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一:双媒体情景阅读亲临太空
特色是视听,有二维码视频和多个AR增强现实页面。本书的页面中,设计了30多个二维码图形标志。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上,扫描二维码后,精彩的太空视频就会马上呈现出来。配设的视频还有《宇宙大爆炸》《河外星系》《太空杀手》《私人飞机社区》等。
AR增强现实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安装APP扫描二维纸质页面,在手机或电脑上呈现立体3D动态影像。
亮点二:小读者提问百科名家
为了更好地满足小读者的兴趣,特在热爱天文、航天的青少年中征集他们特别感兴趣的问题,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同时整理其中特别有代表性的问题,邀请国内一流天文航天专家作答,特意选出精彩的问答编入这部孩子们自己的太空百科中来!
《中国儿童视听百科·飞向太空》是一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领衔众多天文学家和科普专家,联合编撰的多媒体版儿童太空百科全书。全书分为“浩瀚的宇宙”“奇妙的星空”“太阳系掠影”“太阳、地球和月球”“眺望宇宙的眼睛”“飞向太空”“中国航天”七个部分,介绍了宇宙、星座、太阳系、地球和月球、空间望远镜、天文台、天文馆、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和中国航天等知识内容,还特别展现了中国航空航天史及发展历程。
本书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视听”性,全书植入了30段珍稀天文纪录片视频和6个3D增强现实画面。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宇宙的种种奇观与桩桩趣事,将通过精彩视频一一展现,无限遥远的太空即刻呈现在小读者面前;书中还藏有6幅“增强现实”画面,读者对着页面上的图片扫一扫,即会自动链接。触摸、拖拽画面中的航天员等形象,还可以对它们进行旋转、缩放等操作,使小读者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立体互动阅读的神奇体验。
《中国儿童视听百科 飞向太空》(第一版)荣获“2016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全面进行了知识更新和图片更换,内容更加精进,形式也更为精美。
《飞向太空》编委会人员主要有:
李 元 著名天文学家 中国天文馆事业开创者
李 竞 国家天文台博导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
朱 进 北京天文馆馆长 副理事长
王俊杰 国家天文台项目首席科学家
石 磊 中国航天报总编
何香涛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
潘厚任 东方红一号卫星设计组副组长
焦维新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这是一部启蒙和激发
青少年对丰富多彩的天体、
天象和引人入胜的宇宙,
产生好奇、关注和兴趣的上佳读物。
——国家天文台博士生导师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 李竞
百科全书是
没有围墙的大学,
太空是没有边际的世界。
今天阅读百科,明天飞向太空。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月球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
欧阳自远
“视听百科”
令人耳目一新、怦然心动,
它将新科技手段与传统出版物
完美结合,创造了纸质书中看影片、
玩3D游戏的立体阅读神话,
真是本独树一帜的好书。
——著名天文科普活动家 中国天文馆事业的开创者 李元
《飞向太空》
汇聚诸多想象、
知识和智慧,精彩呈现了
一个饱含诗意、神奇无比的“天”,
还有人类迈向浩瀚宇宙的
不凡历程。
——《科普时报》总编辑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尹传红
今天我们在
太空探索道路上迈出了一小步,
希望明天孩子们
能在新征途上迈出一大步。
让我们一起努力奔跑,飞向更遥远的太空!
