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罕见的、具价值的张国焘全传,客观、完整再现这位争议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
◎作者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深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姚金果教授。数十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张国焘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叹服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均在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近年来,国外尤其是俄罗斯,有大量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从历史的尘封中解密,众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浮出水面。本书充分参考和引用了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令人大开眼界。
◎张国焘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之一;早期积投身学生运动;红四军的负责人,长征途中由于执行错误的路线险些葬送中国革命;此后背叛革命,加入国民党特务机关进行反共活动;后来四处漂泊,寓居海外,晚景凄凉。本书将张国焘的对与错、功与过加以客观描述,是是非非留待读者自行判断。
◎张国焘遗留的历史照片并不多,而本书将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一网打尽”,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张国焘的曲折一生。
内容简介
他出生于诗书传家的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是热血青年,五四运动中一呼百应的学生领袖;
他是中国早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人之一,为建党积奔走;
他是红四方面的领导人,“肃反”中制造冤案无数;
他在长征时野心勃勃,拥兵自重,另立中央;
他不愿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审判,竟然投靠国民党;
他曾风光无限,后来却客死异国。
……
他,就是张国焘。
本书以近年俄罗斯公开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大量档案资料为依据,结合作者新研究成果,向读者讲述了张国焘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以及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
作者简介
姚金果
1956年生,山西永济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巡视员,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史研究,尤以中国大革命、国共关系史、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见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大革命”负责人。著有《解读中国大革命史》《孙中山》《陈独秀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等著作。另发表文章100余篇。
苏若群
1983年生,河北秦皇岛人,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著有《亲历建党》《次国共合作始末》《解密档案中的张国焘》等著作多部。在《中共党史研究》《理论探讨》《江汉论坛》《党史研究与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章 走向马克思主义
萌发爱国之心
1897年11月14日(农历十月二十日),张国焘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区金山乡山明村。
上栗位于罗霄山脉的中段,为萍乡北边的中心市镇,距萍乡市约四十公里,与湖南省的浏阳、醴陵两县为邻,相距不过十公里左右。由于地处湘赣交界地区,上栗虽然是一个山区市镇,仍不失为一个比较繁荣的贸易中心。连绵起伏、逶迤不绝的山脉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当地采矿业、造纸业和织布业在清末明初就已经相当发达。
或许正是优越的地理环境吸引了张国焘的祖先,清朝初年,张氏家族的百五十五代集翰公由广西迁到上栗。
张氏家族迁到萍乡上栗的一支,凭借当地的自然优势和勤俭精明的持家之道,逐渐发达起来。到了张国焘祖父一辈,已经成了当地人丁兴旺、理财有方、殷实富足的大户。
优越的家境使得张家子弟有条件谙习诗文。张国焘回忆说:
我家可说是诗书之家,历代相传直到我祖父和父亲一辈,大多是读书人,大屋里住着祖父一辈六房人家,每家都有收五百担到一千担租谷的土地;因此也可以说是地主乡绅之家。我祖父这一辈六兄弟中,有四个是可以戴顶子穿补服的。其中两个是由正途秀才出身,另两个则是捐班出身。到我父亲一辈,因科举开始废除,多数人逐渐转入新式学校。我父亲是在满清末一届的省试中取录的拔贡( 他那时不在家, 到浙江法政学校去学法律了)。因此,我父亲这一辈只有两三个人是有所谓“功名”的。
目录
第一章 走向马克思主义
萌发爱国之心
追求进步与温和请愿
参与领导五四运动
南陈北李联络人
第二章 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
参与创建北京共产党组织
主持中共“一大”
领导劳动组合书记部
首次莫斯科之行
贡献于“一劳大”和中共“二大”
第三章 受挫于国共合作之争
影响深远的西湖论争
代理委员长
指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三大”落选
固执己见
第四章 隐瞒背叛 危难受任
牢狱之中
再次进入领导核心
应对排共浪潮
难挽狂澜
受任于危难之时
第五章 莫斯科岁月
处分与分歧
争论于中共“六大”
代表团风雨
第六章 初到鄂豫皖
支持王明中央
辗转抵达苏区
立威:整顿组织、解决粮食
第七章 分歧、争执、“肃反”
东进南下之争
制定“肃反”政策
问罪许继慎
妄杀无辜
第八章 与跌宕
辉煌鄂豫皖
四大战役
反“围剿”失利
漫漫西征路
第九章 川陕根据地:“惊人的胜利”
新创根据地
扬威通南巴
统战工作
第十章 强胜与苦战
川陕再“肃反”
反六路围攻
广昭战役
第十一章 会师后的分歧
策应中央红军
雨中拥抱
碰壁两河口
喜怒芦花镇
波澜再起沙窝
第十二章 矛盾扩大 铤而走险
分裂
另立中央
南下是死路
第十三章 曲折的北上路
争取张国焘
北上途中
西路军
第十四章 受批与叛党
批评与检讨
反国焘路线
叛逃
第十五章 最后岁月
人在矮檐下
失意的“反共强人”
随江而下
另觅他途
海外终老
参考文献
后记
