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本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工業自動化、電機、機電一體化專業“電機控製”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本書著重介紹電機控製技術的基礎理論及相關技術,全書分為7章,主要包括電機控製的相關知識、直流電動機、交流異步電動機、無刷直流電動機、開關磁阻礙電動機以及步進電動機的驅動控製技術。本書強調理論和實踐相結閤,結閤相應章節的理論知識,在書中給齣瞭大量的工程實例,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旨,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工程實踐知識的需要。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自動控製策略
1.2 電力電子技術
1.3 電動機本體及其控製策略
1.4 傳感器
1.5 CPU
習題
第2章 電機控製的基礎知識
2.1 電機控製中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
2.2 電機控製中常用傳感器
2.3 電機控製中PID控製
習題
第3章 直流電動機控製
3.1 直流電動機調速
3.2 開環直流調速係統
3.3閉環調速係統
3.4直流脈寬調速係統
習題
第4章 異步電動機控製
4.1 交流調速係統的分類
4.2 異步電動機調壓調速
4.3 異步電動機的串級調速係統
4.4 異步電動機變壓變頻調速係統(VVVF係統)
習題
第5章 無刷直流電動機控製
5.1 無刷直流電動機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5.2 無刷直流電動機的基本公式
5.3 無刷直流電動機的運行特性分析
5.4 PWM調製方式
5.5 無刷直流電動機轉子位置信號的檢測
5.6 無刷直流電動機的係統設計舉例
習題
第6章 開關磁阻電動機控製
6.1 開關磁阻電動機的工作原理
6.2 開關磁阻電動機基本方程及性能分析
6.3 開關磁阻電動機的控製原理
6.4 開關磁阻電動機係統的功率拓撲
6.5 開關磁阻電動機係統的反饋信號檢測
6.6 實例:開關磁阻電動機調速係統設計
習題
第7章 步進電動機控製
7.1 步進電動機的結果和工作原理
7.2 步進電動機的特性
7.3 三相混閤式步進電動機的理想化數學模型
7.4 步進電動機的驅動技術
7.5 步進電機細分驅動舉例
習題
參考文獻
這本書的內容,嚴格來說,並非我當初設想的那種。我原本以為它會像一本詳細的操作手冊,手把手教你如何一步步解決實際遇到的電機控製難題,比如如何針對特定負載調整PID參數,或者如何在低成本的微控製器上實現復雜的矢量控製算法。我期待的是那些充滿實際案例、代碼片段、以及直觀的原理圖,能夠讓我立刻對照著自己的項目去實踐。然而,這本書的側重點卻更多地放在瞭電機控製的理論基礎和係統性介紹上。它更像是一門大學課程的教材,從電機學的基礎開始,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各種電機的類型、工作原理、以及不同控製方法的數學模型。雖然這些理論內容確實紮實,對於建立完整的知識體係很有幫助,但我承認,在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感到一種“紙上談兵”的無力感。我希望能夠看到更多關於實際工程應用中的權衡取捨,例如在設計過程中,成本、效率、動態響應、噪音以及可靠性之間是如何進行博弈的。這本書在這些方麵雖然有所提及,但深度和廣度都略顯不足,更多的是一種理論上的概覽,而不是解決具體工程挑戰的指南。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石,但如果要將其轉化為實際可用的解決方案,我可能還需要查閱大量的補充資料和實際應用手冊。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電機控製世界的大門,但門後卻是一個我尚未完全掌握的廣闊天地。作者在書中係統地梳理瞭電機控製的發展脈絡,從最基礎的直流電機控製,到交流同步電機、異步電機,再到更先進的無刷直流電機和永磁同步電機,都有涉及。而且,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這些電機類型,更重要的是,它闡述瞭不同類型電機在控製上的核心挑戰和對應的解決方案。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傳感器”和“無傳感器”控製方法的對比分析,這讓我深刻理解瞭在實際應用中,如何根據成本、精度和環境要求來選擇閤適的控製策略。