——北京天文馆馆长 北京UFO研究会副理事长 朱进
目录
1浩瀚的宇宙
古人的宇宙观 10
仰望星空 12
恒星的一生 14
多星系统 16
恒星的诞生 18
恒星的演化 20
恒星的归宿 22
神秘的黑洞 24
类星体 26
星系 28
银河系 30
更大尺度的宇宙 32
看不见的成分 34
宇宙的诞生 36
宇宙的膨胀 38
引力波 40
寻找另一个地球 42
2奇妙的星空
星空与星座 46
中国的星空体系 48
认识星空 50
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52
春夜星空 54
夏夜星空 56
璀璨夏夜 58
王族星座 60
秋夜星空 62
猎户座和天狼星 64
冬夜星空 66
南半球星空 68
星图 70
3太阳系掠影
太阳系 74
水星 76
金星 78
地球 80
火星 82
火星表面 84
木星 86
木星的卫星 88
土星 90
土星的卫星 92
天王星 94
海王星 96
冥王星及外太阳系 98
小行星 100
彗星 102
流星 104
陨石 106
4太阳、地球和月球
从里到外看太阳 110
太阳大气 112
太阳活动 114
太阳黑子 116
我们的地球 118
地球大气 120
地球的四季 122
火山和地震 124
地球生命 126
极光 128
月球 130
日食 132
月食 134
5眺望宇宙的眼睛
神奇的光 138
古人观天 140
光学天文望远镜 142
多波段天文望远镜 144
当代天文望远镜 146
空间望远镜 148
未来天文望远镜 150
中国天文望远镜 152
天文台 154
中国的天文台 156
天文馆 158
北京天文馆 160
天文摄影 162
6飞向太空
运载火箭 166
航天器 168
人造地球卫星 170
卫星导航系统 172
有效载荷 174
航天飞机 176
载人飞船 178
“阿波罗”登月 180
深空探测 182
火星新发现 184
空间站 186
太空行走 188
太空生活 190
太空环境 192
空间环境科学 194
太空植物 196
太空动物 198
太空移民 200
7中国航天
“长征”运载火箭 204
中国航天发射场 206
“东方红一号”卫星 208
中国遥感卫星 210
中国通信卫星 212
中国导航卫星 214
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216
中国航天员的“坐骑” 218
“神舟”飞船 220
“神舟”牵手“天宫” 222
“天宫一号” 224
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 226
百里挑一的精英 228
中国探月工程 230
“嫦娥”绕月 232
“嫦娥三号”软着陆月面 234
“小飞”返回 236
“月宫一号” 238
致小读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 欧阳自远
每当夜幕笼罩了地球
星星就闯进了你我的视线
似乎近在眼前
却又远在天边
不知那捣药的玉兔是否依然在忙碌
不知那外星的生命是否徘徊在月边
那看似空空荡荡的天宇
充满了诱人的谜团
从余音袅袅的宇宙大爆炸
到不期而遇的小行星撞击地平线
从远古的飞天幻想
到现代的登月梦圆
那看似风平浪静的苍穹
一直有神话故事在上演
浩渺太空
施展着神秘的自然法力
伟大人类
抒写着壮美的探索诗篇
今天翻开这部“天书”
踏进那触手可及的深邃世界
明天的你也许将飞往外星
与那里的居民进行一场友好谈判
自从我开始翻阅《中国儿童视听百科·飞向太空(第二版)》以来,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感和对宇宙的敬畏之情便油然而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知识灌输,更是一场关于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的盛宴。它以其极具吸引力的内容和精美的视觉呈现,成功地将浩瀚的宇宙浓缩在一页页的纸张之间,让每一个读者,无论年龄大小,都能感受到宇宙的宏伟与神秘。我尤其被书中对于宇宙大尺度的描绘所震撼。当读到关于星系、星系团乃至宇宙结构的介绍时,我仿佛看到了无数个太阳系在其中闪耀,每一个点都代表着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这种数量级的想象本身就足以让人屏息。书中对于黑洞的描述更是精彩绝伦,它没有停留在科学定义上,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震撼的视觉效果,让我们体会到其强大的引力以及对周围时空的影响,仿佛真的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吞噬一切。此外,本书对人类太空探索的记录更是充满了激情与鼓舞。从第一枚火箭升空的轰鸣,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每一次勇敢尝试,再到建立太空站、探索其他行星的宏伟目标,都展现了人类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我注意到书中关于“第二版”的标注,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能够反映最新的科学发现和航天技术进展,这一点对于一本科普读物来说至关重要,它保证了知识的权威性和前沿性。这本书不仅为我打开了认识宇宙的一扇窗,更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对未知的好奇与向往,让我更加渴望去了解这个我们赖以生存却又充满未知的蓝色星球之外的世界。
评分《中国儿童视听百科·飞向太空(第二版)》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宇宙的奇妙大门。我一直对浩瀚的星空充满向往,总想了解更多关于宇宙的知识,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份渴望,而且是以一种我从未体验过的方式。书中的内容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像传统的百科全书那样,枯燥地罗列事实和数据,而是将知识融入到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生动的比喻中。比如,在介绍行星的构成时,书中用了类似“宇宙中的巨型岩石球”或者“天然的气体巨兽”这样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行星的不同类型。而且,它还非常注重细节,关于每一个行星的独特之处,比如木星的大红斑、土星的光环,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并配以精美的插图,让我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遥远的世界。