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说、戏剧、书信集。她的小说和戏剧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描绘人间百态,文字细腻,情感真挚。她致亲人、友人的书信充满知性和妙语,同时真实地呈现了一个至情至性的林徽因。
内容简介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包括小说:九十九度中 、模影零篇 、窘 ;戏剧:梅真同他们(四幕剧 未完成) ;书信:致沈从文(一) 、致沈从文(二) 、致沈从文(三) 、致沈从文(四)、致沈从文(五)、致沈从文(六) 、致沈从文(七) 、致胡适(一) 、致胡适(二) 、致胡适(三) 、致胡适(四) 、致胡适(五)、致胡适(六)、致梁思成(一)、致梁思成(二) 、致梁思庄 、致梁再冰 、致金岳霖 、致傅斯年等。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首任妻子。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目录
目录
小 说
002 模影零篇
052 九十九度中
076 窘
戏 剧
098 梅真同他们(四幕剧 未完成)
书 信
180 致沈从文( 一)
182 致沈从文(二)
187 致沈从文(三)
191 致沈从文(四)
195 致沈从文(五)
197 致沈从文 ( 六)
200 致胡适( 一)
202 致胡适(二)
203 致胡适(三)
209 致梁思成( 一)
211 致梁思成( 二)
214 致梁思庄
精彩书摘
致沈从文(二)
二哥:
世间事有你想不到的那么古怪,你的信来的时候正遇到我双手托着头在自恨自伤的一片苦楚的情绪中熬着。在廿四个钟头中,我前前后后,理智的,客观的,把许多纠纷痛苦和挣扎或希望或颓废的细目通通看过好几遍,一方面展开事实观察,一方面分析自己的性格情绪历史,别人的性格情绪历史,两人或两人以上互相的生活,情绪和历史,我只感到一种悲哀,失望,对自己对生活全都失望无兴趣。我觉到像我这样的人应该死去,减少自己及别人的痛苦!这或是暂时的一种情绪,一会儿希望会好。
在这样的消极悲伤的情景下,接到你的信,理智上,我虽然同情你所告诉我你的苦痛(情绪的紧张),在情感上我却很羡慕你那么积极那么热烈,那么丰富的情绪,至少此刻同我的比,我的显然萧条颓废消极无用。你的是在情感的尖锐上奔进!
可是此刻我们有个共同的烦恼,那便是可惜时间和精力,因为情绪的盘旋而耗费去。
你希望抓住理性的自己,或许找个聪明的人帮忙你整理一下你的苦恼或是“横溢的情感”,设法把它安排妥帖一点,你竟找到我来,我懂得的,我也常常被同种的纠纷弄得左不是右不是,生活掀在波澜里,盲目地同危险周旋,累得我既为旁人焦灼,又为自己操心,又同情于自己又很不愿意宽恕放任自己。
不过我同你有大不同处:凡是在横溢奔放的情感中时,我便觉到抓住一种生活的意义,即使这横溢奔放的情感所发生的行为上纠纷是快乐与苦辣对渗的性质,我也不难过不在乎。我认定了生活本身原质是矛盾的,我只要生活;体验到极端的愉快,灵质的、透明的、美丽的近于神话理想的快活,以下我情愿也随着赔偿这天赐的幸福,埋在悲痛,纠纷,失望,无望,寂寞中挨过若干时候,好像等自己的血来在创伤上结痂一样!一切我都在无声中忍受,默默地等天来布置我,没有一句话说!(我且说说来给你做个参考)。
我所谓极端的、浪漫的或实际的都无关系,反正我的主义是要生活,没有情感的生活简直是死!生活必须体验丰富的情感,把自己变成丰富,宽大,能优容,能了解,能同情种种“人性”,能懂得自己,不苛责自己,也不苛责旁人,不难自己所不能,也不难别人所不能,更不怨运命或是上帝,看清了世界本是各种人性混合做成的纠纷,人性又就是那么一回事,脱不掉生理、心理、环境习惯、先天特质的凑合!把道德放大了讲,别裁判或裁削自己。任性到损害旁人时如果你不忍,你就根本办不到任性的事。(如果你办得到,那你那种残忍,便是你自己性格里的一点特性,也用不着过分的去纠正。)想做的事太多,并且互相冲突时,拣想做——想做到顾不得旁的牺牲的事做,未做时心中发生纠纷是免不了的,做后用不着后悔,因为你既会去做,那桩事便一定是不可免的,别尽着罪过自己。
我方才所说到极端的愉快,灵质的、透明的、美丽的快乐,不知道你有否同一样感觉。我的确有过,我不忘却我的幸福。我认为愉快的事都是一闪亮的,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迸出神奇的——如同两个人透彻的了解:一句话打到你心里,使得你理智和感情全觉到一万万分满足;如同相爱,在一个时候里,你同你自身以外另一个人互相以彼此存在为极端的幸福;如同恋爱,在那时那刻眼所见,耳所听,心所触无所不是美丽,情感如诗歌自然的流动,如花香那样不知其所以。这些种种便都是一生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世界上没有多少人有那机会,且没有多少人有那种天赋的敏感和柔情来尝味那经验,所以就有那种机会也无用。如果有如诗剧神话般的实景,当时当事者本身却没有领会诗的情感又如何行?即使有了,只是浅俗的赏月折花的限量,那又有什么话说?转过来说,对悲哀的敏感容量也是生活中可贵处。当时当事,你也许得流出血泪,过去后那些在你经验中也是不可鄙视的创痂。(此刻说说话,我倒暂时忘记了我昨天到今晚已整整哭了廿四小时,中间仅仅睡着三四个钟头,方才在过分的失望中颓废着觉到浪费去时间精力,很使自己感叹。)在夫妇中间为着相爱纠纷自然痛苦,不过那种痛苦也是夹着极端丰富的幸福在内的。冷漠不关心的夫妇结合才是真正的悲剧!
