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第五版)》内容体系结构合理,图文并茂,反映了植物生理学领域各个方向的研究内容和*新进展,适合植物科学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参考。
《植物生理学(第五版)》英文版(第五版)由国际著名植物学家Lincoln Taiz 和Eduardo Zeiger 等著,Sinauer Associates 公司出版,是当今国际上植物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教科书。《植物生理学(第五版)》围绕植物对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吸收和转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植物体内的生化和代谢过程,以及植物生长发育及其调控3个单元精心组织内容,共计26 章。
第1章 植物细胞
1.1 植物生命:一些统一的原理
1.2 植物结构总览
1.3 植物细胞器
1.4 内膜系统
1.5 来源于内膜系统的独立分裂的细胞器
1.6 能独立分裂的半自主型细胞器
1.7 细胞骨架
1.8 细胞周期调控
1.9 胞间连丝
小结
第2章 基因组结构与基因表达
2.1 核基因组结构
2.2 植物细胞质基因组:线粒体和叶绿体
2.3 核基因表达的转录调节
2.4 核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节
2.5 基因功能的研究工具
2.6 作物遗传改良
小结
第3章 水和植物细胞
3.1 植物生命中的水
3.2 水的结构和特征
3.3 扩散和渗透作用
3.4 水势
3.5 植物细胞的水势
3.6 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特性
3.7 植物的水分状态
小结
第4章 植物的水分平衡
4.1 土壤中的水分
4.2 根对水分的吸收
4.3 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
4.4 水分从叶片散失到大气中
总述: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小结
第5章 矿质营养
5.1 必需元素、必需元素缺乏和植物失调症
5.2 营养缺乏的治疗
5.3 土壤、根和微生物
小结
第6章 溶质的运输
6.1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6.2 离子的跨膜运输
6.3 膜的转运过程
6.4 膜转运蛋白
6.5 根中的离子运输
小结
第7章 光合作用:光反应
7.1 高等植物中的光合作用
7.2 基本概念
7.3 了解光合作用的关键实验
7.4 光合细胞器的构成
7.5 吸光天线系统的构造
7.6 电子传递的机制
7.7 叶绿体中的质子转运和ATP合成
7.8 光合作用系统的修复和调节
7.9 光合作用系统的遗传、组装和进化
小结
第8章 光合作用:碳反应
8.1 卡尔文-本森循环
8.2 卡尔文-本森循环的调控
8.3 C2氧化光合碳循环
8.4 无机碳浓缩机制
8.5 无机碳浓缩机制:C4碳循环
8.6 无机碳浓缩机制:景天酸代谢(CAM)
8.7 光合作用中淀粉和蔗糖的积累与分流
8.8 叶绿体淀粉产生与动员
8.9 蔗糖生物合成及其信号途径
小结
第9章 光合作用:生理和生态思考
9.1 光合作用是叶片的基本功能
9.2 结构和功能完整的叶片对光的光合响应策略
9.3 光合作用对温度的响应
9.4 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响应
9.5 揭示不同的光合途径
小结
第10章 韧皮部转运
10.1 韧皮部转运的途径
10.2 转运模式:源到库
10.3 韧皮部转运物质
10.4 转运速率
10.5 韧皮部运输的压力流动模型——被动运输
10.6 韧皮部装载
10.7 韧皮部卸载及库到源的转变
10.8 光合产物的分布:分配和分割
10.9 信号转导分子的运输
小结
第11章 呼吸作用与脂代谢
11.1 植物的呼吸作用
11.2 脂代谢
小结
第12章 矿质营养的同化
12.1 环境中的氮
12.2 硝酸盐的同化
12.3 铵的同化
12.4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12.5 生物固氮
12.6 硫的同化
12.7 磷酸盐的同化
12.8 阳离子的同化
12.9 氧的同化
12.1 0营养物质同化的能学
小结
第13章 次生代谢和植物防御反应
13.1 次生代谢
13.2 萜类
13.3 酚类化合物
13.4 含氮化合物
13.5 诱导植物防御反应抵抗植食昆虫
13.6 植物对病原菌的防御反应
小结
第14章 信号转导
14.1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信号转导
14.2 信号传递的时空性
小结
第15章 细胞壁:结构、生物合成和扩展
15.1 植物细胞壁的结构和合成
15.2 细胞的扩张方式
15.3 细胞的扩张速率
小结
第16章 生长与发育
16.1 植物生长发育总览
16.2 胚胎发生:极性的起源
16.3 分生组织:无限生长型的基础
16.4 根顶端分生组织
16.5 茎顶端分生组织
16.6 营养器官发生
16.7 衰老和细胞程序性死亡
小结
第17章 光敏色素和光调控的植物发育
17.1 光敏色素的光化学和生物化学特性
17.2 光敏色素诱导反应的特点
17.3 光敏色素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17.4 光敏色素功能的遗传分析
17.5 光敏色素信号途径
17.6 昼夜节律
17.7 生态学功能
小结
第18章 蓝光反应:形态建成和气孔运动
18.1 蓝光反应的光生理学
18.2 蓝光反应的调节
18.3 蓝光受体
小结
第19章 生长素——第一种被发现的植物生长激素
19.1 生长素慨念的出现
19.2 主要的生长素:吲哚-3-乙酸
19.3 生长素的运输
19.4 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
19.5 生长素的作用:细胞伸长
19.6 生长素的作用:植物的向性
19.7 生长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小结
第20章 赤霉素:植物高度和种子萌发的调节因子
20.1 赤霉素的发现及其化学结构
20.2 赤霉素对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20.3 赤霉素的生物合成与失活
20.4 赤霉素信号途径:响应突变体的重要性
20.5 赤霉素响应:DELLA蛋白的早期靶标
20.6 赤霉素响应:谷类植物糊粉层
20.7 赤霉素响应:花药发育和雄性育性
20.8 赤霉素响应:茎的生长
小结
第21章 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的调节因子
21.1 细胞分裂和植物发育
