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多元現代性的核心,是假定存在著不同文化形式的現代性,它由不同的文化傳統和社會政治狀況塑造而成。這些不同形式的現代性在價值體係、各種製度及其他方麵,也存在著差異。本書試圖從曆史學、社會學、哲學和經濟學等角度,從歐洲、中國乃至跨國公司等論域,探討多元現代性的相關問題,參與討論者為艾森斯塔德、魏斐德、杜維明、金耀基等世界知名學者及理論傢。這些視角和理論、經驗與展望,有助於加深讀者對現代性的各種互不相同又彼此關聯的理解,以及對世界的總體理解。
作者簡介
多明尼剋·薩赫森邁爾(Dominic Sachsenmaier),德國哥廷根大學教授、美國湯因比奬基金會主席,主要研究領域為全球史、近現代中國與全球的關係等。
任斯·理德爾(Jens Riedel),波士頓谘詢集團公司漢堡辦事處經理,曾任職於德國圖賓根大學以及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研究政治學、哲學和經濟學。
S.N.艾森斯塔德(Shmuel N. Eisenstadt),以色列社會學傢,現代化理論的重要代錶人物,先後任教於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蘇黎世大學。
譯者簡介:
郭少棠,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院講座教授、曆史研究者,緻力於中西曆史的比較研究、比較城市文化、社區曆史的跨文化研究。
王為理,復旦大學哲學博士,現為深圳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城市文化和文化産業研究。
目錄
鳴謝
前言
波爾科·馮·俄廷格
第一部 導言
多元現代性範式的背景
S.N.艾森斯塔德任斯·理德爾多明尼剋·薩赫森邁爾
第二部 多元現代性討論的參數
對多元現代性的幾點看法
S.N.艾森斯塔德
多元現代性——概念及其潛力
多明尼剋·薩赫森邁爾
全球化:現代性最新的形式?
布魯斯·馬茲利什
第三部 西方現代性與普遍主義的論戰
全球化世界中的文明與國傢
普拉森吉特·丟拉
全球性反現代主義
馬剋·吉爾根斯邁耶
第四部 多元現代性與世界共同體的前景
多元現代性與經過協商的普遍性
於根·科佳
作為一項社會發展議程的互相學習
杜維明
第五部 中國的現代性
另類現代性在東亞的興起
金耀基
中國的現代性
魏斐德
第六部 歐洲的現代性
20世紀歐洲的自我理解
哈特穆特·凱爾伯爾
憲法實踐還是記憶共同體?——評歐洲的集體認同
波思哈特·吉爾森
第七部 經濟學方法
多樣的市場經濟:製度在構築商業體係中的作用
理查·惠特雷
第八部 結語對商業世界的啓示
作者小傳
索引
精彩書摘
《多元現代性的反思:歐洲、中國及其他的闡釋/文明與世界譯叢》:
正如我將要更詳細地討論的那樣,要減緩西化論者與反西方運動之間不斷加劇的緊張對立,一個可能的途徑就是提倡對現代性的文化多元性理解。為此,現代性這一概念必須遠遠超越其當前被廣泛接受的形象。首先,它必須去西方化,實行多元化,以擺脫同質化觀念。但同質化觀念於19世紀和20世紀初就在迅速齣現的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秩序裏根深蒂固。在許多人的眼中,西方和現代化的形象結閤起來,就構成瞭一種將兩者擠壓進韋伯式的鐵籠之中的萬有引力。如果分開,那麼這兩者都能夠極大地擴展開來。“西方”可以涵括一種人文的和宗教的傳統,然而在對歐美現代狀況的反思中,除瞭新教的工作倫理之外,這種傳統卻被忽視瞭。同樣地,現代性也可以理解為錶達瞭製度背景、社會政治秩序和價值體係的廣泛可能性。
要區分這兩個概念,其中一種方法就是質疑西方現代性的一緻性。從曆史的角度來看現代性,人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各個西方社會在它們的基本的心理和社會結構方麵一直存在著重大的差異。但更重要的是,世界各地區的現代社會都以各種明顯不屬於西方可能性的範圍的方法來應對現代性的中心問題框架(problem atiques)。亞洲的民主民族一國傢的內在運作方式就是一個例子。雖然民主被公認為是政治趨同的典範,然而,即便在成功的體係中,一些重要的因素也始終有著巨大的差彆。這些因素包括政治文化、社會價值乃至公共領域的製度與結構。個中原因,在於民主和文明社會的這些根本組成部分會包括在更寬廣的社會文化背景之中。因此,幾乎所有有關民族一國傢和民主的前提條件的主要理論模式如果應用到東亞四小龍和其他政治體係的經驗中去,都無法令人信服。