如果在“横溢情感”和“僵死麻木的无情感”中叫我来拣一个,我毫无问题要拣上面的一个,不管是为我自己或是为别人。人活着的意义基本的是在能体验情感。能体验情感还得有智慧有思想来分别了解那情感——自己的或别人的!如果再能表现你自己所体验所了解的种种在文字上——不管那算是宗教或哲学,诗,或是小说,或是社会学论文——(谁管那些)——使得别人也更得点人生意义,那或许就是所有的意义了。不管人文明到什么程度,天文地理科学地通到哪里去,这点人性还是一样的主要,一样的是人生的关键。
在一些微笑或皱眉印象上称较分量,在无边际人事上驰骋细想正是一种生活。
算了吧!二哥,别太虐待自己,有空来我这里,咱们再费点时间讨论讨论它,你还可以告诉我一点实在情形。我在廿四小时中只在想自己如何消极到如此田地苦到如此如此,而使我苦得想去死的那个人自己在去上海的火车中也苦得要命,已经给我来了两封电报一封信,这不是“人性”的悲剧么?那个人便是说他不喜管人性的梁二哥!
徽因
你一定得同老金(金岳霖)谈谈,他真是能了解同时又极客观极同情极懂得人性,虽然他自己并不一定会提起他的历史。
……
《林徽因文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图书简介 《林徽因文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一部集结了中国现代杰出女性林徽因一生文学创作的重量级作品。本书囊括了林徽因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评论、学术研究等多个领域的精华篇章,力图全面展现这位横跨文学、建筑、艺术等多重身份的女性,其独特的人生视角、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第一部分:诗歌的呢喃,情感的潮汐 本书的诗歌部分,将读者带入林徽因细腻而 rich 的内心世界。她的诗歌,如同一汪清泉,时而映照着碧空如洗的晴朗,时而泛起层层涟漪,诉说着对生命、爱情、故乡、时代的深沉情感。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以其轻盈的语调和明亮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如春日般温暖、美好、充满生命力的女性形象。它不仅仅是对挚爱的赞美,更是对生命中最纯粹、最美好的瞬间的捕捉。诗中的“软语”、“微笑”、“烂漫”、“芬芳”,共同营造了一种“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幸福氛围,传递出一种纯粹而动人的爱意,也展现了林徽因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敏感。 《别丢了你的梦》——这首诗以其振聋发聩的号召力,鼓励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坚守内心的理想与追求。它仿佛一声穿越时空的呼唤,提醒每一个迷失在生活洪流中的灵魂,不忘初心,勇敢前行。诗中充盈着力量与韧性,激励着人们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对梦想的执着,如同黑夜里闪烁的星光,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窗子》——在这首诗中,林徽因借由“窗子”这一意象,展现了她在观察与思考中对人生百态的洞察。窗子既是隔离,也是连接;既是凝望,也是反思。透过窗子,她看到了外部世界的繁华与萧瑟,也映照出内心的喜悦与忧伤。这首诗流露出她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以及对个体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审视。 《九——十月间作》——这组诗篇,饱含着诗人对季节变迁的细腻感受,也寄托着对人生起伏的淡淡忧思。秋天的萧瑟与金黄,冬天的寂静与寒冷,都成为她抒发情感的载体。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但字里行间又不乏对生命力的坚守和对希望的渴求。 其他诗歌——本书收录的其余诗歌,同样精彩纷呈。它们或描摹自然之美,或吟咏生命之歌,或倾诉情感之语。每一首诗都凝聚着林徽因敏锐的观察力、深邃的思考以及高超的艺术技巧,展现了她诗歌创作的多样性和艺术高度。无论是对故乡山水的眷恋,对爱情的甜蜜与失落,还是对时代变迁的感怀,都以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打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 第二部分:散文的温度,生命的印记 林徽因的散文,如同她本人一样,兼具了理性与感性,既有知识分子的严谨,又不失女性的细腻。她的散文,记录了她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生动而真实的时代画卷,也revealed出她作为一名女性,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思考与成长。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散文篇)——虽然书名借用了这首名作,但本书中的散文部分,同样有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为核心意境的文章。这些散文,可能是在某个宁静的午后,她对着窗外的阳光,或是回忆起某个温暖的瞬间,所写下的文字。它们可能没有诗歌那般凝练,却有着更舒缓的节奏和更生活化的细节,将那种“安好”的愿望,融入对生活琐事的观察,对亲友的关怀,以及对日常点滴的珍视之中。这部分散文,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读者的心田,传递着一种平和而深刻的幸福哲学。 《窗外》——这部散文篇章,可能延续了诗歌中“窗子”的意象,但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详尽的笔触,展现了林徽因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她可能通过窗户,描绘了不同季节的街景,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在时代洪流中人们的悲欢离合。她的文字,不乏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对人生百态的精准刻画,同时也流露出她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对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深切忧虑与思考。 《一片阳光》——这篇散文,很可能捕捉了生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阳光,在林徽因的笔下,不仅是物理的光线,更是象征着温暖、希望和生命力的符号。她可能通过描写一片阳光照在书页上的样子,或是阳光下孩子们嬉戏的身影,来表达她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这篇散文,如同一首无声的赞歌,歌颂着生命中那些简单而又伟大的幸福。 