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讲堂--国学常识

国学大讲堂--国学常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伯韩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传统文化
  • 文化常识
  • 历史
  • 哲学
  • 经典
  • 中华文化
  • 教育
  • 知识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4074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2726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国学大讲堂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5
字数:17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喜欢中国历史的年轻人。
1曹伯韩,一生致力于语言研究和传统文化的普及
2本书一版再版,值得推荐的国学入门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入门书,作者以浅显流畅的文字,对中国的语言文字、哲学、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及其代表性的人物、源流、派别及学术观点,一一做了评述。本书内容全面、要点完备、条理清晰、体例严谨,读者可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关于国学的较为全面的概念。

作者简介

曹伯韩(1897—1959),湖南长沙人,当代语言学家。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第二研究室主任,《中国语文》编委等职。著有《通俗文化与语文》《中国文字的演变》《中国文法初阶》等语言学专著,以及《国学常识》《民主浅说》《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中国近百年史十讲》等文化普及读物。

目录

第一章 概 说001
一、所谓国学002
二、国学在清代003
三、国学的分科005
四、国学的派别007
五、进步的方法与贫乏的内容009
六、欧美学术的影响011
七、“五四”以后的国故整理012
八、国学与世界学术013
九、专门研究与基本知识015
一〇、研究的态度及准备工作016
第二章 语 文018
一一、研读古籍的阶梯019
一二、所谓小学020
一三、六书021
一四、字形的演变024
一五、字义的演变025
一六、训诂学026
一七 文法学的先驱及其发展028
一八、方言学029
一九、字音的变迁030
二〇、语言和文字的分离031
二一、双声叠韵032
二二、反切033
二三、四声035
二四、声韵学036
二五、字母038
二六、韵部040
二七、古音之推定041
第三章 古 物043
二八、金石之学044
二九、殷墟发掘045
三〇、甲骨之学047
三一、古物与社会学048
三二、文字的古物049
三三、古物与考证学051
三四、古物与古书052
第四章 书 籍055
三五、传写本与刻本056
三六、版本之学058
三七、校雠之学059
三八、章句之学060
三九、目录之学061
四〇、图书分类法063
四一、辑佚及辨伪065
四二、类书及丛书067
四三、考证学与读书法069
第五章 经 学070
四四、五经、十三经、四书071
四五、《易经》072
四六、《书经》074
四七、《诗经》075
四八、三礼077
四九、《春秋》079
五〇、《论语》《孝经》《尔雅》《孟子》080
五一、经之传授081
五二、今文经学与谶纬083
五三、古今文学派的斗争084
五四、汉以后的经学085
五五、清代的经学087
五六、经学的扬弃089
第六章 史 地091
五七、所谓正史092
五八、正史的内容094
五九、编年史095
六〇、纪事本末096
六一、别史097
六二、政书098
六三、杂史传记及其他100
六四、学术史101
六五、史评102
六六、地理104
六七、历史哲学105
六八、新史学的产生106
六九、新史学的业绩107
第七章 诸 子111
七〇、诸子的学术派别112
七一、儒家114
七二、道家116
七三、墨家118
七四、别墨及名家119
七五、法家121
七六、兵家及其他122
七七、王充之学124
七八、魏晋时代的玄学125
七九、子学之兴起与消沉127
第八章 佛 学130
八〇、初期的佛教131
八一、佛教的中国化132
八二、流传中国诸宗派134
八三、小乘诸宗136
八四、传自印度的大乘诸宗137
八五、中国独创的大乘诸宗139
八六、佛学与儒学141
八七、因明学143
八八、唯识论中的心理学144
八九、现时佛学的趋势146
第九章 理 学148
九〇、宋明理学的产生149
九一、周敦颐与邵雍151
九二、张载及二程152
九三、集宋学大成的朱熹154
九四、陆象山与杨慈湖157
九五、浙东学派159
九六、宋末至明初之理学160
九七、王阳明之学161
九八、清初各大师对于理学的批判163
九九、理学批判的最高发展165
一〇〇、宋明理学的没落与新理学的产生168
第十章 诗赋词曲170
一〇一、文学的范围与类别171
一〇二、最早的诗总集172
一〇三、楚辞174
一〇四、赋175
一〇五、乐府177
一〇六、五言诗179
一〇七、陶渊明与南北朝诗180
一〇八、唐诗182
