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罕見的、具價值的張國燾全傳,客觀、完整再現這位爭議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
◎作者是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資深專傢、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姚金果教授。數十年來她一直緻力於張國燾的研究,取得瞭令人嘆服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均在本書中得到瞭很好的展現。
◎近年來,國外尤其是俄羅斯,有大量的共産國際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從曆史的塵封中解密,眾多不為人知的曆史真相浮齣水麵。本書充分參考和引用瞭這些珍貴的檔案資料,令人大開眼界。
◎張國燾的一生充滿瞭爭議:中國共産黨的創立者之一;早期積投身學生運動;紅四軍的負責人,長徵途中由於執行錯誤的路綫險些葬送中國革命;此後背叛革命,加入國民黨特務機關進行反共活動;後來四處漂泊,寓居海外,晚景淒涼。本書將張國燾的對與錯、功與過加以客觀描述,是是非非留待讀者自行判斷。
◎張國燾遺留的曆史照片並不多,而本書將這些珍貴的曆史照片“一網打盡”,圖文並茂、生動形象地再現瞭張國燾的麯摺一生。
內容簡介
他齣生於詩書傳傢的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是熱血青年,五四運動中一呼百應的學生領袖;
他是中國早期接受馬剋思主義的人之一,為建黨積奔走;
他是紅四方麵的領導人,“肅反”中製造冤案無數;
他在長徵時野心勃勃,擁兵自重,另立中央;
他不願接受黨和人民的監督、審判,竟然投靠國民黨;
他曾風光無限,後來卻客死異國。
……
他,就是張國燾。
本書以近年俄羅斯公開的關於中國革命的大量檔案資料為依據,結閤作者新研究成果,嚮讀者講述瞭張國燾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以及鮮為人知的人生經曆。
作者簡介
姚金果
1956年生,山西永濟人,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巡視員,中國延安乾部學院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主要從事民主革命時期中共黨史研究,尤以中國大革命、國共關係史、共産國際與中國革命關係史見長。國傢社科基金項目“共産國際、聯共(布)與中國大革命”負責人。著有《解讀中國大革命史》《孫中山》《陳獨秀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中國共産黨創建史》等著作。另發錶文章100餘篇。
蘇若群
1983年生,河北秦皇島人,中國農業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講師,中國人民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博士後,主要研究中國共産黨曆史。著有《親曆建黨》《次國共閤作始末》《解密檔案中的張國燾》等著作多部。在《中共黨史研究》《理論探討》《江漢論壇》《黨史研究與教學》等期刊發錶論文數十篇。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章 走嚮馬剋思主義
萌發愛國之心
1897年11月14日(農曆十月二十日),張國燾齣生於江西省萍鄉市上栗區金山鄉山明村。
上栗位於羅霄山脈的中段,為萍鄉北邊的中心市鎮,距萍鄉市約四十公裏,與湖南省的瀏陽、醴陵兩縣為鄰,相距不過十公裏左右。由於地處湘贛交界地區,上栗雖然是一個山區市鎮,仍不失為一個比較繁榮的貿易中心。連綿起伏、逶迤不絕的山脈為當地居民提供瞭豐富的自然資源,當地采礦業、造紙業和織布業在清末明初就已經相當發達。
或許正是優越的地理環境吸引瞭張國燾的祖先,清朝初年,張氏傢族的百五十五代集翰公由廣西遷到上栗。
張氏傢族遷到萍鄉上栗的一支,憑藉當地的自然優勢和勤儉精明的持傢之道,逐漸發達起來。到瞭張國燾祖父一輩,已經成瞭當地人丁興旺、理財有方、殷實富足的大戶。
優越的傢境使得張傢子弟有條件諳習詩文。張國燾迴憶說:
我傢可說是詩書之傢,曆代相傳直到我祖父和父親一輩,大多是讀書人,大屋裏住著祖父一輩六房人傢,每傢都有收五百擔到一韆擔租榖的土地;因此也可以說是地主鄉紳之傢。我祖父這一輩六兄弟中,有四個是可以戴頂子穿補服的。其中兩個是由正途秀纔齣身,另兩個則是捐班齣身。到我父親一輩,因科舉開始廢除,多數人逐漸轉入新式學校。我父親是在滿清末一屆的省試中取錄的拔貢( 他那時不在傢, 到浙江法政學校去學法律瞭)。因此,我父親這一輩隻有兩三個人是有所謂“功名”的。
目錄
第一章 走嚮馬剋思主義
萌發愛國之心
追求進步與溫和請願
參與領導五四運動
南陳北李聯絡人
第二章 共産黨早期重要領導人
參與創建北京共産黨組織
主持中共“一大”
領導勞動組閤書記部
首次莫斯科之行
貢獻於“一勞大”和中共“二大”
第三章 受挫於國共閤作之爭
影響深遠的西湖論爭
代理委員長
指導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三大”落選
固執己見
第四章 隱瞞背叛 危難受任
牢獄之中
再次進入領導核心
應對排共浪潮
難挽狂瀾
受任於危難之時
第五章 莫斯科歲月
處分與分歧
爭論於中共“六大”
代錶團風雨
第六章 初到鄂豫皖
支持王明中央
輾轉抵達蘇區
立威:整頓組織、解決糧食
第七章 分歧、爭執、“肅反”
東進南下之爭
製定“肅反”政策
問罪許繼慎
妄殺無辜
第八章 與跌宕
輝煌鄂豫皖
四大戰役
反“圍剿”失利
漫漫西徵路
第九章 川陝根據地:“驚人的勝利”
新創根據地
揚威通南巴
統戰工作
第十章 強勝與苦戰
川陝再“肅反”
反六路圍攻
廣昭戰役
第十一章 會師後的分歧
策應中央紅軍
雨中擁抱
碰壁兩河口
喜怒蘆花鎮
波瀾再起沙窩
第十二章 矛盾擴大 鋌而走險
分裂
另立中央
南下是死路
第十三章 麯摺的北上路
爭取張國燾
北上途中
西路軍
第十四章 受批與叛黨
批評與檢討
反國燾路綫
叛逃
第十五章 最後歲月
人在矮簷下
失意的“反共強人”
隨江而下
另覓他途
海外終老
參考文獻
後記
《張國燾傳》:一部穿越曆史迷霧的梟雄史詩 這不僅僅是一部傳記,更是一次深入靈魂的探索。它鈎沉起沉睡在曆史塵埃中的一位關鍵人物——張國燾。我們熟知他的是中國共産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是那些風雲激蕩年代的親曆者、參與者,甚至推動者。然而,曆史的復雜性,人性的多維,使得任何一個簡單的標簽都無法概括張國燾波瀾壯闊的一生。本書力求剝離籠罩在他身上的神話與汙衊,還原一個真實、立體的張國燾,一個在時代洪流中被推至風口浪尖,最終又跌入曆史深淵的復雜靈魂。 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中國近代史上那段風雨如晦的歲月,從張國燾早期投身革命的熾熱愛國情懷,到他一步步走嚮權力的巔峰,再到最終的背叛與流亡,構成一幅跌宕起伏的人生畫捲。我們不會簡單地將他定性為“先驅”或“叛徒”,而是試圖理解他為何會從一個被視為革命火種的點燃者,最終走嚮與他曾為之奮鬥的事業分道揚鑣的境地。 早期歲月:理想的萌芽與革命的啓濛 本書將首先迴溯張國燾的早年經曆。齣生於那個積貧積弱的年代,張國燾從小便展現齣過人的聰慧與敏銳。在傳統的書齋教育中,他接觸到瞭救國救民的思想,並在時代的召喚下,積極投身於各種學生運動和愛國集會。作為北京大學的學生,他深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對社會改造充滿瞭熱情。這一時期的他,懷揣著救國救民的理想,對未來充滿憧憬,相信通過革命可以改變中國的命運。 他的革命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瞭艱難險阻。從組織工人運動,到傳播馬剋思主義,再到參與早期共産黨的創建,張國燾始終活躍在革命的最前沿。他有著非凡的組織纔能和領導能力,能夠團結和鼓舞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投身革命。本書將詳細梳理他在這段時期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及他與其他早期領導人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展現他作為一位“先驅”的形象,為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貢獻瞭自己的力量。 權力之路:輝煌的頂峰與裂痕的顯現 隨著革命事業的發展,張國燾的政治影響力也與日俱增。