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第一册 先秦至盛唐)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第一册 先秦至盛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侯会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文学
  • 经典
  • 儿童文学
  • 先秦
  • 盛唐
  • 故事
  • 文化
  • 启蒙
  • 传统文化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996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9498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7
字数:218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近年来,介绍传统文化的书籍充斥市场,其中昙花一现的为数不少。可这一套讲述中国文学经典的普及读物,在台湾地区竟热销了十几年。不止一所中学把她定为国文(即语文)搭配教材;一些高中生一入校就接到通知,要求购买此书,作为今后三年的参考必备书;有的学校干脆按此书布置假期作业,某日读某章、答某题,规定得十分详尽;网络上,能搜到针对此书编写的测试题,已发表到第十几回(篇)——专门就一套课外读物编写习题,还是不多见的。一些大学开设的文科课程也将此书列为必读或参考……此书在台湾再版数次,印刷无数。

这样一套书,课上要读,假期要看,作业以它为依据,考试以它为准绳……该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引发学生反感吧?可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据台湾不少高中老师反映,接触此书后,“以往较不喜欢念文科的自然组学生……对文学大为改观,即便不是非常有兴趣,但是至少是转变成不讨厌的地步”。——这就是《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


这套书在大陆也有骄人的销售业绩,曾荣获“全国优*畅销书奖”,被选入“希望书库”,并列入教育部“中华文史知识课程内容与教学指导书目”;影响了一代中学生的学习习惯。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面向青少年读者的文学知识普及读本,作者以讲故事的口吻,介绍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上起神话时代,下至20世纪上半叶,脉络清晰,轻重得宜。涉及的文学名家有四五百位,经典作品近千篇(部)。诗赋散文、小说戏曲,无所不包,并穿插大量掌故趣闻。读来轻松有味,引人入胜。不但孩子们读了受益,成人读者也可借此拾遗补阙,有所收获。

一切真正美的事物,总是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哪怕是写给孩子看的。

精彩书评

作者侯会在写作此书时运用的策略便是成功地引起读者兴趣,有不少高中老师表示:以往较不喜欢念文科的自然组学生,在接触这本书之后,对文学大为改观,即便不是非常有兴趣,但是至少是转变成不讨厌的地步。

——台湾书评家 小莫

这是为青少年写的一部中国文学史,以深入浅出的流畅口语写成,刚好适合非文学出身如我者来阅读。它虽然是文学的,但更是基于史学源流的叙述,读它,有一种“归乡”、“回甘”的感觉。

——台湾台东育仁中学校长 王锦升

我很纳闷:家里有几书柜文学书籍,上中学的儿子从来不翻,有了相关问题,只翻这本书,而且总能查到要找的东西——书都给翻烂了。

——大学教授 柳俊杰

我儿子就读于一所中学名校,在理科班名列前茅。可读了此书后,对文学产生极大兴趣,非闹着改学文科——他后来学的是广告传媒,毕业后还挺有出息。一本书改变他的人生,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北京读者 赵天来

目录

写在前面

一、远古神话,文学之祖

二、《尚书》:最古老的散文集

三、《周易》里面有诗歌

四、《诗经》:诗三百,思无邪

五、“礼学”曾是大学问

六、孔子与《论语》

七、老子与《道德经》

八、墨翟与《墨子》

九、编年史的楷模《左传》

一○、《国语》与《国策》

一一、孟轲与《孟子》

一二、庄周与《庄子》(附《列子》)

一三、屈原与《离骚》(附宋玉)

一四、荀况与《荀子》

一五、韩非与《韩非子》(附杂家)

一六、李斯、贾谊秦汉文

一七、《七发》枚乘体,《子虚》相如赋

一八、司马迁与《史记》

一九、扬雄等辞赋家

二○、东汉乐府诗

二一、古诗十九,文人情思

二二、宰相诗人曹操

二三、曹丕与曹植

二四、建安文学家

二五、竹林七贤

二六、太康诗人多,左思执牛耳

二七、五柳先生陶渊明

二八、南朝二谢,水秀山明

二九、鲍照叹“行路”,江郎伤离别

三○、庾赋郦经,北朝诗文

三一、六朝民间曲,南北调不同

三二、六朝小说,志怪志人

三三、文学批评有“雕龙”