《张国焘传》:一部穿越历史迷雾的枭雄史诗 这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次深入灵魂的探索。它钩沉起沉睡在历史尘埃中的一位关键人物——张国焘。我们熟知他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那些风云激荡年代的亲历者、参与者,甚至推动者。然而,历史的复杂性,人性的多维,使得任何一个简单的标签都无法概括张国焘波澜壮阔的一生。本书力求剥离笼罩在他身上的神话与污蔑,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张国焘,一个在时代洪流中被推至风口浪尖,最终又跌入历史深渊的复杂灵魂。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中国近代史上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从张国焘早期投身革命的炽热爱国情怀,到他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再到最终的背叛与流亡,构成一幅跌宕起伏的人生画卷。我们不会简单地将他定性为“先驱”或“叛徒”,而是试图理解他为何会从一个被视为革命火种的点燃者,最终走向与他曾为之奋斗的事业分道扬镳的境地。 早期岁月:理想的萌芽与革命的启蒙 本书将首先回溯张国焘的早年经历。出生于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张国焘从小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慧与敏锐。在传统的书斋教育中,他接触到了救国救民的思想,并在时代的召唤下,积极投身于各种学生运动和爱国集会。作为北京大学的学生,他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社会改造充满了热情。这一时期的他,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对未来充满憧憬,相信通过革命可以改变中国的命运。 他的革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艰难险阻。从组织工人运动,到传播马克思主义,再到参与早期共产党的创建,张国焘始终活跃在革命的最前沿。他有着非凡的组织才能和领导能力,能够团结和鼓舞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投身革命。本书将详细梳理他在这段时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他与其他早期领导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他作为一位“先驱”的形象,为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权力之路:辉煌的顶峰与裂痕的显现 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张国焘的政治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他逐步成为党内的高层领导人,参与制定党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井冈山会师、长征等关键历史时刻,他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长征初期,他担任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其军事指挥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这一时期的张国焘,无疑处于他人生的辉煌顶点,他被视为党内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然而,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成就一个人,也能吞噬一个人。在革命队伍日益壮大的同时,党内也出现了路线分歧和权力斗争。张国焘的性格中,既有雄心勃勃的一面,也有不容置疑的固执和自负。他对权力有着强烈的渴望,并在党内斗争中表现出强硬的姿态。本书将深入剖析他在党内权力斗争中的表现,特别是他与毛泽东等其他领导人之间的矛盾与博弈。我们将看到,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里,一些看似微小的分歧,却可能在日后演变成巨大的裂痕。 分裂的响起:走向背叛的深渊 长征途中,尤其是在抵达川西北地区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倾向愈发明显。他试图另立中央,与党中央分庭抗礼,这无疑是对革命事业的沉重打击。本书将细致地考证这一时期张国焘的政治野心和分裂行为,分析其动机和后果。是什么让他做出了如此极端而危险的选择?是他对中央路线的不满,还是他对个人权力的绝对追求?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史料细节,还原张国焘当时所面临的政治环境,以及他与其他领导人的决策过程。他的分裂行为,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次重大考验。本书将客观地呈现这一段历史,不回避其中的残酷与复杂,力求让读者理解张国焘从一个革命的领导者,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与革命决裂的深渊。 流亡岁月:失落的枭雄与历史的审判 最终,张国焘的分裂行为失败了,他被迫离开了中国共产党。随后的岁月,他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从苏联,到香港,再到加拿大,他的人生轨迹充满了漂泊与失落。曾经叱咤风云的革命家,如今却沦为历史的边缘人。他试图在异国他乡寻找新的出路,但他的身份和经历,使得他始终无法真正融入新的社会。 本书将聚焦于张国焘流亡时期的生活,描绘他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他是否曾后悔自己的选择?他对曾经的革命生涯有着怎样的回忆?他对自己的行为又有着怎样的评判?我们将通过他晚年的生活片段,以及他与外界的有限互动,来尝试捕捉他内心的轨迹。这一时期的张国焘,可能已经褪去了曾经的锋芒,但他内心的孤寂与失落,以及他对过往的回顾,都值得我们深思。 “红”与“黑”的交织:人性的多维解读 《张国焘传》的核心,在于呈现一个立体而复杂的人物。我们看到他曾经为理想而奋斗的“红”,也看到他因权力而扭曲的“黑”。他的身上,交织着革命者的热血与野心家的算计,忠诚的誓言与背叛的伤痕。他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也是一个因个人选择而走向悲剧的典型。 本书不会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邀请读者一同走进张国焘的世界,去感受他所经历的时代,去理解他所做出的选择,去体会他内心的挣扎。通过对张国焘一生的深入解读,我们不仅仅是在了解一个人,更是在审视一个时代,在反思人性的复杂与多维。 史学意义与阅读价值 本书在史学研究上,力求通过最新的史料发掘和细致的考证,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全面和客观的张国焘形象。它填补了以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空白,纠正了部分不准确的论述。 对于读者而言,本书不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人物传记,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它能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中国革命的曲折历程,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人物动机,以及探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个体选择对历史进程可能产生的影响。 《张国焘传》是一部关于权力、理想、背叛与救赎的史诗。它将带领你进入一个充满传奇与悲剧色彩的世界,去认识一位被历史铭记,却又充满争议的人物。你将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个“红”与“黑”交织的灵魂,以及一个在时代洪流中跌宕起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