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医疗与社会

敦煌的医疗与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明 著
图书标签:
  • 敦煌
  • 医疗史
  • 社会生活
  • 石窟医学
  • 民俗医学
  • 古代医药
  • 敦煌文献
  • 丝绸之路
  • 历史文化
  • 医学社会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ISBN:978752020234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913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2
字数:371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为南亚研究丛书之一,作者通过对大量敦煌出土文献的全面梳理,结合其他文书进行比堪,重构了晋唐五代时期敦煌的医疗史实,探讨了敦煌地区的医疗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作者简介

陈明,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印度古代语言文学、佛教语言与文献、医学文化交流史。已出版专著:《印度梵文医典(医理精华)研究》、《殊方异药:出土文书与西域医学》、《敦煌出土胡语医典(青婆书)研究》《中古医疗与外来文化》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引 言 1
第一章  大医精诚——敦煌文献中的医人
及其社会角色……………………………………………… 1
第一节 敦煌医者习医的途径及其教材…………………………………… 2
第二节 敦煌文献中的医者形象与医疗活动……………………………… 33
第二章 如病得医——敦煌病者的治疗与瞻护… ………… 79
第一节 敦煌家庭不同角色的疾患与医护………………………………… 79
第二节 敦煌佛寺僧尼的疾病与医护……………………………………… 116
第三节 敦煌病患的社会网络与日常救助………………………………… 129
第三章 四百四病——敦煌的身体认知与疾病观………… 143
第一节 “一脉不调,百病俱起”:敦煌的身体观与生命认知… ………… 143
第二节 四百四病:敦煌文献中的疾病类型分析………………………… 155
第三节 敦煌的宗教与术数文献中的疾病书写…………………………… 176
第四章 生生之具——敦煌的医疗资源及其使用………… 191
第一节 玉门矾石:敦煌的土贡与道地药材……………………………… 191
第二节 敦煌本草、食疗与蒙学文献所见药材名称……………………… 204
第三节 敦煌吐鲁番地区的药材贸易流通与使用………………………… 224
第四节 备急单验:敦煌所见药方的配伍及应用………………………… 249
第五章  出入阳关——敦煌与古代内亚的
医学文化交流……………………………………………… 266
第一节 敦煌与吐鲁番所见非汉语医学文献的译传……………………… 266
第二节 印度生命吠陀与佛教医学在敦煌、吐鲁番的流传……………… 282
第三节 敦煌、吐鲁番与周边及域外的医事互动………………………… 305
结 语……………………………………………………………………… 322
主要参考文献…………………………………………………………… 325
索 引……………………………………………………………………… 339

前言/序言

引 言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时光的风沙吹散了过往的繁华与喧嚣,曾经的浓墨重彩亦渐渐褪色,而它的绝代光华却从未彻底消失。在黯淡画卷的一角或者破纸断片的背面,在不经意间,给习惯了平淡无奇的当代观众和读者们,一种久远的震撼和来自灵魂深处的冲击。敦煌,一个骄傲和伤心共存的名字,一个金戈铁马与佛香缭绕的地方,在那个“不幸”与“不争”的王道士无意打开尘封几近千年的藏经洞之后,又上演了多少的悲喜交加,激发了多少的怀念与感慨,

让人们不能平静,也无法释怀。

“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那是对文学阅读和欣赏过程的描绘。在敦煌的故事里,我们又能体会到什么?是西来东往的兴生胡商展示的异域时髦,是粟特人聚落中表演的他乡舞蹈,还是高僧大德们南腔北调的讲唱?不,是平凡生命的兴起与消亡。在时间的巨浪冲刷中,生命总是显得那么的卑微和渺小,却又是那么的不屈和不挠。因此,敦煌的历史是政治史,是经济史,是宗教史,是文化交流史,更是生命史!不管是敦煌的常住居民,还是过往的商旅行人,无人能