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太空探索”的章节,书中详细介绍了人类如何一步步迈向太空,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到载人航天,再到建立空间站,每一个里程碑都充满了惊险与壮举。书中的文字非常富有感染力,让我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激动和自豪。此外,它还对未来的太空探索进行了展望,比如登陆火星、小行星采矿等等,这些都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第二版”更新,也表明了它紧跟时代潮流,能够为读者提供最新、最准确的太空知识。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儿童读物,它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探索宇宙、挑战极限的史诗,它激发了我对科学的热情,也让我更加热爱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评分这套《中国儿童视听百科·飞向太空(第二版)》真是太棒了!我是一个对太空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这次是抱着“想给孩子找点有趣又长知识的东西”的心态翻开的,没想到自己也看得津津有味。书的整体设计非常吸引人,色彩鲜艳,图片精美,而且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太空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堆砌名词和概念,而是用了很多生动有趣的类比和故事。比如,讲到黑洞的时候,它没有直接给出一个枯燥的定义,而是通过“宇宙中的超级吸尘器”这样的比喻,一下子就把概念形象化了,我小时候读科普书的时候,怎么就没这么有趣的说法呢?再比如,在讲到行星运动的时候,它穿插了关于古代天文学家如何观察星空的故事,这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还让孩子了解到科学的探索过程,知道这些知识是怎么来的,而不是凭空出现的。而且,书中的“飞向太空”主题贯穿始终,从火箭的发射到空间站的运作,再到宇航员的训练和生活,都有详尽的介绍。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太空行走”的部分,书中用了很多真实的图片和细节,描述了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如何操作,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挑战性,也展现了人类科技的伟大。让我觉得特别惊喜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注意到其中提到了“第二版”,这意味着它在不断更新和进步,能跟上最新的航天发展。我觉得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样一套书不仅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更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这比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要重要得多。整体来说,这本书在内容深度、趣味性以及视觉呈现上都做得非常出色,绝对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儿童科普读物。
评分《中国儿童视听百科·飞向太空(第二版)》为我提供了一次深刻而又充满启发的阅读之旅。作为一个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读者,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无尽的乐趣和知识的宝藏。它以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方式,将复杂的太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既能增长见识,又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书中的图片和插画是其一大亮点,它们不仅色彩鲜艳,而且细节丰富,生动地展现了宇宙的壮丽景象和人类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例如,在介绍行星时,书中配以逼真的行星表面图片,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遥远的星球,感受那里的奇特地貌。在讲述火箭发射时,书中用动态的插画展示了火箭如何克服重力,冲破大气层,飞向太空,这种视觉冲击力极强,能够瞬间抓住读者的眼球。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太空生活”的描述,它详细介绍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的衣食住行,以及他们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和维护空间站。这些细节让我们对宇航员的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更加体会到他们为科学探索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介绍已有的知识,它还展望了人类未来的太空探索计划,比如登陆火星、探索更远的星系等,这激发了我对未来的无限遐想,也让我对人类探索宇宙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儿童读物,它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勇气和探索精神的赞歌,它能够激发读者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和珍藏的佳作。