他逐步成為黨內的高層領導人,參與製定黨的重大戰略決策。在井岡山會師、長徵等關鍵曆史時刻,他都扮演瞭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長徵初期,他擔任紅四方麵軍的主要領導人,其軍事指揮能力得到瞭充分展現。這一時期的張國燾,無疑處於他人生的輝煌頂點,他被視為黨內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然而,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成就一個人,也能吞噬一個人。在革命隊伍日益壯大的同時,黨內也齣現瞭路綫分歧和權力鬥爭。張國燾的性格中,既有雄心勃勃的一麵,也有不容置疑的固執和自負。他對權力有著強烈的渴望,並在黨內鬥爭中錶現齣強硬的姿態。本書將深入剖析他在黨內權力鬥爭中的錶現,特彆是他與毛澤東等其他領導人之間的矛盾與博弈。我們將看到,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裏,一些看似微小的分歧,卻可能在日後演變成巨大的裂痕。 分裂的響起:走嚮背叛的深淵 長徵途中,尤其是在抵達川西北地區後,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傾嚮愈發明顯。他試圖另立中央,與黨中央分庭抗禮,這無疑是對革命事業的沉重打擊。本書將細緻地考證這一時期張國燾的政治野心和分裂行為,分析其動機和後果。是什麼讓他做齣瞭如此極端而危險的選擇?是他對中央路綫的不滿,還是他對個人權力的絕對追求?亦或是兩者兼而有之? 我們將通過大量的史料細節,還原張國燾當時所麵臨的政治環境,以及他與其他領導人的決策過程。他的分裂行為,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是中國革命進程中的一次重大考驗。本書將客觀地呈現這一段曆史,不迴避其中的殘酷與復雜,力求讓讀者理解張國燾從一個革命的領導者,是如何一步步走嚮與革命決裂的深淵。 流亡歲月:失落的梟雄與曆史的審判 最終,張國燾的分裂行為失敗瞭,他被迫離開瞭中國共産黨。隨後的歲月,他開始瞭漫長的流亡生涯。從蘇聯,到香港,再到加拿大,他的人生軌跡充滿瞭漂泊與失落。曾經叱吒風雲的革命傢,如今卻淪為曆史的邊緣人。他試圖在異國他鄉尋找新的齣路,但他的身份和經曆,使得他始終無法真正融入新的社會。 本書將聚焦於張國燾流亡時期的生活,描繪他內心的掙紮與矛盾。他是否曾後悔自己的選擇?他對曾經的革命生涯有著怎樣的迴憶?他對自己的行為又有著怎樣的評判?我們將通過他晚年的生活片段,以及他與外界的有限互動,來嘗試捕捉他內心的軌跡。這一時期的張國燾,可能已經褪去瞭曾經的鋒芒,但他內心的孤寂與失落,以及他對過往的迴顧,都值得我們深思。 “紅”與“黑”的交織:人性的多維解讀 《張國燾傳》的核心,在於呈現一個立體而復雜的人物。我們看到他曾經為理想而奮鬥的“紅”,也看到他因權力而扭麯的“黑”。他的身上,交織著革命者的熱血與野心傢的算計,忠誠的誓言與背叛的傷痕。他既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重量級人物,也是一個因個人選擇而走嚮悲劇的典型。 本書不會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邀請讀者一同走進張國燾的世界,去感受他所經曆的時代,去理解他所做齣的選擇,去體會他內心的掙紮。通過對張國燾一生的深入解讀,我們不僅僅是在瞭解一個人,更是在審視一個時代,在反思人性的復雜與多維。 史學意義與閱讀價值 本書在史學研究上,力求通過最新的史料發掘和細緻的考證,為讀者提供一個更為全麵和客觀的張國燾形象。它填補瞭以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空白,糾正瞭部分不準確的論述。 對於讀者而言,本書不僅是一部引人入勝的人物傳記,更是一次深刻的曆史教育。它能幫助讀者更清晰地認識中國革命的麯摺曆程,理解曆史事件背後的人物動機,以及探討在特定曆史條件下,個體選擇對曆史進程可能産生的影響。 《張國燾傳》是一部關於權力、理想、背叛與救贖的史詩。它將帶領你進入一個充滿傳奇與悲劇色彩的世界,去認識一位被曆史銘記,卻又充滿爭議的人物。你將在這本書中,看到一個“紅”與“黑”交織的靈魂,以及一個在時代洪流中跌宕起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