脱离生老病死的罗网。种族或有不同,宗教或有差异,身份或有高下,家境或有贫富,年龄或有老少,但他们对新生命的呵护,对疾病的搏斗,对衰老的抗争,对死亡意义的追问,在在显现了对红尘的留恋和对幸福来世的期待。在健康抑或患病的时候,其欣喜、其痛苦、其无奈、其顽强,或许能对我们的现实人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纵向来看,敦煌的医疗史是中古医疗史的一个片段,但它不只是一个地方的医疗表相,而是中古中医学的一个缩影。横向来看,敦煌的医疗史是敦煌社会的综合表征,它不仅仅是下层民众的生活反映,也是社会各阶层全体人员的医疗实践,甚至包含了从西亚、中亚与南亚地区传来的医学知识。因此,要研究敦煌的医疗史,就有必要从整体的观念出发,不仅仅局限于利用那些汉语书写的本草著作、医书药方,而要在全面梳理敦煌出土文献中的胡汉医学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文书,特别是那些发病书、诸杂斋文、愿文、解梦书、术数文献、佛道写经的文本与题记、宗教仪轨的活动记录、商品买卖的列表,甚至友朋书仪等相关写卷,并与传世史料和简帛资料相比勘。以往的敦煌医学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对医学文献的整理和校注,本书旨在从断纸残片中,重构晋唐五代宋初时期敦煌的医疗史实,探讨敦煌地区的医疗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其与宗教、外来文化的关系,把医疗史的问题放在社会史和文化交流史的脉络来考察,以落实历史的研究——“以人群的生命历程为核心”,了解敦煌社会如何处理人的生老病死的问题,或许能解释敦煌医疗的特色与意义,增加对中古生命礼俗史和中国医学史的深度认识。


《敦煌的医疗与社会》是一部旨在深入探索古代敦煌地区医疗实践与其社会生活之间紧密联系的学术专著。本书并非对敦煌医学知识本身的详尽罗列,而是侧重于考察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医疗是如何渗透并影响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经济活动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 本书的研究范围聚焦于敦煌在汉唐时期,特别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地位所带来的多元文化交融对当地医疗体系形成的独特印记。作者通过对敦煌出土文献,如医学典籍、病案记录、医药方剂、以及与医疗相关的社会契约、行政文书等珍贵史料的梳理与解读,试图呈现一个立体而生动的古代社会医疗图景。 在社会结构层面,本书探讨了不同阶层的人们如何获取医疗资源。例如,贵族、官僚及其家属,与普通民众、僧侣、商旅、甚至被奴役者,在疾病面前所面临的差异化待遇。这涉及到医疗服务的供给体系,是公立医疗的影子,还是私人诊疗的盛行,抑或是民间偏方与宗教疗法的并存?本书将考察这些社会等级如何在医疗获取途径和治疗效果上留下印记。同时,也分析了医疗从业者,如医生、药师、巫师、助产士等,在社会中的地位、身份认同及其职业伦理,以及他们如何与社会各阶层进行互动。 在风俗习惯方面,本书深入研究了与疾病、健康、生死相关的种种习俗。这包括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是归结于鬼神作祟、运气不佳,还是遵循着朴素的经验主义与自然观察?葬仪中对病体处理的方式,与生者对病者的态度,以及祭祀、祈福等仪式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例如,某些特殊的禁忌、节庆活动中与健康相关的习俗,或是人们在面对瘟疫等公共卫生危机时所采取的集体行动,都将是本书分析的重点。 在经济活动领域,本书考察了医疗与经济之间的双向互动。一方面,医疗需求催生了药品、器械的生产与流通,构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医药产业。本书将分析这些医药品的来源、加工、交易方式,以及相关的经济利益分配。另一方面,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也直接影响到劳动力的供给、生产效率、以及商业贸易的往来。例如,传染病的爆发可能导致贸易中断、人口迁徙,进而对地区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本书还会关注与医疗相关的经济行为,如医患之间的经济往来、医药产业的税收贡献,以及医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的商业化应用。 在日常生活层面,本书将描绘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与疾病的搏斗,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寻求健康与康复。这包括家庭内部的照料模式、邻里之间的互助行为、社区的公共卫生意识,以及人们对日常饮食、起居、劳作与健康关系的理解。例如,女性在家庭医疗中的角色,儿童的健康问题,老年人的疾病照护,以及不同季节、不同生活环境下的常见病症及其应对方式,都将是本书细致描绘的素材。 此外,本书还将特别关注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汇点,其医疗实践如何吸收和融合了来自中原、西域乃至更远方的医疗理念与技术。这可能体现在医学理论的吸收、药物的选择、治疗方法的引进等方面。这种文化融合不仅丰富了敦煌的医疗内容,也反映了当时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 总而言之,《敦煌的医疗与社会》是一部融合了历史学、社会学、医学史、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的学术著作。它旨在通过对敦煌这一独特历史时期的医疗实践及其社会背景的深入剖析,为读者呈现一幅古代中国边疆地区社会生活与健康福祉紧密交织的生动画卷。本书期望能够填补学界在这一细分领域的空白,并为理解古代社会的整体运作提供全新的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以及由此衍生的社会变迁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敦煌的敦煌的医疗与社会》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时代的窗口。《敦煌的医疗与社会》一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它在宏大叙事和微观个体之间的巧妙平衡。我既能感受到当时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在医学知识上传承与创新上的独特地位,又能窥见那些在战乱、饥荒、疾病的威胁下,普通人生存的艰难与不易。 书中有大量关于敦煌文书的研究成果,这些宝贵的史料被作者巧妙地串联起来,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医疗场景。我看到了医生如何诊断病情,如何开具药方,甚至是如何处理尸体。这些细节,让我对古代的医疗卫生状况有了非常直观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对医疗技术本身的描述,而是着重探讨了医疗行为背后的社会动因。我了解到,在敦煌,医疗不仅关乎个体的生命健康,更与国家稳定、宗教信仰、甚至是商品贸易息息相关。这种跨学科的分析,让我对敦煌的社会生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当初选择《敦煌的医疗与社会》这本书,是因为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时代的医疗状况,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窥探到这个时代的文明程度。读完《敦煌的医疗与社会》,我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敦煌的医疗与社会》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极强的“现场感”。我仿佛置身于古老的敦煌城,看到医者们在简陋的条件下,用智慧和勇气与疾病搏斗。 书中对于敦煌地区医学知识的来源和传播,以及与外来文化医学的交流融合,都有非常详尽的论述。我看到了佛教医学、印度医学、甚至是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古代医学流派,是如何在敦煌这片土地上交织碰撞,最终形成了具有敦煌特色的医学体系。这些内容,让我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作者也深入分析了医疗在当时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它如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了解到,医术高明者可能受到重视,但也可能因身份问题而受到限制。这种多角度的审视,让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医学史的范畴,它更是一部关于社会史、文化史的生动写照。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购买纯粹是出于一种个人情怀,对丝绸之路上的那些繁华与衰落、文明与交融一直有着莫名的迷恋。读罢《敦煌的敦煌的医疗与社会》,我仿佛亲身走进了那片古老的土地,触摸到了隐藏在历史尘埃下的真实生活。《敦煌的医疗与社会》给我带来的惊喜,在于它以一种非常细腻且宏观的视角,将医学这个看似微观的领域,与宏观的社会变迁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我看到,当时的医疗体系如何反映着中央集权的强弱,如何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又如何与边疆的民族文化相互激化或融合。 其中关于“医”与“道”的讨论,让我耳目一新。作者并没有将古代医者仅仅视为治病救人的技术人员,而是将他们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考察。他们既是医学的实践者,也可能是宗教的传播者,甚至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这种多重身份的叠加,让古代的医疗活动充满了复杂的意涵。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疾病的社会学解读印象深刻,比如某些疾病的出现如何引发社会恐慌,又如何通过宗教仪式来获得安抚。这种视角,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也引发了我对当下社会医疗问题的深刻反思。