三四、由隋入唐,诗风流转

三五、初唐四杰,王杨卢骆

三六、贺知章、孟浩然等

三七、王维诗中有画图

三八、边塞歌咏听高、岑

三九、诗仙李白

四○、诗圣杜甫

简明文学家词典·一(按生年先后排列)

精彩书摘

现如今,如果有人对你说“我是听您的歌(看您的戏或听您的相声)长大的”,那多半是在调侃,意思是你已经落伍了。

可不久前,我真的接到这样一个电话:“侯老师,我是读您的书长大的!”对方是某出版社的年轻编辑,正在编辑我的一部书稿。她偶然发现,我又是《中华文学五千年》的作者,那是她读中学时印象很深的一本课外书。

想想也是,该书 20 世纪 90 年代初问世,至今已过去二十五个年头。当年上中学的小姑娘,如今已成为出版社的顶梁柱。——思及此,顿生岁月如梭之叹。

20 世纪 80 年代,女儿呱呱落地。身为穷教师的爸爸买不起昂贵的芭比娃娃、乐高玩具,盘算着能不能写本书陪伴她长大。这一念头的产生,还跟之前到一所中学听课有关。挨着我的一张小课桌上,除了一本语文书外,还堆着各种课外参考书。我随手翻翻,无非是些东拼西凑的知识点,枯燥乏味,想来很难引发孩子的兴趣。

我就想:能不能专为孩子们写一本谈文学的书,由远古神话讲起,依次是先秦诸子、《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把孩子们在课堂上拾取的零珠碎玉,穿成一条闪闪发光的项链?

形式跟内容同样重要。我们平日跟孩子讲话,总是弯下腰,平视着孩子的眼睛,尽量拣他们听得懂的字眼儿,耐心讲给他们听。可为什么一拿起笔,这些常识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呢?

当有一双好奇而明亮的眼睛望着你时,笔底的文字自然变得浅易通俗、亲切有味儿了。

经冬历夏,书稿完成。承蒙大学者张中行先生称赏推荐,并由大书法家启功先生赐题书名,《中华文学五千年》于 1992 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正式出版,受到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文艺 报》当年刊文推介。由于加印不断,该书于 1995 年荣获全国优 秀畅销书奖;1996 年入选“希望书库”,加印一万册;又被教育部编入“中华文史知识课程内容与教学指导书目”。

此后应中国青年出版社之约,我又接连撰写了《世界文学五千年》及《中华文学五千年·近现代部分》,同样受到读者欢迎。

1995 年,这套书还由台湾洪叶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繁体字本,在岛内风行一时。不止一所中学把它定为语文搭配教材或高中必备参考书。有位中学语文教师还花费时间精力,专门针对此书编写了系列测试卷,多达十几回(篇)——专门为一本课外书编写测试卷,还是不多见的。一些大学开设的文学课程,也将此书列为必读书或参考书。

有位台湾书评家,道出此书受欢迎的原因:“作者侯会在编纂此书时运用的策略便是成功地引起读者兴趣,有不少高中教师表示:以往较不喜欢念文科的自然组学生,在接触这本书后,对文学大为改观,即便不是非常有兴趣,但是至少是转变成不讨厌的地步。”(《小莫的青春笔记本:文学之旅——中华文学五千年》)

二十几年过去了,这套书几次再版。《中华文学五千年》于 2004 年和 2006 年分别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及台湾洪叶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插图本。

从 2011 年起,全套书经整理修订,由团结出版社推出插图本,更名为《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讲给孩子的世界文学经典》和《讲给孩子的百年文学经典》。时隔二十年,孩子和家长并没忘记这套书。再版后频频加印,供不应求。北京电视台做了特别推荐,多家报刊登载书讯,《武汉晚报》还做了专访。

时至今日,这套书总共印售近二十万册,在几代孩子中产生了影响。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那位年轻编辑多年后还记得这套书——这令我惭愧之余,又感欣慰。

眼下,这套书又获得在三联书店再次出版的机会。讨论时,编辑老师建议做些调整。除了内容的增益更新外,形式上也做了较大改动。原稿采用爷孙夜谈的形式固然生动,但按日分段毕竟限制了内容的顺畅表述。

