本質,掌握前沿技術,並通過大量的實戰案例和思考題,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工程問題的利器。這本書是您在架構設計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夥伴,助您構建更加健壯、靈活、高效的軟件係統。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章節結構編排簡直是為備考而生的智慧結晶,邏輯嚴密得如同一個精心設計的係統本身。它沒有采用傳統教材那種流水賬式的敘述,而是緊密圍繞係統架構設計師的知識域和能力要求來組織內容。每個知識點都被拆分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知識的完整性,又避免瞭不必要的冗餘信息乾擾。更妙的是,在關鍵的技術名詞解釋後麵,往往會附帶一個“實踐要點提煉”或“易錯點警示”的小欄目,這些小小的提示,恰恰是過來人經驗的凝練,極大地提高瞭學習效率,避免瞭我在實踐中走彎路。這種為應試者量身定製的精煉風格,使得復習衝刺階段效率倍增,不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篩選和提煉重點,因為重點已經被作者清晰地標記齣來瞭。它真正做到瞭“少即是多”的精髓。

評分

如果說有什麼讓我感到驚喜的,那就是書中對新興技術趨勢的把握非常敏銳和到位。在這個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一本技術書籍如果不能緊跟時代步伐,很快就會過時。然而,這本書的編者顯然花費瞭大量精力去追蹤最新的行業動態和技術棧的演進。我注意到其中對雲原生、Serverless架構以及DevOps實踐的討論,都不是浮於錶麵的介紹,而是深入到瞭它們如何與傳統架構進行整閤與互補的層麵。特彆是對“可觀測性”這一現代架構的基石概念的闡述,提供瞭非常前沿且實用的方法論,這對於希望在未來技術競爭中占據優勢的架構師來說,是無價的知識輸入。這讓我感覺自己購買的不僅僅是一本考試指南,而是一份麵嚮未來的技術路綫圖,確保我的知識體係是與時俱進的。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實在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到很紮實的分量,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印刷清晰,閱讀起來非常舒適,長時間盯著也不會覺得眼睛乾澀疲勞。尤其是那些復雜的係統架構圖和流程圖,繪製得極其精細,綫條流暢,標識清晰,即便是初次接觸這些概念的人也能很快抓住重點。封麵設計也很有檔次,簡潔又不失專業感,放在書架上確實是一道亮眼的風景綫。作者在細節處理上可見一斑,比如章節之間的過渡非常自然,知識點的邏輯串聯清晰明瞭,讓人感覺不是在啃一本枯燥的技術教材,而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進行一次係統化的學習之旅。這不僅僅是一本考試用書,更像是一本可以長期參考的工具手冊,很多設計原則和最佳實踐的總結都非常到位,值得反復研讀和收藏。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那種對知識的敬畏感和對學習的熱情就被激發齣來瞭,這絕對是市麵上難得一見的精品。

評分

我是一個注重實戰案例和對比分析的讀者,而這本書在這一點上錶現得尤為齣色。它並沒有停留在理論構建層麵,而是穿插瞭多個不同規模和業務場景的案例分析,例如電商秒殺係統的架構優化、金融係統的災備設計等。這些案例的描述極其真實,詳細展現瞭從需求分析到最終方案落地的完整過程,包括各種技術選型背後的權衡利弊。作者很坦誠地指齣瞭每種方案的適用邊界,例如,在何時選擇MQ而非RPC進行異步通信,或者不同緩存策略在不同讀寫比下的性能差異。這種高度的場景化教學,極大地增強瞭理論知識的轉化率,讓我能夠迅速將書本上的知識映射到我正在麵對的實際工作中去,真正做到瞭學以緻用,極大地增強瞭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信心。

評分

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講解核心概念時所采取的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敘述方式。很多架構書籍往往上來就堆砌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讀起來晦澀難懂,但這本書卻不是如此。它仿佛預設瞭讀者的知識起點,從最基礎的模塊劃分講起,逐步過渡到高並發、高可用、容災備份等高階主題。舉個例子,在闡述微服務架構的優缺點時,作者不僅列舉瞭理論上的好處,還結閤瞭現實項目中可能遇到的實際痛點進行分析和對比,使得那些抽象的理論立刻變得鮮活起來,具有很強的實戰指導意義。尤其對“CAP理論”的解讀,不再是簡單地背誦定義,而是通過多個場景模擬,讓你真正理解在分布式係統中做齣取捨的艱難和必要性,這種深度的剖析,對於提升架構思維至關重要,讓人感覺自己仿佛真的參與到瞭那些復雜的決策過程中去。

評分

自己正在學。

評分

書籍已收到,非常感謝。

評分

自己正在學。

評分

看著是新書,但頁腳處,有摺痕。看包裝很嚴實,不像是快遞所緻,應該是發貨的時候,就已經摺角瞭,雖然不影響內容,但商傢,這樣真的好嗎?

評分

看著是新書,但頁腳處,有摺痕。看包裝很嚴實,不像是快遞所緻,應該是發貨的時候,就已經摺角瞭,雖然不影響內容,但商傢,這樣真的好嗎?

評分

質量不錯?

評分

看著是新書,但頁腳處,有摺痕。看包裝很嚴實,不像是快遞所緻,應該是發貨的時候,就已經摺角瞭,雖然不影響內容,但商傢,這樣真的好嗎?

評分

自己正在學。

評分

書籍已收到,非常感謝。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