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业传

童书业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童教英 著
图书标签:
  • 童书
  • 儿童文学
  • 绘本
  • 故事
  • 教育
  • 成长
  • 亲子
  • 阅读
  • 启蒙
  • 童话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ISBN:9787520201995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3194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68
字数:278000
正文语种:0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经过作者重新修订,此次新版主要补充了以下内容:(一)天一阁近年提供的大量童氏家族、家世资料;(二)吸纳了近年对童书业先生及其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等学术成果的综述;(三)增补了其教育思想及教育经历的内容;(四)增补了其关于精神病与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内容简介

童书业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生于1908年5月,卒于1968年1月。本书为其女童教英教授所作童书业先生传记。

童书业作为官宦世家之嫡长子,自幼备受宠爱却因体弱多病未能入新式学堂受教,其学术根底全由延师入教筑就。他历经家庭变故,于21岁从封闭生活中被拋入社会。本书以他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解析其人生中之种种遭遇,全面介绍了他在古史和古籍考辨、古代地理研究、古代经济史研究、先秦思想史研究、历史理论研究、中国美术史研究及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研究诸领域的学术成果。本书2001年曾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列入“往事与沉思丛书”出版,在学术界得到广泛好评。


作者简介

童教英,浙江鄞县人,1940年生,196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浙江大学教授。搜集、整理、出版童书业先生各领域论著500余万字,著有《中国古代绘画简史》《从炼狱中升华——我的父亲童书业》及先秦史论文若干篇,与人合著《宋画集粹》。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封闭的二十年

家室

获知历城

复杂、矛盾的个性心理之形成

第二章 初涉世事

南京供职

初尝困顿

杭州求职

学术发轫

第三章 京华风茂

顾颉刚与古史辨派

教育家的风范

在山东大学50年代的辉煌中

思想改造运动

拳拳赤子心 绵绵师生情

“肃反”运动

知识分子的春天

“反右”斗争

颇具特色的古史分期研究

第七章 1958年后的困惑

狂热的1958年

对中国手工业商业史的研究

在身心日渐受困的日子里

风暴正在酝酿

美术史研究的新高峰

被迫做出来的学问

重返考据

在彷徨和孤独中远逝



《星海拾遗录:失落文明的碎片与回响》 图书简介 这部宏大的历史叙事,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领域或地理范畴的兴衰,而是以一种更加广袤的视角,探寻那些在时间长河中被遗忘、被低估,乃至被刻意抹除的古代文明的碎片与回响。它是一场跨越数万年的考古学、人类学与宇宙社会学的深度对话。 第一部:迷雾中的回声——史前巨构与地质记忆 本书伊始,我们将目光投向地球诞生之初那些“不合时宜”的遗迹。我们不再满足于主流考古学对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传统定论,而是深入探讨那些被地质运动深埋,或因气候剧变而中断的早期人类文明的可能形态。 第一章:深层时间与人造痕迹 重点考察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深处、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以及太平洋海底沉积层中发现的异常地质构造。这些构造的几何学精度和材料构成,挑战了我们对当时工具制造能力的认知。例如,对秘鲁纳斯卡地区地下数层人造石材的年代测定,揭示了一个可能比传统认知早数千年便已掌握复杂工程学的社会群体。我们分析了这些遗迹中的天文刻度,它们指向的并非我们熟知的北极星系,而是数万年前的星象排列。 第二章:语言的化石与符号的迁移 文明的内核在于语言和信息记录。本部分梳理了全球范围内具有高度相似性的史前岩画符号系统,尤其关注那些在地理上相隔万里却共享核心叙事元素的图案。我们提出,这些符号并非独立演化,而是某种更古老、更统一的“基础语汇”在不同地域环境下的变体。通过对西伯利亚冰川洞穴壁画、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梦境故事,以及早期苏美尔楔形文字中晦涩难懂的“前文字”的交叉比对,试图重建一个可能存在于冰河时代末期的泛大陆交流网络。 第二部:文明的失重——技术奇点与社会坍塌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焦点转移到那些在技术上达到一个难以理解的“奇点”,随后又突然消亡的古代社会。这些文明的消失,往往并非源于缓慢的衰退,而是突如其来的、灾难性的断裂。 第三章:亚特兰蒂斯的地理学重构 我们摈弃了神话色彩浓厚的描述,转而运用海洋地质学和古地震学的数据,尝试在特定的大洋板块交界处(如地中海东部与黑海盆地)寻找大规模、高技术城市聚落沉没的物理证据。关键在于分析其工程材料中残留的同位素特征,这些特征暗示了对传统能源之外的能量应用方式的掌握,比如对地磁场的局部操控,或对高频声波的建筑应用。 第四章:沙漠下的涡流城市 深入探讨亚洲腹地,特别是戈壁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下可能存在的被流沙掩埋的城市群。这些城市遗址的布局呈现出反熵增的特征,即在极端自然条件下,其内部的物质循环和热力学效率远超同期文明。我们研究了残存的金属合金,它们在极端高温下展现出的柔韧性和记忆特性,提示着一种远超青铜时代的冶金学知识体系。我们追溯了这些技术从何而来,以及它们为何会伴随一场突如其来的气候巨变而一同湮灭。 第三部:星空下的继承者——失传知识的暗线 本书的最后部分,探讨这些失落文明的知识是如何“渗漏”进后续发展起来的社会结构中,成为隐藏在主流历史之下的“暗线”。 第五章:轴心时代的悖论 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思想的爆发期,涌现了诸子百家、希腊哲学和印度吠陀经典。然而,这种集中爆发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对更古老智慧的“重新发现”?我们将苏格拉底的逻辑溯源至更早期的地中海神秘学派,将老子的“道”与古代天文学中的“无形之源”进行比对。我们认为,许多哲学概念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对前一次文明崩溃时,通过碎片化的口头或仪式传承下来的工程学、宇宙观的象征性转译。 第六章:时间旅行者的信件:周期性循环的警告 在总结部分,我们将目光投向未来。通过分析所有这些失落文明的共同衰亡模式——技术的高度复杂化与社会结构的脆弱性并存——我们试图揭示一个普遍适用的文明“熵增定律”。失落的文明不是偶然失败,而是遵循着某种周期性的、可预测的路径走向终结。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一种新的历史视角,让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便利时,也能警惕那些埋藏在尘土之下、不断重复的、关于知识与力量边界的古老警告。 本书资料翔实,引用了大量未被主流学术界充分重视的跨学科研究成果,结构严谨,论证步步为营,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既惊心动魄又发人深省的“失落历史宇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尽管题材宏大,但作者从未脱离普通人的视角去看待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书中那些充满生命力的配角群像,每一个都有血有肉,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微小挣扎,构成了这个时代最真实的面貌。我尤其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生活化的细节描写,比如某个特定年代特有的饮食习惯,或者街头巷尾的流行语,这些小小的点缀,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让整个故事鲜活了起来。它让人感受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驱动世界前行的核心力量。读完后,心里暖暖的,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评分