“别小看现在的孩子们,他们见多识广,不再是依偎在家长身边听故事的乖宝宝。”编辑老师如是说,“开门见山,平铺直叙,更符合当下孩子的接受习惯。但亲切生动的语言、灵活的表达方式,仍应沿袭。”

书名仍沿用《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和《讲给孩子的世界文学经典》。《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将“古代文学”及“近现代文学”接续起来,共分为四册,依次是“先秦至盛唐”(第一册)、“中唐至元代”(第二册)、“明代至近代”(第三册)和“现代”(第四册)。

全书又依内容分为一百三十九节,各拟标题如“远古神话,文学之祖”“编年史的楷模《左传》”“屈原与《离骚》”等。每节又分若干段落,仍拟有小标题,如“谁说《周易》老掉牙”“秦朝‘打工皇帝’李斯”等。

每册书后附有“简明文学家词典”,收录本册介绍的文学家。词条按文学家生年先后编排,又可作文学年表看;文学发展的脉络走向,作家之间的影响及传承,都可从中领略一二。

新版图书仍遴选精美图画分插于文中,以增强可读性。目的当然只有一个: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有趣味!

感谢三联书店各级领导的抬爱,使本书以崭新面貌再度与孩子们见面。感谢美编室主任蔡立国先生和刘洋老师,他们所做的高水平装帧,为本书增色不少。感谢实力派画家孙文然先生,他为本书绘制了部分插图。尤其要感谢责任编辑王海燕女士,从策划到编纂,她为本书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还有,本书所引古代及近现代诗文,以目前通行的版本为依据。出于对原作者的尊重,在用字用词上尽量保持原貌,特此说明。