21.2 细胞分裂素的发现、鉴定和特性
21.3 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和运输
21.4 细胞分裂素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模式
21.5 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学功能
小结
第22章 乙烯:气体激素
22.1 乙烯的结构、生物合成及测定
22.2 乙烯信号转导途径
22.3 乙烯调控基因表达
22.4 乙烯在植物发育和生理反应中的作用
小结
第23章 脱落酸:种子成熟和胁迫反应激素
23.1 ABA的产生、化学结构和测定
23.2 ABA的生物合成、代谢和运输
23.3 ABA信号转导途径
23.4 ABA调节基因表达
23.5 ABA在发育中的作用和生理效应
小结
第24章 油菜素甾醇:细胞扩大和发育的调节子
24.1 油菜素甾醇的结构、发生及遗传分析
24.2 油菜素甾醇的信号转导途径
24.3 油菜素甾醇的生物合成、代谢及运输
24.4 油菜素甾醇对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24.5 油菜素甾醇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
小结
第25章 开花的控制
25.1 花分生组织和花器官的发育
25.2 花发端的内在和外在因素
25.3 茎尖和时相变化
25.4 近似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内在的生物钟
25.5 光周期现象:监测日长
25.6 春化作用:冷处理可以促进植物开花
25.7 与开花有关的长距离信号过程
小结
第26章 非生物胁迫的应答与适应
26.1 适应性与表型可塑性
26.2 非生物环境及其对植物的生物学影响
26.3 水分亏缺与洪涝
26.4 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失衡
26.5 温度胁迫
26.6 强光胁迫
26.7 保护植物抵御极端环境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机制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能量和酶
A1.1 生命系统中的能量流
A1.2 能和功
A1.3 自发过程的方向
A1.4 自由能和化学势
A1.5 氧化还原反应
A1.6 电化学势
A1.7 酶:生命的催化剂
附录2 植物生长分析
A2.1 生长速率和生长曲线
附录3 激素生物合成途径
A3.1 氨基酸途径
A3.2 类异戊二烯途径
A3.3 脂类
索引
这本书在“植物化学生态学”这一块的内容,简直就是一本揭秘植物“社交圈”的指南。我一直对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互动感到好奇,比如植物为什么会散发出特定的香味,某些植物为什么会聚集在一起,而另一些则彼此避开。这本书给了我非常详尽的解释。它详细介绍了植物如何利用化学物质来与环境中的其他生物进行交流。例如,植物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不仅仅是为了吸引授粉者,还能警告周围的同伴有病虫害侵袭,甚至还能招募天敌来消灭害虫。书中对植物防御化学物质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有些植物能够产生剧毒物质来抵御食草动物,有些则会释放出“欺骗性”的信号来误导害虫。而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更是让我惊叹于大自然造物的精妙。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能够帮助植物固定大气中的氮,从而在贫瘠的土壤中也能茁壮成长。读到这些内容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由化学信号构建的庞大而复杂的植物世界,它们用看不见的“语言”在交流、竞争、合作,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绝伦的生命故事。这本书让我对植物不再仅仅是“生产者”,更是“交流者”和“策略家”。
评分这本书对“植物的形态建成”的讲解,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和认知冲击。我一直以为植物的形态,比如叶片的形状、花的颜色、果实的结构,都是由基因决定的,是相对固定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植物的形态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动态调控,并且植物本身也能够主动地塑造自己的形态,以适应环境。书中详细介绍了植物如何通过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等过程来构建其身体结构,以及这些过程是如何受到植物激素、环境因素等的影响。我被书中关于“同源异形基因”和“发育调控网络”的介绍所深深吸引,这些基因网络就像是植物的“蓝图”,指导着它们从一个简单的细胞发育成复杂多样的形态。同时,书中也强调了环境因素对形态建成的作用,例如光照强度、营养供应、温度变化等,都会对植物的形态产生显著的影响。我理解了为什么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同一株植物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这是一种“适应性形态”的体现。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植物的形态不仅仅是基因的直观表达,更是生命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不断塑造和进化的结果。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并没有预料到《植物生理学(第五版)(中译本)》会在“植物分子生物学”这个领域给我带来如此大的震撼。我原本以为这部分内容会充斥着晦涩难懂的基因序列和复杂的生化反应,但出乎意料的是,本书将其呈现得如此清晰和有条理。它从基因的表达调控,到蛋白质的功能阐述,再到信号分子的传递路径,层层递进,抽丝剥茧。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植物基因工程和基因沉默技术的讲解所吸引。通过这些技术,科学家们能够精确地改变植物的遗传物质,赋予它们新的性状,比如抗病性、抗虫性,甚至改良营养成分。这让我看到了植物科学的巨大潜力,以及它如何能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贡献力量。书中对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介绍,更是让我感受到了科技进步的速度和力量。