不過,對於我這樣一個初學者來說,書中涉及的很多控製理論,例如“滑模控製”、“模糊控製”等,雖然有介紹,但並沒有深入到可以讓我獨立設計和實現的地步。這些章節更像是概念性的科普,讓我知道有這些高級的方法存在,但具體的實現細節和算法優化,則需要大量的後續學習。它更像是一本“導覽圖”,指明瞭方嚮,但具體的探索之路還需要自己去鋪設。我希望能有更多關於實際電路設計、硬件選型和軟件實現的具體案例,這樣我纔能更好地將這些理論知識落地。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和編排方式,與我通常閱讀的技術文檔有著天壤之彆。它更像是一部關於電機控製的“編年史”或者“哲學著作”,而非一本實用的“工具書”。作者在書中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探討電機控製的“道”與“術”,從哲學層麵去解讀控製的本質,以及不同控製思想的演變。我讀到瞭關於“簡化模型”的辯證思考,關於“魯棒性”和“最優性”之間的權衡,以及關於“智能化”和“自主性”的未來展望。這種宏大的敘事方式,讓我有機會從一個更高的維度去審視電機控製這個領域,而不僅僅是將其視為一堆冰冷的技術堆砌。它讓我思考,為什麼我們要做電機控製?它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以及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工程師們是如何憑藉智慧和創造力來解決當時麵臨的難題的。然而,這種“宏大敘事”的代價就是,在具體的技術細節上,它顯得有些“輕描淡寫”。例如,當我嘗試去理解如何具體地實現一個“自適應控製”算法時,書中僅僅是點到為止,並沒有給齣具體的算法流程圖或者僞代碼。我期望的是能夠看到更具體的“招式”,而這本書卻更側重於“內功心法”的闡述。這對於我這樣希望快速上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讀者來說,可能不是最直接的幫助。
評分從一個過來人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講解方式非常獨特,它不像我之前看過的很多技術書籍那樣,上來就拋齣一堆公式和概念,而是試圖用一種非常“軟性”的方式來引導讀者理解電機控製的精髓。它大量運用類比和生活化的例子,試圖將那些抽象的電磁學和控製論知識變得更容易消化。我記得書中有個章節用“拉車”的比喻來解釋轉矩和速度的關係,還有用“水龍頭”來形象化PWM(脈衝寬度調製)的原理,這些都讓我眼前一亮。這種 pendekatan 確實打破瞭我對技術書籍“枯燥乏味”的刻闆印象,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少瞭很多畏難情緒,甚至有時會覺得像在聽一場精彩的科普講座。然而,也正因為這種“軟性”的風格,在一些需要嚴謹推導和精確計算的場閤,它就顯得有些不夠“硬核”瞭。當你真的需要深入理解某個控製算法的數學推導過程,或者需要精確地計算齣某個參數時,這本書提供的細節就略顯不足,可能需要結閤其他更專業的書籍或者參考論文來補充。總的來說,它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門讀物,能夠激發你對電機控製的興趣,並建立起初步的認知框架,但如果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名精通的電機控製工程師,這本書的深度可能需要你繼續挖掘。
評分在我看來,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集成電路”中的“通用處理器”的說明書,而不是針對某個特定應用場景的“專用芯片”手冊。它提供瞭一個非常全麵和概括性的框架,讓你瞭解整個電機控製係統的構成,從輸入信號的處理,到控製器的設計,再到電機驅動和反饋,都有涉及。它會告訴你,一個完整的電機控製係統需要考慮哪些環節,以及每個環節可能麵臨的挑戰。例如,它會詳細講解不同類型的編碼器和它們的優缺點,也會介紹幾種常見的功率電子器件在電機驅動中的應用。這就像是在告訴你,一個電腦的CPU需要哪些功能,主闆如何連接,內存如何工作。但是,當你真正需要設計一個特定的電機控製方案時,例如為一款無人機設計一個高效率、低延遲的電機控製器,這本書可能就顯得有些“泛泛而談”瞭。它並沒有深入到具體的設計細節,比如如何選擇閤適的MOSFET,如何設計高效的驅動電路,或者如何進行EMI(電磁乾擾)的優化。它為你描繪瞭一個宏觀的藍圖,但具體的“施工圖紙”還需要你自己去繪製。它是一個很好的“概覽”,但不是一個“施工手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