一〇九、李白、杜甫184
一一〇、唐以后的重要诗人185
一一一、词186
一一二、重要词人188
一一三、散曲189
第十一章 散文和骈文191
一一四、散文和骈文的分别192
一一五、散文与骈文的分合194
一一六、周秦汉的散文195
一一七、六朝文197
一一八、唐宋八大古文家198
一一九、明清两代的古文家200
一二〇、所谓古文义法202
一二一、骈文的标准化及其支流203
一二二、八股文及对联205
一二三、文艺论评207
一二四、文体解放和文学观念的变动208
第十二章 新被重视的文学210
一二五、戏曲的摇篮期211
一二六、戏曲的成长期212
一二七、唐以前的小说214
一二八、宋元明的小说216
一二九、清代的小说217
一三〇、宝卷、弹词、鼓词219
一三一、中国文学与东方诸民族的相互影响220
一三二、中国文学与西洋文学的关系222
第十三章 科学及艺术224
一三三、自然科学在国学中的地位225
一三四、天文学和历法226
一三五、数学228
一三六、物理学及化学230
一三七、医学231
一三八、应用技术232
一三九、科学与迷信233
一四〇、艺术234
一四一、绘画及书法篆刻235
一四二、音乐238
本书参考书目242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概 说
一、所谓国学
国学这个名词发生于清末,但不知究竟是谁所创造。有人说,章炳麟(太炎)在日本组织“国学讲习会”,刘师培(申叔)氏也有“国学保存会”的发起,大概他们就是国学两个字的最初使用者。这是不是正确,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国学这个名词,是因为欧美学术输入才发生的。它的范围,是把西学输入以前中国原有的全部学术包括进去的。
和国学相当的名词,还有国粹和国故。国粹两个字,似乎有点夸大中国学术乃完全精粹物的意思,又似乎有点选择精粹部分而抛
弃其他部分的意思,所以人们觉得不甚妥当,改称国故。国故,就是本国文献的意思。不论精粹不精粹,过去的文献总是可宝贵的史料,都可包括在国故范围里面去,这样看起来,国故这个名词总算是公平而完备了。但它也有它的缺点,就是只能够代表研究的对象,而不能代表研究这种对象的学问,因此大家又想起用国故学的名称来代替它,最后又简化而称为国学。
可是这个名称还不是十分合理的,因为学术没有国界,当代各国都没有特殊的国学,而我们所谓国学,从内容上看,也就是哲学、文学、史学等等的东西,都是可以作为世界学术的一部分的,而且事实上外国也已经有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人了,我们为什么不采取世界公用的名称,如中国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等类的名词呢?而且对于具有种种内容的学术,为什么不加以各别的名称而必须采用笼统的总名称呢?这都是值得考虑的。
但我们为了依从习惯,并且因为中国各科学术还没有整理清楚,和世界学术融合为一的缘故,只得仍旧采用国学这个名称。
二、国学在清代
中国学术,以周秦诸子时代最为发达,当时诸子百家,各有专长,不相剿袭。自汉代表彰六经,儒家定于一尊,诸子之学衰落,而经学成为唯一的学术。两千年来,除解释经书外无学问。但到了清朝,似乎从解经之中有开辟一条新路的趋势。过去汉儒解经,注重字句的解释和制度的考证,但宋儒反对汉儒的方法,主张依经义而修养心性。清初学者黄梨洲、顾亭林、王船山等,因宋明诸儒无补时艰,于是起而批评宋明心性之学的流弊,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然而他们所谓实学,仍然以通经致用为中心,因此便是非常留心当世之务的顾亭林,也不敢稍为懈怠他的经学研究,并由经学而奠立了清代考证学的初基。颜习斋(元)、李恕谷(塨)继起,提倡实践,反对空言,无论性理考据,都在排击之列,但由于他们要实行三代政治,最后也不得不归于考古。其后戴东原(震)出来,一方面以新理学姿态批评宋明思想,一方面继承顾亭林的考证学而加以发展。同时惠定宇(栋)亦标榜汉学。惠、戴以后,继起有人,考证学派于是占了学术界的支配地位。但正统的考证学派继承东汉经师为学而学的精神,埋头研究,不谈现实政治,到道光、咸丰以后,内忧外患交逼而来,不容许士大夫的脱离现实,于是正统汉学又逐渐衰落了。代之而兴的于是有继承西汉学者经世致用精神的公羊学派。公羊学派中的康(有为)、梁(启超),最后亦不严格地遵守西汉经说,而直接以己意解释孔孟,以作维新运动的根据,清代思想如再进一步,就有解脱孔孟束缚的可能。本来正统派中著名的学者如王念孙、王引之、俞樾、孙诒让以及最后的章炳麟,都是对孔孟以外的诸子有精深研究的,他们开始的时候只是“以子证经”,拿子学做经学的工具,其结果便使搁置了几千年的诸子学说也为之昌明,又,康梁派之谭嗣同,更主张“冲决一切网罗”(见《仁学》)。这种发展的趋势,非至推倒孔孟偶像不止,是显然的。因此梁启超氏曾说清代很像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但是有一个问题。欧洲的文艺复兴,是研究希腊罗马的古学,解放中世纪的思想镣铐,其结果引起了近代科学的勃兴;中国的文艺复兴,是阐扬周秦时代的古学,解放秦汉以来儒家思想的束缚,其结果应当也引起科学的发达,可是我国的科学为什么没有发达起来呢?这是清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及反动政治的妨害所致。
