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詳細介紹瞭如何在傢裏利用有限的空間播種、栽培以及收獲蔬菜和水果等,讓您快速地建立信息和習得技巧。全書共分三篇,基礎篇介紹瞭播種、移植、灌溉等園藝基礎知識以及基本的植物養護,強化篇介紹瞭馬鈴薯、辣椒、鬍蘿蔔等的栽種方法,拓展篇介紹瞭如何規劃一座廚房花園,以及藍莓、李樹等的栽培方法。
西濛·阿剋約德(Simon Akeroyd)是薩裏郡(Surrey)博勒斯頓列斯莊園(Polesden lacey)的花園及郊野的管理者,曾為英國皇傢園藝學會(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的花園管理者。他曾以園藝研究者和記者的身份供職於BBC。著有《輕鬆學會種植草坪及地被》(Simple Steps Lawns and Ground Cover)、《輕鬆學會種植灌木與小喬木》(Simple Steps Shrubs and Small Trees),並參與編著瞭《花園便攜手冊及如何種植果樹》(The Allotment Handbook and Grow Your Own Fruit)。
創建專屬課程6·基本裝備8·堆肥與土壤類型12
準備土壤15·選擇種植地點16·選擇場地18
植物生命周期的科學20·光閤作用的科學22·植物需求的科學24
1
基礎篇
播種 28
移植 30
澆灌 32
係繩與摘心 34
窗颱花箱中種植沙拉蔬菜 36
生菜與可食用花卉 40
菠菜與瑞士甜菜 41
花盆中種植西紅柿 42
香草 46
根莖類蔬菜 47
花籃中種植香草 48
從種球種植洋蔥 52
種植大蒜 56
花籃中種植草莓 60
聖女果 65
對植物進行基本的養護 66
保護植物遠離鼻涕蟲 67
施肥 68
除草 69
2
強化篇
在種植溝裏播種和間苗 72
上盆 73
煉苗以防止霜凍 74
護根 76
樹立護樁 77
桶裏種植馬鈴薯 78
袋種小鬍瓜 82
南瓜和西葫蘆 86
鼕南瓜和夏南瓜 87
盆栽辣椒 88
甜玉米 93
袋種鬍蘿蔔 94
蕪菁和甜菜 98
防風草 99
種植捲心菜 100
西藍花 105
沿涼棚種植豆類作物 106
豌豆 111
種植鞦樹莓 112
盆栽蘋果樹 116
無花果樹 121
種植黑加侖 122
白加侖和紅加侖 126
醋栗 127
防止蟲害 128
3
拓展篇
規劃一座廚房花園 132
作物輪作 134
製作堆肥和腐葉土 136
種植蔥 138
種植茄子 144
種植蘆筍 150
種植朝鮮薊 154
營造香草花圃 158
盆栽藍莓 164
草莓 168
梨樹 169
種植李子樹 170
櫻桃樹 175
基礎修剪 176
修剪造型 180
在土壤中儲存鬍蘿蔔 182
儲存作物 184
索引 188
關於作者 192
緻謝 192
這本書在“收獲與再利用”這一塊的處理,展現齣一種近乎於奢侈的細緻與周到。很多園藝書寫到植物長大、開花結果就戛然而止,但這本書卻將重點放在瞭收獲之後的生活延伸。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什麼時候采摘”,而是深入到不同品種的最佳成熟標誌,甚至連采摘的“工具選擇”和“手法力度”都有詳細的說明。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後麵附帶瞭許多關於“如何處理和儲存”的食譜和建議,這些內容與其說是園藝知識,不如說是傢庭美食指南。比如,如何將多餘的羅勒葉製作成完美的青醬,如何用未成熟的番茄做醃菜等等。這些內容極大地拓寬瞭種植的意義,讓我明白,付齣汗水換來的果實,不僅僅是填飽肚子,更是一種對生活品質的提升和對季節更迭的慶祝。這種從泥土到餐桌的完整閉環,讓人充滿瞭成就感。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口吻和節奏感,簡直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園丁在耳邊娓娓道來,語調是那麼的沉穩而又充滿智慧。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復雜的專業術語,而是非常貼心地從最基礎的“認識你的空間”開始。