这些技术让基因的修改变得前所未有的精确和高效。尽管我不是专业的生物学研究者,但书中生动的图示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我理解了这些复杂的分子机制。它让我明白,我们看到的植物表面的形态和功能,其实都源于其内部精密的分子机器在协同工作。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生命奥秘的探索,让我对植物的生命力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我最近读过的最引人入胜的科技读物之一,尤其是关于植物的逆境生理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讲解,让人拍案叫绝。我一直对植物在恶劣环境下如何生存和繁衍感到好奇,比如干旱、盐碱、高温、低温等等。这本书就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些挑战背后,植物所发展的各种适应性策略。它详细介绍了植物如何通过调节气孔开度来减少水分流失,如何合成抗氧化剂来抵御氧化胁迫,以及如何在细胞膜上构建特殊的屏障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我读到关于植物如何“记住”过去经历的胁迫,并在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更有效地应对的部分时,简直惊呆了。这已经超出了我之前对植物“被动”生存的理解,它们似乎拥有某种形式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研究案例,使得这些理论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有坚实科学依据的阐述。对于我这种非专业读者来说,虽然有些专业术语难以一下子理解,但书中恰到好处的解释和类比,让我能够逐步跟上作者的思路。特别是关于植物如何通过产生信号分子来协调体内外的响应,以及如何与微生物形成共生关系来应对环境压力,这些内容让我对植物与环境的互动有了全新的认识。可以说,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对植物生命力的认知,让我深深敬畏植物所拥有的强大生命韧性。
评分这本书对于“植物与环境互作”的章节,简直就是一本关于植物“生存智慧”的百科全书。我一直觉得植物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深入探讨了植物如何主动地感知、适应和响应环境变化,以及它们如何与环境中的其他生物建立复杂的关系。书中详细介绍了植物如何感知光照、温度、水分、养分、重力等环境因素,并作出相应的生理和形态调整。例如,植物如何通过改变根系生长方向来寻找水源,如何通过调整叶片角度来减少光照伤害,如何通过改变花期来与授粉者协同进化。我被书中关于“共生”和“拮抗”的描述所深深吸引,植物与土壤微生物、昆虫、甚至其他植物之间,都存在着复杂而多样的互动关系。这些互动关系,有的是互利共生的,有的则是竞争或对抗的。通过这些互动,植物不仅能够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源,还能够抵御病虫害的侵袭,甚至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格局。读完这一部分,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植物世界,它们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周围环境紧密联系,共同演化。
评分初拿到《植物生理学(第五版)(中译本)》,就感觉沉甸甸的,既有分量的厚度,更有知识的分量。翻开第一章,那流畅的译文就像一股清泉,瞬间洗涤了我之前对植物学学习的刻板印象。我一直觉得植物只是静静地生长,然后为我们提供氧气和食物,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详细地阐述了植物如何感知外界环境,如何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如何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生命能量。那些关于细胞膜转运的机制,关于激素信号传导的复杂网络,一开始读起来确实有点吃力,需要反复琢磨。但一旦理解了其中的逻辑,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你会惊叹于植物体内精密的调控系统,以及它们在生命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智慧。例如,书中对植物激素作用的细致描绘,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植物会向着光生长,为什么根会向下扎,这些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其实是错综复杂的生化反应和信号通路在起作用。而且,书中配有的精美插图和清晰的图表,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帮助我理解抽象概念的绝佳工具。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细胞结构和分子过程的插图,仿佛能够透过书页,直接看到植物细胞内部的繁忙景象。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次与植物生命奥秘的亲密对话,让我对生命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激发了我对植物研究的浓厚兴趣。
评分《植物生理学(第五版)(中译本)》在“植物生理学研究方法”这一章,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科学研究过程的大门。我一直以为科学研究是神秘且遥不可及的,但这本书用非常清晰和易懂的方式,介绍了植物生理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从传统的显微观察、生理测定,到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书中都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我尤其被书中对一些经典实验的描述所吸引,这些实验虽然年代久远,但却为我们揭示了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同时,书中也介绍了当前最前沿的研究技术,比如利用先进的成像技术来实时观察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或者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探究特定基因的功能。