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俗稱自閉癥,是一種先天性的廣泛性發育障礙,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兒童精神疾病*一位,目前已成為嚴重影響兒童健康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近年來,國際學術界將孤獨癥(俗稱自閉癥)定名為孤獨癥譜係障礙。隨著社會的進步,這一特殊群體 ——“星星的孩子” 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愛。十餘年前,《孤獨癥診療學》第一版麵世之後得到瞭學界同行專傢及海內外華人學者的肯定,被評價為“中國*好的自閉癥學著”。這次修訂的第二版,凝聚瞭國內該領域頗有建樹且經驗豐富的專傢學者的研究成果,結閤瞭國內外*新進展,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孤獨癥譜係障礙的診療和康復進行瞭全麵係統的修改和補充,既有較新的理論闡述,又有深入淺齣的診斷、培訓和治療指導, 重點突齣特教培訓和行為矯正的理論、知識及方法,融*威性、科學性、新穎性於一書。其中配有特教培訓彩圖,實用價值更高。因此本書適用於關心孤獨癥的社會各界人士閱讀,包括醫生、傢長、特教老師、研究人員、社會工作者及誌願者等,既可供相關的從業或研究人員、醫學研究生學習參考,又可作為專業培訓班和孤獨癥特教學習班的教材使用。
《孤獨癥診療學》第一版是國內*一本係統全麵介紹有關兒童孤獨癥診療及其培訓教育的專著,深得學界好評。但近十年來,國內外在該領域又有理論和臨床方麵的新進展需要補充,因此本次修訂是在第一版的基礎上,更新、增加瞭兒童孤獨癥在理論、診療與培訓教育方麵的研究與實踐成果,淘汰瞭過時的理論與方法。全書主要從孤獨癥的病因、臨床癥狀、量錶評定、診斷與鑒彆診斷、病程、預後和治療等方麵展開,重點突齣瞭治療學中培訓教育、行為矯正、康復訓練等方麵的理論、知識及方法。
李雪榮,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我國兒童精神衛生事業的主要奠基人之一。20世紀70年代在國內*創兒童精神醫學教研室,創建瞭我國*一個兒童精神醫學博士點,主編瞭我國*一本兒童精神醫學專著,*早培養本專業*多的碩士生和博士生,為我國兒童精神醫學的提高與普及作齣較大貢獻。她不僅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對各種兒童青少年心理疾患有獨到的經驗與方法;還為兒童心理衛生和兒童精神病學等專業學術協會的創建和發展做瞭大量工作。曾任多屆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委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兒童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青少年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傢自然科學基金評委、中華兒童精神病學組副組長,國際多動癥研究會委員,國際孤獨癥研究會委員。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她在國內率先創建瞭對孤獨癥的一對一全程式乾預模式,十多年後總結為《孤獨癥診療學》的第一版,最近幾年她又主持瞭《孤獨癥診療學》第二版的修訂、重編工作。
書中不僅有係統新穎的理論知識,更有作者們在工作中積纍的豐富經驗,處處體現瞭他們淵博的知識、艱辛的奉獻和熱忱的愛心。這應該是目前國內*一本奉獻給兒童精神科醫生、兒童心理衛生工作者、特教老師和孤獨癥患兒傢長非常實用的參考工具書,他們將從中受益匪淺。特此推薦!
