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气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关建筑照明技术标 准已做修订,徐华主编的这本《照明设计手册(第3 版)》根据新设计标准进行了修改,并引入了新技术 、新光源和新灯具的内容。
本手册系统地介绍了照明设计的内容及设计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照明设计基本概念,照明光源、附件 ,照明灯具,照明配电与控制,照度计算,居住建筑 照明,教育建筑照明,办公照明,医院照明,商店照 明,旅馆照明,观演建筑照明,小型电视演播室照明 ,体育场馆照明,会展中心照明,美术馆和博物馆照 明,交通建筑照明,道路照明,夜景照明,工厂照明 ,应急照明,照明测量,照明节能,照明设计软件, 灯具光度参数。同时扫描手册中的二维码,即时观看 配套软件操作指导视频。
本手册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专业设计人员从事 照明设计工作的实用工具书,也可作为注册电气工程 师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参考书,还可供照明施 工、安装、运行维护人员和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 考。
第三版前言
**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章 照明设计基本概念
**节 基本术语
第二节 照明质量
第三节 照明设计程序
第二章 照明光源、附件
**节 电光源分类及型号命名
第二节 光源标准
第三节 白炽灯与卤钨灯
第四节 荧光灯
第五节 金属卤化物灯
第六节 高压钠灯与低压钠灯
第七节 高压汞灯
第八节 LED灯
第九节 其他光源
第十节 光源性能的比较与选择
第十一节 光源主要附件及选择
第三章 照明灯具
**节 概述
第二节 灯具的分类
第三节 灯具的光学特性
第四节 LED灯性能要求
第五节 灯具的选择
第四章 照明配电与控制
**节 供配电系统
第二节 照明线路的保护
第三节 电线、电缆选择及线路敷设
第四节 照明控制
第五章 照度计算
**节 点光源的点照度计算
第二节 线光源的点照度计算
第三节 面光源的点照度计算
第四节 平均照度计算
第五节 单位容量计算
第六节 平均球面照度与平均柱面照度计算
第七节 大面积投光照度计算
第八节 导光管采光照度计算
第六章 居住建筑照明
**节 概述
第二节 设计要求
第三节 设计实例
第七章 教育建筑照明
**节 概述
第二节 教学楼照明
第三节 图书馆照明
第八章 办公照明
**节 概述
第二节 照明标准
第三节 办公照明设计要求
第四节 光源与灯具的选择
第五节 办公照明设计实例
第九章 医院照明
**节 概述
第二节 照明方式、种类及光源与灯具的选择
第三节 门诊部照明设计
第四节 病房照明设计
第五节 手术室照明设计
第六节 紫外杀菌灯及看片灯
第十章 商店照明
**节 商店的分类和照明特点
第二节 照明方式
第三节 照明标准
第四节 照明设计
第五节 照明技术新动向
第十一章 旅馆照明
**节 概述
第二节 照度要求
第三节 设计要点
第四节 公共部分的照明设计
第五节 客房部分的照明设计
第六节 康乐部分的照明设计
第十二章 观演建筑照明
**节 概述
第二节 照明设计及其设备
第三节 供配电系统
第十三章 小型电视演播室照明
**节 彩色电视对照明的要求
第二节 主要专业术语及简单计算
第三节 设计要点
第四节 设计实例
第五节 小型演播室常用灯光设备
第十四章 体育场馆照明
**节 场地照明标准
第二节 体育场照明
第三节 体育馆照明
第四节 游泳馆照明
第十五章 会展中心照明
**节 概述
第二节 设计要求
第三节 光源与灯具的选择
第四节 照明电气设计
第五节 设计实例
第十六章 美术馆和博物馆照明
**节 博物馆、美术馆照明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基于鉴赏的照明设计要点
第三节 基于保护的照明设计要点
第四节 设计实例
第十七章 交通建筑照明
**节 铁路客运站照明
第二节 公路客运站照明
第三节 航空港照明
第四节 城市铁路站照明
第十八章 道路照明
**节 道路照明的作用及道路分类
第二节 照明评价指标
第三节 照明标准
第四节 照明设施
第五节 照明设计原则和方式
第六节 照明计算
第七节 照明供电和控制
第八节 照明节能
第十九章 夜景照明
**节 概述
第二节 总体规划
第三节 规划方案案例
第四节 光源的选择
第五节 灯具的选择
第六节 夜景照明配电及控制
第七节 照明设计
第二十章 工厂照明
**节 设计要点
第二节 光源选择
第三节 按环境条件选择灯具
第四节 照明标准
第五节 工业厂房的布灯方案
第二十一章 应急照明
**节 概述
第二节 照明标准
第三节 照明光源、灯具及系统
第四节 照明设计
第二十二章 照明测量
**节 概述
第二节 照明基本量测量
第三节 测量仪器和设备
第四节 照明测量基本要点
第五节 记录内容与格式
第二十三章 照明节能
**节 绿色照明
第二节 实施照明节能的技术措施
第三节 实施照明功率密度值指标
第二十四章 照明设计软件
第二十五章 灯具光度参数
参考文献