坦白讲,这本书的篇幅相当可观,起初有些担心自己能否坚持读完,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一旦进入作者构建的世界观,时间仿佛加速了。它的结构安排极其精妙,每一个章节的结尾都设置了悬念或者一个引人深思的哲学拷问,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惊喜地发现,作者的文笔如同音乐的指挥家,对叙事的节奏有着完美的掌控力,张弛有度,高潮迭起却又不失优雅。它成功地将严肃的历史题材与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完美结合,读来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大众的易读性。这本书无疑是我近年来阅读过的,在叙事技巧和思想深度上都达到顶尖水平的作品,强烈推荐给所有追求高质量阅读体验的读者。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书籍爱好者,我追求的是那种能带来全新阅读体验的作品,而这本书无疑达到了这个标准。它不仅仅是讲述一个行业的故事,更像是一部关于“坚持”与“变革”的哲学探讨。作者似乎对每一个历史节点都做了细致的考据,信息的密度非常高,但处理得非常巧妙,没有让人产生信息过载的感觉,反而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厚重感。尤其赞赏的是,作者敢于触碰那些行业内的灰色地带,毫不留情地揭示出光环背后的阴影,这种坦诚和勇气令人敬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亲眼见证了那些传奇的诞生与陨落,这种沉浸感在很多同类作品中是极为罕见的,绝对值得反复品读。

评分

老实说,我本来对这种题材的书籍抱持着一丝怀疑的态度,总觉得历史的沉重感可能会让阅读体验变得晦涩难懂。然而,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他似乎拥有了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原本枯燥的行业变迁和商业斗争,描绘得如同跌宕起伏的史诗传奇。书中对于人性的洞察尤其深刻,那些光鲜亮丽的成功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妥协与坚守,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几位核心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网,编织得密不透风,每一次交锋都充满了火药味,读起来酣畅淋漓,过瘾至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醇厚而富有韵味的,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读起来非常舒服,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到天亮。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富有张力,那种老式的印刷质感扑面而来,仿佛能闻到油墨和旧纸张混合的味道。初次翻开,就被作者那种近乎于偏执的细节描摹能力所震撼。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而是将每一个转折点、每一个重要人物的登场,都处理得如同精心雕琢的宝石,光影变幻莫测。我特别欣赏它对时代背景的把握,那种宏大叙事下的个体挣扎与选择,写得入木三分,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反思。叙事节奏的把握也极为老练,时而如涓涓细流,细腻地勾勒人物的内心世界,时而又陡然加速,如同脱缰的野马,将情节推向高潮,让人心跳加速,实在是一部结构精妙、内涵丰富的作品,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平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