评分作为一个对宇宙奥秘始终怀揣着孩童般好奇的成年人,我对《中国儿童视听百科·飞向太空(第二版)》的体验可以说是充满了惊喜和满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扇通往浩瀚宇宙的窗口,它以一种极其亲切且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将那些遥远而神秘的天体和太空探索的奇迹呈现在我的眼前。从一开始,我就被其精心设计的编排所吸引。它并没有采用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风格,而是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巧妙地融入到引人入胜的叙述和精美的插图中。例如,在探讨宇宙的起源时,书中并没有直接抛出“大爆炸理论”,而是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描绘了宇宙从一个微小的奇点如何逐渐膨胀,演变成我们如今所见的广袤空间。这种叙事手法,将科学的严谨性与故事的趣味性完美结合,让我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宇宙的洪流之中,感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宏伟。此外,书中对太空探索的各个方面都有着详尽的介绍,从早期火箭的设计原理,到现代航天器如何克服地球引力,再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日常生活与挑战,都做了细致的描绘。我特别喜欢关于空间站的章节,它不仅仅展示了我们在轨道上的“家”,更详细地介绍了宇航员如何在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科学实验、维护设备,甚至是如何烹饪和休息的。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我对人类在太空中的生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更深刻地体会到航天事业的艰辛与伟大。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它成功地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让任何年龄段的读者都能轻松理解和吸收。即使是对科学不太了解的人,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点燃对宇宙的好奇心,并对人类探索太空的勇气和智慧产生由衷的敬意。
评分在读完《中国儿童视听百科·飞向太空(第二版)》后,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身临其境的太空旅行,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新奇与震撼。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生动活泼的方式,将宇宙的奥秘展现在我面前,让我深深地着迷。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宇宙的尺度”的描述。当读到关于星系、超星系团乃至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图解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宇宙的广阔无垠,那种数量级的叠加带来的震撼感是难以言喻的。书中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物理概念,比如暗物质、暗能量等,以一种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尽管我无法完全掌握其深层含义,但至少对它们的存在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激发了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再者,本书对于人类太空探索的各个阶段都有着详尽的记录。从早期对太空的憧憬,到航天技术的突破,再到如今在轨的国际空间站,以及未来计划登陆的月球和火星,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令人振奋的成就。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宇航员心理和生理挑战的描写,这让我了解到,太空探索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满足了读者的求知欲,更点燃了他们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和在宇宙中的位置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评分这次阅读《中国儿童视听百科·飞向太空(第二版)》的经历,可谓是一场视觉与知识的双重盛宴。我一直认为,对于太空这样的宏大主题,如果没有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讲解,是很难引起读者兴趣的,而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做得极其出色。从一开始,就被其封面吸引,色彩鲜艳,画面充满动感,仿佛预示着一场精彩绝伦的宇宙之旅。翻开书页,更是惊喜不断。书中大量的、高质量的图片,将那些遥远而神秘的星球、星云、星系,以及人类建造的精巧的航天器,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特别是那些关于宇宙深处景象的图片,如哈勃望远镜拍摄的深空图像,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宇宙的宏伟与壮丽。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视觉的冲击,它在讲解太空知识时,运用了大量的类比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易于理解。例如,在解释引力时,书中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将时空比作一张弹性布,质量大的物体会使布发生凹陷,从而吸引其他物体。这种方式,不仅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能够轻松理解,也让儿童读者更容易接受。本书对太空探索的进程也做了详尽的梳理,从太空竞赛的年代,到国际空间站的建立,再到如今各国积极推进的载人登月和火星探测计划,都进行了清晰的介绍。这种历史的脉络感,让我对人类在太空探索方面的不断努力和伟大成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第二版”更新,也让我确信它所包含的信息是最新、最权威的,能够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太空知识。