拿到这本《照明设计手册(第3版)(精)》之后,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无论是实体书的重量,还是内容上的深度,都让我觉得物超所值。我是一名室内设计师,一直希望在照明设计方面能有更专业的提升,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它不仅仅是罗列一些技术参数,而是深入剖析了照明设计背后的哲学和艺术。作者在书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探讨“光的心理学效应”,这让我非常惊喜。原来,不同的色温、不同的照度,甚至不同方向的光线,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情绪、工作效率和对空间的感知。我以前只关注美观,现在则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光线来引导视线、塑造空间焦点、甚至增强空间的实用性。书中关于“动态照明”和“智能照明”的章节,更是让我看到了未来照明设计的趋势,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控制系统实现灯光的场景化切换、个性化调节,这对于我未来的项目设计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思路。我还特别注意到书中对“节能环保”的强调,结合了最新的LED技术和节能策略,这对于当前日益增长的环保意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如何在保证设计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上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书中的专业术语虽然不少,但作者总能用恰当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来解释,让我感觉学习过程并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非常喜欢它关于“光影运用”的讲解,学会了如何利用阴影来增加空间的戏剧性和艺术感,让设计更具表现力。这本书的插图和图表质量也非常高,清晰直观,有助于理解复杂的设计概念。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照明设计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总觉得那是一个技术性很强但又不太“有趣”的领域。直到我翻开了《照明设计手册(第3版)(精)》,我才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离谱。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光的魔术书”。它不仅仅讲解了冰冷的技术参数,更是以一种充满艺术性和人文关怀的方式,展现了光线在空间中的“生命力”。书中关于“光与建筑形态”的互动,让我看到了光线如何能够塑造建筑的轮廓,强调建筑的体块感,甚至赋予建筑新的生命。我尤其喜欢它对“场景化照明”的解读,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室内外场景,并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让我明白了如何通过灯光的组合来创造出不同的氛围,比如浪漫的晚餐、高效的工作空间、放松的休闲区域等等。我还学到了关于“光的节奏感”和“光的韵律感”的概念,这让我意识到,好的照明设计不仅仅是静态的,它更应该具有动态的美感。书中对“夜景照明”的专题分析,也让我看到了城市夜晚的美丽,以及照明设计在城市美学中的重要作用。我非常喜欢它关于“光与阴影的对比”的论述,学会了如何利用阴影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神秘感,让设计更具艺术表现力。这本书让我从一个“看客”变成了一个“参与者”,开始思考如何用光去“画”出我心中的空间。
评分《照明设计手册(第3版)(精)》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的钥匙。我之前一直从事的是软装设计,总觉得在灯光方面力不从心,每次都只能依赖灯具的造型来弥补,而忽略了光本身的力量。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极其系统和专业的方式,阐述了光线在空间中的“表现力”。书中关于“光与材质”的互动关系,让我深感震撼。原来,不同的材质在同一种光照下,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质感和视觉效果。学会了如何根据材质的特性来选择和运用灯光,能够极大地提升空间的品质感和高级感。我特别欣赏它对“动态照明”的讲解,这让我看到了未来照明设计的无限可能性。通过控制系统,灯光可以根据时间、场景甚至人的活动而变化,从而创造出更加丰富、更加个性化的空间体验。书中还非常详尽地介绍了各种“照明控制系统”,从简单的调光器到复杂的智能家居系统,都进行了清晰的说明,这对于我将来的项目落地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绿色照明”和“可持续照明”的强调,也让我认识到作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如何在追求美学的同时,兼顾环保和节能。我喜欢它关于“光的视觉心理学”的论述,学会了如何利用光线来引导视线,营造空间焦点,甚至影响人的行为和情绪。