如上所说,清代考证学派本来是因纠正性理学派的缺点而起,性理学派的缺点是空疏而不切实用,考证学派以客观态度研究经书,就解经而言,诚然不空疏,但是流于琐碎支离,解经也终于不得要领,至于国计民生之现实问题,更是他们所不了解的,他们学问的不切实用,仍然同性理学派一样。晚清诸学者因为受了列强内侵的刺激,及外来思想的影响,大家对于现实问题有所主张,如康有为的倡导维新,章炳麟的参加革命,他们各自代表考证学派的一分支,作为二千年来经学的光荣的殿军者。辛亥革命以后,儒家的地位,至少在一般学者的眼里,已经回复到与诸子同等的地位,国学不应当再以解释经书为唯一任务,已是当然之理,而自己创立的学说,尤其不必假托古人的招牌来传布,也是无庸多说的。不过前代学术的源流和得失,可供我们借镜的地方很不少,而且他们整理古代典籍的成果,很可以供我们利用,所以我们不能忽视。
溯古问今,明道悟德——《国学精粹:智慧之光》 在这个信息洪流奔涌、文化交融激荡的时代,回溯传统、汲取智慧,已成为一种静谧而深刻的追求。我们常常在浩瀚的书海中迷失,不知何处是真正滋养心灵的沃土。今日,为您奉上这本《国学精粹:智慧之光》,它并非简单堆砌古籍的断章残句,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思想之旅,一次对中华民族精神脉络的深度探寻。 《国学精粹:智慧之光》犹如一位温厚而睿智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引领我们走进博大精深的国学世界。它以一种更加精炼、更为贴近现代人阅读习惯的方式,剥离了繁复的学术考证,聚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生命力、最能启迪智慧的精华部分。这本书的核心在于“精粹”,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内,呈现出最浓缩、最闪耀的思想火花,帮助读者快速而有效地理解国学的精髓,感受其历久弥新的魅力。 内容之辽阔,智慧之深邃 本书的编纂,并非是简单地将《论语》摘录几段,《道德经》罗列几章,而是经过精心梳理与提炼。它涵盖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代表性论述,从人生哲学到政治伦理,从修身养性到治国方略,无不触及。 在儒家思想方面,本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您将看到,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的同理心,是如何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石;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安贫乐道,是如何展现精神的富足;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是如何体现超越个体利弊的政治远见。书中还会解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求知乐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学习方法,以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态度,这些都将帮助您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找到学习的动力与方向,塑造健全的人格。 道家智慧,则如一股清泉,洗涤浮躁,回归本真。《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启了对宇宙本源的哲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至高境界,教会我们顺应自然,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强调遵循规律,减少干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书中还将引导读者领略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安宁之道,以及庄子“逍遥游”中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豁达情怀。这些思想,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尤显珍贵,能帮助我们摆脱物欲的束缚,寻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佛教的东方智慧,则以一种更具慈悲与智慧的视角,审视生命与解脱。《金刚经》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让我们认识到世间万象的无常与虚幻,从而减少执着与痛苦。《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妙理,揭示了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以及万物皆空的智慧。本书会从更易理解的角度,讲解“缘起性空”的道理,引导读者培养慈悲心,体悟生命的平等,并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修行方法,帮助读者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保持内心的清明与超脱。 不仅仅是经典,更是生活实践 《国学精粹:智慧之光》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仅仅罗列古人的语录,而是将这些智慧融入现代生活场景。