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植物生命奥秘的认知边界。它让我明白,科学研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严谨的实验设计、细致的数据分析和不断的探索创新。读到这些内容,我不仅学到了植物生理学的知识,更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创造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植物生理学(第五版)(中译本)》在“植物的生殖与发育”这一部分,让我对生命循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一直对种子是如何孕育,幼苗又是如何破土而出,最终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充满了好奇。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向导,一步一步地为我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它详细阐述了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过程,包括花的发育、传粉、受精、胚胎发育以及种子传播等环节。我尤其被书中对植物繁殖策略多样性的描述所吸引,从简单的孢子繁殖到复杂的花卉授粉,植物发展出了各种各样令人惊叹的繁殖方式。而且,书中对植物个体发育过程的描述,从幼苗期到成熟期,再到衰老和死亡,展现了生命完整的生命周期。我学到了植物是如何通过精确的生长发育调控,来确保其能够顺利地完成繁殖任务,并将生命延续下去。书中还提到了植物的多年生和一年生等不同的生活史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如何适应不同的生境。读到这些内容,我更加体会到生命的顽强和智慧,以及植物在繁衍后代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在实践层面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作为一名园艺爱好者,我总想了解为什么我的植物会时不时出现一些“小毛病”,比如叶片发黄、生长缓慢、不开花等等。这本书中的“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调控”章节,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耐心地为我解答了这些疑问。它详细阐述了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以及植物如何通过自身生理活动来适应这些变化。例如,书中关于光质对植物形态建成的影响,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下,同一株植物会呈现出不同的生长姿态。还有关于土壤水分胁迫对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影响,让我理解了过度浇水或缺水对植物造成的具体伤害。更重要的是,书中还介绍了如何通过调整环境条件来优化植物生长,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光照强度和光谱,如何控制土壤湿度和温度,以及如何合理施肥以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这些知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可以直接应用于我的日常园艺实践中。我开始有意识地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调整它们所处的环境,也更理解了为什么有些植物需要特殊的栽培条件。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养”植物,而是能够更主动、更科学地去“管理”它们,让它们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健康成长。
评分《植物生理学(第五版)(中译本)》在“植物信号转导”这一部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植物体内沟通的精妙和高效。我以前总以为植物的反应是迟钝的,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它们内部的信号网络是多么的复杂和迅速。书中对各种信号分子,如激素、钙离子、活性氧等,如何在植物体内传递和响应的详细阐述,让我大为惊叹。例如,当植物遭受病原菌入侵时,它会迅速激活一系列的防御信号通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防御蛋白,以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书中还介绍了植物如何感知并响应外界的各种物理信号,比如重力、触碰、声音等等,并且这些信号能够转化为内部的生化信号,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我尤其被书中对植物“应激反应”的描述所吸引,植物在遇到不利环境时,会产生一系列的分子信号,这些信号能够帮助植物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提高其生存能力。这些信号转导机制的设计,精巧得令人难以置信,它们能够放大微弱的外部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精确的内部响应。读到这些内容,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观察一个高度精密的微型计算机系统,每一个信号的传递都经过了严谨的设计,确保植物能够做出最恰当的反应。
评分这款书应该是植物生理学的权威级的教材了,虽然第六版的英文版已经出来了,但是仍然甩国内教材几条街。建议国内的老师们认真学学外国人的这种严谨精神,好好写基本教材吧!
评分一个老师推荐的,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一般国外的书讲得就是很清楚
评分物流很快,包装很好,书很精致,一点没有破损,全新的,包装的很厚实,好评!
评分这个书好,看了收获很大!
评分书的质量特别好,看着就高大上,只不过内容有些看不太懂,慢慢学习吧
评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产品很不错,信赖京东,第二天就到了,开心.......
评分最好的植物生理学课本
评分正版,很好,内容清晰,插图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