评分我以一个普通爱好者的身份来评价《照明设计手册(第3版)(精)》,这本书真的是让我从完全不懂到惊叹不已。以前我以为家里灯光好不好看,主要看灯具漂亮不漂亮,现在才知道,真正影响空间质感的是“光”。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灯光不仅仅是提供亮度,它更是一种“氛围营造大师”。书中非常详细地讲解了不同“色温”对空间情绪的影响,比如暖色调的光会让人感觉温馨舒适,而冷色调的光则显得更加理性、现代。作者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来比喻,比如把不同色温的光比作不同类型的音乐,让我一下子就懂了。我还学到了关于“显色指数”的概念,原来我们看到的很多东西的真实颜色,都和灯光的显色能力有关。书中关于“光照度”的讲解,也让我明白,为什么有些地方光线太强会让人刺眼,而有些地方光线太弱又会让人觉得压抑。这本书的图片质量非常高,很多都是实景照片,对比图也非常明显,能直观地看到不同照明设计带来的视觉差异。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局部照明”和“重点照明”的章节,让我学会了如何利用灯光来突出家里的装饰品、画作,或者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角。这本书让我对“家”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原来一个温馨舒适的家,离不开恰到好处的灯光设计。它让我觉得,原来一点点对灯光的调整,就能让家焕然一新。
评分在我拿到《照明设计手册(第3版)(精)》之前,我对照明设计的理解非常片面,仅仅停留在“把空间照亮”的层面。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领略到照明设计是一门融合了技术、艺术与人文的综合性学科。作者在书中以一种极其严谨且富有逻辑的方式,阐述了光与空间、光与人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我特别欣赏它对“光环境”的深入剖析,让我明白了如何通过设计,创造出能够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场景需求的“光环境”。书中关于“眩光控制”的讲解,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意识到,一个“亮”的空间不一定是一个“舒适”的空间,而过度的眩光会对人的视觉健康造成潜在的损害。我非常喜欢它关于“动感照明”的论述,这让我看到了照明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如何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实现灯光的场景化、个性化表达。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照明计算软件”和“模拟工具”,这为专业的设计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也让我对照明设计的科学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外,书中对“节能环保”的理念贯穿始终,让我认识到,作为设计师,应该肩负起环保的责任,设计出既美观又节能的照明方案。我深刻体会到,一个成功的空间,离不开恰到好处的照明设计。
评分这本《照明设计手册(第3版)(精)》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原本对照明设计这个领域知之甚少,以为就是简单地把灯具装上去,让空间亮起来就行了。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才意识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引领我进入照明设计奇妙世界的导游。书的开篇就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阐述了光与空间、光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让我瞬间明白了为何同样的灯光在不同的环境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书中对不同类型灯具的光学原理、光谱特性、显色指数的讲解,虽然带着一定的技术性,但作者巧妙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图例加以说明,即便我这样的“小白”也能轻松理解。特别是关于“眩光控制”和“视觉舒适度”的章节,让我深刻认识到,好的照明设计绝不仅仅是“亮”,更是要“舒适”、“健康”。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从住宅、商业空间到办公环境,每一个案例都配有详细的设计思路、关键参数和效果对比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理论是如何转化为实践的,以及优秀的设计能带来怎样的视觉体验和功能提升。这本书的结构也设计得非常合理,循序渐进,让我能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照明设计知识体系。我特别喜欢它关于“灯光层次感”的论述,学会了如何通过主光源、辅助光源和装饰光源的配合,来营造空间的深度和氛围,让原本平淡无奇的角落焕发出艺术的光彩。总之,对于任何想要了解照明设计、提升空间品质的朋友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强烈推荐!
