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绘本:爸爸,我要月亮》介绍:小茉莉很想和月亮一起玩,但她摘不到月亮,便拜托爸爸把月亮摘下来,于是,爸爸拿了一把好长好长的梯子,架在一座好高好高的山上,努力地向上爬呀爬,但是月亮太大拿不下来,爸爸只好等到月亮变成下弦月,才把月亮带回给小茉莉玩……这是有关爱与梦想的故事,上下打开的多种折页变化,让孩子惊奇感受空间延伸的巧妙创意。孩子从故事情节中,不仅可以了解长短、高矮、大小等概念与形容词,还能从中观察到月亮阴晴圆缺的自然现象。
艾瑞·卡尔 (Eric Carle),1929年出生于纽约,是一位兼具写作与插画能力的图画书创作作家。卡尔专注于儿童文学的创作40余年,致力于为儿童打造一个自由、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共创作了70余本有趣、美丽、富含想象力的作品,荣获多项世界着名儿童文学奖。他笔下那条着名的毛毛虫,已被翻译超过50种语言版本,销量已过3300万,风行世界40余年。
艾瑞的画风鲜明独特,并采用拼贴方式,层叠出明亮欢乐的图样,许多书中带有特殊的立体、折页设计,赋予书本阅读和游戏双重特性。他的创作流露出童稚般的天真,表达出对自然的了解与关爱,引导小朋友从周遭事物中学习。
林良,生于1924年,祖籍福建,习惯以笔名“子敏”发表散文,以“林良”本名为小读者写作。毕业于国立师范大学国文系国语科及私立淡江大学英国语文学系的他,曾任《国语日报》主编、编译主任、出版部经理、社长、董事长,是中华儿童文学学会第1届理事长,从事报业、出版工作长达56年。林良以儿童文学工作为生平职志,至今仍为《国语日报》及《小作家》《国语日报周刊》等儿童刊物撰写儿歌故事专栏。著有散文集《小太阳》《和谐人生》等八册,儿童文学论文集《浅语的艺术》一册,儿童文学创作及翻译一百九十六册。曾获中山文艺创作奖、文艺特殊贡献奖等荣誉。
大师的秘密:给孩子的极大愉悦与满足
身为爸爸妈妈,总难免有时会遭遇孩子类似这样“无理”的要求:请你把月亮拿下来给我!——面对这样的要求,你会如何应对呢?
多数情况下,我们很可能会把双手一摊,对小宝贝说:摘星星、拿月亮么,这可实在是没办法的事情啊!更为实际的家长可能还会抓住这样的机会,试着为孩子上一堂关于月亮和星星的天文课。
但你会不会爽快地说“好啊,我这就去把月亮拿下来”呢?
詹姆斯·瑟伯在1944年初版的《公主的月亮》中展现了经典的一幕:小公主渴望得到月亮,抑郁成疾,向来呼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国王也无能为力,众位大臣更是一筹莫展,只有小丑试着去探问这小女孩的真实心思,送上一枚小小的月亮饰物便满足了公主的愿望,终于皆大欢喜!
这样的故事似乎在暗示,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往往在自寻烦恼,并不真正懂得孩子的心理,也并不擅长与孩子沟通交流。
不过读罢这个故事我仍然隐隐有点不服气:假如孩子真的非要那个天上的月亮不可,那又如何是好呢?
在艾瑞·卡尔的《爸爸,我要月亮》(初版于1986年)的故事中,我们见识了另一种回答,而作者正是那种敢毫不犹豫地说“我这就去拿月亮”的图画书大师。
卡尔的故事里只有四个角色:女儿、爸爸、猫和月亮。本来还可以简单到连那只黑猫都不要的,但画家自己太爱猫了,生活在哪里都要与猫相伴,所以对他而言,在这样一个追求圆满的故事里是不能没有猫的。
好,闲话休提,且看那位爸爸,二话没说,扛着一架长长的梯子出发了。你也看不出那梯子到底有多长,即使把两个对折的对开页翻开也看不到头尾。这样的梯子,正好可以搭在高山上(这高山尚且能看到山顶呢),另一头搭到月亮上。爸爸爬上月亮,那家伙实在太大了,你必须把中间的折页彻底翻开才能看到全貌!