评分

拿到《敦煌的医疗与社会》这本书,我最开始是被这个书名所吸引。我一直觉得,古代社会的生活细节,往往比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更能打动人心。翻开书页,我立刻被书中生动详实的描述所吸引。《敦煌的医疗与社会》最让我着迷的部分,在于它对普通人生活细节的呈现。我想象着那些在敦煌城里,或是城外戈壁上辛勤劳作的人们,他们是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又是如何寻求慰藉的。 书中对于当时敦煌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比如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对疾病的影响,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看到了那些朴素的医疗手段,例如使用动物的某些部分入药,或是通过祭祀祈福来驱除病痛。这些描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古代社会的艰辛与局限,也让我更加敬佩古人的生命力。同时,作者并没有将这些描述简单化,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我了解到,贫富差距、性别地位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健康状况,这让我意识到,医疗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它与社会公正紧密相连。

评分

这本书我一直期待了很久,因为我一直对敦煌的神秘面纱下的生活充满好奇。读过《敦煌的医疗与社会》之后,我感觉像是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一段鲜活的历史。书中对于当时人们如何应对疾病的描述,无论是从官方的医药机构,还是到民间的草药秘方,都描绘得细致入微。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敦煌地区特有的疾病和治疗方法的章节,那些古老的医学知识,在现代医学看来也许有些朴素,但却凝聚了当时人们的智慧和经验。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适的细节,反而以一种客观而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医学本身,它更深刻地探讨了医疗与社会之间的复杂联系。我了解到,当时的医疗服务并非人人平等,社会地位、经济能力都会影响一个人能否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书中对一些医官、药师的家庭生活、社会地位的描写,也让我对这些古老职业有了更立体的认识。我一直在思考,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是如何组织起医疗体系,如何维系社会秩序的,这本书给出了很多令人信服的答案。它让我明白,医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深深地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结构、文化习俗之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