《给小范》——这篇充满温情的散文,展现了林徽因作为长辈或朋友,对晚辈的关怀与教导。她可能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以一种平和而富有智慧的方式,为年轻一代指点迷津,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文字中流淌着深沉的爱意和殷切的期望,是她人生智慧的结晶。 《论建筑》——除了文学创作,林徽因在建筑学领域也造诣深厚。本书可能收录了她关于建筑的散文或评论。这些文章,以其独到的见解和专业的知识,探讨了建筑的艺术性、历史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她可能将对建筑美的理解,融入对人文精神的思考,将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浪漫相结合,展现了她跨学科的才华。 其他散文——本书收录的其余散文,可能涉及她对文学、艺术、历史的感悟,对人生哲学的探讨,对社会风貌的描绘,以及一些生活随笔。这些文字,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广博的学识,也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光影。她对事物的观察入微,对情感的表达真挚,对思想的阐述深刻,都使得她的散文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第三部分:思想的闪光,智慧的低语 林徽因不仅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更是一位富有思想的知识女性。本书的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部分,将带领读者走进她深邃的 intellect 世界,领略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建筑等领域的独到见解。 文学评论——她可能对当时的文学思潮,或是某位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这些评论,字字珠玑,充满洞见。她可能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探讨其思想内涵,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她的评论,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乏对艺术美的细腻体察,展现了她敏锐的艺术嗅觉和深刻的文学素养。 学术研究——林徽因在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等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书收录的学术论文,可能涉及她对古代建筑形制、装饰、文化的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是枯燥的学术考证,更融入了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她将严谨的学术态度与文学化的语言相结合,使得她的学术著作也同样具有可读性和艺术性。 书信与日记(节选)——本书的最后部分,可能收录了林徽因的部分书信和日记节选。这些珍贵的文字,以最真实、最鲜活的方式,展现了她日常的生活点滴、情感波动以及思想历程。通过这些零散的片段,读者可以更贴近她的灵魂,理解她的选择,感受她的喜怒哀乐。这些文字,是了解林徽因本人最直接、最生动的窗口。 《林徽因文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独特价值 本书之所以取名《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不仅仅是为了借用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更是为了提炼出林徽因作品中一种核心的生活哲学和情感态度。这种“晴天”并非指外界的阳光普照,而是源自内心的平静、满足与爱。当所爱之人安好,当内心拥有宁静,那么,即便外界风雨交加,也仿佛拥有了晴天的光芒。 时代的印记与女性的觉醒:林徽因生活在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她既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她的作品,深刻地烙印着那个时代的痕迹,反映了社会变迁、文化碰撞以及知识分子的思考。同时,作为一位杰出的女性,她的文字也展现了那个时期女性的觉醒与成长,她们在社会变革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追求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 跨越时空的智慧与情感:林徽因的作品,超越了时代的局限,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她的诗歌,以其纯粹的美感和深刻的情感,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她的散文,以其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引导我们审视生活,感悟人生。她的学术研究,以其严谨的态度和独到的见解,展现了她非凡的 intellect 能力。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生命哲学:本书精选的篇章,无不围绕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一主题展开。它可能体现在对爱情的期许,对亲人的关怀,对友谊的珍视,甚至是个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这种哲学,强调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幸福感,一种将外界的纷扰化解于内心的宁静,一种将对他人的爱与祝福升华为生命力量的智慧。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往往藏于那些简单而真挚的情感之中,藏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积极态度里。 结语 《林徽因文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它不仅是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更是一面 reflective 我们内心世界的镜子。通过阅读林徽因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以及她那份永恒不变的“晴天”情怀。无论你是文学爱好者,还是对人生有深刻思考的读者,本书都将为你带来一场触及灵魂的阅读体验,让你在字里行间,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