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诗歌的探索者 欧阳江河 自选诗集
这是一本欧阳江河的诗歌自选集,按照年代编排,收录了欧阳江河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创作的诗歌,包含多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极强的语言能力和对事物的细致敏锐的体察。欧阳江河是一位才华横溢、风格灵活多变的诗人,他的写作理念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坛有很大的影响。
欧阳江河,原名江河,著名朦胧派诗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著有诗集《透过词语的玻璃》《谁去谁留》,评论集《站在虚构这边》等,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欧阳江河的诗,意宏文奥,风雅自如。他善于在生活的修辞里铺设叙事的迷宫,在未来里想象现在,并把自己澄澈的洞见隐于冷傲的文调之中。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0年度诗人授奖词
天鹅之死
阳光中的苹果树
肖斯塔科维奇 :等待枪杀
手枪
整个天空都是海水
公开的独白
纸上的秋天
冷血的秋天
美人
一夜肖邦
寂静
墨水瓶
星期日的钥匙
空中小站
茨维塔耶娃
晚餐
电梯中
另一个夏天
哈姆雷特
去雅典的鞋子
感恩节
男高音的春天
谁去谁留
时装街
毕加索画牛
一分钟,天人老矣
舒伯特
在 VERMONT 过 53 岁生日
母亲,厨房
痒的平均律
梦见老虎
万古销愁
江南引
茶事 2011
苏小小
黄山谷的豹
谁去谁留
黄昏,那小男孩躲在一株植物里
偷听昆虫的内脏。他实际听到的
是昆虫以外的世界:比如,机器的内脏。
落日在男孩脚下滚动有如卡车轮子,
男孩的父亲是卡车司机,
卡车卸空了
停在旷野上。
父亲走到车外,被落日的一声不吭的美惊呆了。
他挂掉响个不停的行动电话,
对男孩说:天边滚动的万事万物都有嘴唇,
但它们只对物自身说话,
只在这些话上建立耳朵和词。
男孩为否定物的耳朵而偷听了内心的耳朵。
他实际上不在听,
却意外听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听法——
那男孩发明了自己身上的聋,
他成了飞翔的、幻想的聋子。
会不会在凡人的落日后面
另有一个众声喧哗的神迹世界?
会不会另有一个人在听,另有一个落日
在沉落?
哦,踉跄的天空
大地因没人接听的电话而异常安静。
机器和昆虫彼此没听见心跳,
植物也已连根拔起。
那小男孩的聋变成了梦境,秩序,乡音。
卡车开不动了
父亲在埋头修理。
而母亲怀抱落日睡了一会儿,只是一会儿,
不知天之将黑,不知老之将至。
1997.4.12 斯图加特
开耳
钥匙从天上掉到地上的声音
捡起来一听
里面有个上了锁的歌喉
甚至从未打开过自己的囚徒
也在转动这片钥匙
试图打开被锁死的上帝
甚至闪闪烁烁的萤火虫
也从耳朵监狱的内部
点亮了一个天听透雕
有人在途穷处偷听这个天听
有人将手的日子往耳朵里塞
有人捂住转世的耳朵
天上的钢琴掉落下来
砸到童子功头上落花纷纷
十万个琴师的头上只有这一个灵童啊
十万个天才的身边坐着一个账房先生
我看到物质之美的孤立
我听到采采卷耳在发愣
迷魂被销魂一弹,顿时断魂
你得弯曲直觉才有听觉
你得走出听觉才能听到黑暗
你得待在黑暗中才能开耳
因为众人身上的耳朵皆是聋子
一种静极的发自子宫的声音
如同被哑巴所唱出
2015.12.21
作为一个对文学作品有着长期关注的爱好者,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扎实得令人称奇。它的节奏感掌握得炉火纯青,有些段落读起来,抑扬顿挫,仿佛自带背景音乐,读着读着,我几乎能听见诗人在低声吟诵。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保持文字张力的同时,却避免了矫揉造作。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句子,背后凝聚了多少精雕细琢的心血,是可想而知的。它没有故作高深,也没有过度迎合大众的浅薄口味,而是坚定地站在了艺术表达的中间地带,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提供了优美的文字享受,更在于它激发了读者自身对于“美”的重新定义和思考。
评分翻开这本书,最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强大的情感共鸣。作者似乎拥有洞察人心的能力,能够精准地捕捉到那些人类共通的、却又难以言喻的微妙情绪——那种介于希望与失落之间,或是在回忆与现实中徘徊的状态。每一首诗都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读者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角落。我发现自己经常读到一半就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被某种强烈的感触击中,需要时间消化。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真诚,没有多余的修饰,直击人心。它让冰冷的时间和空间,因为诗句的存在而变得温暖而有意义。读完合上书的那一刻,感觉自己对世界的感知都变得更加敏锐和深刻了。
评分这本新出的诗集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装帧设计古朴典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能感受到文字的重量。我特别喜欢它封面的水墨晕染效果,那种朦胧的意境,让人在翻开书页之前,就已经沉浸在一种古典的氛围里了。里面的排版也十分讲究,每一首诗的留白都恰到好处,既不显得空洞,也不会让人感到拥挤。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诗歌的内容更是引人入胜,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张力,总能抓住那些常被我们忽略的生活细节,并赋予它们深邃的哲理。读完后,常常需要静坐片刻,去回味那些看似平淡却蕴含着千言万语的诗句。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慰藉。我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诗歌,追求精神生活品质的朋友们。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诗集”这类书籍抱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晦涩难懂,高高在上。然而,这本诗集却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生活,却又保持着诗歌特有的韵律美。我尤其欣赏作者是如何将现代的视角融入到传统的叙事框架中,读起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当下的鲜活气息。有些诗句,初读时可能只是觉得悦耳,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其中暗藏的深意,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非常美妙。它不像一些纯粹追求意象堆砌的诗歌那样让人抓不住重点,而是有着清晰的情感脉络和叙事逻辑,即便是初次接触诗歌的读者,也能轻松进入作者构建的世界。这本书让我重新燃起了对诗歌的热情,感觉就像是重新认识了一位老朋友。
评分这本书的选材和编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从头到尾的阅读过程,就像是跟着作者进行了一次精心策划的旅程。不同主题的诗歌被巧妙地安排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递进和回响的效果,使得整部作品的结构异常稳固。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一些宏大主题时,并没有采用那种空泛的口号式语言,而是通过极其个人化的、微观的视角去切入,反而更具穿透力和感染力。比如描述自然景象的那几篇,简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那风声、光影、泥土的气息,都清晰可辨。它成功地做到了雅俗共赏,既能满足专业诗评家的挑剔眼光,也能让普通读者感到愉悦和触动。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每次都有新发现的优秀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