书中会通过生动的案例、通俗的语言,解读这些古老的思想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谈论“仁”时,书中可能引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如何建立信任、如何化解冲突的案例,说明“仁”不仅是古代的道德准则,更是现代人际关系和谐的法宝。在探讨“无为而治”时,可能会联系到企业管理、个人时间规划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展现其“顺势而为”的智慧。在阐释佛教的“空”性智慧时,则会引导读者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失落与不如意,如何从执着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自由。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帮助读者将国学智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它不是一本束之高阁的学术著作,而是一本触手可及的生活指南,一本滋养心灵的清泉。 编纂的匠心独运 为了让内容更具可读性和感染力,本书的编纂团队倾注了大量心血。 精炼的语言: 抛弃了晦涩难懂的古文,采用白话文的表达方式,并辅以精准的注释,确保每个读者都能轻松理解。 结构清晰: 全书按照主题或思想流派进行组织,逻辑严谨,便于读者循序渐进地学习。 图文并茂: 适时配以精美的插图、古朴的版式设计,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提升阅读的愉悦感。 点睛的解读: 并非简单的翻译,而是提炼出核心思想,并加以深入浅出的解读,帮助读者领会作者的真正意图。 为何选择《国学精粹:智慧之光》? 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沉淀心灵、启迪智慧的方式。《国学精粹:智慧之光》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它为您提供了一个系统而高效的国学入门途径,让您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果您渴望提升个人修养,理解为人处世的智慧,本书将为您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如果您在事业或生活中感到迷茫,需要一种精神的指引,本书将为您点亮前行的灯塔。 如果您想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古圣先贤的智慧光芒,本书将是您最好的向导。 《国学精粹:智慧之光》是一场关于自我认知、生命意义的深度对话。它邀请您一同穿越历史的烟尘,聆听先贤的教诲,在古老的智慧中,发现当下的力量,塑造更美好的未来。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对您心灵的馈赠,一份对您智慧的期许。翻开它,您将开启一段属于自己的,与智慧同行的人生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诗词歌赋有着莫名的情愫,总觉得那些优美的文字里藏着说不尽的故事和情感。这本书虽然名叫“国学常识”,但它在诗词方面的讲解却着实让我惊喜。它没有枯燥地罗列诗人的生平,而是巧妙地将诗人的情感、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风貌相结合,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李白“举杯邀明月”的豪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民情怀。书中对很多经典诗句的解读也相当到位,不仅仅是字面意思,更挖掘了其深层的意境和文化内涵,让我对很多耳熟能详的诗句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它还提到了一些诗歌与历史事件的联系,比如《长恨歌》背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这些都让我在欣赏诗歌之美的同时,也对历史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读这本书,感觉像是请了一位博学的老师,带着我一步步走进诗词的世界,享受那份语言的盛宴。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建筑和工艺品略有涉猎的人,我一直很想了解这背后的文化渊源。《国学大讲堂——国学常识》在这方面的内容简直是我的福音。书中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讲解,不仅仅是介绍斗拱飞檐的结构,更是将这些建筑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比如天人合一的理念,阴阳五行的和谐,都阐述得非常清楚。