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內外雙封,內文采用不傷眼的亞光銅,鎖綫裝訂,易於展開,方便看教程學習;
2.步驟簡單、工具易得,材料多樣,易於實踐,任何一種容器都可裝扮;
3.無需任何特殊技巧,隻需注意澆水方法,讓房間的小角落充滿綠色生機。
本書用苔蘚植物、多肉植物、多年生本草植物、觀葉植物等多種植物作為素材,嚮讀者介紹豆盆栽的種植方法。每種植物適閤生長所需的環境各不相同,本書選用易成活、適宜溫帶氣候的植物搭配豆盆栽,方便讀者參考。隻苔蘚一類素材,就可誕生許多富於魅力的作品,多種植物搭配盆栽世界更潛藏著無盡的可能,期待讀者發現與創造。
葉住直美,生於1977年。弟弟在日本神奈川縣秦野市經營綠植基地“寶樹園”。幫助弟弟打理“寶樹園”的同時,於2014年開設盆栽展館“Bonciao Gallery”。通過展覽銷售與開辦講習會等方式,講授盆栽知識,推廣盆栽相關的生活理念。作品以豆盆栽為主,錶現四季的自然韻律,外形水嫩細膩,受到日本傳統生活方式愛好者的廣泛關注。近年開始經營器皿、雜貨、衣服等具有日本特色的日常用品與裝飾用品,並不斷擴展經營領域。
風靡日本的“豆盆栽”初學教程,隻看圖片就能懂。
利用日常器皿和工具,為生活添一抹精緻的綠意!
苔蘚的特點
常用苔蘚一覽
苔鉢
簡易苔鉢的製作方法
製作前的準備工作
苔蘚的基礎知識
苔蘚的護養方法
基本栽培工具
常用培養土
苔玉土的製作方法
苔玉與四季
山野草四季苔玉
【基本製作方法】藉助鉢苗製作苔玉
觀葉植物與宿根草製作苔玉
苔玉的澆水方法
苔玉植物一覽
苔蘚與多肉植物
茶杯裏的苔蘚與多肉
禮盒中的苔蘚與多肉
【基本製作方法】苔蘚與多肉的搭配方法
甜點杯中的苔蘚與多肉
【技巧】 穹頂擺盤技巧
苔盆栽裏的多肉植物一覽
苔蘚與容器
【製作方法】塑料瓶蓋裏的盆栽
花籃中的苔蘚
玻璃杯中的苔蘚
飯勺裏的苔蘚
【技巧】長苔蘚種植法
日常用品裏的苔蘚
苔蘚圖案
【技巧】剪苔法
火山岩上的苔蘚
取材於野外的天然容器
剪苔法總結
苔蘚與玻璃盆栽
水濱與幾何圖形
茫茫草原
苔玉小島
【基本製作方法】玻璃球種苔蘚
屋久島的原始森林
海陸相遇
墨綠色瀑潭
一望無垠的青丘
玻璃容器的選用
【技巧】苔壁的製作方法
苔蘚與箱庭
苔庭
枯山水庭院
【製作方法】箱庭中的苔蘚(和式)
和式中庭
海濱
新年之庭
綠色的洋館
【製作方法】箱庭中的苔蘚(西式)
綠色聖誕節
苔蘚與豆盆栽
餐盤裏的豆盆栽
豆盆栽的容器
【基本製作方法】豆盆栽
盆栽移植法
豆盆栽植物一覽
術語解釋
苔蘚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環境中的常見植物,日本的和歌也曾描寫過苔蘚的青翠美麗。瞭解苔蘚的特點,是培養苔蘚盆栽必不可少的前提。
“常綠”
苔蘚大多屬於多年生常綠植物,鼕天也不枯萎,一年四季都能保持鮮嫩的綠色。形態隨四季更迭而不斷變化,春鞦兩季生長期,結齣孢蒴,嬌柔可愛。苔蘚的植株雖小,依然能從中感受到季節的遷移與歲月的流轉。
“光與水”
苔蘚最重要的養分是陽光與水。隻要放置地點正確,補水及時,就能成活。需要適度光照,最好放在明亮且沒有強烈日光直射的地點。沒有根,隻能通過莖葉吸收水分,因此需要經常觀察苔蘚錶麵的乾燥度並及時補充水分。
“搭配自由”
苔蘚的體型不會發生變化,無需更換大小容器。喜好潮濕的環境,密封的玻璃容器也適閤生長。這些特性為苔蘚盆栽的搭配創造瞭最大的可能性。
“主配皆宜”
苔蘚多叢集生長,鬱鬱蔥蔥,既擁有包羅萬象的氣勢,又具有細膩樸素的氣質。無論是作為盆栽的主景還是襯景,都恰到好處。植於土壤,能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土流失,觀賞性與實用性兼備。
走進豆盆栽的世界
人類的生活環境中,隨處可見苔蘚的身影。上下班途中,偶爾可以瞥見柏油路邊和沿街牆縫上細軟的青苔;閑來散步,鬍同小巷的陰暗地麵上長著滑溜溜的地衣;齣門旅行時,田間山野覆蓋著厚厚的苔蘚,層層疊疊四處蔓延。
在日本這個四季分明的國度裏,苔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超乎想象。即使是同種類苔蘚,也因其生長地點、光照強弱等生存環境的差異而發展齣各自獨有的特點。脆弱又堅韌的苔蘚,似乎與人類又有諸多相似。
苔蘚在園藝中多用於襯托其它植物,本書則將苔蘚作為主要素材,專心研究苔蘚在盆栽中的錶現方式。苔蘚突然從配角晉升為主角,這一點也使人聯想到人生的跌宕起伏。本書介紹的作品都是操作簡單的初級盆栽,因體量小,因此又稱其為“豆盆栽”。
培養苔盆栽與豆盆栽無需特殊技巧,隻要注意澆水方法,即使是初學者也可以輕鬆掌握。在與疑惑不斷磨閤的過程中日益尋求進步,逐漸學會讀懂植物的心情。堅持這份心境,不僅提升栽培技藝,也會給生活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變化,我從中也獲益良多。
首先從簡易盆栽入門,熟悉手中的植物。積年纍月,自然而然過渡至更復雜的盆栽藝術。本書作為啓濛,希望每位讀者都能邁齣這寶貴的第一步。
小小一隻盆栽,內含乾坤萬象。本書意在通過介紹盆栽帶領讀者走進植物的世界,啓發讀者創造新作品,展示植物世界的韆姿百態。衷心祝願每一位愛好者都成為盆栽大師。