评分这本书《照明设计手册(第3版)(精)》绝对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实用、最有深度的设计类书籍之一。我是一名建筑师,在多年的实践中,我越来越体会到照明设计对于建筑整体效果的重要性,但往往缺乏系统性的专业指导。这本书恰好解决了我的困扰。它不仅仅是关于灯具的选择和布置,更是关于如何运用光线来塑造空间形态、表达建筑理念。书中对“光品质”的深入探讨,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空间让人感觉明亮却不舒服,而有些则在柔和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温馨。作者在书中用大量的图例和数据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比如“光生物学效应”,这让我认识到,照明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视觉需求,更是要关注对人体生物节律的影响,从而设计出真正有利于健康生活的空间。我特别喜欢它关于“灯光层次”的讲解,学会了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的光源(如功能照明、氛围照明、装饰照明)来创造空间的深度和视觉焦点,让建筑空间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书中对“模拟仿真”和“计算软件”的介绍,也让我看到了现代照明设计在技术上的发展,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效率。我注意到书中对“特殊空间照明”的专题讲解,比如剧院、博物馆、医院等,这些专业领域的照明设计有其独特的挑战和要求,本书都一一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且专业,但同时又不失可读性,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高度的专注。
评分《照明设计手册(第3版)(精)》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太多惊喜和启发。作为一名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追求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想让自己的家更加舒适、更有格调,但总觉得在灯光方面力不从心。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循循善诱地教会了我如何运用光线来提升家居品质。书中关于“选择合适色温”的指导,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灯光会让房间显得“黄”或者“蓝”,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空间功能来选择最适合的色温。我还学到了关于“显色指数”的重要性,原来我们看到的很多食物的颜色、衣物的颜色,都和灯光的显色能力有关。书中关于“照度”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地方光线太强会让人眼睛疲劳,而有些地方光线太弱又会让人觉得昏暗。这本书的图片非常丰富,很多都是家居实景图,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照明设计带来的效果对比。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层次照明”的讲解,让我学会了如何通过组合使用不同类型的灯光,比如主灯、辅助灯、装饰灯,来营造空间的温馨感和层次感。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只需要在灯光上做一些小小的改变,就能让家焕然一新,充满温馨和格调。这本书让我对“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原来一个舒适宜居的家,离不开恰到好处的灯光设计。
评分《照明设计手册(第3版)(精)》这本书,就像一本“光的百科全书”,里面包含了关于照明设计的方方面面。我之前对照明设计了解不多,以为就是选择好看的灯具,但这本书让我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讲解了灯具的选择,更是深入地探讨了“光”本身的力量,以及如何运用光来塑造空间、影响人的情绪。书中关于“色温”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的房间看起来很温馨,有的房间却很冷淡,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空间功能来选择最合适的色温。我还学到了关于“显色指数”的概念,原来我们看到的很多东西的真实颜色,都和灯光的显色能力有关。这本书的图片质量非常高,有很多实景案例,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照明设计带来的效果。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层次照明”的讲解,让我学会了如何通过组合使用不同类型的灯光,比如主光源、辅助光源、装饰光源,来营造空间的温馨感和层次感。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只需要在灯光上做一些小的调整,就能让空间焕然一新,充满温馨和格调。这本书让我对“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原来一个舒适宜居的家,离不开恰到好处的灯光设计。它让我觉得,原来一点点对灯光的调整,就能让家焕然一新。
评分不得不说,《照明设计手册(第3版)(精)》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照明”这个词的认知。我一直认为,照明设计只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附属环节,可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它本身就是一门独立的、极具魅力的艺术和科学。作者在书中用一种非常人文关怀的视角来解读光,不仅仅关注技术上的指标,更强调光对人的身心健康、生活品质的影响。我尤其欣赏它关于“自然光与人工光的结合”的讨论,书中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实用的策略,教我如何最大化地利用自然光,并将其与人工光进行完美的融合,创造出既节能又舒适的空间。在“商业照明”部分,书中对不同业态的照明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如如何通过照明突出商品的质感、吸引顾客的注意力,以及如何营造独特的品牌氛围,这对于我正在进行的一个商业项目非常有启发。书中列举的案例都非常具有代表性,涵盖了各种复杂的设计挑战,而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也充满了创意和智慧。我注意到书中对“历史建筑照明”也有专题介绍,这让我看到了照明设计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恰当的照明来展现历史建筑的韵味和魅力。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了照明设计的无限可能。我深刻理解到,设计一个成功的空间,光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可以说是灵魂。这本书让我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上升到了一个“创造者”的高度,开始思考如何用光去“雕刻”空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