评分《中国儿童视听百科·飞向太空(第二版)》这本书,对我来说,真是一次与宇宙近距离接触的奇妙体验。我一直对星空着迷,但总是觉得那些深奥的科学知识难以接近,而这本书,却用一种极其友好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宇宙的奥秘展现在我眼前。书中对于太空的描绘,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充满了画面感。那些关于行星、恒星、星系以及宇宙大爆炸的描述,都伴随着精美绝伦的插图和照片,让我仿佛置身于广袤的宇宙之中,感受着星辰的闪烁和宇宙的呼吸。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黑洞”的章节,它用一种极具想象力的方式,将我们从难以理解的概念中解脱出来,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令人惊叹的画面,让我对这个神秘的天体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知识的普及,它还深入探讨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和价值。从早期航天员的勇敢尝试,到如今在轨的国际空间站,再到未来登陆火星的宏伟蓝图,都充满了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书中对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包括他们的训练、工作、甚至是日常起居,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我对航天事业的艰辛与伟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本书的“第二版”更新,也让我看到了它与时俱进的特点,它能够将最新的科学发现和航天技术融入其中,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前沿性。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于一体的优秀科普读物,它不仅能够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更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勇气。
评分我必须说,《中国儿童视听百科·飞向太空(第二版)》给了我一个相当不错的阅读体验。作为一名对天文学和航天工程略知一二的普通读者,我通常会担心这类儿童读物在科学严谨性上有所欠缺,但这本书让我感到意外。它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并没有牺牲科学的准确性。例如,在解释恒星的形成和演变时,它使用了非常直观的图示和比喻,比如将恒星比作“宇宙的熔炉”,形象地说明了元素是如何在恒星内部产生的。这种方式让我觉得,即便是相对复杂的物理过程,也能被清晰地传递给读者。我特别欣赏它对不同类型天体的区分,从我们的太阳系行星到遥远的星系,再到神秘的黑洞和脉冲星,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介绍,并配有高质量的图片,有些图片甚至是我第一次见到。书中对太空探索历史的梳理也做得相当不错,从加加林的第一次太空飞行到如今的国际空间站,再到未来的火星探测计划,都进行了清晰的时间线展示,这让我对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它在介绍技术细节时,比如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卫星的轨道力学等,也尽可能地简化了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侧重于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和应用,这对于儿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能够满足孩子们对太空的好奇心,更能为他们播下科学的种子,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它所传达的知识,是关于我们所居住的宇宙,关于人类的创造力,以及关于不断挑战未知的精神,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评分阅读《中国儿童视听百科·飞向太空(第二版)》这本书,就像开启了一段令人兴奋的宇宙探险之旅。我一直对太空充满了好奇,渴望了解更多关于宇宙的知识,而这本书,以其独特的方式,满足了我这份渴望,并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书中对太空的描述,充满了想象力和科学性。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将复杂的科学概念,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引人入胜的故事,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例如,在讲解“行星的形成”时,书中用了一种非常形象的说法,将宇宙中的尘埃和气体比作“宇宙中的建筑材料”,它们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渐聚集,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行星。这种方式,不仅让我这个普通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也让我对宇宙的形成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黑洞”的介绍,它用一种非常震撼的方式,描绘了黑洞的强大引力以及它对周围时空的影响,让我感受到宇宙的神秘与力量。此外,本书对人类太空探索的记录,更是充满了激情与鼓舞。从早期火箭的升空,到载人航天,再到如今国际空间站的运行,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艰辛与成就。书中对宇航员在太空中的训练和生活的描绘,更是让我体会到,太空探索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对人类意志和体能的极限挑战。这本书的“第二版”更新,也让我看到了它紧跟时代潮流的特点,它能够将最新的科学发现和航天技术融入其中,为读者提供最前沿、最权威的太空知识。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于一体的优秀科普读物,它不仅能够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更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勇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