爸爸很客气,跟月亮商量邀它去和女儿玩;月亮也很客气,说不妨等自己渐渐变小后再请爸爸带下去。爸爸依言等待,终于等到月亮变得大小合适了,这才拿着月亮,从天梯上慢慢爬下来。然后对女儿说:“拿着,我帮你把月亮弄下来了。”
这一刻,真是值得所有孩子和大人欢庆的时刻!只要愿望足够强烈,只要爱足够深沉,似乎终有如愿以偿的办法的。——真的吗?这与其说是一番道理,倒不如说是一种美好的信仰罢。
显然,《爸爸,我要月亮》只是童话。不过同样是童话,有的人喜欢多掺入一些知识、道理与寓意,有的人则更渴望保持其单纯,甚至是看来毫无意义的荒诞的单纯。艾瑞·卡尔看来是倾向后者的。他自写自画的图画书,通常有这样几个特点:图画的风格非常明显,几乎一眼可辨;故事线条简单,很少复杂的跌宕起伏,但总会有那么一瞬间的惊喜;故事的寓意好像多少有一点,但基本可说似有实无;故事里多少有一点知识性,但趣味多于严谨;图书的设计往往带有很强的游戏意味,书的整体感觉更像玩具。
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些特点,卡尔的图画书并不容易受到学院派研究者的重视,因为他们实在找不到多少值得研究和评说的地方;而由于这种图画书的好玩之处往往是因为它们更像玩具,各大奖项的评审委员也觉得不必将图画书大奖颁发给他。但这并不妨碍大小读者们的深深喜爱。
与绝大多数插画家不同,艾瑞·卡尔是一位非常热衷于演示自己创作过程的画家。在他的官方网站能找到对绘画过程描述详尽的图片,在电视访谈中他也很喜欢一边说一边画给你看。他觉得自己的创作技法没有什么可保密的,甚至觉得简单到连小孩子都可以一学就会的程度,不信你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来试试。不过在录像中看着他绘画的确是一种享受,就是那么简单地铺上一层纸,然后拿起画笔和颜料在上面涂涂抹抹,再随意地剪剪贴贴,眼前就出现了一片美丽的世界和几个生动的形象。
可是如此简单的故事、看似随意的插画竟然真的能打动读者。一位出版界的前辈朋友对我说,她之所以选择做图画书,就是因为忘不了第一次读到《爸爸,我要月亮》时所产生的深深的震撼。另一位朋友的四岁男孩,第一遍听完这本书,就立刻激动地跑到阳台上到处找东西,问他要找什么,他说:要帮爸爸找梯子!
我深信,奇妙的书会产生奇妙的力量。可是这奇妙的力量到底从哪里来呢?我也不知道确切答案,但这恰恰是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在一次访谈中,艾瑞·卡尔说在创作中他总是试图愉悦心目中的那个孩子,换句话说,就是让曾经是孩子的自己获得极大的满足。这从他的作品所唤起的单纯而强烈的快乐中可以找到例证。这种快乐很可能源自卡尔独特的童年经历,不过那又是一个长长的故事了……
阿甲(儿童阅读推广人、红泥巴读书俱乐部创始人)
2011年7月北京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套书的封面设计时,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它的色彩搭配和谐,没有那种过于刺眼或花哨的视觉冲击,反而带着一种温暖而柔和的光晕,仿佛邀请读者走进一个宁静的故事。我尤其欣赏它所传达的那种复古而又经典的韵味,这让我联想到很多我童年时读过的、如今已经成为我心中珍宝的图画书。我一直觉得,好的绘本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它也承载着成年人的回忆和情感。这套书的装帧设计,让我感觉它是一份可以世代相传的礼物,里面蕴含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对美好童年的致敬。我试着想象,当我的孩子将来长大成人,再次翻阅这套书时,他会不会也像我一样,被其中的画面和故事所打动,想起那些与父母共度的温馨时光呢?这种对永恒价值的追求,让我对这套书充满了期待。它的存在,仿佛是对快节奏生活中,一种温柔的呼唤,提醒我们要慢下来,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评分我儿子今年四岁,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问“为什么”的年纪。他最近特别着迷于关于宇宙、星星、月亮的一切,每天睡前都要缠着我讲各种和天相关的故事。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满足他这种好奇心的绘本,最好是那种既能激发他的想象力,又能传达一些简单道理的。我了解到这套书是为3-6岁的孩子设计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也是培养他们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我特别看重绘本的画面,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图画往往比文字更能吸引他们,也更能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我希望画面是色彩丰富、线条流畅,并且有能够让孩子反复品味的细节。同时,我也希望故事的内容能够贴近孩子的生活,让他们能够感同身受,并且从中获得一些情感上的共鸣。我记得我曾经读过一本绘本,里面描绘了一个孩子对母亲的依恋,那种细腻的情感让我非常感动,也让我的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我期待这套书也能带来类似的体验。