我以前只知道故宫的宏伟,现在才知道那红墙黄瓦的色彩搭配,宫殿的布局都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传统工艺,比如陶瓷、丝绸、剪纸等,介绍了它们的起源、发展以及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匠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读完这部分,我对那些精美的中国传统工艺品,比如汝窑的青瓷,苏绣的精巧,有了更深层次的欣赏,觉得它们不仅仅是物品,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艺术品。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好的国学入门读物,不仅要内容丰富,更要语言生动,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国学大讲堂——国学常识》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之前也尝试过一些国学书籍,但往往因为过于学术化而望而却步。而这本书,用了一种非常平实、亲切的语言,把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代智慧,拉近到了我们身边。它并没有回避一些复杂的概念,但总是能用类比、讲故事的方式来解释,让我一点点地理解。而且,书中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典故和传说,比如“画蛇添足”的由来,“守株待兔”的寓意,这些都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给我建立了一个系统性的国学知识框架,让我知道从哪里开始,又可以往哪个方向深入。读完之后,我不再觉得国学是遥不可及的,而是觉得它就在我的指尖,等待我去探索。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是深入理解其文化精髓的关键。《国学大讲堂——国学常识》在这方面的探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梳理,虽然篇幅有限,但却非常精准地抓住了核心要义。比如,它解释了“阴阳”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字面的两极对立,更是相互依存、变化统一的宇宙规律。它还对“五行”的相生相克进行了生动的阐释,让我明白了为何中国古代的许多事物都与金木水火土有关联。更让我觉得有价值的是,书中将这些抽象的哲学概念,巧妙地与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联系起来,比如“中庸之道”是如何影响了中国人的待人接事,以及“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是如何形成的。这些内容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也更能理解一些中国式的表达方式和行为习惯。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但总是觉得零散,不成体系。拿到《国学大讲堂——国学常识》之后,我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智慧宝库的大门。从最基础的“仁义礼智信”到深奥的“道法自然”,这本书都用一种非常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读起来特别舒服。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古代思想家们的生活故事,像是孔子周游列国的艰辛,老子归隐山林的淡泊,这些故事让那些抽象的哲学理论变得鲜活起来,让我更能体会到他们思想的精髓。而且,它还介绍了许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学常识,比如待人接物的礼仪,古代的节日习俗,甚至是一些谚语的来源和含义,这些都让我觉得传统文化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热爱我们自己的文化了。

评分

最好的礼物,保证喜欢

评分

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而比较垃圾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评价,我绝对会用心的差评,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会影响该商品销量,而商家也会因此改进商品质量。

评分

有活动时候囤货,还没看

评分

内容有点少,只是粗略谈谈一二。

评分

挺好的 看这应该是正版 还会回购!

评分

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而比较垃圾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评价,我绝对会用心的差评,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会影响该商品销量,而商家也会因此改进商品质量。

评分

内容有点少,只是粗略谈谈一二。

评分

我很喜欢在京东上买书,有正品保证,这本书我非常喜欢,看了简介过来买,到手后也没有让我失望!开心!

评分

价格很实惠,使用很方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