毫無疑問,一個緊密關聯的世界正經曆著由技術革新——如資訊技術革命、工作模式的改變、跨國公司的重要性不斷增長——和其他各種因素所造成的相似的轉型過程。但是,縱使西方在很長時間裏一直是這些革命和演化的中心,它也同樣被這些因素所改造。這也就是為什麼那種把這些過程簡單地看作是西化的觀點無法令人信服的原因。如英格哈特和貝科(Inglehartand Baker)最近對許多社會的研究所錶明的那樣,事實上在全球範圍內的確有類似的價值轉變,但這些轉變依然是因文化而異,而不是嚮一個標準的模式趨同。況且,散居文化(diaspora cultures)日益增長的重要性以及歐洲為建立一種在曆史上全新的政治秩序和認同格局的努力,使得作為一個同質性實體的西方與一個已有先人為主印象的“其他地方”之間的區分變得更加沒有意義。
在反思有關現代性開放的多元文化理解對當前世界體係所具有的潛在意義之前,我打算先描述一下將現代性理解為西方化所固有的矛盾心理。對於許多社會來說,走西方的路既意味著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同時也意味著喪失本土傳統的危險。它意味著獲得自由和自決,但它也意味著喪失祖傳的共同體和價值體係所提供的安全庇護所。然後我將強調反西方或反自由認同的形成的主要發展軌跡。在這裏,有關現代性或對西方的極為簡化的形象總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動員大眾的工具,也是拒斥性認同形成的根源。接著我將探討一種更廣泛的現代性觀念,如何能夠更大地豐富我們關於社會未來的區域性討論。我們將根據最近的一些發展來思考這一係列的問題,這些發展包括全球化對民族一國傢範式的挑戰、認同模式的變化和一個國際市民社會的前景。
……
前言/序言
波士頓谘詢集團旗下的戰略研究所非常高興擔任多元現代性會議的東道主。這次會議於2001年5月20-21日在德國科學中心舉行,與會者都是重要的國際社會科學傢。這本書的齣版,使得沒有機會參加本次大會的公眾,尤其是研究人員與學生,得以接觸到與會者的論文。
戰略研究所一直以來對於多元現代性領域的關注,源於我們對戰略本質的廣泛興趣。與來自不同學科的學術研究人員閤作,豐富瞭我們對戰略、對商業社會、文化和政治環境的理解。柏林會議為實現這個目標做齣瞭極大的貢獻。我們的目的就是通過齣版來使我們的研究公之於眾。
我們生活在一個有著不同的現代性的世界,包括西方的和非西方的——這一觀點是對典型經濟思想的挑戰,意圖通過界定廣泛接受的、普遍使用的“規律”和“法則”,以及通過被普遍忽視的影響經濟決策的非經濟因素,來使經濟環境同質。柏林會議對全球經濟的復雜性提供瞭實質性洞見。商業世界對福山的著作(《曆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以及亨廷頓的著作(《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的普遍興趣,標誌著他們日益關注非經濟因素。雖然所有主要的西方公司都極力利用(按該詞的最好的意義)所有在經濟上對它們有利的全球機會,但它們逐漸認識到,不同社會有不同的問題、不同的迴答、不同的方法。不幸的是,對正確問題、答案和方法的追尋尚未對商業和公眾政策産生實際的、有用的結果。迄今為止,世界經濟論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貿易組織都未能提供有用的指導。很顯然,我們隻是為一個復雜的對話開瞭個頭。
當然,僅僅靠幾個簡單的規則或概念,是無法在高水準的曆史社會學闡釋與世俗的、為生存或擴張掙紮的日常商業決策的鴻溝上麵架起一座橋梁的。這個鴻溝需要探索。鴻溝兩端隔得如此之遠,以至於簡單的解決方案是不存在的。但仔細觀察多元現代性的各個方麵,以尋找一個可以理解的路綫,應該還是值得努力的。這就是柏林會議的目的。正如這些文章所錶明的,應對一個多元現代性的世界,並沒有一個主導性的解決方案,甚至也無法確定問題所在。本次會議的目的就是要引發廣泛的闡釋,並展開其中的對話。因此,這些文章提供瞭一些預感,一些有待探索的觀點,以及一些微弱的標記,追尋這些標記,能夠更好地解釋我們這個全球經濟的復雜性。
多元現代性的反思:歐洲、中國及其他的闡釋/文明與世界譯叢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多元現代性的反思:歐洲、中國及其他的闡釋/文明與世界譯叢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