葉住直美
從實用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符閤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它沒有把所有信息一股腦地堆砌在一起,而是做瞭非常細緻的功能分區。比如,專門有一塊內容集中討論瞭“不同光照條件下的植物適應性”,這對於居住在城市公寓裏的讀者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此外,書中還收錄瞭許多關於“季節更迭”下盆栽維護的小貼士,這錶明作者對這個領域有著長期且深入的實踐積纍,而不是紙上談兵。我發現,即使是那些我已經嘗試過的小型盆栽,通過對照書中的描述,也找到瞭提升美觀度和健康度的新的切入點。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既能指導新手避開陷阱,也能讓有一定經驗的愛好者找到進階的靈感,是一本真正做到瞭“雅俗共賞”的典範之作。
評分我一直是那種對“小東西”懷有特殊情感的人,總覺得能在方寸之間展現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件非常治愈的事情。這本書的內容排版極其清晰,圖文配閤得天衣無縫,即便是那些看起來很復雜的步驟,也能被分解得簡單易懂。我特彆欣賞作者在介紹材料選擇時那種近乎偏執的細緻,從不同土壤的配比到工具的選擇,都提供瞭非常實用的建議,完全避免瞭新手在入門時常犯的“不知從何下手”的睏境。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讀一本教程,而是在一位經驗豐富、性情溫和的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很多看似高深的“造型技巧”,都被作者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娓娓道來,讓人覺得“原來我也可以做到”。這種即時反饋和高度的實踐指導性,是很多市麵上同類書籍所缺乏的。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啓發,在於它重新定義瞭“園藝”這件事的邊界。過去總覺得搞盆栽需要大院子、大工具,但這本書徹底打破瞭這個傳統認知。它強調的是一種“掌心裏的寜靜”,一種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我療愈的方式。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意境營造”的章節,作者沒有拘泥於植物本身,而是著重闡述瞭如何通過苔蘚的紋理、石塊的布局以及小擺件的添加,來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微縮世界。這種對“禪意”和“留白”的把握,讓整個手作過程充滿瞭冥想的意味。它鼓勵我們去觀察自然界中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細微之美,並將這種美感內化為自己的創作語言,這無疑提升瞭這項愛好的精神層次,使其不再隻是簡單的園藝勞動。
評分這本書的包裝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的盛宴。封麵上的那組微縮景觀,光影的處理細膩得讓人仿佛能聞到泥土的芬芳和苔蘚的清涼。那些小小的鬆柏和形態各異的石頭,被布置得錯落有緻,每一個細節都在講述一個安靜而悠遠的故事。我立刻就被吸引住瞭,感覺自己仿佛擁有瞭一片可以隨身攜帶的秘密花園。內頁的紙張質感也非常好,印刷色彩飽滿而不失自然,即便是初次接觸手作盆栽的人,也能從中感受到製作者的匠心獨運。它不僅僅是一本園藝指南,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讓人愛不釋手,光是翻閱和欣賞的過程,就是一種極大的享受和放鬆。這本書的裝幀完全超越瞭普通教程的範疇,它成功地將“手作”的溫度和“微景觀”的靜謐感完美地融閤在瞭一起,讓人迫不及待地想打開它,去探索書中所蘊含的每一個小竅門和設計理念。
評分坦率地說,我收藏瞭不少園藝類書籍,但很多都存在一個問題:技術點很足,但“靈魂感”欠缺。然而,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具有感染力,它似乎在邀請讀者一起進入一個更為精緻和緩慢的生活節奏。書中的案例展示,無論是苔蘚的鋪陳還是豆盆栽的選材,都透露齣一種毫不張揚的精緻感。我尤其贊賞作者對於“養護”環節的講解,沒有采用那種冷冰冰的科學術語,而是用“它需要怎樣的光綫,就像你需要一杯下午茶那樣自然”來類比,瞬間拉近瞭人與植物的距離。這種將生活哲學融入技術指導的筆法,使得閱讀體驗非常愉悅且富有啓發性。它讓人意識到,維護這片掌心花園,其實也是在溫柔地照顧自己的內心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