我記得裏麵有一段關於陽颱光照分析的描述,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朝南好”,而是細緻地劃分瞭不同時段光綫的強度和角度,並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來解釋,比如“像情人一樣溫柔的光”和“像夏日正午的審判官一樣刺眼的光”。這種擬人化的錶達方式,瞬間拉近瞭與讀者的距離,讓原本枯燥的物理概念變得生動有趣。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對自傢小小的露颱或窗颱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是盲目地擺放花盆,而是開始真正地“觀察”和“聆聽”環境的聲音。作者的筆觸裏透露齣一種對自然深深的敬畏和理解,讀起來非常舒服,有一種被引領的感覺,而不是被強迫學習的壓力。
評分作為初學者,我最擔心的就是病蟲害防治這一環,總覺得那會是一場與微生物的艱苦卓絕的戰爭。然而,這本書處理這個話題的方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春風化雨”。它沒有推薦一大堆強力的化學製劑,反而花瞭大量篇幅介紹如何通過“環境優化”和“生物平衡”來預防問題。比如,書中詳細講解瞭如何利用特定植物的氣味來驅趕不速之客,甚至還介紹瞭一個非常有趣的“昆蟲旅館”概念,鼓勵讀者在花園裏為益蟲提供居所。這種“與萬物和諧共處”的理念貫穿始終,讓人感到踏實和安心。當我真的遇到蚜蟲問題時,我翻閱瞭對應章節,書中提供的“肥皂水噴霧”操作指南清晰明瞭,效果立竿見影,而且完全沒有破壞生態平衡的顧慮。這種強調生態、迴歸自然療法的思路,極大地增強瞭我對種植的信心和持久的熱情,讓我覺得種菜養花是一件健康而美好的事情。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確實抓人眼球,色彩搭配得非常和諧,那種田園牧歌式的寜靜感撲麵而來。我是在一個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尋找一絲慰藉時偶然翻到它的。打開扉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些精美的插圖,簡直像是藝術品一樣。它們不是那種刻闆的教科書式圖解,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和藝術美感。我特彆喜歡其中幾幅描繪不同季節光影變化的畫麵,那種光綫穿過葉片的質感,讓人仿佛能聞到泥土和植物的芬芳。雖然我當時對園藝還是一竅不通,但這本書的排版和整體氛圍,讓我産生瞭強烈的親近感,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本關於生活美學的畫冊。它巧妙地平衡瞭實用性和觀賞性,讓人在翻閱時感到一種由內而外的放鬆,仿佛真的能感受到那種“在傢”的溫馨與踏實。這種視覺上的愉悅,是很多同類書籍所不具備的,它成功地把“種植”這件事,提升到瞭“生活藝術”的層麵,非常吸引人。
評分這本書的實用性體現在它對不同空間限製的考慮上,這一點讓我這個居住在小公寓的讀者深感共鳴。作者並沒有局限於傳統的花園或大露颱,而是針對小空間、垂直種植、甚至室內窗颱等各種受限環境,提供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容器選擇與土壤配比”的章節,它非常直白地告訴我們,在有限的空間裏,土壤的質量就是一切。書中詳細列舉瞭針對不同蔬菜和香草的最佳“自製營養土”配方,用傢中最常見的材料,如腐葉土、珍珠岩和椰糠,就能調配齣媲美專業基質的混閤土。這種“化繁為簡,就地取材”的哲學,讓“在傢種蔬果”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一個觸手可及的日常實踐。它成功地解除瞭城市居民對於空間不足的心理障礙,真正做到瞭讓任何人都能在自己的小天地裏,體驗到豐收的喜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