评分我一直很关注那些能够引发孩子深度思考和情感共鸣的绘本。我曾阅读过一本关于“失去”的绘本,虽然内容略带伤感,但它却用一种非常温柔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并接纳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告别。这种细腻的情感处理,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意识到,好的绘本不只是传递快乐,更能引导孩子应对复杂的情感。我希望这套书能够包含一些能够触及孩子内心深处的故事,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我对于那种能够让孩子在读完之后,久久回味、有所感悟的作品尤为看重。它不一定是情节跌宕起伏,也不一定是大道理的堆砌,而是那种能够触及心灵最柔软角落的,静水流深的力量。我记得我曾和孩子一起读过一本关于“分离”的绘本,虽然他当时年纪还小,但他却能从画面中感受到那种淡淡的忧伤,并在之后的相处中,更加珍惜与我的时光。这种情感的连接,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第一次在书店的绘本区看到这套书的装帧,就觉得很不一样。它不是那种市面上很常见的硬壳精装,而是带有一点复古感的软面精装,摸上去有种温润的质感,而且书脊的设计也很别致,每一本都带着一种淡淡的纸香,仿佛承载着一段故事。我当时就想,这套书一定是有故事的。我特别喜欢这种带有“世界精选”字样的图书,总觉得里面藏着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经典。它让我联想到很多我小时候读过的、至今难忘的图画书,那些画风细腻、故事动人的作品,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我当时就想,这套书会不会也像我小时候的那几本一样,成为孩子童年里最宝贵的阅读记忆呢?这种期待感,让我忍不住想翻开一探究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门,通往一个充满想象和温情的世界。我记得我当时还仔细看了看书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留白也恰到好处,读起来不会觉得拥挤,非常舒服。这种细节的处理,让我觉得出版社在制作这套书的时候,是用心去考量的,而不是敷衍了事。
评分我一直深信,图画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不仅仅是娱乐,更是孩子认知世界、理解情感、培养想象力的重要途径。我特别留意那些画面精美、故事富有教育意义的绘本,因为我相信,一本好的绘本,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孩子去思考,去感受,去发现。我希望这套书能够提供给孩子一种多元化的阅读体验,让他们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优秀作品。这样,孩子就能够开阔眼界,培养包容的心态,并且学会欣赏不同的艺术风格。我尤其注重绘本中所传递的价值观,例如善良、勇敢、友爱、责任感等等。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我记得我曾经读过一本关于分享的绘本,画面简单,故事却十分动人,让我的孩子在玩耍时,主动将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这样的改变,让我欣慰不已。
评分萌萌的,还不错,希望宝宝喜欢。
评分选的也好是辛苦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送过来没有封膜,摸起来黏黏脏脏的。打开里面图案都画得很差,应该不是正版,之前在大V买过,明显不一样,想退货已经超过售后期。
评分[美] 艾瑞·卡尔 著的系列书籍,用色都很艳丽,对宝宝的艺术绘画方面也有很好地前期引导作用,同时也买了作者的《好饿的毛毛虫》,很大的一本,感觉比这本书的视觉冲击感谢更强,建议宝爸宝妈们也可以同时买一本,内容也很有趣,值得收藏!!!着色比这本更艳丽!!!
评分最喜欢的绘本之一,内容很棒,图也画的很生动。宝宝特别喜欢
评分质量好,京东商城购物值得信赖,以后还会再来的
评分很有趣的一本书,信谊的书整体比较好,希望娃能反复读
评分绘本被视为艺术的一种,无论意义或实际运用,都给人更加精致细腻的艺术感受。其功能包括提供有意义的背景情境、建构基础能力、提供情感的抒发、提升学习兴趣、经验学习的媒介。绘本馆国内出现大量利用绘本的功能及优势作为教学媒介,激发儿童视觉、听觉和思考幻想空间的儿童美术绘本培训机构,他们借由听读图文讯息、导引讨论与分享的历程,进行省思与建构内化的意义,以达成教育目标。中国儿童原创绘本多纳爱学习秉持"寓教于乐"这一宗旨,针对0~8岁儿童,以应用程序和纸质图书为主要载体,从人格教育和智力开发两大方面着手,学科涉及英文、数学、科普、故事、音乐、美术、识字、阅读、益智等领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