侯 会

丁酉春日,于北京大兴与德堂


漫步唐宋:一部属于中小学生的宋元文学画卷 本书旨在为广大中小学生开启一扇通往宋代、元代文学的璀璨之门。在中华文明的千年长河中,宋元时期无疑是一段光芒四射的黄金时代,它以其独特的市井活力、精湛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共同构筑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学画卷。本书精选了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最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文学作品,通过精心编排和深入浅出的解读,带领小读者们领略宋词的婉约与豪放、元曲的生动与俚俗,感受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与市井生活的万千气象。 第一部分:宋之风雅——词的黄金时代 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里程碑,尤其以“词”这种新兴的文学体裁达到了巅峰。词,原为配合音乐而作的歌词,其音韵和谐,情感表达细腻入微,成为抒写个人情怀的最佳载体。 第一章:北宋的开创与气象 北宋初期,词的创作风格逐渐从晚唐五代的绮靡转向更为开阔的境界。 柳永与市井烟火: 我们将首先介绍“词中之王”柳永。他大胆地将词的题材拓展至都市生活、离愁别绪和男女情爱,其作品语言通俗流畅,深受市民阶层的喜爱。我们会精选《雨霖铃》等篇章,讲解其如何将细微的雨声与绵长的思念完美融合,让读者体会到都市中离别的真实情感。 苏轼与豪放词派的崛起: 随后,我们将进入北宋文坛巨擘苏轼的世界。苏轼以其旷达的胸襟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极大地拓宽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词派。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读者将学习到如何将历史的厚重、宇宙的广阔融入个人情感之中,感受“大江东去,浪淘尽”的磅礴气势,以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文温情。 李清照与婉约的极致: 介绍词坛上最耀眼的女性词人——李清照。她的词细腻、清新,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不幸的感伤。我们将重点解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对自然景物的敏锐捕捉,以及后期作品中流露出的国破家亡的深沉哀痛,体会女性视角的独特之美。 第二章:南宋的延续与转型 南宋时期,国家面临战乱,词的风貌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既有对故土的思念,也有对田园生活的寄托。 辛弃疾的铁血与悲歌: 辛弃疾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他一生怀有收复失地的抱负。本书将选取他那些充满金戈铁马之声的作品,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引导学生理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背后那份壮志难酬的悲壮。 陆游与爱国情怀: 陆游是南宋坚持抗金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他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爱国精神的生动写照。 第二部分:元曲的兴盛——走向大众的戏剧文学 元代是中国戏曲和散曲大发展的时期,曲(元曲)以其更接近口语、更自由的格律,成为与宋词并驾齐驱的文学高峰,深深植根于市井生活之中。 第三章:关汉卿与元杂剧的生命力 元杂剧是元曲中最成熟的戏剧形式,它的题材广泛,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演义和现实批判。 《窦娥冤》的社会批判: 我们将详细介绍被誉为“元曲之冠”的《窦娥冤》。通过分析窦娥的悲惨命运,让青少年学生理解古代法律的严苛与社会的不公,感受文学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公理正义的呼唤。 幽默与讽刺: 元曲中不乏充满生活气息和幽默感的作品,它们以直白、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官场的腐败、人情的冷暖,是了解元代社会风貌的绝佳窗口。 第四章:散曲的清丽与通俗 与杂剧并行的散曲,继承了宋词的抒情传统,同时吸收了民间歌谣的营养,风格更为洒脱活泼。 马致远与“枯藤老树”: 介绍散曲大家马致远,重点解析《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以极其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日景象,被誉为“秋思之祖”,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典文学中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至高境界。 时代精神的侧写: 通过对元曲中大量白话和俚语的分析,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元代市民文化的勃勃生机,以及文学如何从士大夫的案头走向更广阔的民间舞台。 本书特色与学习指南 本书在选材上注重作品的经典性、思想的积极性和语言的可读性,力求做“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文学读本。 1. 背景知识点拨: 每篇作品前均设有“时代背景速览”和“作者小传”,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 2. 重点词句精讲: 对宋词和元曲中特有的、不易理解的古词和典故进行详细注释,扫清阅读障碍。 3. 艺术手法剖析: 侧重讲解宋词的“铺叙”与“叠字”运用,元曲的“科白”与“宾白”特色,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艺术技巧。 4. 比较阅读与拓展: 在章节末尾设有“对比阅读”环节,引导学生比较苏轼和辛弃疾在豪放词上的异同,或比较宋词与元曲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培养批判性思维。 通过阅读本书,中小学生不仅能接触到中华民族文学史上的重要遗产,更能在优美的语言韵律中,涵养性情,提升审美能力,为未来深入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宋元的风华,将如同清澈的溪流,滋养年轻的心灵。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一直以来对中国古典文学都抱着一种“望而却步”的心态,总觉得那是一片遥不可及的高深领域,即便是自己阅读,也常常感到吃力。因此,当我有机会接触到这本《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第一册)》时,我内心深处是充满期待的,但也夹杂着一丝疑虑:它是否真的能够将如此宏大且深邃的文学宝藏,以一种适合孩子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然而,我的疑虑很快就被这本书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所驱散。作者的叙述风格极其自然流畅,仿佛是一位慈祥的长者,用最浅白、最亲切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一个个发生在遥远时代的故事。我尤其欣赏他/她对于复杂概念的巧妙转化。比如,在解释“道家”思想时,并没有直接引入“无为而治”之类的术语,而是用“顺其自然”这样的生活化的表述,让孩子能够直观地理解其精髓。书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栩栩如生,比如在描绘孔子时,作者并非将其塑造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把他描绘成一个热爱生活、关心学生、有时也会遇到困难,但总能积极面对的长者。这种真实而又充满温情的描绘,能够极大地拉近孩子与古代人物之间的距离。更令我赞叹的是,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考量,他/她非常注重文学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清晰地展现出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文学的发展演变,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能够形成一个初步的文学史观。