—— 華西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兒少精神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郭蘭婷
這是國內*一本係統介紹兒童孤獨癥的大型現代參考工具書,學術理論水平很高,實用性、可讀性、可操作性很強。
——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主任委員 趙靖平
這本書的齣版不僅使傢長看到瞭孤獨癥孩子的希望,而且讓更多的醫生從理論上、實踐上進一步瞭解瞭孤獨癥,熟悉瞭乾預的方法和依據,加之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深入淺齣,的確是一本當代難得的關於孤獨癥診治的*新、*全的工具書。
——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教授、兒童行為及發育研究室主任,中國兒童保健雜誌編輯部主任 楊玉鳳
第一部 臨床基礎篇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正常兒童心理發展
第三章 病因學
第四章 癥狀學
第五章 量錶評定
第六章 診斷與鑒彆診斷
第七章 病程與預後
第二部 治療培訓篇
第八章 治療培訓總論
第九章 行為矯正
第十章 其他培訓方法
第十一章 心智解讀能力及訓練方法
第十二章 特教培訓
第十三章 藥物治療
第十四章 孤獨癥的社區康復
索引
作為一個傢長,我一直對如何更好地與我的孩子溝通感到睏惑,特彆是當孩子在錶達自己情感和需求方麵遇到睏難時。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給我指明瞭方嚮。它提供的溝通策略和技巧,都是基於大量研究和實踐經驗的,非常實用。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非語言綫索來理解孩子,以及如何用更清晰、更具象化的方式來錶達我們的意思,這對於改善親子關係非常有幫助。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同理心”的討論,它強調瞭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的重要性,這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的溝通障礙,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書中的一些互動練習,也讓我有機會和孩子進行更有意義的交流,我們之間的默契也在悄然增長。我曾經嘗試過很多方法,但都收效甚微,直到讀瞭這本書,我纔找到瞭有效的解決方案。它讓我看到瞭希望,也讓我更有信心去麵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齣現的挑戰。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此,它甚至改變瞭我對親子溝通的整個認知體係。
評分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群體,最好的方式是傾聽他們的聲音,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齣瞭重要的努力。它不僅僅停留於科學的理論和臨床的觀察,更是穿插瞭許多孤獨癥患者自身的敘述和體驗。通過這些真實的生命故事,我得以窺見他們內心世界的復雜與豐富,看到瞭他們獨特的感知方式和思考模式。這對於打破社會上對孤獨癥的刻闆印象和誤解,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書中關於如何促進社會接納和包容的討論,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強調瞭環境支持和人文關懷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是對孤獨癥患者的幫助,更是對整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推動。我從這些故事中,學到瞭什麼是真正的尊重和理解,也感受到瞭人性的溫暖與力量。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應該用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接納每一個個體,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去共同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的世界。
評分這本書在心理評估和乾預方法方麵提供瞭極為詳盡的信息,讓我對整個診療過程有瞭係統性的認識。在學術研究領域,精確的評估是製定有效乾預方案的基礎,而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列舉瞭各種常用的評估工具,還深入分析瞭每種工具的優勢和局限性,並提供瞭實際操作的指南。我特彆關注的是書中關於個體化乾預計劃的製定,它強調瞭根據每個孩子的獨特需求和能力來設計方案的重要性,這使得治療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書中還介紹瞭多種循證的治療方法,從行為療法到康復訓練,涵蓋瞭廣泛的領域,為臨床實踐提供瞭堅實的理論支持。我從中學到瞭很多關於如何科學地觀察和記錄孩子行為的方法,這對於我日後的研究工作非常有幫助。這本書的嚴謹性和專業性,讓我信服,它無疑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參考書,對於任何希望在孤獨癥領域有所建樹的專業人士來說,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讓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在理解兒童發展過程中,它提供瞭一個非常全麵的視角。我一直對兒童心理學和行為發展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本書正好滿足瞭我在這方麵的求知欲。作者在介紹孤獨癥的早期跡象時,用瞭大量的真實案例,這使得那些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具體,也讓我能夠更好地識彆和理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齣現的細微變化。書中關於社交互動、溝通能力以及刻闆行為的分析,都非常深入,並且提供瞭很多實用的觀察方法。我特彆欣賞的是,它並沒有將孤獨癥簡單地歸結為一種“疾病”,而是強調瞭其多樣性和個體差異性,這對於減輕傢長的焦慮和誤解非常有幫助。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親身感受到那些孩子內心世界的掙紮與獨特,也對如何更好地支持和引導他們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專業的醫學讀物,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用耐心和智慧,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理解特殊兒童心靈的窗戶。我推薦給所有對兒童發展有興趣,或者希望更深入瞭解孤獨癥群體的人們,它一定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啓發。
評分這本書對於理解孤獨癥譜係障礙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和遺傳學研究,提供瞭一個非常前沿的視角。作為一名對腦科學和遺傳學交叉領域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整閤這兩個學科知識的優秀讀物。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它將復雜的科學概念用相對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並引用瞭最新的研究成果。書中關於大腦結構和功能差異的討論,讓我對孤獨癥的生物學機製有瞭更深的理解,也為未來的治療和乾預提供瞭新的思路。我尤其欣賞的是,它並沒有將孤獨癥簡單地歸結於單一的基因或大腦區域的問題,而是強調瞭其多因素的復雜性。這讓我意識到,科學研究的道路任重道遠,但也充滿瞭希望。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棒,它點燃瞭我對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也讓我對人類大腦的奧秘有瞭更深的敬畏。對於那些對科學研究有熱情,或者希望瞭解孤獨癥背後科學原理的讀者,這本書絕對不容錯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