评分

这本书真的太棒了!我一直想给我的孩子讲讲中国的经典文学,但又觉得那些原文晦涩难懂,自己也常常被绕晕。这套《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简直是及时雨!我拿到的这第一册,从先秦一直讲到盛唐,内容涵盖得非常广,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杂乱。作者的语言非常生动有趣,完全是为孩子量身打造的。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孩子们,他们听着《诗经》里的歌谣,学着《论语》里的道理,感受着屈原的爱国情怀,甚至还能理解一点点李白和杜甫诗歌里的浪漫与豪情。让我特别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讲故事,它还巧妙地融入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习俗,甚至连一些古老的字词都做了浅显易懂的解释。我感觉自己也在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穿越时空,体验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讲述一些复杂概念时,会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让孩子一下子就能抓住重点。比如,在讲到“诸子百家”的时候,就用了“各有各的道理,就像咱们班里有不同的玩伴,各有各的性格一样”来类比,孩子听了哈哈大笑,但却记住了。“文言文”这个听起来就头疼的词,也被作者用“古时候的人说话,就像咱们现在玩‘变声器’游戏一样,只是声音变了,意思没变”来解释,瞬间就没那么可怕了。这本书让我觉得,中国文学经典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可以触手可及,充满智慧和趣味的。我迫不及待地想让孩子沉浸在这美妙的文字世界里,从小就播下热爱文学的种子。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这本《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第一册)》的时候,心里是有点忐忑的。毕竟“中国文学经典”这几个字听起来就有点“硬核”,我怕孩子会抵触,也怕自己讲不清楚。但翻开书之后,我的顾虑烟消云散了。这本书的打开方式太友好了!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牵着我的手,带领我和孩子一起走进古老而又迷人的文学世界。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他/她能够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去想象和描绘古人的生活,去解读古人的情感。比如,在讲到《诗经》的时候,作者会想象一个古代的孩子,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在田间劳作,然后听到悠扬的歌声,这种画面感瞬间就出来了,孩子很容易就能代入。而且,书中对一些文学作品的解读,非常有创意。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讲到《离骚》的时候,作者并没有直接解释屈原的悲愤,而是通过一个比喻,说屈原就像一个非常努力想把事情做好,但总是被别人误解的孩子,这种说法让孩子一下子就能理解那种孤独和委屈。这本书还有一个让我非常喜欢的地方,就是它在介绍文学作品的同时,还会穿插一些当时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小传,让孩子不仅仅了解作品,更能了解创造作品的人,以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这种多维度、立体化的呈现方式,让整个阅读过程都变得生动有趣,一点都不枯燥。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文学略有涉猎的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引导我孩子深入了解这份宝藏的书。这本《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第一册)》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它并非简单地将经典作品摘录出来,而是以一种非常温和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将先秦到盛唐的文学精华娓娓道来。我注意到作者在选材上十分精炼,既有耳熟能详的篇章,也有一些相对小众但同样精彩的作品,并且将它们有机地串联起来,展现了一个连贯的文学发展脉络。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儿童心理的深刻理解。他/她并没有回避一些“严肃”的主题,而是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语言和视角去解读,比如在讲到《论语》时,并没有生硬地灌输“孝道”、“忠君”,而是通过一些生活化的场景,让孩子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做人处事的智慧。更难得的是,书中对于一些文化背景的介绍,如礼仪、哲学思想等,都做得非常到位,而且点到即止,既不会让孩子感到枯燥,又能为他们构建起一个初步的古代文化框架。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是在“教”孩子,而是在“引”孩子,引导他们去发现文学的美,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去思考其中的深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远比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

评分

作为一名家长,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真正地接触并喜爱上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那些承载着千年智慧的文学经典。这本《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第一册)》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途径。它以一种全新的、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方式,将先秦至盛唐这一波澜壮阔的文学历史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作者在处理那些看似古老且遥远的文字时,所展现出的非凡的驾驭能力。他/她并没有生硬地去“翻译”古文,而是通过富有画面感的故事讲述,将文字背后的情感、思想和意境一点点地剥离出来,让孩子们能够“听懂”并“感受”到。例如,在介绍《论语》中的一些名句时,作者会巧妙地联系到当下的生活场景,比如讲到“温故而知新”时,会用孩子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的经历来类比,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书中对当时社会风貌的描绘也十分细致,从诸侯争霸的战乱,到百家争鸣的思潮,再到盛唐时期的繁华景象,都能够通过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来,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这本书的结构也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注重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在每一章的结尾,作者都会留下一些小问题,鼓励孩子们去想象、去讨论,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评分

期待已久,趁618购入。可惜快递包装不太严谨,有点折损

评分

京东活动力度太大了,满减后还有优惠券,忍不住又收了两套“中国”和三套“世界”,准备暑假去日本送给两个外甥女,这是很好的学中文的教材。

评分

————————

评分

讲给孩子的文学经典,新版,买了三四册

评分

京东价:258.0

评分

618活动真好啊,喜欢京东!够便宜

评分

加购物车很久了,赶上618活动赶紧购买,很值

评分

一切真正美的事物,总是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哪怕是写给孩子看的

评分

送货很快,书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